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山东社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山东社会科学
山东社会科学

周文升

月刊

1003-4145

sdrmpress@126.com

0531-82866365;82981706

250002

山东省济南市舜耕路46号

山东社会科学/Journal Shandong Social Science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社会科学学术刊物。立足山东,面向全国,既重视基本理论研究,更注重应用理论研究;既重视各学科的系统研究,更注重与当前改革和建设直接相关的课题研究。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应用与创新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意蕴

    商志晓
    5-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高度重视历史唯物主义的学习与应用,倡导树立大历史观,提高历史思维能力;以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与方法为指导,准确把握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的历史分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以及党和人民事业所处的历史方位,作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转化的正确判断,提出并形成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关于社会发展目标、社会发展道路、社会发展战略、社会发展途径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以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以一系列原创性概念和深刻性观点,实现对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内容的创新性发展,呈现出将历史唯物主义同当代中国发展实际有机结合、同当今世界文明进步紧密联系的执着努力与鲜明风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结了当代中国重大实践问题与理论问题科学解决的哲学思考,以开辟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新境界的中国贡献,融入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不断发展的理论洪流之中.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历史唯物主义学习、应用、创新

    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中华优秀传统哲学的传承创新

    周向军赵信彦
    13-2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优秀传统哲学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根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中华优秀传统哲学的传承创新突出表现在六个方面:一是传承发扬实事求是思想,积极探索新时代发展规律;二是转化发展知行合一学说,推进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相统一;三是扬弃超越朴素辩证法,运用辩证思维治国理政;四是继承超越民惟邦本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五是赓续发展天人合一的生态智慧,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六是诠释重塑和合哲学智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认识和把握这一思想对中华优秀传统哲学的传承创新,对于进一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重要意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华优秀传统哲学传承创新

    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辩证唯物主义底蕴

    张政王立文
    22-30页
    查看更多>>摘要:辩证唯物主义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在的哲学根基.其本体论基础是辩证唯物论,以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为基石,以实事求是为活的灵魂,强调意识的能动作用,赓续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其方法论基础是唯物辩证法,基于联系与发展的基本环节,以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辩证否定观为依托,反对形而上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基本的方法逻辑;其认识论基础是坚持实践与认识的统一,以守正创新为动力机制,赋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以勃勃生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贯了对中国历史与当代、理论与实践等重大问题的辩证唯物主义理解,对推进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具有重大意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认识论

    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方法体系

    曹晓习高奇
    3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方法体系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治国理政实践中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中国具体实际问题而形成的一个内涵丰富、逻辑严密的方法系统,其中的方法论、思维方法、工作方法上下贯通、彼此关联,构成和谐统一的有机整体,并呈现出时代性、实践性、人民性、开放性、创新性、系统性、战略性等鲜明特征.这一方法体系赋予了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以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价值,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带领人民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精神武器和科学手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方法体系形成条件系统结构鲜明特色

    习近平文化思想科学体系的阐释框架建构

    范玉刚
    39-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文化思想科学体系的价值诉求表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文化价值的引领,以指明中华文明在当代的发展演进方向;同时,全球有效治理也迫切需要中国理论和中国方案.当前,国际局势的波诡云谲和世界秩序的重构向正在崛起的中国发出了召唤,亟须迈入新时代的中国在广泛意义上回应"和平崛起的中国以什么样的气象和姿态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世界之问和"世界怎么了?中国怎么办?"的时代之问,这也是习近平文化思想出场的深层历史机缘.中国人民不仅创造了史诗般的现代化实践,也同样创造了既具有中国表现形态又蕴含世界一般性文明价值表达的当代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在系统回答新时代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如何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等重大问题中,逐渐形成了逻辑自洽、相互贯通、结构完整的科学体系,这一体系既体现了时代性、系统性和原创性,又不断呈现出开放性与价值普遍性特征.

    习近平文化思想科学体系文化基本理论阐释框架

    毛泽东政策和策略思想的内在意蕴与当代启示

    杨振华王韶兴
    48-55页
    查看更多>>摘要:毛泽东政策和策略思想是一个内蕴丰富的理论表达体系.毛泽东从"生命"的高度对政策和策略作出了中国诠释,并对政策和策略的"生命"定位进行了价值剖析.从本质特征上看,毛泽东政策和策略思想内含"原则性"与"灵活性"的内在统一和目标一致.从主要原则上看,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统筹兼顾、区分界限是政策和策略制定与实施的基本依循.毛泽东政策和策略思想体现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取得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伟大成就的整个实践创造之中,对新时代党的政策和策略理论与实践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

    毛泽东政策和策略内在意蕴当代启示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的方法论要旨

    王岩高惠珠
    56-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需要重视以下三大方法论要旨:通过分析数字劳动中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时代拓新,说明只有超越对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的程式化运用,才能推进与时俱进的学理阐释;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辩证分析,说明只有突破唯心唯物论的是非藩篱,才能在辩证思维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分析,说明只有运用立体化思维,才能整体性理解和阐释我国新时代的新理念.

    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方法论辩证分析

    不被治理的艺术:作为生命政治学批判的启蒙

    王庆丰谭新凤
    62-70页
    查看更多>>摘要:表面上看来,福柯把康德的启蒙观念从启蒙推进到了批判,而实质上福柯是把启蒙的问题从知识转向了社会和政治.在福柯看来,康德的启蒙观念——"运用你自己的理智"并没有使人类变成成年,也就是说,我们现在仍未成年.福柯认为这是因为现代人类仍然处于生命政治的规训和管控中,这种社会治理更加隐蔽和严密,人类依然无法做到主动运用自己的理智,于是生命政治学批判成了一种新的启蒙.作为生命政治学批判的启蒙就是一种不被治理的艺术,不被治理并不是不想被治理而是不能被那样治理,即不想被资本主义治理术规训和管控,因为其造成的后果是制造出驯顺且有用的主体.启蒙不仅是主动运用 自己理智的勇气,更重要的是反抗生命政治治理、解除主体屈从状态的勇气.由此,权力关系中主体的自我治理就成了启蒙的出路.

    现代性启蒙理性治理自我治理

    现代性的张力与启蒙的界限——重思《启蒙辩证法》中的现代性思想

    高广旭
    71-81页
    查看更多>>摘要:《启蒙辩证法》基于对启蒙精神及其限度的检视,从三个方面揭示了现代性的本质及其时代症候:其一,揭示了启蒙与神话的纠缠在根基处孕育了现代性的张力结构,启蒙以祛除神话为旨趣却变成了新的神话,这是启蒙的辩证法,也是启蒙塑形现代社会的深层逻辑.其二,揭示了在文化工业语境下,启蒙精神塑造的现代个人陷入理性存在与非理性存在并存的矛盾境况,个性的消失和欲望的幻灭瓦解了现代性的启蒙主体叙事.其三,揭示了反犹主义产生的政治经济根由和社会心理机制,指认现代极权主义与启蒙界限的内在关联.《启蒙辩证法》的现代性思想为我们透过对晚期资本主义的批判性反思,重新激活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现代性批判意蕴和续写现代性的哲学话语开辟了新的道路.

    《启蒙辩证法》现代性启蒙文化工业现代极权主义

    论启蒙现代性的政治、经济和道德筹划

    李慧娟刘晓晨
    82-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代性意指与传统社会相区别的现代社会的特性.启蒙对现代性的筹划从政治、经济与道德三个层面展开.启蒙的政治筹划确立了政治自主性原则,赋予了政治国家以道德正当性,并建构了国家政体的基本形式与组织原则.在此基础上,启蒙的经济筹划进一步证明了商业社会的道德正当性,以及商业社会自身的运行原则.启蒙的政治筹划与经济筹划所赋予的政治国家与商业社会的道德正当性存在着难以克服的内在矛盾,由此需要启蒙的道德再筹划以重新审视政治国家与商业社会的道德正当性问题.启蒙在历经了政治、经济与道德的三次筹划后完成了对现代性的整体塑造.

    启蒙现代性理性情感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