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山东农业大学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山东农业大学

温孚江

季刊

1000-2324

nongdaxuebao@163.com

0538-8242751

271018

山东泰安市岱宗大街61号农业大学学报编辑部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学报为农业综合性学术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登载农学、园艺、植保、动物科技、林学、资源与环境、食品科学、农业工程、农业经济、生命科学、生物技术、水利及土木工程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属首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被国内外30多家文摘类期刊及数据库收录,并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及“万方数据资源系统(ChinaInfo)数字化期刊群”。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藉河水环境质量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

    孙小玉
    406-4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藉河水环境质量和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反映河流水生态系统的健康情况.本研究对藉河沿岸6个采样点进行水质监测和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调查.结果表明:藉河水环境pH为7.8~8.6,溶解氧(DO)含量8月较高,最高值为8.2mg·L-1.化学需氧量(CODCR)和5日生化需氧量(BOD5)在7月时最低,分别为8.3 mg·L-1和2.94 mg·L-1;总氮(TN)含量和总磷(TP)含量在8月和9月最低,分别为2.38mg·L-1和129μg·L-1;高锰酸盐指数(CODMn)在9月最低,为2.85mg·L-1.因此,藉河河流水质在8~10月较好,水体被污染程度较低.藉河流域水质环境特征有利于浮游植物物种的生长,藉河物种多样性、物种数和生物量均较高.硅藻门是藉河浮游植物种的优势种,优势度较高的有舟形藻属(Navicula)、月形藻属(Amphora)和直链藻属(Melosina)等.本研究可为藉河流域的水资源开发和环境综合治理提供参考.

    藉河水环境浮游植物

    丁字湾盐沼湿地不同植被生境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研究

    纪莹璐蒲思潮陶卉卉张绍萍...
    412-4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丁字湾盐沼湿地不同生境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多样性,于2020年10月对盐沼植物芦苇、碱蓬、大米草及互花米草4种生境开展大型底栖动物调查.共鉴定出大型底栖动物47种,隶属于5门7纲35科,以多毛纲(17种)和软甲纲(13种)种类较多.大型底栖动物平均丰度芦苇生境最高,大米草生境最低,平均生物量则反之.Shannon-Wiener物种多样性指数显示大米草生境大型底栖动物的多样性高于其他生境.4种盐沼植物生境间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相似性程度较低,互花米草生境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率先聚类到一起,且与芦苇生境差异较大,芦苇生境以浮游生物食性功能群占优势,互花米草生境多为碎屑食性.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典范对应分析结果表明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受植被、沉积物有机碳含量和沉积物粒度的共同影响.

    湿地植被动物群落

    氮沉降对鼎湖山常绿阔叶林土壤生态的影响

    王昭
    421-4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索氮沉降引起的南方土壤酸化加剧,从而对土壤生态的影响,本文通过原位进行对照(N0,0gN·hm-2·a-1)和不同氮浓度(N1,5.0×104g N·hm-2·a-1;N2,10.0×104g N·hm-2·a-1;N3,15.0×104g N·hm2·a-1;N4,20.0×104gN·hm-2·a-1)处理,对鼎湖山常绿阔叶林进行4年连续氮沉降模拟试验,考察氮沉降对鼎湖山常绿阔叶林下土壤中微生物群落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1)鼎湖山常绿阔叶林的土壤温度和湿度都呈现出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在一年中,12月和翌年1月是土壤温度和湿度最低的时间,8月是土壤温度和湿度最高的时间;(2)通过双因素方差分析可知,鼎湖山常绿阔叶林土壤受氮沉降现象影响显著,土壤碱解氮和全氮含量、土壤有机碳含量、以及土壤中的速效磷含量均呈现出显著的变化趋势,氮沉降对土壤有机碳、碱解氮、全氮及速效磷含量因为氮沉降而增加,不同处理中,N2处理和N4处理之间的含量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土壤pH值受氮沉降影响降低,土壤全磷含量受氮沉降影响并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3)氮沉降显著的影响常绿阔叶林下土壤中微生物量碳和氮含量,土壤生物量碳受氮沉降影响含量增加;相比于对照N0,氮处理对土壤中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量氮影响复杂,随着氮处理浓度的升高,土壤中微生物量碳及微生物量氮含量表现出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N3处理生物量炭和生物量氮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几个氮浓度处理(P<0.05),N4处理和N2处理间差异并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两者显著高于对照(P<0.05).氮处理与对照之间土壤微生物量磷含量差异没有达到显著水平(P>0.05);(4)氮沉降导致了土壤细菌总量和真菌总量的增加,氮沉降导致了土壤放线菌、丛枝菌根真菌、腐生真菌以及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的增加,氮沉降还导致了土壤多样性指数的增加;相比对照N0处理,土壤细菌总量和真菌总量均随氮浓度的增加呈先增后降的趋势,土壤放线菌、丛枝菌根真菌、腐生真菌、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数量也随但浓度的增加呈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土壤多样性指数随着氮浓度的增加同样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N3处理的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其他几个处理(P<0.05),N4处理和N2处理间差异并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但二者的各指标均显著高于N0(P<0.05);(5)由结构方程模型可知,与年份相比,微生物群落受氮处理的浓度影响更大,但总体而言,土壤微生物群落受土壤pH值的影响最大.

    氮沉降阔叶林土壤生态

    基于灰信息的土壤含水量高光谱灰色关联估测

    李丽李西灿车红刘法军...
    429-43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光谱估测中的灰色不确定性,基于灰信息理论和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的92个土壤样本数据,建立土壤含水量高光谱灰色关联估测模型.首先根据极大相关性原则选择光谱估测因子,并基于灰信息理论将各样本的光谱估测因子由小到大进行排序;然后利用灰色距离关联度构建土壤含水量高光谱灰色关联估测模型,并根据利用最少信息原理建立估测模型群;最后根据检验样本的平均相对误差和决定系数,对估测模型进行优化.结果表明,9个检验样本的平均相对误差为5.727%,决定系数R2=0.930,估测精度高于常用方法.研究表明本文提出的土壤含水量高光谱灰色关联度估测模型是可行有效的.

    灰信息土壤含水量光谱估测

    栓皮栎和侧柏水分利用率与叶片生理对海拔梯度的协同演化

    温哲华侯沛轩余新晓
    433-43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选取了华北土石山区四个海拔梯度(50m、350m、650m和950m)的栓皮栋和侧柏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利用稳定碳同位素技术和叶片生理生态观测,分析针阔混交林水分利用效率和叶片生理生态变化适应海拔梯度变化的协同或权衡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海拔每增加100m,林地土壤含水量和叶片含水量均增加约1.5%,叶比面积和碳同位素比值分别降低约0.06~0.07 cm2/g和0.76~0.81 ‰,表明针阔林的水分利用效率随海拔梯度逐渐降低.栓皮栋和侧柏的光合速率随海拔呈先上升后降低趋势,并在650 m海拔处达到最大值,分别为4.57 μmol·m-2·s-1,和7.73μmol·m-2·s-1.栓皮栋和侧柏均能通过调节水分利用效率和改变叶片生理生态协同适应海拔梯度变化,但在海拔梯度下,侧柏的叶片含水量、比叶面积低于栓皮栎,但侧柏的碳同位素比值和光合速率高于栓皮栎,说明栓皮栎对海拔梯度变化的适应更强性.研究结果为我国北方山区森林管护和生态可持续发展和提供理论依据.

    栓皮栎侧柏海拔协同演化

    不同配方施肥对酸化潮土及小麦产量的影响

    王校辉柴文安刘铁干
    440-4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不同配方施肥在酸化潮土及小麦上的应用效果,采用田间试验,以当地常规施肥为对照,研究当地常规施肥+生石灰、施用碱性肥料、当地常规施肥+生物有机肥对不同深度酸化潮土 pH、CEC以及小麦SPAD、产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配方施肥对酸化潮土 pH、CEC的影响较为一致,均提高了整个生育期小麦SPAD,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不同.当地常规施肥+生石灰降低了成熟期0~20 cm、20~40 cm 土壤pH、CEC,提高了穗数,降低了穗粒数、千粒重、产量;施用碱性肥料、当地常规施肥+生物有机肥提高了整个生育期0~20 cm、20~40 cm土壤pH、CEC及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产量.当地常规施肥+生物有机肥对酸化潮土的调控效果较好,其产量较常规施肥提高8.0%.

    配方施肥施肥效果小麦产量

    不同投料方式对尾菜堆肥效果的影响

    武凤霞王小雪肖强张淑彬...
    445-45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基于太阳能堆肥滚筒设备就地处理尾菜投料方式对尾菜处理效果的影响,本研究对单次投料和连续投料2种投料方式下,尾菜堆肥物料的温度、理化性质、无害化指标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适量连续投加尾菜不会影响堆肥系统的温度趋势,且有利于维持堆肥体系高温期,2个处理平均减量率均≥80%,但存在显著差异;2个处理有机碳、全氮变化整体呈下降趋势,全钾、全磷均呈上升趋势;连续投料(T2)处理受添加尾菜的影响,水分、pH、EC、GI变化趋势与单次投料处理(T1)不同;微生物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2个处理堆肥过程中典型发酵阶段中细菌、真菌的多样性存在一定差异,高温初期单次投料处理(T1)细菌以棒状杆菌、芽孢杆菌、假诺卡氏菌,真菌以酵母菌、毛壳菌、丝胞酵母相对丰度居前3,连续投料处理(T2)细菌以棒状杆菌、黄杆菌、芽抱杆菌、真菌以酵母菌、曲霉菌、肉座菌相对丰度居前3;降温期单次投料处理(T1)细菌以芽抱杆菌、拟诺卡菌、消化链球菌、真菌以酵母菌、毛壳菌、小囊菌为优势菌群,连续投料处理(T2)细菌以芽孢杆菌、拟诺卡菌、高温单胞菌、真菌以酵母菌、小囊菌、曲霉菌为优势菌群;降温期2个处理的细菌菌群均表现在代谢功能通路最为丰富,对碳水化合物、氨基酸代谢及外源物质降解和代谢功能突出.通过结果分析基于太阳能堆肥滚筒设备连续投加尾菜对堆肥过程部分指标有一定影响,但对发酵终点物料无害化影响不显著.

    投料方式尾菜堆肥

    西南区坡耕地紫色土离散元模型参数标定

    聂晨旭杨明金李守太杨玲...
    454-4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土壤离散元模型是离散元法研究土壤与触土部件相互作用的基础.为了获得西南区坡耕地紫色土离散元模型,本文基于堆积试验,采用EDEM2020软件中的Hertz-Mindlin with JKR接触模型,以休止角为响应值,结合土壤本征参数实测试验,对模型参数进行标定.实测参数包括土壤密度、含水率、休止角、粒径分布、颗粒-颗粒静摩擦系数、颗粒-45钢静摩擦系数,利用Origin2021b软件图像数字化工具处理图像,得到实际休止角为34.11°,变异系数为0.452%.利用Design-Expert11软件设计了 Plackett-Burman试验,对影响拟合休止角的9个参数进行筛选,得到4个影响显著参数,即颗粒表面能、颗粒-颗粒滚动摩擦系数、颗粒-45钢静摩擦系数、颗粒-45钢滚动摩擦系数.设计最陡爬坡试验进一步缩小模型参数取值范围,设计Box-Behnken试验,对模型进行分析优化,得到4个参数最优组合,即颗粒表面能0.134 J/m2,颗粒-颗粒滚动摩擦系数0.231,颗粒-45钢静摩擦系数1.045,颗粒-45钢滚动摩擦系数0.228.结果表明,仿真休止角与实际休止角相对误差为2.07%,一致性较好,可为紫色土离散元仿真研究提供参考.

    耕地土壤离散元模型

    松材线虫病疫木伐桩剥皮处理对褐梗天牛发生的影响

    赵建文高锋董飘信鑫...
    464-468页
    查看更多>>摘要:褐梗天牛是松树上一种重要的钻蛀性害虫.调查发现在松材线虫病发生松林中褐梗天牛的发生数量急剧增加,严重加剧了松树的死亡.本研究调查了松材线虫病疫区内黑松树干和伐桩上褐梗天牛幼虫的空间分布位置,以及开展了疫木伐桩剥皮处理明确伐桩剥皮处理对褐梗天牛的防控效果.结果显示:褐梗天牛幼虫在黑松衰弱立木上主要分布在树干0~1 m和3~4 m的位置,在枯死黑松树上主要分布在地下树根和树干0~2 m位置.褐梗天牛幼虫随着疫木衰弱程度的增加表现出不同的空间分布特征,砍伐初期主要集中在伐桩地面以上的0~5 cm的位置,翌年后主要分布在伐桩南向和东向的树根上;另外,伐桩剥皮处理可有效的减少褐梗天牛的发生数量,剥皮处理的每个伐桩上褐梗天牛幼虫数量为4.26±2.51头,未剥皮处理的为62.15±8.29头.

    松材线虫森林昆虫学褐梗天牛

    不同林龄黄山松生物量和碳密度分配特性

    孙伟韬周瑾李领寰
    469-47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在更深层面上了解不同林龄下黄山松的生物量分配模式的变化,所应用到的是嵌套回归方法建立了黄山松各器官生物量、胸径和树高的回归方程,并分析了各器官上下的生物量比例随林龄的变化趋势.分析了每个器官的上层和下层生物量比值随林龄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黄山松树林的生物量分布模式随林龄的变化而有明显的差异.各器官生物量与胸径和树高呈显著的指数生长模型(P<0.01);各器官碳含量大小依次表现为:针叶>枝条>树干>总根>细根;各器官碳含量随林龄的增加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32年达到最大,32年以后有所降低.黄山松林各组分的生物量都与林龄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来了林龄对各组分生物量的分配比例凸显出来了明显的影响(P<0.05),树干所占的生物量比例最高.黄山松各器官平均生产力大小依次表现为:针叶>枝条>树干>总根>细根;黄山松各器官碳密度变化范围在5.342~13.26 t·hm-2之间,各器官碳密度大小依次表现为:针叶>枝条>树干>总根>细根;各器官平均生产力随林龄的增加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32年达到高峰,32年后下降.所得结果对优化配置理论的适用性进行了更深层面上的验证,黄山松的生物量模型和估算方法为准确估算生物量和生物量循环提供了参考.

    黄山松生物量碳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