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山东中医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山东中医杂志
山东中医药学会 山东中医药大学
山东中医杂志

山东中医药学会 山东中医药大学

皋永利

月刊

0257-358X

zazhi@sdutcm.edu.cn

0531-89628058,89628059

250355

济南市长清大学科技园山东中医药大学

山东中医杂志/Journal Shandong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中医药学术期刊。反映山东中医药研究的最新成果,设有学术探讨、临床经验、针灸推拿、中西结合、中药园地等栏目。主要读者对象为中医药临床工作者及医学院校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许家松辨治慢性肾病舌诊经验

    杨丛旭王耀巍王新慧许家松...
    921-9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介绍许家松教授运用温病学舌诊理论,结合"辨证论治五步法"辨治慢性肾病的经验。许师从"整体恒动观"的中医学指导思想出发,以温病学辨舌法中三焦脏腑定位、正邪关系等内容为理论基础,以方药中先生"辨证论治五步法"为临床诊疗思路,认为舌象的观察要以整体到局部为顺序,重视舌象在治疗前后的对比,总结舌象动态变化,将舌象作为慢性肾病中医临床上辨证辨病、诊疗效果、判断预后的重要客观证据之一,并重视其在治则治法选择上起到的关键作用。

    舌诊许家松慢性肾病温病学舌诊辨证论治五步法

    基于"双枢同调"论柴平汤在内伤杂病中的应用

    陆柯张庆祥张露李晨...
    926-9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百病生于气",气机的升降出入不畅往往是内伤杂病产生的关键,其中脾胃为三焦升降之枢纽,少阳为内外阴阳出入之枢纽,基于肝脾二者在生克五行和中土五行中存在相生相克的复杂关系,应用"双枢同调"的治疗原则,以柴平汤加减治疗内伤杂病,疏肝健脾,调畅人体气机,恢复人体阴平阳秘,对于临床上多种内伤杂病的治疗具有较好疗效。

    脾胃少阳枢机不利柴平汤疏肝健脾双枢同调内伤杂病

    张元素主客脉法探析

    黄天宇张其成
    932-9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主客脉法是张元素于《洁古注王叔和脉诀》中首次提出的脉学理论,其目的在于处理主脉(反映患者自身气血运行规律的脉象)与客脉(反映外来邪气特点的脉象)相互作用的复杂情况。主客脉法与《脉诀》的七表八里之说关系密切,张元素在前代脉学理论对平人脉象规律与病脉规律总结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主脉与客脉的概念,主客是一组相对概念,只有当外来邪气侵犯人体,主客脉的概念才会存在。当没有外邪侵犯时,孤立存在的主脉只能称为平脉,而主脉与客脉相互作用的结果才是患者实际表现出的脉象,这种理论的提出使得脉诊不再是纯粹的经验总结,也为解释临床上不同脉象产生的原因提供了理论依据。元明清时期,许多医家对《脉诀》持批判态度,主客脉法也受到牵连,流传不广。但其处理复杂、矛盾临床信息的思路对中医诊断学的研究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张元素主客脉法《洁古注王叔和脉诀》七表八里《脉诀》脉学

    "脏气法时"生理背景下探讨"辛润肾燥"的内涵及临床意义

    马明茹鲁明源
    938-943,9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素问·脏气法时论》中"辛润肾燥"之说自古争议重重,至今未有较明确的论述。总结分析各家观点,认为"辛润"即辛行津液以润燥;通过解析"脏气法时"的原旨,提出"脏气"的时气指代意义,并由此证明"肾燥"的含义为冬季时病,实质为一身之气的失调。同时根据五运六气理论将其含义合理扩展至岁气作用下的运气病,临床泛指一切水液输布障碍导致的口干口渴、皮肤干燥瘙痒等燥。最终明确"肾燥"的本质及争议产生的原因,从而揭示古人言"辛润肾燥"的机制及现代意义。

    《黄帝内经》脏气法时辛润肾燥脏气运气

    基于络病理论探析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及治疗

    赖素玉曾译贤任冰赵姿婷...
    944-9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代医家提出"脉络-血管系统病"概念,认为通畅无滞、气血运行正常是络脉系统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溃疡性结肠炎作为一种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常久病不愈,与络病相关,本文基于络病理论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策略。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病理特征以肠黏膜炎性病变为主,为湿热毒邪损伤脾胃气机枢纽功能,使"无形"之邪留于肠络所致,治疗上宜分消湿热,调气和血通络;缓解期病理表现多见肠黏膜血管破坏,病机责之于瘀滞肠络,治疗上宜分理气血,益气活血通络。

    络病理论溃疡性结肠炎肠络分消湿热调气和血通络分理气血益气活血通络

    补肾益肺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骨质疏松症临床观察

    张一乐陈旋张艺宝史苗颜...
    949-9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补肾益肺方治疗肺肾两虚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合并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128例COPD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64例,最终122例患者完成研究,观察组62例,对照组60例。除基础治疗外,对照组加用中药安慰剂治疗,观察组加用补肾益肺方治疗。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急性加重次数、中医证候积分、COPD患者自我评估测试(CAT)得分、骨密度、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FVC)]、6min行走距离(6MWD)、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骨代谢生化标志物[I型原胶原N端前肽(PINP)、血清β胶联降解产物(β-CTX)、25-羟基维生素D(25-OH-VD)]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期间两组急性加重次数比较,观察组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CAT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肺功能指标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FEV1、FEV1%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6MWD均较治疗前延长,且观察组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低于治疗后对照组(P<0。05);两组β-CTX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PINP、25-OH-VD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事件。结论:补肾益肺方治疗COPD合并骨质疏松症,可明显减少患者的急性加重次数,改善临床症状、肺功能指标及骨代谢水平。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骨质疏松症补肾益肺方肺功能骨代谢

    基于中医体质学说探讨化痰祛湿代茶饮联合西药治疗代谢综合征临床疗效

    何瑞瑞聂宏陈着张萌...
    957-9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以体质学说为理论基础,探讨化痰祛湿代茶饮联合西医治疗代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9例痰湿质代谢综合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代茶饮组、中西医组,每组各33例。对照组进行生活方式干预,代茶饮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化痰祛湿代茶饮,中西医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化痰祛湿代茶饮和西医对症治疗,通过12周的干预,观察三组患者的代谢指标[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腰围、血压、血糖、血脂]、体质及生活质量的变化情况,评估临床疗效。结果:①代谢指标比较,干预后三组患者体质量、BMI、腰围、血压、血糖、血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除外)均较干预前下降(P<0。05),且三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体质得分比较,干预后三组患者的体质得分均较干预前下降(P<0。01),且三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生活质量得分比较,干预后三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分除社会功能外,其他7个维度得分均较干预前上升(P<0。05),三组间比较,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活力、精神健康及总体健康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临床疗效比较,中西医组(93。55%)优于代茶饮组(87。50%)和对照组(6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痰祛湿代茶饮能够改善代谢综合征的相关临床症状,调节患者的痰湿体质,使其趋于平和,提高生活质量。

    代谢综合征痰湿质化痰祛湿代茶饮药膳体质

    卵巢癌患者生辰五运六气特点与罹患率相关性分析

    杨舒涵冯婧丽谢伊刘苏颖...
    965-9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卵巢癌患者先天五运六气特点与分布差异,并研究其与后天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至2022年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就诊的卵巢癌患者共6 129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卵巢癌患者出生日期运气学特征的分布差异,探讨其与卵巢癌罹患率的关系。结果:卵巢癌患者的出生日期在不同天干、主运、主气、客气、司天在泉分布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出生日期天干为癸年、主运为金运、主气为阳明燥金、客气为阳明燥金、司天在泉为阳明燥金司天-少阴君火在泉的人群更易罹患卵巢癌;出生日期天干为丁年、主运为火运、主气为少阴君火、客气为太阴湿土、司天在泉为太阴湿土司天-太阳寒水在泉的人群不易罹患卵巢癌。结论:卵巢癌的后天发病与先天运气学禀赋有一定相关性。

    五运六气卵巢癌出生日期癸年金运阳明燥金阳明燥金司天-少阴君火在泉

    胃息肉中医证型、病理类型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盛好王新国马兴婷王家平...
    970-9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胃息肉的中医证型、病理类型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胃息肉患者500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中医证候和病理诊断结果,对患者的中医证型、临床病理类型和Hp感染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中医证型、病理类型与Hp感染之间的关系,探讨Hp感染与二者的相关性。结果:500例胃息肉患者男女比例为1:1。6,高发病年龄为50~<60岁,Hp检出率为16。4%;病理类型以胃底腺息肉(43。6%)和炎性息肉(40。6%)最为多见,其次为增生性息肉(15。0%)、腺瘤样息肉(0。8%),Hp阳性率以炎性息肉最高(57。3%),且与其他病理类型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中医证型以脾胃虚弱证(47。6%)最为多见,其余依次为脾胃湿热证(24。6%)、肝胃不和证(13。4%)、胃络瘀阻证(7。4%)、痰湿中阻证(7。0%),Hp阳性率以脾胃虚弱证最高(51。2%),且与其余中医证型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病理类型的胃息肉患者中医证型均以脾胃虚弱证多见,其中增生性息肉、胃底腺息肉、炎性息肉脾胃虚弱证与其余中医证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胃底腺息肉和炎性息肉为胃息肉常见病理类型,脾胃虚弱证为最常见中医证型;胃息肉合并Hp感染以炎性息肉多见,多为脾胃虚弱证,提示脾胃虚弱为胃息肉主要病机,且与Hp感染密切相关。

    胃息肉中医证型病理类型幽门螺杆菌脾胃虚弱炎性息肉胃底腺息肉

    从心脑同治探讨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失眠

    李缓王肖煜唐若涵瞿慧...
    977-981,100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医学认为心脑以血同源、共主神明、经脉相通,与现代生物学中脑、心息息相关,故有心脑同治理论。脑卒中后失眠病位在脑,与心紧密相关。脑损正虚、痰瘀阻窍是发病之根本,心神被扰、神无所倚是发病之关键。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失眠优势凸显。从心脑同治理论出发,依据脑卒中后失眠心脑共患的病机特点,针灸治疗取穴宜以心脑穴位为主,调脑主取百会、印堂、神庭、四神聪,治心主取神门、内关。

    脑卒中后失眠心脑同治针灸脑损正虚痰瘀阻窍心神被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