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山东农业大学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山东农业大学

温孚江

季刊

1000-2324

nongdaxuebao@163.com

0538-8242751

271018

山东泰安市岱宗大街61号农业大学学报编辑部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学报为农业综合性学术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登载农学、园艺、植保、动物科技、林学、资源与环境、食品科学、农业工程、农业经济、生命科学、生物技术、水利及土木工程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属首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被国内外30多家文摘类期刊及数据库收录,并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及“万方数据资源系统(ChinaInfo)数字化期刊群”。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主成分分析和同异分析法的小麦产量与品质综合评价

    张凡杨春玲韩勇侯军红...
    503-50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同异分析法综合分析8种小麦品种产量与品质等11个指标间的关系,并作出评价.结果表明,产量与蛋白质、湿面筋含量间为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间为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从11个性状中可提取湿面筋含量生长因子、有效穗生长因子、吸水率生长因子3个主成分,第1主成分贡献率39.170%、第2主成分贡献率29.043%、第3主成分贡献率15.728%,累计贡献率达83.941%;根据同异分析法得出的联系度值大小确定了小麦品种的排序为安麦11、安麦1350、安麦1241、安麦13、安麦19、安麦22、安麦23和安麦1132.因此,安麦11综合性状优良,可以作为小麦育种亲本选配的首选材料.

    小麦产量品质评价

    黄土高原休闲期保护性耕作对冬小麦产量的Meta分析

    李海康贺亭峰耿晶
    510-5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定量分析黄土高原休闲期保护性耕作对冬小麦产量和产量组成的影响效应,寻求黄土高原冬小麦适宜的耕作方式.通过国内外文献数据库,以传统耕作方式为对照,检索黄土高原休闲期免耕和深松对冬小麦产量和产量组成的影响方面的文献,共获得33篇大田试验文献和1926组试验数据.提取文献中不同区域、年均气温、年降雨量、休闲期降雨量、生育期降雨量和施氮量等数据,使用Meta分析方法定量化描述产量组成效应.与传统耕作方式相比,免耕对冬小麦产量呈现显著减产效应,整体降低4.66%,主要体现在穗数的降低.相反,深松对冬小麦产量呈现显著增产效应,整体增加12.17%,体现在穗数显著增加8.68%,穗粒数显著增加3.81%和千粒重显著增加2.50%.年均气温和年降雨量等气候差异对深松冬小麦产量影响较小.在施氮量介于150~225 kg/hm2的区域,深松冬小麦增产效应最显著,产量增加13.62%.休闲期深松的耕作模式是黄土高原冬小麦的适宜耕作方式,在冬小麦生长过程中150至225 kg/hm2的施氮量有利于冬小麦的产量进一步提高.

    黄土高原保护性耕作冬小麦Meta分析

    山东省小麦和玉米的产量、肥料使用量及利用率演变趋势

    马荣辉董艳红郭跃升刘延生...
    517-525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30年的长期定位试验监测的数据,分析了山东省小麦和玉米的产量、肥料施用量、肥料偏生产力、农学效率以及肥料盈余量等变化特征,以期为山东省小麦和玉米的种植管理以及施肥措施等提供相应的数据依据.经过产量、肥料施用量、肥料偏生产力、肥料农学效率以及养分盈余量的现状以及随检测年限的变化趋势的分析,表明近30年山东省小麦和玉米产量均呈上升趋势.2018年,小麦、玉米的产量分别达到了7.30 t/hm2和8.29 t/hm2.从1988年-2018年期间,小麦和玉米的产量分别提高了64.79%和34.14%.肥料施用量、肥料偏生产力、农学效率整体呈上升趋势.小麦的肥料、氮、磷、钾肥偏生产力分别提高了141.00%、42.33%、120.48%和308.70%,钾肥的农学效率提高了66.49%;玉米的化肥用量增加了90.20%,肥料、氮、磷、钾肥偏生产力分别提高了80.42%、31.17%、73.41%和164.05%,钾肥农学效率提高了20.94%.在国家"十三五"期间政策的引导下,3年内小麦和玉米的化肥施用量分别降低了15.33%和19.20%.

    农作物产量施肥量农业调查

    水分胁迫条件下玉米产量影响因素灰色关联分析

    张莉李西灿程军伟刘彭...
    526-5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克服邓氏关联度不能反映负关联性及导致分析结果与客观实际不符的问题,采用改进的T型关联度模型分析水分胁迫条件下玉米产量的影响因素.首先,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玉米产量及7个因素序列在渍水、淹水条件下相较正常水分条件下的变化值,形成差值序列并对其进行均值化处理;然后利用改进的T型关联度模型计算各因素差值序列与玉米产量差值序列的灰色关联度,并分析因素关联序的合理性.结果表明,各影响因素与玉米产量之间的灰色关联序为:雌雄间隔期>叶面积>整株干重>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倒伏率>叶粒比.研究结果客观反映了各因素影响产量的生理机制,可以为采用农艺措施促进壮苗早发,协调雌雄穗同步发育,提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增加干物质积累,降低倒伏率,促进玉米涝渍后生理和产量定向恢复和改善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玉米产量水分胁迫灰色关联分析

    基于GIS和AHP的山东省苹果种植区适宜性评价

    王凌吴春晓李响
    531-53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探讨了山东省苹果种植区适宜性的空间分布,旨在指导当地因地制宜地发展苹果种植产业.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支持下,通过德尔菲法选取了地形、土壤、气候中的10个因子,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得到各个因子的权重并构建评价模型,充分考虑"短板效应"将单因素不适宜区划入综合不适宜区,确定不同区域的适宜程度,实现对山东省苹果种植区适宜性的评价.结果表明,山东省苹果种植的最适宜区和适宜区分别占全省土地面积的38.63%和40.72%,主要集中分布于山东省西北部、西南部和山东丘陵区;较适宜区和不适宜区分别占16.07%和4.58%,主要散布在山东丘陵海拔较高的薄土层地区.研究结果符合山东省苹果种植现状,可为当地苹果种植产业的发展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山东省种植区苹果适宜性评价

    豫东地区金顶谢花酥梨授粉液的筛选

    王芳范嘉林谢一鸣孙剑...
    538-54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旨在分析和筛选豫东地区金顶谢花酥梨液体授粉的最佳配方.通过对不同配方的花粉萌发率实验来确定不同糖分比例、不同钙比例以及添加PBO300添加剂后对于液体授粉结果的影响.结果发现,筛选后的不同液体授粉配方中,17%萝卜糖+0.1‰硼酸+0.3‰果蔬钙+0.4‰黄原胶+PBO300溶液的配方具有最高的花粉萌发率,其坐果率和脱萼率要明显高于其他配方结果和自然授粉结果.本研究结果能够为豫东地区果农种植金顶谢花酥梨,提升液体授粉效果并提升成果品质提供有效、合理的指导.

    金顶谢花酥梨液体授粉配方分析

    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辣椒中虫螨腈残留及消解动态

    刘晓鹏刘秋蕊马翠华
    543-5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建立虫螨腈在辣椒基质残留的气相色谱-质谱检测方法,并研究虫螨腈在辣椒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量.样品经乙腈提取、N-丙基乙二胺吸附剂(PSA)净化,通过辣椒基质标准曲线外标法进行定量,对不同采收阶段的辣椒样品残留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辣椒基质中虫螨腈在20~500μg/kg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1930.5x-2.1123,r=0.9983;在0.02,0.30和0.60 mg/kg 3个添加水平下辣椒基质中虫螨腈添加回收率为76.95%~106.5%,相对标准偏差为4.97%~8.29%.虫螨腈在辣椒中消解动态试验结果表明:两地辣椒基质中虫螨腈降解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山东潍坊为C=0.0849e-0.131t,半衰期为2.65 d;湖南张家界为C=0.1088e-0.152t,半衰期为2.02 d;施药后7 d,辣椒中虫螨腈降解率达100%.虫螨腈在辣椒中最终残留试验结果表明:两地辣椒中虫螨腈最高残留量均小于CAC规定的辣椒中虫螨腈的最大残留限量.通过建立虫螨腈在辣椒中的分析方法,研究其消解动态规律和最终残留量,明确虫螨腈在辣椒种植过程中施用不会造成危害性残留,为虫螨腈在辣椒上的安全使用提供依据.

    虫螨腈农药残留测定

    钻喙兰快速繁殖技术体系优化

    郑秋桦郑翼泽刘博婷刘羽佳...
    548-55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通过钻喙兰(Rhynchostylis retusa(L.)Bl.)的快速繁殖技术体系优化,以期提高钻喙兰的繁殖效率.分别考察初代培养、继代培养和生根培养中培养基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浓度和配比对培养效果的影响,考察移栽炼苗遮光率对组培苗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钻喙兰种子外植体组培快繁体系为初代培养采用1/2MS培养基中添加6-苄氨基嘌呤(0.9 mg·L-1)和萘乙酸(0.1 mg·L-1)获得愈伤组织的诱导率较高,可达96.8%;继代培养采用1/2MS继代培养基并添加6-苄氨基嘌呤(2.5 mg·L-1)和萘乙酸(1.4 mg·L-1)诱导率较高,可达96.4%;生根培养采用1/2MS培养基并添加萘乙酸(1.6 mg·L-1)钻喙兰生根率较高,可达95.1%;移栽练苗采用50%遮光率组培苗成活率最高,可达97.4%.通过钻喙兰的组培快繁技术体系的优化,可为钻喙兰的栽培生产提供可借鉴的参考.

    钻喙兰组培培养技术优化

    不同杉木家系生长及材性变异规律

    程琳陈琴潘晓芳秦荣秀...
    553-5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杉木(Cunninghamia spp.)为试验材料,对不同家系杉木生长与材性指标进行分析及评价,探索杉木家系间的生长量、管胞形态和基本密度特性及其变异规律,以期为杉木良种选育和实现用材产业化发展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参试家系间树高、胸径、材积、管胞长度、管胞宽度、管胞长宽比、基本密度等8项指标差异均极显著(P<0.01),变异系数最大的是材积(42.56%),其次是基本密度和树高,管胞长度变异系数(8.56%)最小,表明家系间材积、基本密度和树高选择范围宽,而管胞长度具有较高的遗传稳定性.生长及材性各参试指标遗传力介于0.636~0.934之间,遗传力处于中上水平;生长与材性指标间存在一定相关性,说明参试性状具有较强的遗传变异性,可为杉木综合选育提供可能.通过综合评价,筛选出生长及材性兼优的家系(GS7、GS4和GS8),可为杉木良种选育及加工利用提供优良种质材料.

    杉木生长规律材性变异

    氮形态对沉水植物氮磷去除效果及沉积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程铁涵周昕彦曹玉成俞佳铭...
    560-56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探究了在不同氮形态下沉水植物的氮磷去除效果及沉积微生物群落结构.以15 d为周期,进行4个周期的采样,分析水体氮磷的去除效果及微生物群落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苦草,马来眼子菜,仿生水草均在NH4+-N:NO3--N为2:0的处理中对于总氮的去除率最高,分别达到了85.6%,82.1%,91.3%.(2)3种沉水植物在不同处理中对于总磷的去除率相差不大,但是苦草和马来眼子菜对于总磷的去除效果远优于仿生水草.(3)不同氮形态配比会对沉积物中的微生物群落造成影响,不同处理组中沉积物的微生物OTU数目、多样性、及微生物种类都有差异,沉积物中的主要菌门如变形菌门、绿弯菌门、厚壁菌门等均在NH4+-N:NO3--N为2:0的处理中丰度更高,且NH4+-N:NO3--N为2:0的处理中的微生物群落生长更好.

    氮形态氮磷去除微生物群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