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董忠堂

双月刊

1008-7540

ngyxb118@eyou.com

0531-88117921

250100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农干院路866号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Shandong Agricultural Administrators' Colleg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大食物观"导向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逻辑演进与优化策略

    王秉义刘璐瑶刘海林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土空间是一切社会活动的载体,用途管制是实现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经济发展的保障.通过分析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逻辑生成、演进规律,结合大食物观的内涵与外延,厘清大食物观与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相互作用关系.研究认为当前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政策在耕地保护和资源保障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面向满足民众饮食结构调整、国内外政策风险加剧和农业边际报酬递减等状况,存在着土地利用刚性约束"体系失语"、粮食生产稳定供给"集体恐惧"及农业高效空间价值"选择邻避"等问题,提出未来应立足大食物观,在农业、生产、城镇和生态空间,构建"一优三创"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优化策略:优化韧性国土空间利用格局、创造增值型高效特色农业模式、创新全链路一体化食物生产布局、创建多元化多样性生态价值产品.

    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大食物观优化策略

    应对粮食危机视角下国家粮食安全体系构筑策略研究

    张腾霄王斌王鹏郭海滨...
    9-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业是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基石,只有农业强起来,粮食安全有保障才能稳住国家经济大局.当今世界粮食危机频发,继而引发严重的政治危机,只有牢牢把控粮食生产的可持续性才能消除粮食危机.笔者剖析了世界粮食危机的根源,分析了我国粮食安全的风险因素及时代化特征,从加大种植结构的管控力度防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培育新型农业人才、"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攻关主粮种子选育技术、多渠道改造和利用盐碱地、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选育抗病性能的新品种等 7 个方面提出了保障粮食安全和化解粮食风险的策略,为构筑国家粮食安全体系提供理论依据和解决方案.

    农业现代化农业强国粮食安全生态农业智慧农业

    数字化引领下乡村产业振兴模式研究——以寿光市稻田镇为例

    高明国高清峰
    16-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数字技术是推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的智慧手段.稻田镇是山东潍坊地区从传统乡村产业向现代乡村产业转型的代表.稻田镇通过数字技术的嵌入,提高了农业生产和乡村经济效益,促进了乡村一二三产融合.然而,稻田镇在数字技术与传统乡村产业结合的过程中,遇到了数据信息不对称、人力资源匮乏、产业转型延宕等问题.因此,通过全面分析稻田镇数字化产业赋能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发展多产融合的乡村特色数字产业,推动产业数据共享和智慧生产,实现数字赋能乡村产业振兴,打造数字化全产业链嵌入的新模式.

    产业振兴数字赋能智慧乡村农村互联网+SWOT分析法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产业结构优化策略研究

    谢金霞
    2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对农村产业结构进行优化不仅能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还对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起到显著作用.鉴于目前农村产业结构所面临的挑战,相关部门需要采取促进产业升级与结构调整、注重绿色发展与环境保护、加强政策支持、协调与基础设施建设等对策.这些措施的实施将有助于构建更加综合、协调和可持续的农村发展新模式,从而有效地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

    乡村振兴战略农村产业结构产业优化

    不同基因型玉米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研究

    程岑
    26-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不同基因型玉米氮素吸收利用效率各具差异.依托玉米基因型的氮素吸收与利用效率分析,要基于国内、国外现有研究成果进行内容探究,在综合多方面研究影响因素的同时,进一步明确对不同基因型的玉米选种方法,提升玉米选种的针对性,为玉米种植质量及产量的提升提供研究参考.

    基因型玉米氮素吸收利用效率

    空间基因视角下山东省传统村落防御性空间特征及其分异研究

    范勇肖文杰李玄
    30-3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传统村落防御性空间特征,以空间基因理论为视角构建"地景-聚落-建筑"三个层级的空间解析体系,并借助量化解析方法,对山东地区沿海海防型和民间防御型两种典型传统村落的防御性空间特征进行解析,提取其在地理景观格局、聚落形态、聚落空间结构、形态肌理、街巷体系和建筑风貌等方面的空间特征及其分异特点,探寻空间分异的深层原因,从原型识别的角度挖掘隐性的村落防御空间特征,促进传统村落原真历史空间格局和地域特色风貌的保护与恢复.

    空间基因传统村落防御空间特征分异山东省

    安徽省特色小镇空间格局与高质量发展路径分析

    温凯程晋南巫丽茹张子雪...
    37-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特色小镇是国家推动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协调发展的新探索.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可以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新型城镇化建设、进一步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本文采用核密度和地理探测器分析探究安徽省省级特色小镇空间分布特征以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安徽省特色小镇空间分布整体呈现"双核"形式,合肥市和芜湖市为两个核心区;安徽省A级旅游景区数量是影响特色小镇空间分布的最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分别对产业类、文化类、体育类和旅游类特色小镇提出高质量发展对策和建议.研究结果可以丰富特色小镇研究案例,同时为安徽省特色小镇建设与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特色小镇空间格局高质量发展路径

    蒸汽爆破对芦笋副产物功能性成分及体外抗氧化性的影响

    迟晓君王海栋李晓冉徐清顺...
    44-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芦笋加工过程副产物为原材料,探讨蒸汽爆破对芦笋加工副产物功能性成分及抗氧化性的影响.通过预处理分别得到汽爆压强为 0.5 MPa、1.0 MPa、1.5 MPa、2.0 MPa的四种产物,并进行黄酮、多酚、多糖等成分及羟基自由基等体外抗氧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汽爆压强为 1.0 MPa时黄酮、多酚的含量最高,分别为 0.975 mg/g、8.23 mg/g,汽爆压强为 1.5 MPa时多糖得率最高,达 8.19 mg/g,汽爆压强为 1.5 MPa时羟基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达到最大,分别为 79.1%、77.9%.

    芦笋副产物蒸汽爆破抗氧化性功能性成分

    借鉴农村改革经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探索

    李全生邓小草
    50-56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八大三十多年时间里,农村改革经历了四个阶段.农村改革取得成功的基本经验有:承认并充分保障农民的自主权,把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作为制定农村政策的出发点;发展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探索和完善农村公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坚持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为农村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充分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依靠群众推进改革的伟大事业;从全局出发,高度重视农业,使农村改革和城市改革相互配合、协调发展.借鉴这些经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把解决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推进渐进式建设,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三农"农村改革农村改革经验乡村全面振兴

    以产业振兴赋能乡村全面振兴研究

    夏雨
    57-61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全面振兴战略的提出,旨在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全面发展.而产业振兴则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只有实现产业发展,才能确保农民增收致富.以产业振兴赋能乡村全面振兴,有利于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增加就业机会、传承乡村文化,实现农村经济的繁荣与社会的全面发展,从而实现国家的发展战略目标.针对乡村振兴现状,相关部门应从人才引进、生态产业、文化产业、组织机制完善等维度出发,发挥乡村产业的优势,提升乡村产业建设质量,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产业振兴农村经济乡村全面振兴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