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山东社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山东社会科学
山东社会科学

周文升

月刊

1003-4145

sdrmpress@126.com

0531-82866365;82981706

250002

山东省济南市舜耕路46号

山东社会科学/Journal Shandong Social Science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社会科学学术刊物。立足山东,面向全国,既重视基本理论研究,更注重应用理论研究;既重视各学科的系统研究,更注重与当前改革和建设直接相关的课题研究。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理论源流、历史演进与实践进路

    谢地荣莹
    5-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立足新发展阶段与新的时代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了"新质生产力"概念.新质生产力是对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深化与发展,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理论的创新,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时代价值.从实践来看,新质生产力作为生产力高阶发展的代表,表现为新生产力要素、新生产方式、新生产关系"三新"和本质、质量、品质、物质"四质",具有以新技术为关键、新人才为驱动、新产业为基础、新生活为目标的鲜明特征.未来,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需要正确处理好传统生产力与新质生产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生产与消费,技术条件与自然、社会条件,整体推进与因地制宜等几个重要关系.

    新质生产力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科技创新现代化产业体系

    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前沿趋势与路径选择

    陈文胜
    16-27,6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城镇化与信息化的推进和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的兴起,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不仅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重大转变,也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过渡的城乡格局变迁与社会发展模式转型.科技前沿深刻变革、食物结构深刻变化、城乡结构深刻变迁、乡村治理结构深刻变动,已成为小农大国不可避免和不可逆转的历史性趋势.在多重复合宏观背景下,我国农业农村呈现出城镇化进程中人地矛盾与耕地抛荒并存、消费结构性变化导致农产品短缺与过剩并存、现代化快速推进中农民面临城乡双重困境、乡村治理结构失衡导致公共服务供大于求与供不应求并存、城乡融合背景下乡村文化传承与提升承受双重压力等多重结构性矛盾,这些因素共同决定着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

    农业农村现代化结构性矛盾前沿趋势路径选择

    人力资本赋能经济低碳转型:理论阐释与实证分析

    别晓东周德禄
    28-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内生增长模型下分析人力资本对区域经济碳排放强度的影响机理,并使用中国2007-2021年涵盖268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人力资本积累发挥碳节约作用和效率进步作用,分别促进劳均碳排放降低和劳动生产率提高,从而推动碳排放强度下降;人力资本积累促进技术创新和收入增长进而影响劳均碳排放和劳动生产率,通过这两种中介效应进一步降低了碳排放强度;人力资本积累促进碳排放强度下降的作用效果和中介机制均受到人力资本存量约束,仅在较高人力资本存量水平下显著;人力资本积累对碳排放强度的作用受到区域间和产业间人才配置影响,人力资本的碳节约作用和效率进步作用在大型、特大型城市中更加突出,并在人力资本更多沉淀到实体部门而非虚拟部门的配置结构中得以耦合发挥.为了充分释放人力资本推动经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潜能,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对人力资本投资力度,着力提高人力资本在区域间和产业间的配置效率.

    人力资本碳排放强度人才红利人才配置结构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四重功效

    钟丽娟
    39-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探索建立起来的富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具有显著的优势和功效.具体来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承载着党的初心使命,是党领导国家政权机关的重要制度载体;把人民当家作主的价值理念转化为科学有效的制度安排,是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是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的重要制度平台;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是保证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的根本制度安排.这些共同构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自信的理由和底气.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制度功效制度自信

    全过程人民民主理论的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探析

    彭姝
    47-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过程人民民主理论是对中国民主政治实践形态的全新理论概括,是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构建过程中民主理论的重要创新.全过程人民民主理论在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三个层面构建了完整的逻辑叙事,塑造了民主理论新范式.在本体论层面,全过程人民民主理论还原了民主的人民主体性本质;在认识论层面,通过"统""全""实"三个维度全面拓展了人民民主的理论内涵;在方法论层面,实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哲学方法论、以制度为载体的科学方法论和以治理为导向的实践方法论的贯通与统一.

    全过程人民民主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

    从生态存在论美学到"生生美学"——曾繁仁生态美学研究的"中国性"转向

    王德胜孟凤娟
    57-6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最初关注生态存在论美学中人与自然的关系,逐渐向更专注于人的内在存在和中国传统文化智慧的"生生美学"之理论建构深化,曾繁仁生态美学研究的这一转向,凸显了他在应对全球生态危机的过程中,充分借鉴中国古典哲学和艺术,努力实现生态美学"中国性"话语建构的理论追求.曾繁仁围绕"生生美学"的一系列理论探索,在重新诠释中国传统观念和文化智慧的同时,也为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坚实的"中国理论"支撑,从而进一步丰富了当代中国的生态美学研究.

    曾繁仁生态美学生态存在论美学"生生美学""中国性"

    审美时态、审美绝对同时性与中国当代审美时间哲学转向——论朱立元审美活动优先论与动态生成论美学

    刘彦顺
    65-7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朱立元的审美时间哲学植根于审美活动,这是他数十年来深入研究美学基础理论得出的创见.他以此为基础,对中西美学进行了比较研究,不仅得出中国古典美学富时间性、西方古典美学乏时间性的结论,而且激发出了丰盈的审美时间性.在朱立元的论述中,审美活动优先论和审美关系优先论彰显了审美主体与对象之间的绝对同时性构成方式.同时,他通过审美活动的动态生成论,彰显了审美活动在显现状态上正在进行时的审美时态.朱立元还深刻剖析了认识论美学无时间性的关键,也揭示了回忆与审美生活、科学知识、宗教神祗在时间性上微妙而复杂的关联.朱立元的审美时间哲学及其所使用的新美学语言、新美学语法,预示并代表了中国当代美学的审美时间哲学转向.

    朱立元审美时间哲学审美活动优先论审美时态绝对同时性

    被夺舍的资本主义或封建主义的回归?——瓦鲁法基斯的《技术封建主义:什么杀死了资本主义?》的逻辑及其悖谬

    蓝江
    74-82页
    查看更多>>摘要:技术封建主义已成为最重要的西方左翼思潮之一.希腊左翼经济学家雅尼斯·瓦鲁法基斯的《技术封建主义:什么杀死了资本主义?》一书认为,资本主义业已被封建主义夺舍而日趋灭亡,技术封建主义已成为数字平台时代最新的生产方式和经济形式.深入研读《技术封建主义:什么杀死了资本主义?》一书可以发现,瓦鲁法基斯将马克思的商品价值二重性和劳动二重性理论引申到资本中来,得出了云资本背景下资本三重性的观点.由于误解了资本,所以他进一步误读了马克思《资本论》中的利润概念,得出了资本主义的利润形式已经式微,传统资产阶级已经成为云贵族的附庸,技术封建主义将最终取代资本主义的结论.对瓦鲁法基斯《技术封建主义:什么杀死了资本主义?》一书的分析需要从马克思的《资本论》出发.今天云封地租金的源泉仍然是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的价值形式并没有发生改变.瓦鲁法基斯的技术封建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观点无疑是错误的.

    技术封建主义瓦鲁法基斯资本主义

    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的人学探索及其当代审思

    董慧向金存
    83-8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包括资本主义在内的一切旧时代里,人类生活的真实样态被形形色色的生活理论所遮蔽,人在虚构的日常生活世界里被边缘化、工具化.列斐伏尔在考察人类生活世界时,基于日常生活这个概念,紧紧抓住"人"这个根本,将马克思的阶级主体转向了日常生活中的个体主体,构建了 一种个体主义的人本主义理论范式,揭示了现代社会具体个人遭遇政治异化、思想异化、消费异化、科技异化等全方位异化的现代性境遇,最后提出以"总体的人"克服人的全面异化,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列斐伏尔以日常生活为研究视角和核心表征的人学探讨与构建既有积极的理论意义,也存在一定的理论局限性,对当代中国式现代化、人的现代化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日常生活批判人学日常生活全面异化文化革命

    在日常生活批判与空间生产批判之间:列斐伏尔思想演进的内在逻辑

    庄友刚徐蕾
    90-97页
    查看更多>>摘要:列斐伏尔的理论发展经历了从日常生活批判转向空间生产批判、又从空间生产批判回归日常生活批判的两次转换.日常生活批判与空间生产批判两大理论主题的内在逻辑是根本一致的.无论是研究日常生活还是关注空间生产,都是在深度探寻资本主义幸存的真正原因.从空间本体论的建构到提出总体性的多元共存,列斐伏尔拓展了日常生活批判的理论论域,在此基础上深化了对资本的历史性批判.节奏分析理论将列斐伏尔一生中在多个方向的深耕取得的理论成果作了总体性串联.列斐伏尔最杰出的理论贡献就是发现了隐藏在时间维度中的资本主义存续的空间维度,揭示了资本主义幸存的根本原因.

    日常生活批判空间生产批判列斐伏尔内在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