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李华瑞

双月刊

1004-9142

jcnu@263.net

010-68902451

100048

北京西三环北路105号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金花纸发展脉络及其在中亚的传播研究

    员雅丽
    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金花纸是利用贴金或泥金技术制作而成的加工纸.唐代的纸张加工技术不断提高,金花纸应运而生并最早用作公文纸.随着时间的发展,金花纸种类逐渐增加,制作技术不断成熟,并随着丝绸之路的交流和互动传播到了中亚地区.文章对金花纸的发展过程进行了梳理,揭示了金花纸从唐代至明清时期的基本特征、制作和使用情况,同时系统整理了中亚地区发现的明朝金花纸,研究表明金花纸在 14 世纪末通过地区间的朝贡贸易被带到了伊斯兰土地,并在当地艺术家的仿制过程中逐渐加入了伊斯兰风格的元素.

    金花纸明朝中亚技术传播

    努比亚A部族文化与古埃及国家的兴起

    温静
    19-30页
    查看更多>>摘要:A部族文化是公元前四千纪在埃及南部阿斯旺地区以南到尼罗河第二瀑布区之间出现的新石器文化.A部族地处交通要道,是非洲东北部各新石器文化贸易往来和文化沟通必经之地.其中,靠近阿斯旺的A部族社会与上埃及的涅伽达文化密切来往,逐渐埃及化;第二瀑布区库斯图尔的A部族社会与涅伽达文化存在直接的贸易关系,以矿产等原材料与南部非洲稀有资源换取涅伽达社会的手工业产品.贸易促进了经济的发展,A部族文化末期产生了王权观念,在撒亚拉与库斯图尔两地都发现了A部族文化的大型墓葬和带有古埃及王权标志的器物,说明 A部族文化已经发展到酋邦阶段.手工业的发展促进涅伽达文化向文明迈进.最终,生产力占优势的涅伽达文化发展成为古埃及国家,征服了库斯图尔酋邦.

    A部族努比亚涅伽达库斯图尔

    地区冲突与国际贸易:中印边界冲突对子爵号飞机交付的影响

    李继高
    3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1962 年的中印边界冲突,几乎令中国引进子爵号飞机的计划流产.冲突发生后,印度政府实行民用航空管制,致使子爵号飞机的交付遇阻,并一度濒临失败的边缘.维克斯公司借助英国政府的力量,劝服印度政府最终同意飞机停靠印度机场,向中国交付六架子爵号飞机.冷战东西方贸易管制之下,中国与西欧国家的贸易不仅受限,而且还会受到周边形势的影响.这是冷战时期中西贸易关系的基本特征.在国际贸易关系当中,签订贸易协议和合同之时,应考虑并评估地区安全环境和风险系数,防范突发事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事发后政府可发挥积极作用,减少和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子爵号飞机中印边界冲突中英贸易国际贸易

    纳粹德国干预1941年日美谈判始末

    李朋罗一焜
    4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1941 年5 月,在得知日美谈判一事后,为阻止日美妥协,避免德国单独对抗美国的局面,希特勒授意里宾特洛甫干涉日美谈判,以确保日本继续与德国站在同一阵线.因此,德国选择其盟友日本为干涉对象,企图通过日本向美国提出一系列条件来破坏日美谈判.德国的这一尝试最终失败,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纳粹德国过高估计了自身对于日本的影响力,德国缺乏向日本施压的有效手段;另一方面也因德日两国在各自对美国的战略上存在重大分歧.

    日美谈判《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里宾特洛甫松冈洋右

    "学以成人":孔子生活美学研究的一个命题

    唐善林张飞翔
    50-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以成人"是贯穿孔子哲学思考始终的一条主线,也是一种以"内圣外王"为最高理想、"君子人格"为现实指向的终身学习型理论和审美生活方式.在总体目标上,"学以成人"指向每个人在伦常日用中通过持续不断地"学做人""学文化""学道德"来实现个体人格和整个世道人心的改善.在理论构型上,以"人性视域"为中心点来沟通"人道"与"天道".在实践结构上,以家庭生活为"人之源初生活场域",以君子人格达成作为整个生活世界的中流砥柱,形成了家、乡里、家国、天下一层层扩展的"同心圆式"结构.在美学表达上,则包蕴着理想层面上的生活大道之整全美和现实层面上的总体生活方式的圆融美:一方面,体现出对天道与人道一气贯通的阔大生命气象的体悟和追求;另一方面,则体现为在审美自适、审美共享和审美共在等不同状态中所达至的内在心理之和谐、有序、愉悦状态与外在行为之周正、高雅、圆融.

    学以成人君子人格下学上达生活意味审美表达

    "耳聪目明":古典儒家的视听诗学及其当代美育价值

    刘强强
    59-66页
    查看更多>>摘要:古典儒家的视听诗学以"耳聪目明"为理想,其主体经历了由巫君合一的圣,到人间的政治君主,再到普通士人君子的演化历程."耳聪目明"具有生理和谐与精神和谐的双重意蕴,是身心存在状况的表征.先秦至秦汉时期的儒学重礼乐教化,宋明理学重精神扩充,分别由外发与内发两种维度建构起抵达"耳聪目明"之理想的工夫路径."耳聪目明"是一种经过特殊培育的感性状态,面对为移动短视频所改变的当代视听状况,它启示着我们既要重视审美客体在内容与形式、感性与理性方面的统一,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对耳目两种感官进行调节,进而实现感性自我的完善.

    "耳聪目明"儒家视听诗学美育移动短视频

    中国文化市场政策的变迁与演进——基于1988-2021年政策文本的分析

    吴承忠徐竹嫣
    67-7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化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与保障.文章将中国文化市场政策变迁过程分为积极探索(1988-1995 年)、稳步发展(1996-2005 年)、深化调整(2006-2015 年)和战略提升(2016-2021 年)四个阶段,运用聚类分析对1988-2021 年中国文化市场的政策变迁主题进行分析.中国文化市场政策数量上呈现"整体上升、局部回落"的变迁趋势;政策主题具有多元化、持续性和阶段性特点;其生成逻辑主要源自国内宏观经济环境变化、文化需求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和科技变革创新.中国文化市场政策在积极顺应科技发展趋势的同时,政策理念逐渐从行政管理向公共管理过渡,政策对象由有形向多维空间市场转变.基于中国文化市场政策的嬗变历程与变迁特征,文章从文化市场主体监管政策制定、加强立法建设等四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以期进一步促进文化市场繁荣发展.

    文化市场政策变迁聚类分析

    媒介环境学视域下网络媒介环境的生成与反思

    杜文博
    79-8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网络媒介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不断自我革新,网络已经逐步成为超越以往旧媒介的新的"大众传媒".它改变了人类社会的文化生产与权力构成,重构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社交方式.网络媒介延伸了我们的中枢神经系统,并不断渗透和融入人类的日常生产、生活环境和精神世界,人类与网络已融为一体,不可分割,同时两者相互制约、相互推动并相互塑造,这种人与网络媒介的相互影响和塑造最终在一定意义上生成了网络媒介环境.作为对人类社会影响巨大的媒介环境,我们也需要对其进行理性的反思,包括网络媒介环境中人的媒介化反思,也包括人的因素对网络媒介环境塑造的反思.

    网络媒介环境生成反思

    新世纪专门用途中文的发展动力、现状与趋势

    李艳华李宇明
    87-9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进入21 世纪,在自驱力——中文学习者学习需求多元化和他驱力——经济动力和政策动力的合力作用下,专门用途中文进入内涵式发展的新阶段,呈现出新特点,并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新世纪专门用途中文教材在编写数量、编写团队、教材性质和编写原则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专门用途中文教学法与具体学科相结合进行创新性探索;专门用途中文大纲以考试大纲为主,编制领域不断拓展,职业中文系列标准接续推出;专门用途中文语言测试已在商务和医学领域有成功经验,并将朝着系统化、专业化、科学化、产业化的方向推进;专门用途中文师资以中文教师为主,专门院校和职业院校的师资力量不断充实进来.今后专门用途中文的发展在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都呈现出良好态势,并需在参与主体、依托形式和发展模式等方面深入探索,努力实现深层次、高水平的可持续发展.

    专门用途中文学习需求多元化内涵式发展发展趋势

    国际二语写作和国内汉语二语写作研究内容比较——基于11种期刊12年(2010-2021)的统计分析

    吴继峰
    97-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对比了国内外11 种语言类期刊12 年(2010-2021)的二语写作研究,发现国内汉语二语写作研究内容在广度和深度上均有较大欠缺,提出未来应加大以下几方面的研究:加强合作写作、多模态写作和各种具体写作方式的研究;加强体裁研究,尤其是学术汉语写作研究;加强写作教师教育和发展研究;深化语言特征研究,尤其是语义和功能复杂度研究;加强书面纠错反馈、任务复杂度和任务难度效应研究;加强青少年和多语者汉语二语写作的研究;加强学习者个体差异尤其是工作记忆、自我效能感、自我调节等方面的研究;加强写作过程、影响因素、写作理论、写作评估等方面的研究.

    国际二语写作国内汉语二语写作研究内容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