首页期刊导航|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张敬和

季刊

1008-8091

xbskb@sdau.edu.cn

0538-8242242

271018

山东省泰安市岱宗大街61号山东农业大学三农问题研究中心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山东农业大学主办的反映高校科研、教学成果,探索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理论和实践问题的学术性理论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与土地生态安全耦合关系研究

    周颖何如海
    80-8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多层面构建长三角经济发展与土地生态安全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变异系数法、熵值法确定其综合权重,同时利用综合指数函数、耦合协调评价模型、象限分类识别法和障碍度模型,探究2007-2017年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发展与土地生态安全耦合作用机理、空间集聚特点及其障碍因素.结果 表明:长三角地区27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在空间上呈现非均衡发展的特点,土地生态安全水平整体较低,同时子系统综合得分均值的年际变化较小;长三角各市耦合协调度有小幅度波动且相互交织,2017年呈现由长三角东部往西部梯度递减的趋势,且区域内核心城市优于周边城市的分布规律;经济规模和土地社会生态安全是影响长三角协调发展的两个重要障碍因素.

    长三角经济发展土地生态安全耦合机理空间分布障碍因素

    山东省蔬菜秸秆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及资源化利用模式

    李泽媛郑军隋涛
    90-97页
    查看更多>>摘要:山东省蔬菜秸秆总量丰富,资源化利用潜力巨大.本文基于2010-2019年山东省蔬菜播种面积和产量数据,采用秸秆资源量草谷比的估算方法,探析山东省蔬菜秸秆总量及变化趋势,利用AmGIS软件和九官矩阵图,直观呈现蔬菜秸秆分布的区域特征和单产层级.结果 表明,2010-2019年山东省蔬菜播种面积呈"W"型波动,但蔬菜秸秆资源量持续上升;蔬菜秸秆空间分布表现为"西高东低、南高北低",潍坊市蔬菜秸秆资源总量最大,淄博、德州和济南等地区单位播种面积蔬菜秸秆资源量较高,秸秆人均产量区域分布呈现出"鲁西、鲁南高","鲁北、鲁东低";矩阵图报告了山东省蔬菜秸秆生产力三大类型区,潍坊、济南和德州为蔬菜秸秆丰裕区,宜优先推广蔬菜秸秆资源化利用.结合蔬菜秸秆理化性状和生产力空间分布层级,探索提出蔬菜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原料化和燃料化利用的县域发展模式.

    蔬菜秸秆资源空间分布利用模式山东省

    风险感知视角下广西巴马"候鸟式"养老旅游行为意向研究

    陈红玲张玉君张灵杰郑馨...
    98-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引入风险感知理论,结合计划行为理论,运用AMOS构建风险感知对"候鸟式"养老旅游行为意向的结构方程模型,探讨风险感知对"候鸟式"养老旅游行为意向的影响,并提出相关建议.研究结果显示:1.旅游风险感知对"候鸟式"养老旅游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有显著的负相关.2."候鸟式"养老旅游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对"候鸟式"养老旅游行为意向有显著的正相关,其中,"候鸟式"养老旅游态度对"候鸟式"养老旅游行为意向的影响最大,"候鸟式"养老旅游主观规范对"候鸟式"养老旅游行为意向的影响最小.

    风险感知计划行为理论"候鸟式"养老旅游行为意向

    新农合制度对农村老年人健康的影响——一项基于CLHLS数据的实证检验

    付桉瑞张之峰田文泽
    105-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村地区因经济发展水平、医疗资源的可及性等制约因素,老年人健康问题尤为突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作为一项提高农村居民健康福祉的社会制度由此备受关注.本文利用2018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数据,采用OLS回归模型,并通过工具变量法解决内生性、替换因变量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实证检验了新农合制度对农村老年人健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新农合制度对农村老年人健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且存在地域性差异.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居住方式、自评经济状况、吸烟等变量对老年人健康有显著影响.

    新农合制度农村老年人健康老龄化

    城乡差异视角下社会保障参与行为对社会公平感知的影响研究

    孔潇婉李杰
    113-116,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2017)的调查数据,借助SPSS25.0建立二元logistic模型,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探寻社会保障参与行为分别对社会公平感知的影响.根据分析结果,本文得出结论: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及低保的参与均对社会公平感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而失业、工伤的参保对社会公平感知无显著影响;通过分别对城镇与农村样本进行分析,认为医疗保险对促进农村居民社会公平感的效果不显著,低保对促进城镇居民社会公平感的效果不显著.在以上结果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拓宽社会保障覆盖面、缩小城乡保障水平差异等建议.

    城乡差异社会保障参保行为社会公平

    土地流转中农户对村干部的决策依赖——基于豫北梨镇的实证研究

    李志浩杨威威
    117-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中央政府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的国家政策指导下,基层政府积极推动政策落实,农村地区的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迅速发展.通过对豫北梨镇土地流转的实地调查,发现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出现了农户对村干部的决策依赖:在农村土地所有权归集体和村干部主导村庄治理的情况下,主要村干部可以凭借村庄治权和个人权威,决定村庄土地流转的对象选择.土地流转中农户对村干部的决策依赖,损害了农户的经济利益,增加了村干部通过土地流转进行谋利的空间,不利于农村土地流转的稳步推进,不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通过对土地流转过程中农户对村干部决策依赖的表现、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减少农户对村干部决策依赖的建议.

    土地流转普通农户村干部决策依赖

    传统的现代转换:宗族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反思与转型

    隋玉龙
    127-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乡村治理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如何利用乡村内生性实践权威实现乡村治理的转型升级成为学界探讨的热点话题.宗族不仅是传统乡村社会基于血缘和地缘关系形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更是在各个历史时期与基层政权良性互动的民间管理力量.通过对宗族制度的历史回顾与现代反思,从"通过制度化建设明确宗族参与公共事务的正式地位""增强宗族认同与情感归属""培育宗族中的'新乡贤""构建跨宗族层级的乡村安全共同体"四个实践路径,实现宗族从"传统走向现代"的结构转型,填补基层自治中的"管理空白",平衡宗族组织与基层政权之间的关系,引导宗族成为村社善治的重要补充.

    宗族现代性乡村治安乡村治理

    论土地改革对乡村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推进作用——以建国前后(1946-1952)的山东地区为考察对象

    田天亮
    134-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国前后中共领导的土地改革对于推进我国乡村治理现代化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基于对山东地区的考察不难发现:土地改革在实现土地所有权变更的同时,还推进了政党意志、国家权力的下乡,在乡村社会初步建构起一套互动协调的多元化治理主体格局,通过运用诉苦、阶级划分、果实分配等动员技术,成功塑造了具有现代化意义的"运动型"治理模式,进而实现了国家有效管控乡村社会、乡村社会秩序重构、乡村社会活力迸发、乡民政治参与感提升等一系列治理目标.尽管建国前后土地改革助推下的乡村社会治理实践存在一些问题,但这一变革无疑使国家权力真正开启并初步实现了现代化意义上的乡村社会治理.

    土地改革乡村治理现代化推进山东

    承压理性:农民对灌溉问题内卷化的反应——基于豫西Y县四个村庄的田野调查

    孔令晓
    142-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豫西Y县四个典型村庄的农田灌溉呈现出了区别于"华中乡村"的问题:农民面对来自灌溉外部条件不足的压力而无能为力,只能通过反求诸己的向内探求来回应灌溉问题,这呈现出一种内卷化.面对灌溉问题的内卷化,农民反应出承压理性,在行动上表现出了精细的成本权衡、周期性的矛盾行为和无效的自我安慰,最终仍然无法自己解决灌溉问题.分散的农民难以打破这些限制,因而内卷化出现后的灌溉问题需要依靠外部条件的成熟而解决.

    灌溉内卷化农民心理承压理性

    绿色发展下农业化学投入品滥用行为及法律规制

    杨启帆张燕
    147-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业化学投入品是指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添加或适用的农药、抗生素、化学肥料等物质,是农业生产中最主要的投入品.农业化学投入品的科学使用能够在对农业生产环境影响较小的条件下,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农产品产量.但其使用量一旦超过阈值则会造成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大量累积,对农产品产地环境产生不可逆转的破坏,影响农业生产环境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国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及生产模式的特殊性、交易市场重复博弈下农产品信息的不对称性和法律责任不明确是造成农业化学投入品滥用的主要成因.因此,应当以《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为核心,建立"责任层次明晰、主体责任明确、免责和责任竞合有法可依"的法律责任体系,完善农产品检验溯源制度.

    绿色农业农业化学投入品农产品安全法律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