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施工技术(中英文)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施工技术(中英文)
施工技术(中英文)

张可文

半月刊

2097-0897

sgjs@cadg.cn

010-57368788;68300059;68330203

100120

北京市西城区德胜门外大街36号A座

施工技术(中英文)/Journal Construction Technolog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设有基坑支护、地基处理及地下工程施工技术,建筑物评估改造加固技术,模板、脚手架技术,混凝土研究与应用,高层建筑、钢结构施工技术,防水技术,建筑节能技术,工程质量与检测技术,施工现代化管理技术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BIM辅助多管线场地溶洞钻孔填充管控技术

    黄少烈赵亚军吕朋袁金鹏...
    120-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防止溶(土)洞发生塌陷及其他危害,地铁施工前对详勘已揭示的施工影响范围内的溶(土)洞进行提前预处理.在城区复杂环境市政道路下溶(土)洞密集的补勘、探边,钻孔易破坏市政管线,在钻孔探边完成后,溶洞钻注砂浆孔位时,也是根据单个补勘、探边柱状图的溶洞高度判断砂浆孔点位布置,无法将溶洞的原始填充状态和溶洞高度进行整体考虑,不能使砂浆孔布置在最优的溶洞填充区域,存在泵送砂浆时无法灌入的风险.而溶洞注浆量填充的标准也是通过实际注浆量达到溶洞理论注浆量的百分比后再进行分析,采取应对措施,没能形成溶洞注浆量与注浆质量在事前、事中的有效管控.针对上述问题,通过无人机倾斜摄影还原施工场地原始地貌、建立与现场一致的地下管线模型,将溶洞补勘、探边钻孔与原始地貌模型、地下管线模型整合,核对钻孔与地面障碍物,钻孔与地下管线的位置关系,从而调整钻孔位置.建立溶洞原始填充状态模型与砂浆钻孔位置进行核对,将砂浆孔和排气孔调整至砂浆填充最优位置,进行灌填.通过真实统计的溶洞灌注砂浆量与模拟砂浆流动状态,对溶洞砂浆填充量和填充质量进行管控.

    地下工程建筑信息模型管线溶(土)洞钻孔注浆

    非固化涂料与SBS卷材复合防水施工技术研究

    张立范浩然王婧
    127-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与SBS自粘防水卷材复合防水体系在地下室顶板防水施工中的应用可有效解决防水层开裂失效和窜水的技术难点,提升防水层的整体防水效果.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具有永不固化、粘结性强、施工简便等优点,有效减少地下室顶板防水渗漏问题.尤其是在年降水量较大、地下水位偏高的地区,非固化涂料与SBS卷材相结合的复合式防水体系能够在卷材与水长期接触的情况下,增强卷材与基层结合力、增加卷材耐久性、延长卷材使用寿命.该防水复合体系可有效防止卷材因结构面作用力产生的损坏,最大限度降低渗漏风险.

    地下室防水非固化橡胶沥青SBS自粘卷材渗漏施工技术

    复杂仿古阁楼钢木组合结构构造及施工关键技术

    孙晓阳于健伟房晓宇高昊...
    131-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传统木结构以柱、斗栱、梁、枋为要素构建了独特的建筑体系,从技术工艺和艺术美学上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传统木结构建筑由于精细化的力学性能和设计理论的缺失,在空间、层数都未能摆脱结构形式、材料承载能力的限制.钢木组合仿古阁楼建筑依托现代设计理论能充分发挥钢材性能,大幅减小构件尺寸,提供更大的建筑空间,满足建筑功能要求.通过木包钢工艺创新、钢木连接构造优化、仿古瓦屋面等施工技术应用,真实保留了原木结构质感纹理,实现了仿古阁楼的现代化建造.

    组合结构仿古建筑阁楼木结构吊装优化

    复杂仿古建筑群数字化建模与孪生再现技术研究与应用

    孙晓阳严光芒徐巧王运慷...
    136-140,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文旅元宇宙的兴起,数字孪生技术也在一些以仿古建筑为主的特色小镇集群中得到逐步应用,为文旅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以金陵小镇——燕集里为载体,从数据归集处理、数字化建模、纹理映射、超写实再现四个方面总结了针对复杂仿古建筑群孪生再现的技术体系,研究复杂仿古建筑集群的数字化建模与孪生再现技术,融合多种技术手段,优化作业流程,为文旅元宇宙的实现提供基础技术支撑和实践经验.

    仿古建筑元宇宙数字孪生数据归集纹理映射

    古建筑预防性保护数字化和智慧监测平台研究

    孙晓阳倪树新李越宇田晨...
    141-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古建筑的数字化监测和管理成为研究热点.深入探讨了古建筑的数字化监测技术、智能安防技术、三维数字孪生模型等先进技术在古建筑保护中的应用.通过建立一个全面、高效的古建筑数字化监测和管理系统,不仅能够实时监测古建筑的各种状态,还能为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此外,还对古建筑的社会影响、经济效益、未来研究方向等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化技术在古建筑的保护和管理中具有巨大的潜力和价值.

    古建筑数字孪生监测智能安防预防性保护

    铁路隧道工程建造过程低碳评价系统研究

    雷杨吴元金姜仁贵尹龙...
    147-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铁路隧道建造过程低碳评价的效率,基于Matlab APP Designer交互式应用程序开发工具,采用MVC框架设计并研发了铁路隧道工程建造过程低碳评价系统.系统结构包括感知层、数据层、模型层、应用层和表现层,提供工程信息管理、评价指标筛选、指标权重计算、低碳综合评价等主题服务.以某铁路隧道工程为例对系统进行应用,结果表明:该隧道建造过程低碳等级为"较好",与实际低碳施工管理情况相符合,基于系统提高了铁路隧道工程建造过程低碳评价效率.

    铁路隧道低碳评价施工管理

    基于BIM的桥梁高支模三维可视化智能设计系统

    刘建华王国军王文剑陈培锋...
    153-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桥梁高支模支撑结构的设计效率和设计质量,利用BIM的二次开发技术对桥梁高支模设计系统进行研究.在实现桥梁及高支模BIM模型的参数化快速建模基础上,研究开发系统内嵌的高支模空间分布设计、受力分析验算、设计冲突分析、工程量校核、设计合理性校验、施工模拟以及集高支模结构三维模型、设计图纸和工程量清单自动生成,高支模交互设计功能于一体的桥梁高支模三维可视化智能设计系统.该系统在多个桥梁实际工程项目的高支模设计中得到成功应用,有效解决传统高支模设计方法存在的图纸表达不够清晰完整、方案修改工作量大、设计效率低下、设计合理性校验不便等问题.

    桥梁工程高支模支撑体系智能设计建筑信息模型

    新型异形曲面钢-木组合结构临时支撑卸载方案优化与监测

    郑永飞刘俊奇孙国军何林玲...
    160-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温州未来城区体验馆屋面结构采用异形曲面钢木组合,立面采用纤细的两端铰接的钢立柱,钢立柱同时作为玻璃幕墙的支承结构,地上抗侧力墙体采用钢骨混凝土墙体,地下室为混凝土结构.充分利用了木结构和钢结构的优势,最大程度减少结构的用钢量.但由于结构跨度大且形状复杂,施工阶段存在安装偏差,临时支撑拆卸需要较高的同步性及稳定性,需要基于实际起拱坐标和荷载状态,对其卸载过程进行计算分析和施工监测以确保结构安全.基于实际施工情况,运用MIDAS/GEN对该组合结构的卸载施工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通过已有的初步方案明确了各施工步中的杆件内力以及节点位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分步分级的优化方案,同时对其在卸载施工过程中的位移响应进行了动态监测.计算结果表明:通过对 52 个千斤顶进行分步卸载,支撑点位移与构件应力成倍增加,采取分级卸载策略,逐步减小荷载,成功实现了对结构的精准控制,避免了内部过度变形和应力集中,确保了结构稳定性.监测点的实际值与理论值误差在合理范围内,验证了模拟分析的准确性,为工程实践提供了可靠支持.

    屋面组合结构临时支撑卸载监测数值模拟

    《施工技术(中英文)》投稿须知

    16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