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山东中医药大学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山东中医药大学

皋永利

双月刊

1007-659X

xuebao@sdutcm.edu.cn

0531-89628059

250355

济南市长清大学科技园山东中医药大学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一份创刊较早、学术性较强、在中医界具有一定影响的综合性中医药期刊,80年代曾因开辟“名老中医之路”而广受欢迎,90年代又因开展中医理论重要问题讨论而被关注,连续被国家中医管理局评为优秀期刊二等奖。为山东省优秀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融汇黄河文化:齐鲁正骨流派的学术特色与发展

    卢博文李嘉程李刚
    525-529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河文化倡导天人合一理念,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对齐鲁正骨流派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齐鲁正骨流派经过三代人的传承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治疗理念和技术体系.流派重视整体观念、气血辨治,强调局部修复与整体调理并举,秉持固本祛邪的治疗理念,擅长运用滋补肝肾、强化筋骨、滋养气血、活血祛瘀、通经止痛的治疗方法,创立了"调线-牵引-整复"方法用于骨折治疗,归纳出关节脱位十大技法,整复关节内部骨折讲究手法细腻柔和,注重中西医结合,形成了周密完备的调护体系.流派在教学培养模式上坚持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理论与临床结合,人才传承结构合理,积极推广特色技术,促进了基层及社区正骨技术水平的提高.

    黄河文化齐鲁正骨流派固本祛邪中西医结合调护体系人才培养

    基于多层网络的系统辨证脉学诊断模式探析

    王元耕李春林王翠英齐向华...
    530-5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医脉诊能够较为客观、全面地反映人体常变概况,但需要建立一个客观化、逻辑化的诊断模式.将多层网络的概念迁移至脉象与疾病的关系中,通过输入提取25对脉象要素节点构建时空脉象网络,在中医学知识体系指导下对节点建立连边,提取出病因层、体质个性层、心理状态层、功能失调层及结构紊乱层,最终输出对患者一般情况、病因病机及疾病演化过程的认识,从而指导临证辨治,形成以系统辨证脉学脉象要素网络为主导的疾病诊断模式.

    系统辨证脉学时空脉象网络脉象要素证型病因层体质个性层心理状态层功能失调层结构紊乱层

    从"内伤脾胃,百病由生"探析糖尿病泌汗异常

    张珊珊李开民孙书彧李晓...
    536-540页
    查看更多>>摘要:《脾胃论》提出了"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认识,以此为理论基础探讨糖尿病泌汗异常病机演变及辨证治疗.认为本病的发展为饮食劳役,先伤脾胃,导致元气亏损,阴火上行,进而营卫失和,阳损及阴,致汗出异常.治疗上应当注重糖尿病的治疗,兼顾汗证.食疗为先,重用甘味,补阳泻火,平衡气火.明确糖尿病泌汗异常与中焦脾胃功能的密切关系,以期提高临床辨证论治疗效.

    《脾胃论》糖尿病汗证阴火脾胃亏虚营卫失和外邪客内

    《脾胃论》择时用药观探讨

    张家界许筱颖
    541-545页
    查看更多>>摘要:考虑时间因素对人体的影响是中医临证特色之一,通过梳理《脾胃论》中因时制宜的相关论述,总结李东垣择时用药观.该观点主要表现在依时主方,如夏季主方黄芪人参汤,长夏主方清暑益气汤,秋季主方升阳益胃汤,冬季主方神圣复气汤;随时加减用药体现在春时有疾用清凉风药、夏时有疾用大寒之药等;应时补泻是将脏腑与各季相应,以五味对应各季的补泻,以顺应季节特点为补,反之则为泻;顺时所禁则考虑季节因素对人体的影响,以确定药物是否适用于当下.择时用药体现了李东垣在天人一体思想指导下的用药特色.

    《脾胃论》天人相应择时用药依时主方随时加减应时补泻顺时所禁

    从"急性虚证"理论探析急危重症辨治

    张飞虎王宇刘阳巴特金...
    546-550页
    查看更多>>摘要:"急性虚证"理论是基于急危重症所具有的特殊正气虚损状态及其发生发展过程提出的涵盖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的当代中医理论,对各种急危重症救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脓毒症以正虚邪盛为基本病机,以补虚、扶正、固本为主要治则,早期扶正、祛邪兼顾补虚,可阻止病情进行性恶化;急性脑卒中基本病机是气血、阴精亏虚,在此基础上病理产物积聚,遇诱发因素而突然发病,治疗当扶正祛邪、标本兼顾,尤其重视及早应用扶助元气药;重症急性胰腺炎以正脱邪陷、气阴两虚为主要病机,治疗以补气养阴为基本治则,应用参麦注射液可调节免疫、保护器官功能,改善预后."急性虚证"理论强调重视正气,"早期扶正、积极扶正"对急危重症救治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急性虚证脓毒症急性脑卒中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扶正

    基于"以通为用,寓补于通"探析早泄因机证治

    韦一邱俊峰陈文铄王胜杰...
    551-5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黄帝内经》"以通为用"理论,结合临床早泄的病机特点,总结出"精室失用,虚实夹杂"的核心病机.提出早泄基础病机为心肾不交,精室统摄失司;肾虚邪滞,精室开阖无度;肝郁脾虚,精室藏泄失调."以通为用,寓补于通"是核心治法,该病的基本治疗方法为:交通心肾,率精室统摄之权,方选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合交泰丸加减;益肾祛邪,固精室开阖之枢,方选金匮肾气丸合水陆二仙丹加减;疏肝健脾,畅精室藏泄之机,方选自拟柴芍畅精方.

    早泄精室失用虚实夹杂以通为用寓补于通

    《神农本草经》与经方应用之牡蛎篇

    谭书沛张可颐冯奕鸣袁红霞...
    557-563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比《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牡蛎的功效与张仲景在经方中对牡蛎的应用,发现牡蛎主"伤寒寒热,温疟洒洒",常配伍天花粉、桂枝、炙甘草、蜀漆、龙骨,如栝楼牡蛎散、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惊恚怒气",多配伍柴胡、清半夏、黄芩、龙骨,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为代表方;"除拘缓",多配伍寒水石、石膏、龙骨、菊花、白术,代表方如风引汤、侯氏黑散;主"鼠瘘"则配伍柴胡、干姜、天花粉、黄芩,如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女子带下赤白",配伍龙骨、桂枝、炙甘草、白芍,如桂枝加龙骨牡蛎汤.除《神农本草经》所载功效外,张仲景运用牡蛎经方还有新的发展,牡蛎配伍泽泻、葶苈子、商路利湿逐水治水肿,如牡蛎泽泻散;牡蛎配白术健脾利湿安胎,如白术散等.

    《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牡蛎惊恚怒气除拘缓女子带下赤白水肿

    基于《本草纲目》探讨古代医家用水思路

    张诗敏李玉清
    564-568,57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本草纲目·水部》为主,从源出、地域、态势、时令、五性、五味等方面,阐述了医家临证取水所形成的各种思路.从内治、外治以及预防保健等方面,梳理《本草纲目》中临证用水的经验,一是将水的内治特色归纳为调理虚实宜用千里水、东流水、甘澜水等,清热解毒用性甘寒的腊雪、井华水、半天河水等,通调水道可采用顺流水、逆流水、洄澜水等;二是从洗、泡、敷、淋、熨等方面,总结了外治方面的主要方法;三是梳理了预防保健方面的各种认识.注重水在临证中的功用,有益于当下中医学的进一步发展.

    《本草纲目》李时珍用水思路内治外治预防保健

    慧通砭术适应病证及治疗作用阐释

    方方崔勇谷晓玲
    569-572页
    查看更多>>摘要:慧通砭术以《黄帝内经》学术思想为指导,采用泗水砭石,以轻盈手法施以擦法、刮法治疗疾病.砭石疗法的作用特点以攻伐疏泻为主,认为砭石具有祛风、清热、行气、活血四项功效,可用于治疗外感风邪病证、阳热实证,也可治疗某些疾病的气滞证、血瘀证.砭石的补益作用不强,对于虚实夹杂患者应当砭石与艾灸、中药联合应用.

    慧通砭术砭石攻伐疏泻祛风清热行气活血外感风邪阳热实证血瘀证

    辨病思维在《伤寒杂病论》中的运用探析

    袁卓杰郑明岚吴芳汀
    573-577页
    查看更多>>摘要:辨病思维是指准确认识疾病全过程的总体属性、特征和规律,施以相应治法的临床思维,在诊疗中运用辨病思维,能规避辨证论治机械化,避免陷入强调片面临床表现而忽略整体病机的误区.运用辨病思维剖析《伤寒杂病论》,能明确经典中诊疗手段的现代临床意义,更好地剖析条文涵义,并运用现代医学认识来扩展方剂适用病证,强调辨病论治并非否定辨证论治,而是强调两者应有机结合,不应轻辨病重辨证,而应在整体观念基础上以辨病思维主导施行辨证论治,提倡辨病为先、病证结合的临床思维模式.

    《伤寒杂病论》辨病思维经方方证辨证论治思维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