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山东社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山东社会科学
山东社会科学

周文升

月刊

1003-4145

sdrmpress@126.com

0531-82866365;82981706

250002

山东省济南市舜耕路46号

山东社会科学/Journal Shandong Social Science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社会科学学术刊物。立足山东,面向全国,既重视基本理论研究,更注重应用理论研究;既重视各学科的系统研究,更注重与当前改革和建设直接相关的课题研究。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当代小说叙事艺术中的音乐表现——以王蒙、余华、格非的小说为中心的探讨

    张莉莉张伯存
    90-9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当代小说叙事艺术融入了音乐的形式和特质,表现为文学-音乐媒介间性.其中,王蒙、余华、格非等作家的作品尤具代表性.王蒙的《如歌的行板》在节奏、主线、基调上与柴可夫斯基的同名乐曲构成媒介间性关系,他的"季节"系列长篇小说在主题表现和风格特征上与交响曲高度相似,这四部小说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的伟大主题、共同体建构、公共生活描绘、宏大叙事和崇高美学特质与交响曲通过规模庞大的乐队表现公共性的社会生活、人的思想感情以及艺术风格上的戏剧性、崇高感、广场美学等特质有种同构关系.余华的长篇小说《许三观卖血记》在叙事艺术上借鉴了巴赫、肖斯塔科维奇等音乐大师的作品,巧妙地处理了重复与变奏、繁复与单纯之间的关系.格非的长篇小说《登春台》在叙述结构上类似于复调音乐,是一部复调小说,讲究"对位法艺术";他的其他作品,如《隐身衣》和《月落荒寺》,也具有鲜明的音乐化特征.

    当代小说叙事艺术音乐表现媒介间性

    马克思生产性劳动范畴的理论探析——兼论数字劳动的"生产性"属性

    李茗茗
    99-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生产性劳动范畴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解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基础.当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展进入数字资本主义的新阶段,数字劳动的生产性问题成为理论界研究的重要议题.在数字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向数字平台模式转换带来的生产效率和资本积累效率巨大变革的历史时期,研究数字劳动生产性问题,要以马克思生产性劳动范畴为根本依据,从理论探源、解释路径层面回顾和重温马克思对生产性劳动范畴的界定,注重考察数字劳动在数字资本增殖中的价值作用,将数字劳动细化为数字平台中的用户消费活动、生产资料的数字化劳动、劳动产品的数字化劳动和非经济领域的数字劳动,进而分层次辨析数字劳动的生产性问题.

    数字资本主义生产性劳动数字劳动

    物联网应用对制造企业绩效的影响——基于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韩晓姬茂旺
    107-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物联网应用是引领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推动力量之一,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基于2012-2021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DID)模型研究了物联网应用对制造企业绩效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物联网应用对制造企业绩效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供应链集成能够正向调节物联网应用与制造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竞争性行业及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物联网应用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更为显著.基于此,为政府出台相关产业政策及企业制定经营策略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物联网企业绩效供应链集成双重差分

    黄河流域数字经济发展对改善金融结构的影响研究

    焦勇王高飞
    116-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河流域数字经济的发展是否合理有序,其又能对金融结构产生何种影响,关于这一问题的讨论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通过对1999-2020年黄河流域九省区114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进行考察,利用DEA-Malmquist指数测算黄河流域数字经济效率;根据金融结构内生于经济发展水平,确定最优金融结构,进而测算金融结构扭曲;通过多种计量方法考察黄河流域数字经济发展对改善金融结构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黄河流域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显著缓解金融结构的扭曲,但这一缓解作用具有区域异质性和效率异质性,绿色发展能够显著增强数字经济对金融结构扭曲的缓解作用.

    黄河流域数字经济金融结构扭曲调节效应

    论破坏资源类案件的轻罪治理

    侯艳芳
    126-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然资源保护要遵循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辩证统一原则.破坏资源类案件的轻罪治理成为生态环境法治保护的重要任务,破坏资源犯罪中行政违法与刑事犯罪的关系、入罪与出罪的标准、罪与刑的均衡是轻罪治理的显性问题.轻罪治理具有立法与司法的二元维度,两者的轻罪标准应具有统一性.破坏资源类案件的轻罪治理须明确行政违法要素的认定规则,对前置法违反要素与实质性行政要素进行限缩适用.破坏资源犯罪中行政性禁用要素的认定应秉持实质标准,对"情节严重"适用的过度扩张须进行必要克制.破坏资源犯罪短期自由刑的执行宜提倡适用缓刑,社区矫正时要制定与促进自然资源再生等生态环境保护内容密切相关的矫治方案;适用单处罚金刑作为短期自由刑的替代措施.

    破坏资源犯罪轻罪治理非法捕捞水产品罪非法狩猎罪

    城市与高校融合发展评价及相互作用机理研究

    李进涛邢占军
    135-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因城市而兴,城市因高校而盛.城市与高校融合指数是一项刻画城市与高校相互关系的重要指标.在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提出高校综合发展指数,包括高校发展基础指数与高校贡献潜力指数,借助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报告中的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指数与城市人才可持续竞争力指数构建城市综合竞争力指数,进而形成城市与高校系统融合研究框架,并利用网络收集各高校2020年度公开的数据资料,探索构建城市与高校融合评价指标体系.借助改进的耦合协调模型对中国37个城市与112所高校融合指数进行测算,剖析城市与高校的相互作用机理.根据实证结果,就推进城市与高校融合,强化社会组织平台带动、加大重大课题研究拉动、推动育人创新产业链衔接和加强高校跨区域跨专业合作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城市高校融合指数竞争力

    九一八事变后中共《一·一七宣言》的提出及其影响

    周斌
    145-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因落款日期为"1933年1月17日"而得名的《一·一七宣言》,实际上早在一个星期前的1月10日就已公之于众.该宣言斥责九一八事变以来南京国民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致使国土沦丧,却污蔑共产党破坏抗日的谎言,声明中华苏维埃政府和工农红军"愿在三个条件下与全国各军队共同抗日",不仅在舆论界引起较大反响,而且得到江西前线不少国民党官兵的同情.国共两党围绕《一·一七宣言》展开了一番宣传战,中共针锋相对地揭露了蒋介石所谓"攘外必先安内"、为其"剿共"辩护的虚伪面目.尽管中共党内对"三个条件"只是"宣传的口号"还是兼具"行动的号召"持不同的看法,《一·一七宣言》在推动共产党人与一部分国民党军队合作的同时也表现出相当的局限性,但它的提出客观上为此后中共确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奠定了基础.

    九一八事变《一·一七宣言》中国共产党国民党

    宋金元时期华北地区的祖先祭祀

    谭景玉
    158-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宋金元时期华北地区的祖先祭祀有不少在制度上开风气之先的做法,在唐宋以降礼制下移的大背景下表现出明显的平民化趋势.北宋时,家庙只有高级官僚才能使用,实际建成者较少,但当时家祭之风较盛,多数官僚士大夫主要通过革新的家祠(影堂)来祭祀祖先;到了元代,一些普通士庶家族也开始建设家祠.作为国家给予高官显贵特殊优待的功德坟寺制度,至晚在北宋末年已有了普通民众发明的替代形式;北宋前期开始重新受到重视的墓祠,在元代的创设也更为普遍.家祭和墓祭在宋金元时期的华北都非常普遍,不少做法已成为固定习俗,祭祖活动敬宗收族的色彩日益突出,推动了华北宗族的发展.

    宋金元华北宗族祠堂祖先祭祀

    晚清西方内债理论的本土化接引

    马金华毕学进
    168-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晚清西方内债知识不断进入中土,但与本土"家国同构"的政治环境相抵牾.因为"君父"向民众借债,让民众成为国家的债主,有失国体,颠倒尊卑.但朝廷财政日困一日,迫切需要发行内债以应财困.知识分子乃从中国传统伦理中寻找学理依据,对西方内债进行理论桥接,认为购买内债是民众"捐输报效、忠君爱国"的体现,暗合古制,得到中枢认同.清廷乃息借商款,并发行昭信股票和爱国公债.然而在内债劝募中,民众颇为踌躇,官僚群体又对内债进行了本土化的"改造"——摊派.最终,南橘北枳,西方内债知识经此本土化接引,成为一种变相的捐输.

    内债忠君报国本土化摊派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话语的语义分析和内涵特征——基于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2013-2022)的实证研究

    王一荃
    178-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外交话语是展现外交自信的重要方面,外交部发言人的话语表达在外交情绪表达方面更为直接、便捷和高效.本文选取2013-2022年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问答记录作为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运用 自动化内容分析技术对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话语进行语义分析、情感解码,解析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话语的变迁.研究发现,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快速提升和国际环境的深刻变化,中国外交更趋自信,中国外交话语更加积极、正向和丰富,彰显了中国日益增强的国际影响力和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

    外交话语外交自信语义分析特征情绪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