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潘新良

双月刊

1673-3770

ebhxb@sdu.edu.cn

0531-88392393

250061

济南市经十路17923号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Otolaryngology and Ophthalmology of Shandong Universit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刊登耳鼻咽喉及眼科学专业的稿件,本刊选题着重创新,编排严谨规范,印刷装订考究,出版以来深得读者好评。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生儿常见耳聋基因突变热点及对听力的影响

    李为赵毅葛玥铭付洪涛...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唐山市新生儿携带的常见耳聋基因突变热点及其对听力的影响,为耳聋基因咨询及听力障碍的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唐山市妇幼保健院分娩并行听力与耳聋基因联合筛查的新生儿共 5298 例,听力筛查包括耳声发射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采用博奥晶典生物芯片检测 4 个常见耳聋突变基因的 15 个位点,包括GJB2 基因(c.35delG,c.176_191del16,c.235delC,c.299_300delA.c.109G>A)、GJB3 基因(c.538 C>T)、SLC26A4 基因(IVS7-2A>G,c.2168A>G,c.1975 G>C,c.2027 T>A,c.1226G>A,IVS15+5 G>A,c.1174A>T,c.1229C>T)、12srRNA基因(m.1555A>G).结果 耳聋基因突变携带率4.41(234/5298),为携带耳聋基因突变组;未携带耳聋基因突变的样本中随机选择 2 404 例,为非携带耳聋基因突变组(对照组).携带耳聋基因突变组中GJB2、SLC26A4、GJB3、mtDNA12SrRNA、双基因杂合突变及单基因杂合突变携带率分别为2.49%(132/5298)、1.34%(71/5298)、0.28%(15/5298)、0.19%(10/5298)、0.09%(5/5298)及0.02%(1/5298).携带耳聋基因突变组听力初筛 234 例,通过率 91.88%(215/234),未通过率 8.12%(19/234),复筛 153 例,确诊率 1.96%(3/153).非携带组入组 2404 例,初筛通过率 93.97%(2259/2404),未通过率 6.03%(145/2404),复筛 105 例,确诊率 0.08%(2/2364).两组通过率、双耳未通过率及确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1,P<0.001),结论 唐山市新生儿携带常见耳聋基因突变有一定的地域性,携带耳聋基因是听力障碍的高危因素,听力与耳聋基因联合筛查有利于听力障碍的检出.

    听力与耳聋基因联合筛查GJB2SLC26A4mtDNA12SrRNAGJB3

    带蒂颞浅筋膜瓣转移覆盖加局部植皮联合软骨移植修复耳郭再造术后软骨支架外露

    刘玉红薄琳刘新刚苏法仁...
    9-1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带蒂颞浅筋膜瓣转移覆盖加局部植皮联合软骨移植修复耳郭再造术后软骨支架外露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 6 例耳郭再造术后软骨支架外露患者,彻底清除创面肉芽组织及坏死软骨,若软骨缺损先用残耳软骨或肋软骨修复,然后将颞浅筋膜瓣翻转包裹覆盖外露软骨,中厚游离皮片植皮.结果 术后创面一期愈合,移植皮片成活.术后随访3 个月~3 年,再造耳郭形态逼真,轮廓清晰,未再次出现软骨外露及其他问题,患者对手术效果满意.结论 应用带蒂颞浅筋膜瓣转移覆盖加局部植皮联合软骨移植修复耳郭再造术后软骨支架外露获得了良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小耳畸形颞浅筋膜瓣软骨支架外露耳郭再造软骨移植

    环索奈德鼻喷剂治疗季节性过敏性鼻炎疗效与安全的Meta分析

    张真杨卓莹周佳妮张大为...
    13-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环索奈德鼻喷剂治疗季节性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通过检索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Pubmed、ClinicalTrials、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及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收集比较环索奈德(试验组)和安慰剂(对照组)治疗过敏性鼻炎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 2022 年 10月.由 2 位评价员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严格筛选,并进行质量评估,使用 RevMan5.4 版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纳入 8 项研究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环索奈德具有降低瞬时总鼻症状评分[WMD=-0.43,95%CI(-0.63,-0.23),P<0.01]、瞬时鼻腔单项评分[WMD=-0.19,95%CI(-0.23,-0.05),P<0.01]、反映性总鼻症状评分[WMD=-0.66,95%CI(-0.80,-0.52),P<0.01]、反映性鼻腔单项评分[WMD=-0.23,95%CI(-0.26,-0.21),P<0.01]、瞬时眼部单项积分[WMD=-0.19,95%CI(-0.22,-0.15),P<0.01]、瞬时眼部症状总积分[WMD=-0.28,95%CI(-0.56,-0.00),P=0.05]、反映性眼部症状总积分[WMD=-0.27,95%CI(-0.54,-0.00),P=0.05]、反映性眼部单项积分[WMD=-0.17,95%CI(-0.21,-0.14),P<0.01]、鼻结膜炎生存质量量表[WMD=-0.61,95%CI(-0.76,-0.47),P<0.01]的相关评分的作用.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率[OR=0.96,95%CI(0.76,1.20),P=0.72]无变化.结论 环索奈德鼻喷剂对季节性过敏性鼻炎的治疗卓有成效,且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率无变化,有良好的安全性及耐受性,具有进一步临床推广的价值.

    环索奈德过敏性鼻炎Meta分析

    联合应用奥马珠单抗在儿童中重度变应性哮喘合并慢性鼻窦炎中的疗效观察

    崇维琨王娟
    2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奥马珠单抗在儿童中重度变应性哮喘合并慢性鼻窦炎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分析 2020 年 9 月至 2022 年 4月间使用奥马珠单抗治疗的儿童中重度变应性哮喘合并慢性鼻窦炎的临床资料,比较治疗前后儿童哮喘控制评分(childhood asthma control test,C-ACT)、呼出气一氧化氮(fractional concentration of exhaled nitric oxide,FeNO)浓度、第1 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irst second percentage to predicted value,FEV1%pred)和小气道功能指标等肺功能检查的变化以及患儿慢性鼻窦炎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完成治疗随访的患儿共 26 例.奥马珠单抗治疗 16 周后患儿哮喘症状及肺功能均改善,C-ACT从(15.57±3.25)分升至(24.98±5.21)分(F=15.711 2,P<0.001);FeNO从(31.55±15.57)ppb降至(19.86±9.80)ppb(F= 4.4265,P=0.0022);肺功能提示FEV1%pred、1 秒率(FEV1/FVC)均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95 4,P=0.938 2);用力呼气峰流量占预计值百分比、呼出 75%肺活量时的最大呼气流量占预计值百分比、呼出 50%肺活量时的最大呼气流量占预计值百分比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7,P=0.0005,P<0.001).患儿鼻窦炎症状显著改善,选择视觉模拟量表评分从(6.40±2.98)分降至(0.85±0.40)分(t=27.2419,P<0.001).结论 奥马珠单抗可改善中重度变应性哮喘合并慢性鼻窦炎患儿的哮喘与鼻窦炎的临床表现、肺功能及生活质量.

    奥马珠单抗变应性哮喘慢性鼻窦炎肺功能

    基于Joinpoint回归及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鼻咽癌患者的死亡率发展趋势

    代红磊王秋阳马文学官兵...
    27-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 1990~2019 年我国鼻咽癌患者的死亡率长期发展趋势.方法 数据来源于GHDx数据库,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我国鼻咽癌患者死亡率趋势进行阶段性分析,并利用年龄-时期-队列模型进一步估计我国鼻咽癌患者死亡风险的年龄效应、时期效应和队列效应.结果 1990~2019 年我国鼻咽癌患者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整体变化趋势划分为五段,AAPC值为-2.454%.男性鼻咽癌患者死亡率变化趋势划分为五段,AAPC值为-1.958%;女性鼻咽癌患者死亡率变化趋势划分为六段,AAPC值为-3.498%.随着年龄的增长,鼻咽癌患者死亡率的年龄效应明显增加,并且死亡率的周期效应总体呈上升趋势.结论 队列效应的降低可能导致癌症死亡率的降低,而年龄效应和周期效应的增加可能导致癌症患者的死亡率增加.

    鼻咽癌死亡率Joinpoint回归模型年龄-时期-队列模型

    卵清蛋白诱导的过敏性鼻炎豚鼠模型的建立与评价及蒙医舌尿诊的初步分析

    乌日柴夫苏日古格孟永梅
    32-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豚鼠模型并评价,对该模型进行蒙医舌、尿诊分析.方法 将无特定病原体级豚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和模型组,模型组豚鼠给予卵清蛋白(ovalbumin,OVA)与氢氧化铝联合致敏建立AR豚鼠模型;通过豚鼠鼻部症状进行行为学评分,被动皮肤过敏试验判定豚鼠过敏反应程度,ELISA检测豚鼠外周血卵清蛋白特异性IgE(OVA-sIgE)水平,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观察豚鼠鼻黏膜、肺组织病理形态改变进行模型评价;探索性观察豚鼠的舌象,尿液的颜色、泡沫、浮皮、尿渣.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豚鼠滴鼻后打喷嚏、挠鼻次数及流涕等行为学评分显著升高(P<0.01),被动皮肤过敏试验中红肿直径显著增大(P<0.01),OVA-sIgE水平升高(P<0.05),鼻黏膜HE染色出现纤毛受损、黏膜上皮脱落、黏膜下间质水肿、炎性细胞浸润等,肺组织HE染色呈现肺泡壁增厚、气管黏液分泌物增多、少量炎细胞浸润;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豚鼠舌质红、有较明显的红色斑点、舌苔薄,尿液为深黄色并有棕色的分层、少量泡沫、具有形状大小均匀的浮皮或较厚的浮皮、淡黄色较厚尿渣.结论 通过OVA与氢氧化铝联合致敏,结合宏观表征和实验室指标综合评价AR豚鼠模型,结果证明该方法可成功建立AR豚鼠模型,具有可行性.亦可通过蒙医舌、尿诊初步分析AR模型中舌象、尿液的变化,为今后的蒙医模型评价提供实验依据.

    蒙医卵清蛋白过敏性鼻炎豚鼠模型

    AT LISA 809M双焦点及Proming A1-UV单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功能的对照研究

    王道光马元孝王玉成任梦佳...
    39-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双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的临床疗效及术后视功能.方法 对 59例(118 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根据植入人工晶状体的类型分为双焦点组以及单焦点组.术后 3 个月随机记录双眼裸眼远、近距离视力及近立体视功能,测定暗环境中不同空间频率(1、2、5、10 cpd)下的对比敏感度,并绘制离焦曲线图.采用VF-14-CN量表进行主观问卷调查,统计脱镜率以及是否有眩光和夜间光晕.结果 与单焦点组相比,双焦点组术后在裸眼近距离视力、矫正远视力基础上的近距离视力、脱镜率以及近立体视功能方面具有更优的满意度,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在矫正远距离视力和裸眼远距离视力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4,P=0.699);而当空间频率在 10 cpd时,双焦点组的左、右眼具有更低的暗视对比敏感度,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2,P=0.037).两组均有夜间光晕发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眩光不适也是两组的共同特点,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8).结论 与Proming A1-UV单焦点人工晶状体相比,AT LISA 809M双焦点人工晶状体能够帮助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获得更好的近视力及近立体视功能,术后视觉质量满意度更高.

    离焦曲线近立体视对比敏感度视觉质量双焦点人工晶状体

    儿童急性鼻窦炎合并眶眼蜂窝织炎并发颅内感染1例并文献复习

    鲁欢何本超廖红明
    46-50页
    查看更多>>摘要:急性鼻窦炎是一种常见的鼻腔和鼻窦黏膜炎症反应性疾病,可扩展到邻近组织或器官,如眶内和颅内.儿童好发鼻窦炎,受儿童鼻窦解剖及功能发育不全的影响,易出现并发症,并发症主要以眶蜂窝织炎为主,若治疗不及时则会出现颅内并发症.当保守治疗无效时应及时采取手术治疗.回顾性分析一例由急性鼻窦炎所引起的眶蜂窝织炎并发颅内感染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期加深对该病的认识.

    鼻窦炎儿童颅内并发症眶内并发症功能性鼻内镜手术

    以喉鸣为首发症状儿童喉结核1例并文献复习

    王亚芳赵海涛王娟刘晓峰...
    5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儿童喉结核的临床表现、喉镜下特征性形态特点以及诊断策略.方法 回顾分析 1 例喉结核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进行总结.结果 儿童喉结核起病隐匿,肺部和全身症状不典型,而以喉部症状较为突出.喉结核最终确诊需要依据病理学检查和结核杆菌检测结果.纤维喉镜作为局部检查是早期发现喉结核的有利的方法之一.结论 熟悉掌握儿童喉结核临床特征及喉镜下形态特点,可以避免因对喉结核认识不足产生延误诊断.

    喉结核儿童喉镜

    累及儿童多部位的浆细胞型Castleman病1例并文献复习

    陈坤陆慧李磊张帆...
    54-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多中心型Castleman病的临床表现、诊断依据、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 1 例病理类型为浆细胞型的多中心型Castleman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对相关文献进行总结.结果 多中心型Castleman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通常无典型临床表现及病理特征,诊断极为困难.患儿治疗采用利妥昔单抗静滴,期间辅以地塞米松、抗生素和丙种球蛋白控制鼻部感染和渗出.治疗 28d后全身病损明显消退,血生化指标逐渐恢复,但嗜酸性粒细胞及炎症因子仍维持较高水平.随访 13 个月,患儿恢复良好,无不良反应及后遗症发生.结论 多中心型Castleman病是一种罕见的淋巴增生性疾病,发生于鼻部的极为少见,目前的治疗方案主要针对于成人,儿童方面鲜有报道,仍需个性化制定治疗措施.对于难以手术切除和治疗效果不佳的患儿,利妥昔单抗是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

    Castleman病儿童嗜酸性粒细胞炎症因子利妥昔单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