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龚瑶琴

月刊

1671-7554

xbyxb@sdu.edu.cn

0531-88395367

250061

济南市经十路17923号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Health Scie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山东大学主办、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高级综合性医药卫生学术期刊。主要刊登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药学、护理学及相关领域的新成果、新技术、新方法、新经验。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γ对小鼠Lewis肺癌移植瘤的作用

    徐鹏飞朱玲万云焱姚周虹...
    1-5,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重组人内皮抑素(Endostatin)联合重组人干扰素 γ(IFNγ)对小鼠Lewis肺癌移植瘤的作用.方法 建立小鼠Lewis肺癌移植瘤模型,分为对照组、Endostatin组、IFNγ 组和Endostatin+IFNγ 组(n均=10),对照组给予鼠磷酸盐缓冲盐水14 d,Endostatin组给予(Endostatin)15 mg/kg·d共14 d、IFNγ 组给予(IFNγ)750 IU/kg·d共14 d、Endostatin(15 mg/kg·d)+IFNγ组(750 IU/kg·d)14 d,测量肿瘤的最长径和最短径,计算肿瘤体积.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各组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实时定量RT-PCR法检测VEGF、HIF-1α 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Endostatin组、IFNγ 组、Endostatin+IFNγ组显示出肿瘤抑制作用(P均<0.001),Endostatin+IFNγ组抑瘤作用最高(P<0.001);Endostatin组、IFNγ组、Endostatin+IFNγ组肿瘤微血管密度降低(P均<0.001),其中Endostatin+IFNγ组肿瘤微血管密度亦较Endostatin组、IFNγ组降低(P<0.001);Endostatin组、IFNγ 组、Endostatin+IFNγ 组VEGF表达降低(P<0.001),HIF-1α 表达升高(P均<0.001),其中Endostatin+IFNγ 组变化大(P<0.001).结论 Endostatin+IFNγ 联合治疗可更有效地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并有效抑制肿瘤生长.

    血管内皮抑素干扰素γ肺癌血管生成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通路调控ECA109细胞放疗敏感性的代谢组学

    章海容张小红王超群
    6-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通路对放疗诱导自噬的影响,寻找与放疗敏感性相关的小分子代谢物质及其调控通路.方法 食管癌ECA109细胞分为对照组、放疗组和放疗联合MHY1485组;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分别检测各组细胞mTOR、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和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II/I比值(LC3-II/I),采用CCK8法分别检测各组细胞经处理后24 h活性.收集放疗组和放疗联合MHY1485组细胞培养液,每组6例,采用液相色谱-质谱(LC-MS)技术对样本进行代谢组学检测,采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法分析比较两组代谢物质差异.结果 放疗可以通过抑制mTOR通路来诱导自噬的发生,MHY1485可以激活mTOR从而拮抗放疗诱导的自噬,抑制肿瘤的增殖.与放疗组相比,放疗联合MHY1485组细胞培养液中甜菜碱醛、肌酸、硬脂酸、鸟氨酸、L-胱氨酸和L-脯氨酸上调(P<0.001),瓜氨酸、烟酸、葡萄糖6-磷酸、L-缬氨酸、胸腺嘧啶、甜菜碱、L-精氨酸、L-亮氨酸、L-色氨酸和吡哆醇下调(P<0.001).结论 放疗可以抑制mTOR诱导的自噬,激活mTOR可以抵抗放疗诱导的自噬,从而抑制ECA109细胞增殖,增强放疗敏感性.食管癌ECA109细胞放疗组与放疗联合MHY1485组代谢产物不同,采用LC-MS技术检测可以区分放疗组与放疗联合MHY1485组,并发现与放疗敏感相关的代谢物质及其通路.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食管癌放射敏感性代谢组学

    鼻腔滴入γ干扰素对变应性鼻炎大鼠外周血Th17/Treg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

    张美玲孙卉孙文凯孟朝暾...
    13-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大鼠鼻腔滴入γ 干扰素(IFN-γ)对变应性鼻炎(AR)大鼠外周血中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40只Wistar雄性大鼠,按体质量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致敏组、曲安奈德组、IFN-γ组,致敏阶段采用5级卵清蛋白(OVA)、氢氧化铝给予致敏组、曲安奈德组、IFN-γ组大鼠腹腔注射致敏以及OVA滴鼻激发造模,对照组腹腔注射以生理盐水替代,滴鼻以超纯水替代;给药阶段对照组不予处理,致敏组、曲安奈德组、IFN-γ组每只每侧鼻孔分别给予50μL PBS、3.5μg曲安奈德、1μg IFN-γ滴鼻,于末次给药结束24 h内行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h17细胞、Treg细胞所占比例,1周内行定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外周血中白介素-17A、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的浓度,并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黏膜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0.2134±0.1495)%]相比,致敏组[(4.9757±1.5039)%]、曲安奈德组[(1.1693±0.3861)%]、IFN-γ组[(1.5320±0.5265)%]的Th17细胞比例都不同程度升高(F=51.532,P<0.05),除曲安奈德组、IFN-γ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22.9393±2.0995)%]相比,致敏组[(8.2232±2.1888)%]、曲安奈德组[(14.0875±1.3696)%]、IFN-γ 组[(16.6143±1.62170)%]的Treg细胞比例不同程度降低(F=97.107,P<0.05),除曲安奈德组、IFN-γ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83);与对照组[(5.0769±1.4356)pg/mL]相比,致敏组[(34.9005±11.6708)pg/mL]、曲安奈德组[(9.7338±1.8289)pg/mL]、IFN-γ组[(10.5246±2.1180)pg/mL]的IL-17A浓度升高(F=27.173,P<0.05),除曲安奈德组、IFN-γ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431.8816±67.3262)pg/mL]相比,致敏组[(173.8862±41.7082)pg/mL]、曲安奈德组[(246.0533±13.8412)pg/mL]、IFN-γ组[(290.0127±22.8856)pg/mL]的TGF-β1浓度降低(F=36.623,P<0.05),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大鼠黏膜相比,致敏组大鼠黏膜增厚、水肿,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细胞排列紊乱,杯状细胞增生,纤毛几乎不可见;曲安奈德组大鼠鼻黏膜层较致敏组变薄,水肿明显改善,炎性细胞明显降低,纤毛有所生长.IFN-γ组大鼠鼻黏膜层较致敏组变薄,水肿改善,仅见少量炎性细胞,纤毛有所生长.结论 AR大鼠外周血中Th17、Treg细胞比例异常,伴有细胞因子IL-17A、TGF-β1表达水平的异常.IFN-γ可能通过下调AR大鼠外周血中Th17细胞比例及降低IL-17A水平,同时上调Treg细胞的比例及升高TGF-β1水平,对AR发挥治疗作用.

    动物模型变应性鼻炎γ干扰素Th17细胞Treg细胞白介素17A转化生长因子Wistar大鼠

    血常规数据判别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急性髓样白血病的应用价值

    代晓宇路媛王志恒李明卓...
    20-25,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血常规数据构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急性髓样白血病的判别模型.方法 数据来源于山东多中心健康医疗大数据平台,共计1681例.随机抽取70%患者为训练集,其他30%为测试集,应用随机森林模型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与急性髓样白血病判别,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衡量模型的辨别能力并使用十折交叉验证法检验模型的稳定性.结果 随机森林模型与支持向量机模型均具有鉴别MDS与AML的能力,但随机森林模型表现效果更好,男性判别模型的AUC为0.874(95%CI:0.815~0.932),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1.1%、81.9%;女性判别模型的AUC为0.831(95%CI:0.752~0.911),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7.8%、74.3%.十折交叉验证的结果显示,男性AUC为0.884(95%CI:0.854~0.913),女性AUC为0.842(95%CI:0.802~0.883).

    血常规随机森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髓样白血病ROC曲线

    机械性血栓抽吸和置管溶栓对87例急性中央型下肢深静脉血栓静脉功能的影响

    孙鑫国陈堃昊胡章邓小军...
    26-30,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回顾性分析机械性血栓抽吸与置管溶栓(CDT)对急性中央型下肢深静脉血栓静脉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急性中央型深静脉血栓(DVT)患者87例,其中男45例,女42例.血栓抽吸组39例,采用大导管或者鞘管行血栓抽吸,术后辅以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CDT组48例,采用溶栓导管行血栓接触式溶栓,比较两组治疗后6个月,1、2年的股浅静脉有效内径、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血液返流时间、返流距离和出院后血栓后综合征(PTS)的发生概率.结果术后数据分析显示,两组间股浅静脉直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处理=10197.500,P<0.001),治疗后6个月,1、2年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442.770,P<0.001),同时处理方法与时间因素间存在协同的交互效应(F处理×时间=317.749,P<0.001).两组间股浅静脉瓣膜返流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处理=14529.193,P<0.001),治疗后6个月,1、2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670.189,P<0.001),同时处理方法与时间因素间存在协同的交互效应(F处理×时间=501.604,P<0.001).两组间股浅静脉血液返流距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处理=4842.897,P<0.001),治疗后6个月,1、2年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413.343,P<0.001),同时处理方法与时间因素间存在协同的交互效应(F处理×时间=313.582,P<0.001).在随访期内,CDT组PTS发生概率[35.42%(17/48)]与血栓抽吸组[15.40%(6/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350,P<0.001).结论机械性血栓抽吸可以早期扩大股浅静脉有效管腔,减轻瓣膜处血液返流时间和距离,降低远期PTS发生概率,较CDT可以有效保护静脉功能.

    血栓抽吸置管溶栓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肢静脉功能

    混合现实技术在侧颅底良性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许玲孙岩陈良王锡温...
    3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混合现实技术在侧颅底良性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及其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8年10月期间经手术治疗的侧颅底良性肿瘤患者19例,按照是否使用混合现实技术分为两组,A组8例患者术前均通过重建术区的三维影像解剖结构模型,并采用混合现实技术进行术前手术方案的制定、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术前沟通,术中利用该技术来实时指导肿瘤的切除;B组11例患者术前术中均未使用混合现实技术.比较两组患者术中自开始切皮至肿瘤暴露的时间、肿瘤全切率、术后平均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的肿瘤全切率、术后平均住院天数和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中自开始切皮至肿瘤暴露的时间A组较B组明显缩短(P=0.003),患者满意度评分A组较B组明显提高(P=0.005).结论 在侧颅底良性肿瘤术前及术中使用混合现实技术,可缩短术中自开始切皮至肿瘤暴露的时间,便于医患沟通并提高患者满意度,作为一种新技术值得推广.

    混合现实技术侧颅底良性肿瘤手术临床应用

    53例子宫内膜息肉恶变趋势的危险因素

    刘娅王雅芬朱琳张萍...
    39-42,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宫腔镜下特征表现及其临床特征对子宫内膜息肉恶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2年8月至2019年1月在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妇科就诊、行超声及宫腔镜检查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并行息肉活检或宫腔镜下息肉切除患者资料共567例,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将其分为两组,其中良性组514例,恶性及癌前病变组53例.对患者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下特征表现及患者年龄、妊娠史、超声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对可能与子宫内膜息肉恶变相关的临床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恶性及癌前病变组患者处于绝经期人数及出现异常子宫出血症状人数多于良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7.16%vs 21.79%,P<0.001;92.45%vs 70.82%,P<0.001).对可能与子宫内膜息肉恶变相关的宫腔镜下特征表现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息肉表面血管增生是息肉发生恶变的危险因素,恶性及癌前病变组高于良性组(60.37%vs 9.33%,P<0.001).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息肉表面血管增生(OR=14.73,95%CI:7.88~27.53)、异常子宫出血(OR=5.05,95%CI:1.79~14.24)、绝经(OR=3.21,95%CI:1.80~5.72)是息肉恶变的危险因素,其中以息肉表面血管增生的危险性最高.结论 绝经状态、异常子宫出血及息肉表面血管增生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恶变及癌前病变可能性大,临床医生应更加警惕.

    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恶性肿瘤宫腔镜检查异常子宫出血

    79例低促性腺激素性腺功能减退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结局分析

    冯振花李元美崔文娟司蕊...
    43-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低促性腺激素性腺功能减退(HH)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临床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7年1月于山东大学附属生殖医院接受第1周期IVF-ET治疗的HH患者79例(HH组),采用同期年龄和BMI匹配、卵巢功能正常、因输卵管因素行IVF-ET的270例患者作为对照(Con组),分析HH患者助孕结局.结果 HH组的临床妊娠率、活产率、冻胚移植活产率和累计妊娠率均不低于Con组.新鲜胚胎移植早期流产率(8.82%vs 10.66%)、宫外孕率(0%vs 1.40%)和冻胚移植早期流产率(0%vs 6.98%)均低于Con组,但因实际发生数目较少,未显示出统计学差异.HH组的促性腺激素(Gn)用药总量[(4163.61±1798.98)IU vs(1872.55±759.19)IU,P<0.001]及用药时间[(14.28±2.80)d vs(11.11±1.90)d,P<0.001]因垂体功能低下较对照组明显增加,调整Gn用药天数、Gn用药总量、HCG日血清LH等因素后(Logistic回归分析),统计结果不受影响.结论 因垂体功能异常引起的HH患者,接受IVF-ET/FET治疗可以获得较好的活产率及累计妊娠率,临床结局乐观,不亚于年轻、卵巢功能良好的助孕患者.

    低促性腺激素性腺功能减退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累计妊娠率

    体质量指数对夫精人工授精妊娠结局的影响

    宋海霞袁彩霞范玲玲
    49-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体质量指数(BMI)患者使用来曲唑联合注射用尿促性素(HMG)诱导排卵宫腔内夫精人工授精(AIH)后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对325例接受来曲唑联合HMG诱导排卵宫腔内AIH助孕的不孕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BMI 25为分界,将患者分为肥胖组(BMI≥25,n=133)和对照组(BMI<25,n=192),比较患者的年龄、不孕时间、基础性激素水平、窦卵泡数(AFC)、促性腺素(Gn)天数、Gn总量及妊娠结局,评估在诱导排卵周期AIH中BMI与助孕结局的关系.肥胖是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一个重要特征,肥胖组包括PCOS患者68例和非PCOS患者65例,对照组包括PCOS患者83例和非PCOS患者109例,分析PCOS患者对不同BMI引起的助孕结局的影响.结果 ①肥胖组在诱导排卵AIH周期中Gn的总量和天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②肥胖组生化妊娠率低于对照组(23.3%vs 29.2%,P=0.242),调整泌乳素(PRL)及是否PCOS后,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OR=0.671,95%CI:0.399~1.13);③肥胖组临床妊娠率低于对照组(17.3%vs 26.6%,P=0.052),调整PRL及是否PCOS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528,95%CI:0.301~0.928);④肥胖组活产率低于对照组(10.5%vs 24.5%,P=0.002),调整PRL及是否PCOS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331,95%CI:0.172~0.637);⑤肥胖组流产率高于对照组(12.8%vs 4.7%,P=0.011),调整PRL及是否PCOS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82,95%CI:1.2~6.627).结论 在来曲唑联合HMG诱导排卵宫腔内AIH中,超过正常BMI的肥胖患者比非肥胖患者活产率低.不论是否PCOS患者,异常BMI者均应该通过合理膳食、体育运动、药物治疗等方式降低BMI,可以提高妊娠率.

    体质量指数夫精人工授精多囊卵巢综合征妊娠结局

    microRNA519D与基质金属蛋白酶2在36例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张炜悦李亚光刘恩令王伟杰...
    54-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microRNA519D(miR-519d)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子痫前期(PE)患者胎盘组织中的表达.方法 采用实时定量PCR、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于2018年11月至2019年5月行剖宫产的16例子痫前期孕妇(PE组)、20例子痫前期重度孕妇(PE重度组)和35例正常孕妇(对照组)胎盘组织中miR-519d与MMP2的表达.结果 对照组、PE组及PE重度组胎盘组织中miR-519d的表达量分别为0.992±0.092、1.550±0.119、2.698±0.278,3组中miR-519d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38.245,P<0.001);经过两两比较,各组间miR-519d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E组vs对照组,T=18.226,P<0.001;PE重度组vs对照组,T=26.588,P<0.001;PE组vs PE重度组,T=16.636,P<0.001).对照组、PE组及PE重度组胎盘组织中MMP2蛋白的表达量分别为0.844±0.047、0.458±0.039、0.273±0.012,3组中MMP2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52.203,P<0.001);经过两两比较,各组间MMP2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E组vs对照组,T=28.823,P<0.001;PE重度组vs对照组,T=68.189,P<0.001;PE组vs PE重度组,T=18.442,P<0.001).分析显示MMP2和miR-519d表达呈负相关(r=-0.907,P<0.001).结论 miR-519d在PE患者胎盘组织中表达升高,MMP2在PE患者胎盘组织中表达降低,且随病情程度加重,下降更明显,两者可能共同参与PE的发病过程.

    子痫前期胎盘基质金属蛋白酶2microRNA519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