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施工技术(中英文)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施工技术(中英文)
施工技术(中英文)

张可文

半月刊

2097-0897

sgjs@cadg.cn

010-57368788;68300059;68330203

100120

北京市西城区德胜门外大街36号A座

施工技术(中英文)/Journal Construction Technolog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设有基坑支护、地基处理及地下工程施工技术,建筑物评估改造加固技术,模板、脚手架技术,混凝土研究与应用,高层建筑、钢结构施工技术,防水技术,建筑节能技术,工程质量与检测技术,施工现代化管理技术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泉域承压水地层深大基坑封底加固关键技术研究

    景文琪
    57-62页
    查看更多>>摘要:济南轨道交通 4 号线一期工程处于泉域承压水地层,工程区域内承压水埋深大、水头高、水量大,深大基坑施工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基于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场地-地下连续墙-降水井二维数值模型,分析并指出基坑底下端承压水会导致基坑凸涌及坑底回弹等不利现象;结合基本理论与实际工程经验,提出采用超深三轴搅拌桩加固基底土层与RJP旋喷桩接缝补强的深大基坑封底加固技术.研究表明:该技术可有效控制基底地下水压力并降低基坑横向支撑内力,减小基底回弹的不利影响并保证基坑安全开挖.

    地铁基坑降水加固有限元分析施工技术

    基于轨道质量指数的地铁预制板道床动态精调施工技术研究

    杨志
    63-66,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保证地铁运营的舒适性,以深圳地铁 16 号线预制板轨道工程为例,围绕铁路轨道质量指数(TQI)开展了一系列调整与优化过程研究,并建立了相对完备的参数标准、数据采集、分析处理及优化调整技术体系,显著提高了焊轨后区间无缝线路的平顺度,有效解决了地铁轨道工程中因铺设预制轨道板、25m标准轨排导致的整体轨道不平顺.结合工程实例对TQI在城市轨道交通结构施工中的应用重难点问题进行了分析.

    地铁预制板道床平顺度轨道质量指数施工技术

    超小净距并行盾构隧道施工安全控制技术研究

    梁宇
    67-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超小净距并行盾构施工安全掘进的技术难题,依托苏州地铁 7 号线枫红区间隧道工程,针对其超小净距交互影响问题,创新采用了"MJS咬合隔离墙+洞内径向深孔注浆+先隧道同步支顶+后行盾外克泥效注浆"的小净距并行盾构施工新型保护体系;自主研发了具有伺服精准控制、自动行走、大角度爬坡、小曲线转弯功能的同步平衡支顶系统;对外部荷载、夹层土水平位移、管片收敛、管线沉降进行监测分析,并揭示了不同条件下并行穿越附加荷载、夹层土水平位移变化规律及影响范围.最终实现了超小净距并行盾构施工安全控制.

    隧道盾构双线并行同步支顶监测

    新建隧道下穿不同结构形式既有运营隧道变形分析

    刘士海
    73-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合北京某新建矿山法隧道下穿不同结构形式既有运营隧道工程,基于Peck理论修正公式及变形实测数据,采用拟合分析方法进行拟合反演分析,对新建隧道下穿不同结构形式既有运营隧道变形特性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新建隧道下穿施工引起的既有隧道结构变形与既有隧道的结构形式有关,竖向位移变化规律为:盾构隧道矿山法单洞隧道>矿山法连拱隧道;新建隧道上台阶穿越施工对既有隧道结构影响较大,单线穿越后呈"单凹槽",双线穿越后呈"双凹槽",两次穿越存在叠加影响;Peck理论修正公式可较好地拟合新建隧道下穿施工引起的不同结构形式既有隧道沉降,既有隧道结构的地层损失率为 0.018%~0.079%,处于天然地层数值范围内的较低水平,沉降槽宽度参数为 0.77~1.70,大于天然地层数值;对比不同结构形式既有隧道累积沉降曲线拟合参数可发现穿越施工中既有隧道地层损失率与既有隧道结构刚度成反相关,沉降槽宽度参数与既有隧道结构刚度成正相关.

    隧道工程结构形式监测理论分析变形

    盾构隧道开挖对既有电缆隧道周围地层的影响研究

    丁飞
    80-8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盾构隧道开挖对既有电缆隧道周围地层的干扰情况,以太原地铁 1 号线隧道工程为背景,采取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隧道净间距下和不同隧道相交角度下盾构隧道开挖时土体沉降变化,及不同隧道相交角度下土体最大沉降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地铁盾构隧道和既有电缆隧道相交角度相同条件下,随着地铁盾构隧道和既有电缆隧道净间距的增大,盾构隧道开挖时土体沉降量逐渐减小;在相同隧道相交角度条件下,随着两条隧道净间距的增大,盾构隧道开挖时土体沉降量逐渐减小,当相交角度为28°时,沉降量最大,当相交角度为84°时,沉降量最小;在盾构地铁隧道工程中,建议尽量增加两条隧道的净间距,或选择相交角度大的方位进行施工.

    隧道盾构沉降相交角度数值模拟

    地下连续墙防绕流水囊设计与施工

    张耀洪武玉山马玉龙于磊...
    84-88,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富水软弱地层地下连续墙施工过程中,墙体接头防绕流措施是增强地下连续墙整体刚度和防渗性能,提高墙体施工质量的关键.依托佛山地铁绿岛湖中站工程,在传统防绕流措施的基础上提出新型防绕流水囊技术,通过水囊对工字钢腹板内部进行填充,封堵混凝土绕流通道,提供软弱土层临时支撑.相比传统防绕流措施,采用防绕流水囊技术后,地下连续墙浇筑速率、工字钢接头施工质量和整体防水性能显著提高.

    地铁地下连续墙富水软弱地层接头防绕流水囊设计

    昆明软土地区超大深基坑变形监测分析

    缪应璟宋志强张廷安金晓飞...
    89-9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昆明综合交通国际枢纽深大基坑为工程背景,分析昆明软土层中基坑周边环境的变形特性、立柱变形和支撑轴力变化情况.各测点的变形量均随开挖深度的增加而逐步增大,且基坑顶部变形最大,变形整体形态为"开口形".地下连续墙变形随开挖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先缓慢增长,然后突然剧增.支撑与封板上车辆及料场荷载导致立柱竖向沉降.支撑最大轴力值与围护体侧向变形最大值分布形态基本匹配.各观测井水位变化幅度较小;基坑东侧靠近B塔楼区域存在漏水情况,水位变化幅度较大.随着各区域后续工况基坑逐步开挖,车站变形逐步增加,但变形较小,区间变形未发生较大变化.

    深基坑支护软土监测变形

    基于奇异值分解与四控制点的短线法节段梁轻量化线形控制方法

    梁胜光肖林
    95-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短线法是目前广泛使用的节段预制拼装桥梁施工方法,其预制线形控制通常采用六控制点方式,坐标系的变换求解方法正由二维简化向三维空间变换发展.然而,当前线形控制方法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控制点冗余大、预制误差识别与修正过程繁琐、精度控制效果差异大等.以某城市地铁高架节段U梁桥为例,提出一种基于奇异值分解空间坐标变换理论的四控制点短线法节段预制线形控制方法,并开发了轻量化算法,跳过了梁段里程、轴线和高程误差的独立识别与修正过程,直接求解匹配节段的理论匹配坐标.预制线形控制结果表明,修正后的节段接缝处左右端点实际坐标与理论坐标基本重合,表明该算法可直接有效地修正预制误差,是一种可行的预制线形控制新方法.

    桥梁工程节段梁短线法奇异值预制线形施工控制轻量化算法

    吊杆锚固横梁与悬浇段同步施工技术

    曾伟峰
    100-103,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采用"先梁后拱"法的梁拱组合桥梁结构中,因吊杆的锚固需要,多在梁体翼缘设混凝土横梁,但横梁结构与悬浇节段间无法做到同步对应,导致出现横梁节段混凝土无法同步浇筑,挂篮体系因阻碍无法前移等问题.依托某连续刚构拱桥工程,对挂篮侧模结构开展局部推拉式改进优化,将位于横梁区域的挂篮侧模板结构调整为可推拉组合的 3 块模板结构,该体系由增设的支撑纵梁支撑;桁架结构增设钢模板作为横梁的侧模和底模,并利用滑轮实现结构横移.该技术实现了横梁区域内模板的切换、吊杆锚固横梁与悬浇阶段的同步浇筑、挂篮体系的无障碍纵向移动等功能,解决了横梁节段的同步浇筑问题,缩短了节段循环周期、减少了挂篮安拆频次.

    桥梁工程悬臂梁横梁挂篮组合模板推拉施工技术

    跨河钢箱梁顶推施工技术与变形控制研究

    安建波
    104-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府路东延跨太平河桥梁工程主跨梁体采用顶推法施工,具有顶推跨径大、梁体结构宽、工期长等特点.通过现场监测,结合施工方案,分析顶推过程中的步进位移、偏移、挠度情况;分析出现偏移的原因为:顶推设备竖向顶升不到位、横向油缸横移时误差、临时墩出现沉降、顶推施工环境复杂多变、施工现场早晚温差大等.由此制定针对性的施工控制措施,保证梁体步进过程中各结构物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桥梁工程钢箱梁顶推线形控制变形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