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王晓民

双月刊

1006-7795

xuebao@ccmu.edu.cn,sydxb@ccmu.edu.cn

010-83911346;83911348

100069

北京右安门外首都医科大学内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学报是以反映首都医科大学各院、系、所及10任所附属、教学医院的科研成果为主的高级综合性学术期刊。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栏目有论著、经验介绍、技术·方法、综述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卵巢组织冻存与移植技术新进展

    杜娟阮祥燕
    629-6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卵巢组织冻存与移植技术不仅保护女性生育力,还可保存卵巢内分泌功能,有效防治医源性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尤其适用于青春期前女童与亟需原发病治疗的女性.卵巢组织冻存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已得到了广泛验证,目前的临床金标准为慢速冻存,而玻璃化冻存仅适用于研究.尽管该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但仍面临超低温冻存损伤、冷冻保护剂毒性、卵泡储备量的评估、冻存与移植的安全性等问题.本文针对以上问题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卵巢组织冻存与移植超低温损伤卵泡储备量安全性

    PD-1单抗联合化学药物治疗在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李铁铮胥凯凯邓钰卿王沛豪...
    636-6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 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单抗联合化学药物治疗(以下简称化疗)在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1 年 6 月至 2023 年 6 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胸外科 43 例接受新辅助免疫治疗联合化疗的局部晚期(ⅡB~ⅢB)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其影像学及病理学疗效,并观察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结果 影像学疗效评价显示客观缓解率为 76.7%,疾病控制率为 93.0%.34 例(79.1%)接受手术的患者中,R0 切除率 97.1%、完全病理缓解率为 29.4%、主要病理缓解率为 55.9%.1~2 级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67.4%,3 级及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7.0%.结论 新辅助PD-1单抗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疗效显著,病理缓解率及R0 切除率高,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及手术并发症在可接受范围内,安全性较高.

    PD-1单抗免疫治疗新辅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

    新辅助免疫联合化疗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初步疗效观察

    吴朝真郑华盛舒言张权...
    642-6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新辅助程序性死亡受体 1(programmed receptor 1,PD-1)单抗免疫治疗联合化学药物治疗(以下简称化疗)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近期疗效.方法 纳入接受新辅助免疫联合化疗的IB~Ⅲ期NSCLC患者 176 例,之后 159 例(90.34%)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包括腺癌 42 例、鳞癌 115 例和混合癌 2 例.结果 所有患者接受新辅助治疗的中位周期数为 2 个周期,4 例(2.5%)患者术前达到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115 例(72.3%)患者达到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40 例(25.2%)患者评估为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且仅有2 例病灶增大;术后96 例(60.4%,95%CI:52.7%~68.1%)患者达到显著病理缓解(major pathological response,MPR),74 例(46.5%,95%CI:38.7%~54.4%)患者达到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pCR);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和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ligand 1,PD-L1)显著影响MPR率和pCR率.结论 新辅助免疫联合化疗在IB~Ⅲ期NSCLC治疗中初现疗效,PD-L1 的表达水平可能是MPR和pCR的预测因素.

    新辅助化疗PD-1单抗非小细胞肺癌疗效

    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免疫治疗的预后影响因素:病理淋巴结转移程度与原发灶缓解程度

    徐源梁乃新刘洪生
    649-6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新辅助免疫治疗后病理淋巴结转移情况及原发灶缓解程度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接受新辅助免疫治疗后行手术切除的NSCL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评估病理淋巴结分期(N1/N2)和原发灶缓解程度[完全缓解(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pCR)/主要缓解(major pathological response,MPR)/非客观缓解(non-objective response,non-OR)]与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的关系,并构建预后风险分层模型.结果 病理淋巴结分期和原发灶缓解程度单独考虑时,与PFS无显著相关性,且两者无显著交互作用.对于N1 患者,pCR/MPR的PFS优于non-OR(P=0.038);对于N2患者,原发灶缓解程度与PFS无显著相关性.将患者分为低危组(N1+pCR/MPR)和高危组(N1+non-OR/N2),两组PFS差异显著(P=0.003).结论 新辅助免疫治疗后,病理淋巴结转移程度和原发灶缓解程度是NSCLC预后的关键影响因素.基于两者的预后风险分层模型有助于指导个体化治疗决策,但仍需前瞻性研究验证.

    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免疫治疗病理淋巴结转移原发灶缓解预后

    叶酸受体阳性循环肿瘤细胞对可切除Ⅲ期鳞癌患者新辅助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后疗效的预测价值

    刘洋杨磊韩毅
    654-6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治疗后叶酸受体阳性循环肿瘤细胞(folate receptor-positive circulating tumour cells,FR+-CTCs)对可切除Ⅲ期鳞癌患者新辅助化学药物治疗(以下简称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2021 年 6 月至 2023 年 6 月入院可切除Ⅲ期鳞癌患者,经过 2 周期新辅助化疗联合免疫治疗,记录患者以下指标:①一般临床资料:年龄、性别、临床分期、肿瘤位置、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②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血清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细胞角蛋白 19 片段(cytokeratin 19 fragment,CYFRA 21-1)、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SCC)、FR+-CTCs数据;③患者术后病理结果,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两组,肿瘤病灶在病理层面上残存肿瘤细胞占比≤10%(缓解组,E组),肿瘤病灶在病理层面上残存肿瘤细胞占比>10%(NE组),比较E组和NE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肿瘤标志物和FR+-CTCs水平,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二元 Logistic 回归分析,统计分析出可切除Ⅲ期鳞癌患者新辅助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疗效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ROC)曲线分析FR+-CTCs对其的预测价值.结果 最终纳入 24 例患者,E组 15 例,NE组 9 例,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治疗前CEA、CYFRA 21-1、SCC、FR+-CTC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EA、CYFRA 21-1、SC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组治疗后FR+-CTCs显著低于NE组(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治疗后FR+-CTCs(OR=1.28,95%CI:1.00~1.63,P=0.047)是新辅助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的影响因素,ROC分析显示,治疗后FR+-CTCs截点值为 10.10,特异度 0.87,灵敏度 0.89,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0.837.结论 对可切除Ⅲ期鳞癌患者,治疗后FR+-CTCs低于 10.10 FU/3 mL是预测新辅助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缓解效果的可靠指标.

    鳞癌叶酸受体阳性循环肿瘤细胞新辅助化疗联合免疫

    新辅助化疗联合免疫抑制剂对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有效性分析

    王居巳宋伟安狄守印刘军强...
    660-6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学药物治疗(以下简称化疗)联合免疫抑制剂对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短期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1 年1 月至2024 年2 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的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53 例,均行新辅助化疗联合免疫治疗,以 21 d为一个周期,治疗中评估安全性及治疗结束时评估疗效.结果 影像学评估显示,完全缓解 8 例,部分缓解 34 例,疾病稳定 8 例,疾病进展 3 例,客观缓解率为 79.2%,疾病控制率为 94.3%.新辅助治疗后经影像学评估及科室讨论后 53 例患者均实施微创胸腔镜肿瘤切除术,无中转开胸患者,术后并发症 10 例,发生率 18.7%,1 例患者术后出现严重肺部感染致呼吸衰竭死亡.术后组织病理学评估显示,完全缓解 15 例、部分缓解 32 例、疾病稳定 5 例、疾病进展 1 例,主要病理缓解 33 例(62.3%),客观缓解率为 88.7%,疾病控制率 98.1%.不良反应主要为 1、2 级,仅出现 3 例 3 级不良事件,无 4 级不良反应.结论 新辅助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对于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具有较好的疗效及安全性,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治疗免疫治疗疗效安全性

    非小细胞肺癌围手术期免疫治疗研究进展——新辅助免疫治疗进展

    郝卓鸿云铎张颖李卉惠...
    666-677页
    查看更多>>摘要: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有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使其治疗成为全球急需应对的重大健康挑战.随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的引入,治疗NSCLC的新思路不断涌现,并且在晚期NSCLC患者中已显示出显著的生存获益.近年来,研究人员开始探索将ICIs引入新辅助治疗的可行性,并发现其在新辅助治疗中同样可为患者带来治疗获益.本文旨在综述近期关于ICIs在NSCLC新辅助治疗中的研究进展,重点讨论其对患者生存期、病理反应等方面的影响.这些研究成果有望为改善NSCLC患者的新辅助治疗效果提供新的策略和思路.

    非小细胞肺癌围手术期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GhostNet轻量级网络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朱小红张云刘美玲曹凯...
    678-6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眼底彩照,分别应用经典卷积神经网络 DenseNet121 和轻量级网络 GhostNet 训练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诊断模型(将DR和正常眼底做区分)和鉴别诊断(将DR和其他眼底病做区分)模型,评价基于轻量级网络GhostNet的DR诊断模型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大样本的眼底彩照29 535 张(含DR 9 883 张、正常眼底2 000 张、用于做鉴别诊断的其他致盲性眼底病 17 652 张).分别采用经典卷积神经网络DenseNet121 和轻量级网络GhostNet建模,并借助迁移学习做模型训练.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及其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评价模型性能.结果 与基于DenseNet121 的模型相比,基于GhostNet的模型对单张眼底照的诊断时间缩短了 60.3%.在DR的诊断方面,基于GhostNet的模型的AUC值、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 0.911、0.888、0.934、91.3%,基于DenseNet121 的模型的AUC值、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 0.954、0.921、0.986、95.5%.在DR与其他眼底病的鉴别诊断方面,基于GhostNet的模型的AUC值、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 0.862、0.856、0.901、87.8%;基于DenseNet121 的模型的AUC值、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 0.899、0.871、0.935、90.2%.结论 基于GhostNet轻量级神经网络构建的DR诊断模型和鉴别诊断模型,其诊断效率较经典模型DenseNet121 有显著提升,并且模型兼具较高的准确率.对于社区医院等缺乏眼科医师且设备性能不高的基层医疗机构,可考虑应用该技术开展DR的初筛.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轻量级神经网络模型诊断筛查社区

    基于离散选择实验的育龄期女性孕前保健服务模式选择偏好

    杨希李响吕婧麻如欢...
    686-6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育龄期女性孕前保健服务模式的选择偏好,为优化生育保障体系、提高育龄期女性孕前保健服务利用率提供研究依据.方法 基于离散选择实验设计,采用文献综述和半结构化访谈,确立育龄期女性关注的 5 个孕前保健服务模式影响因素,即提供孕前检查医院等级、检查内容、提供形式、整合形式和检查地点距离.采用代表性抽样法,运用混合Logistics模型分析北京市育龄期女性孕前保健服务模式偏好及其异质性.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有效样本 329 例.其中 84.8%的受访者年龄在 35 岁以下,74.8%为城市居民.偏好分析结果显示,育龄期女性更倾向于接受检查地点距离近(β=-0.636,P<0.01)、检查内容为 19 项基本检查+饮食运动心理指导(β=0.611,P<0.01)、可以提供上门指导(β=0.410,P<0.01)、能与婚前检查相结合(β=0.225,P<0.01)的孕前保健服务模式.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农村女性相比于城市女性更加倾向于选择可以提供上门指导和检查距离近的孕前保健服务;有过妊娠经历的女性更偏向选择检查内容包含基因检查的孕前保健服务.结论 北京市育龄期女性在选择孕前保健服务模式时最关注检查地点距离和检查内容.不同人口特征的育龄期女性对于孕前保健服务也存在不同的选择偏好.孕前检查应适应人群特征,缩短检查地点距离并推广饮食、运动和心理教育指导.

    孕前保健服务模式离散选择实验偏好

    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对急性白血病诊断价值Meta分析

    张达谦张晓欣叶子晨谢芷兰...
    693-7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应用Meta分析综合评价的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术辅助诊断急性白血病的潜在价值.方法 研究人员对Ovid-Medline、Embase、IEEE Xplore和Cochrane Library等四个数据库进行系统检索,截至 2023 年 6 月 1 日,以"人工智能、急性白血病、骨髓穿刺、血涂片、辅助诊断分析"为主题词进行检索,对纳入的文献采用Stata 17.0,RevMan 5.4 和Meta-Disc 1.4 软件进行了 Meta 分析.结果 共纳入了 15 项研究涵盖了 20 214 张图像,合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positive likelihood ratio,PLR)、阴性似然比(negative likelihood ratio,NLR)、诊断比值比(diagnostic odds ratio,DOR)分别为 0.96(95%CI:0.92~0.97),0.97(95%CI:0.94~0.98),29.9(95%CI:17.2~51.9),0.05(95%CI:0.03~0.08),652(95%CI:290~1464),绘制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summary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 0.99.Deeks漏斗图表明不存在发表偏倚,P=0.083.结论 AI技术在急性白血病筛查及早期诊断时的灵敏度、特异度及AUC值均较高,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潜在价值,由于本文纳入研究的数量和质量的局限性,使得研究间存在显著的异质性,未来需要对这种异质性的潜在来源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为急性白血病 AI 辅助诊断规范化提供更加准确依据.本研究已在PROSPERO注册(编号:CRD42023480455).

    人工智能急性白血病诊断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