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山东陶瓷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山东陶瓷
山东陶瓷

徐景维

双月刊

1005-0639

sdtc@sicer.com;2007sdtc@163.com

0533-3582242

255086

淄博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柳泉路286号

山东陶瓷/Journal Shandong Ceramics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山东省陶瓷工业科技情报站和山东省硅酸盐研究设计院共同主办,中国陶瓷工业协会装饰材料专业委员会、中国陶瓷工业协会节能技术中心等协办,内容包括日用瓷、建筑卫生瓷、工业陶瓷、窑炉及相关耐火材料等无机非金属材料工业的新技术、新材料、新成果、新设备的研制推广和应用,辟有“研究与探讨”、“科学实验”、“经验交流”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淄博陶瓷"地理标志保护的困境与出路

    赵文鑫潘思锜刘文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淄博陶瓷"地理标志,采用"集体商标"和"证明商标"注册保护制度与"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登记保护制度两种保护模式并行的制度,提高了其品牌价值和竞争力,但依然面临困境,深入剖析"淄博陶瓷"地理标志保护面临的困境并为其探寻可行出路,能够提升该地理标志在全国乃至全球陶瓷市场中的地位与竞争力.通过梳理有关"淄博陶瓷"地理标志的政策法规与历史资料,发现"淄博陶瓷"地理标志的保护面临着产品标准不合理、监管权限冲突及缺乏法律依据的困境."淄博陶瓷"地理标志保护出路在于建立合理的产品标准体系、成立专门的监管机构、创建相应的地方立法,通过完善"淄博陶瓷"地理标志的保护体系,促进实现淄博陶瓷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淄博陶瓷地理标志产业发展法律保护

    常任侠中印石窟彩塑交流史研究述略

    常安妮吴衍发
    1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常任侠采用艺术人类学研究方法,以美术史的宏观视野,对中印石窟彩塑交流史进行考察研究,借助史料文献与考古实物上溯历史源头,梳理中国石窟彩塑的发展路径,强调其动态发展的演变规律.文章立足于学术史视角,梳理常任侠中印石窟彩塑交流史的研究脉络,构建常任侠中印石窟彩塑交流史研究模式,旨在揭示其研究的学术价值与当代启迪.常任侠的中印石窟彩塑交流史研究,为中国美术史学科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进一步丰富了中印美术交流史领域研究的资料库,为中外文明交流互鉴和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重要启示.

    常任侠中印石窟彩塑史学研究

    陶瓷档案赋能文旅融合的理论阐释、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

    谢怡
    17-25页
    查看更多>>摘要:陶瓷档案是在陶瓷的研发、生产和使用等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它既为文旅融合注入文化力量,又为文旅融合提供旅游资源,对文旅融合形成强力赋能.在陶瓷档案赋能文旅融合的过程中,存在着治理不到位、资源难整合、产品同质化、服务传统化等诸多困境.应从治理、资源、产品、服务等维度入手,增强政策保障、加速资源整合、打造多元产品、创新服务体验,优化陶瓷档案赋能文旅融合模式,打造文旅融合发展新业态、新场景.

    陶瓷档案文旅融合资源整合文化旅游

    唐宋诗词里的"琉璃"意象与文化意趣

    任允鹏张慧怀康
    26-30页
    查看更多>>摘要:诗词文化与琉璃艺术均是中国具有代表性、标志性、符号性的特色文化,同时两者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结,精神与物质、文字与实物在它们之间相互作用、交相辉映,既表现了我国先进的物质文明,亦传播了中国意境的精神文化.通过深入分析唐宋诗词中对琉璃的描绘手法及琉璃所承载的象征意蕴,探讨琉璃意象与诗人情感世界之间的微妙关联,揭示了琉璃如何成为诗人情感外化的桥梁,承载并传递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感慨,成为诗人情感抒发的精妙载体.同时,通过探讨琉璃意象与诗人情感体验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了琉璃在诗词中被赋予的情感内涵及其深远的象征意义,阐释了琉璃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地位与文学价值.

    唐宋诗词琉璃意象文化意趣琉璃诗词

    译介学视域下陶瓷展品名称英译探析

    王绿杨李静
    3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陶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独特的历史文化符号,陶瓷展品的英译影响着中国陶瓷文化的对外宣传.基于译介学理论,立足文化视角,以某省博物馆和某市陶瓷琉璃博物馆陶瓷展品名称英译文本为语料来源,对陶瓷展品按照釉彩、器物类型及形状、纹饰进行分类研究,发现陶瓷展品名称英译存在不明所指、认知偏差、习惯性表述、文化误读等原因导致的文化缺省、翻译不准确、翻译不一致现象.通过分析陶瓷展品名称背后的文化意象,探寻英译名称误译的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及修改建议,推动陶瓷文化传播发展.

    译介学陶瓷展品英译

    漆工艺在现代陶艺创作中的表现与应用

    武雪坤商亚敏
    36-43页
    查看更多>>摘要:漆工艺与陶艺作为中国传统工艺瑰宝,承载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在现代艺术跨界融合趋势下,两者的相互融合丰富了艺术创作的呈现方式,而且在相互渗透中开辟了现代陶艺创作的新视角.通过梳理漆工艺与陶艺结合的历史脉络,从实用与审美功能双重维度出发,结合具体案例分析漆工艺介入陶艺创作在材料运用、造型设计、色彩搭配及装饰技法上的审美特征,探讨漆工艺在陶艺创作中的美感表达与应用设计上的多种可能性,以多种形式赋予现代陶艺作品丰富的文化内涵与视觉表现力,为漆工艺与现代陶艺的融合发展提供新路径.

    漆工艺现代陶艺功能分析审美表现

    原始瓷器起源相关问题初探

    刘昕
    44-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原始瓷是成熟青瓷的前身,其起源问题的研究对于探索瓷器发展史及制瓷手工业技术演化,乃至早期文明史等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最新考古发现和已有研究成果的分析,认为夏时期已经产生了原始瓷,早期原始瓷应有环太湖地区、晋江流域、长江中游地区、浙南闽北地区等多个产地.原始瓷的起源与早期文明演进过程息息相关,是社会再发展的产物.原始瓷的起源具有多元一体性,其与印纹硬陶有着直接关系,浙南闽北地区的可能与泥釉黑陶有关.

    原始瓷起源文化因素地域特征

    元青花鱼藻纹大罐中鱼纹与文化象征探析

    毕耜岩
    56-65页
    查看更多>>摘要:鱼纹是陶瓷的传统纹样之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对其文化象征进行探析,可助力传承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文以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所藏的元青花鱼藻纹大罐为研究基础,通过纹饰溯源、图像细读与文献梳理,剖析大罐的诞生背景、图像构成及其象征意义.通过分析发现,大阪所藏大罐上四种鱼类图像分别是鳜鱼、鲤鱼、鲫鱼和白鱼.经过对鱼类图像的细致分析发现,这些鱼纹图像的塑造与选择,不仅体现了元代陶瓷绘画者的高超技艺,更折射出中国传统医药文化与道教文化对绘画的影响.研究成果为理解元青花瓷上的鱼纹提供了新的视角,进一步丰富了人们对元代陶瓷艺术及其蕴含文化的认识.

    元青花鱼藻纹大罐鱼纹图像

    基于在线评论的景德镇陶瓷文化旅游目的地吸引力提升策略研究

    周淼张纯
    66-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网络文本分析消费者对旅游目的地感知是提升旅游目的地吸引力的重要手段.本文运用网络文本分析方法,爬取携程旅行网上景德镇陶瓷文化旅游目的地的在线评论,进行词频分析、语义网络分析和情感分析.研究表明:游客对景德镇陶瓷文化旅游目的地的情感整体偏向积极,满意度较高,但同时存在旅游产品有待丰富、景区服务质量有待提升、部分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完善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增强数字科技应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有针对性的建议.

    景德镇陶瓷文化旅游在线评论情感分析旅游目的地吸引力

    华光国瓷文创作品

    何岩高太鲁刘喜刚于晓龙...
    7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