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药学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药学研究
山东省药品检验所 山东省药学会
药学研究

山东省药品检验所 山东省药学会

辛仁东

月刊

2095-5375

yaoxueyanjiu@163.com yaoxueyanjiu@sina.com

0531-81216586

250101

山东省济南市高新技术开发区新泺大街2749号

药学研究/Journal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ResearchCSTPCD
查看更多>>《药学研究》是由山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山东省食品药品检验所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药学综合性科技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37-1493/R,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5375。《药学研究》集知识性、学术性、实用性、服务性于一体,重点介绍国内外医药研究的新动态、新趋势、新理论和安全用药知识,交流药品研发、检测技术、新知识和新方法,为药品研究、生产、经营、使用服务,为医药经济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服务,为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服务。本刊栏目有:实验研究、制剂研究、综述、临床药学、工业药学、流通药学、药学教育、药品不良反应、药物信息。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口服多糖铁复合物联合EPO对血液透析患者贫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陈洁君杜苗苗邵晓明杨洪荣...
    545-546,5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口服多糖铁复合物(商品名:红源达)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12月招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同时服用多糖铁复合物(红源达),于3月份、7月份和11月份分别对患者进行3次采样收集所需信息.结果 ①口服多糖铁复合物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干预,血液透析患者3次数据血红蛋白达标率分别为30%、63%、72.5%,Hb≥110 g•L-1的比例6个月增长了42.5%,从3月份的30%,增长到11月份72.5%.②口服多糖铁复合物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干预后,血液透析患者3次数据血清铁蛋白维持在100~500μg•L-1患者比例分别为17.5%、25%、25%,增长了7.5%,且SF>500μg•L-1的患者比例由5%下降到0%.结论 口服多糖铁复合物(红源达)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可显著增加患者血红蛋白达标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血液透析肾性贫血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多糖铁复合物

    "工业4.0"时代医药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以内蒙古医科大学为例

    徐鹏程
    547-549,5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践能力是高等医学院校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关键内容,是对理论教学的重要补充和拓展,随着科技发展和"工业4.0"时代的到来,社会和医学领域对高等院校学生提出更高要求,医学教育领域也随之发生革命性变化.针对当前医学教育模式导致的学生学用脱节、实践能力不强等问题,根据医药类学科学生发展情况,我校从学生实际实践需求出发,采取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外科研实践探究,推进创新创业平台发展等措施,转变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为培养社会应用型医药类人才奠定基础.

    工业4.0医药类学生实践能力

    2019年FDA批准新药中孤儿药分析

    周冲刘军田肖杰
    550-55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对2019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的新药进行了统计分析,通过对新药和孤儿药基本情况、获得优先审批权、临床病例数等进行对比分析,详细了解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新药孤儿药的审批优惠政策,提出我国制定孤儿药相关政策的建议,为我国相关政策的制定和企业相关产品研发工作提供思路.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新药孤儿药优先审批权病例数

    吲哚美辛栓致严重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并抽搐1例

    赵蕾盛东芹钟丽红刘向红...
    554-555页
    查看更多>>摘要:1例33岁女性患者因痛经给予处方吲哚美辛栓2/3枚,用药半小时后出现头晕、喘促不适、手足麻木、抽搐、角弓反张、颈项强直、严重的电解质紊乱、呼吸性碱中毒等症状.动脉血气分析:pH 7.459,PCO221.1 mmHg,PO2144.2 mmHg,K+2.94 mmol•L-1.快速地西泮10 mg肌内注射,症状逐渐缓解.4 h后再次发作,快速地西泮5 mg肌内注射,苯巴比妥100 mg静脉注射,症状逐渐缓解,恢复正常.考虑吲哚美辛栓不良反应,患者症状未再出现,第3天即出院.随访3个月,患者未见复发.

    吲哚美辛栓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抽搐

    92例阿替卡因口腔科用药致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刘芹崔言军
    556-5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阿替卡因在口腔科用药致不良反应的规律和特点,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检索1998—2019年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和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山大镜像)中口腔科使用阿替卡因致不良反应的文献,并对检索到的92例病例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阿替卡因在92例不良反应中,女性多于男性,3~10岁年龄段发生较多,用药后1~10 min和用药后1 d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一般累及机体多个系统,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以注射部分溃疡形成和过敏反应最为多见.结论 口腔科医师在用药时应详细询问病史,重视阿替卡因的不良反应,坚持合理用药.

    阿替卡因口腔科不良反应文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