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龚瑶琴

月刊

1671-7554

xbyxb@sdu.edu.cn

0531-88395367

250061

济南市经十路17923号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Health Scie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山东大学主办、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高级综合性医药卫生学术期刊。主要刊登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药学、护理学及相关领域的新成果、新技术、新方法、新经验。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反复种植失败实验室影响因素

    张超凡赵铭鹏刘洁石玉华...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实验室因素在反复种植失败(recurrent implantation failure,RIF)患者中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 年1 月至2021 年12 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生殖医学科行常规体外受精或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n vitro fertilization or 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VF/ICSI)反复种植失败的患者 57 例,其中自第 3 次胚胎移植失败后,将在第 4 或第 5 次胚胎移植后妊娠的患者作为A组(24 例)和未妊娠的作为B组(33 例),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秩和检验以及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实验室与临床相关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资料分析结果显示,A组与B组比较移植胚胎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67±0.48 vs 1.36±0.49,P=0.024),但两组间在基线资料、临床因素和胚胎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室因素中移植不同发育阶段的胚胎(卵裂胚,囊胚)、卵子授精方式(IVF/ICSI)和累计可利用胚胎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析两组患者从第 1 个周期到最后 1 个周期的移植数目,结果显示移植 2 枚囊胚将有助于改善其妊娠结局.结论 对于RIF患者,移植 2 枚胚胎会提高妊娠成功率.

    反复种植失败实验室因素胚胎移植数卵裂胚囊胚

    正文中参考文献的标注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
    6页

    2017-2022年山东省人群眼部感染病原菌的构成及耐药性

    于淑娟王世富杨尚敏刘国华...
    7-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山东省不同人群眼部分离病原菌的构成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抗微生物药物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收集山东省儿童微生物组学研究中心儿童细菌&真菌耐药监测研究协作网成员单位(52 家三级医院,7 家二级医院)于 2017 年 1 月至 2022 年 12 月上报的 731 株来自眼部感染患者的病原菌,来源部位包括结膜囊分泌物、睑缘分泌物、泪囊分泌物、角膜刮片及玻璃体穿刺,采用质谱系统、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API系统等对分离菌种进行鉴定,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推荐的药敏试验方法进行药敏试验及药敏结果判读,利用 WHONET 5.6 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SPSS 21.0 软件对细菌耐药性差异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①分离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70.2%),其中葡萄球菌属居于首位,儿童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为主,成年人和老年人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真菌感染主要发生于成年男性,以镰刀菌属为主;②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耐药率为 0,利福平 2.0%,氯霉素 4.3%,庆大霉素 9.2%,莫西沙星10.6%,左氧氟沙星 33.2%,红霉素 77.6%.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耐药率高于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对利福平、奎奴普丁/达福普汀、莫西沙星、四环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耐药率高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缓症链球菌对左氧氟沙星耐药率高于肺炎链球菌;③革兰阴性菌对阿米卡星耐药率 1.7%,妥布霉素 8.0%,左氧氟沙星11.1%,庆大霉素 11.2%,氯霉素 18.2%,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普遍偏低.结论 ①葡萄球菌是感染性眼病主要致病菌;②革兰阳性菌对红霉素、青霉素普遍耐药;革兰阴性菌耐药率控制良好.临床对于眼部革兰阳性菌感染,除了考虑万古霉素等终极药物外,也可使用利福平治疗;对于革兰阴性菌感染,可考虑使用阿米卡星治疗;③要重视并监测不同年龄段人群眼部病原菌种类的分布及变化趋势,根据药物敏感结果规范合理使用抗生素,并重新评价眼科临床已较少使用的抗生素价值.

    眼部感染病原菌耐药性山东省

    口腔医院种植患者术前血清感染性指标检测情况

    蒋莉莉陈鹏张晓荣徐新阳...
    15-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对某口腔医院种植患者术前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丙型肝炎抗体(hepatitis C virus antibody,Anti-HCV)、梅毒螺旋体抗体(treponema pallidum antibody,Anti-TP)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antibody,Anti-HIV)4 项血清感染性指标检出状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种植患者血清感染性指标的流行情况.方法 对 2017 年 1 月至 2022 年 12 月在某口腔医院施行口腔种植术,并在该院完成术前血清感染性指标检测的 5896 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检测结果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上的差异.结果 5896 例口腔种植患者术前 4 项血清感染性指标阳性指标数共计 197 例,总体阳性检出率为3.34%(197/5896).其中,HBsAg、Anti-HCV和Anti-TP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 2.75%(162/5 896)、0.24%(14/5896)和0.36%(21/5896),未检出Anti-HIV阳性感染者.HBsAg、Anti-HCV与Anti-TP阳性检出率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14.747,P<0.001);不同年龄组HBsAg阳性检出率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8.074,P=0.018).结论 口腔医院种植患者术前血清感染性指标存在一定阳性检出率.建议口腔专业医务人员在口腔诊疗过程中严格执行预检分诊,加强医院感染防控措施落实,加大对口腔门诊患者血清感染性指标的筛检力度,同时卫生健康管理部门加强对疫苗接种等传染病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以降低血源性病原体交叉感染风险.

    口腔种植术血清感染性指标血源性病原体医院感染阳性检出率

    缩略语使用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
    20页

    基于GEO数据库探究结直肠肿瘤相关基因及其功能

    景凯徐志伟李乐平
    2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结合 GEO 数据库,探讨获取结直肠肿瘤关键基因的差异表达情况.方法 使用GEO数据库分析结直肠肿瘤患者的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基因表达数据,使用GEO2R筛选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 expression genes,DEGs),利用David数据库对DEG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富集分析,获得DEG的分子功能、细胞组分和生物过程结果,利用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获取差异基因在疾病状态下的信号通路信息,构建差异基因间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并使用Cyto-scape软件对网络中的关键节点进行拓扑分析,筛选出结直肠肿瘤患者发生过程中的关键基因.结果 通过对GSE21510 数据集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共鉴定到664 个DEGs,其中结直肠肿瘤患者高表达基因234 个,低表达基因430 个.这些DEGs主要参与细胞分裂、RNA聚合酶Ⅱ启动子转录正和负调控等生物过程,同时参与细胞核、胞质、细胞质、核浆、细胞膜等细胞成分组成,并参与蛋白质绑定、ATP绑定等分子功能的表达和实现等过程,通过蛋白质网络分析确定高表达基因CDK1、CCNB1、TOP2A、AURKA、UBE2C、BUB1、CHEK1、RRM2、MYC、TPX2 和低表达基因SLC26A3、CLCA4、GUCA2A、MS4A12、ZG16、GUCA2B、CLCA1、AQP8、MT1E、MT1G为关键基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关键基因CCNB1 低表达与CRC患者预后较差显著相关(logrank P<0.01);此外,CCNB1 基因与肿瘤病理分期显著相关(P<0.01).结论 所筛选的关键基因可能成为诊断或治疗结直肠肿瘤的的标志物或潜在靶点,本研究结果为结直肠肿瘤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法等领域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

    结直肠肿瘤GEO数据库数据库芯片生物信息学分析差异表达基因

    子痫前期相关Siglec-6核心基因的预测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秦金金曹辰媛邢杰杰安燕...
    3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子痫前期高通量生物信息学分析与核心发病基因.方法 选取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2 个关于子痫前期编码基因芯片数据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R语言对2 组数据进行均一化矫正,其后找到共同上调和下调表达的差异基因.对上调和下调表达的差异基因进行基因本体富集分析、京都百科全书信号通路富集分析、蛋白互作网络分析以及核心基因计算分析,找到与子痫前期最相关的发病基因及信号通路.随机选取河北大学附属医院产科 5 例子痫前期患者和正常产妇的胎盘组织进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对核心基因进行验证实验.结果 融合子痫编码基因芯片GSE43942 和GSE66273 筛选出 38 个共同上调和 20 个共同下调表达的基因.全部数据经均一化处理后基因本体分析显示,生物功能富集于促卵泡激素分泌的正向调节,分子组成富集于细胞外区,细胞组分富集于激素活性,信号通路富集于肽激素代谢通路.蛋白质互作网络结果显示,全部差异基因间共58个点,30条线,cytohubba对全部点和线分析计算后锁定Siglec-6为子痫前期发病的核心基因.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验证子痫前期孕妇胎盘组织内Siglec-6表达是正常孕妇体内的2.85倍,与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一致.结论 Siglec-6可作为子痫前期血清学诊断的潜在诊疗标志物,并有希望成为此疾病新的治疗靶点.

    子痫前期高通量生物信息学分析基因本体富集分析京都百科全书信号通路富集分析蛋白互作网络分析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基于机器学习的胃肠道疾病舌诊模型构建

    张景慧王娟赵玉洁段淼...
    38-47,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构建基于机器学习的胃肠道疾病舌诊模型,以寻求更加方便、经济的方式实现对常见胃肠道疾病的非侵入性诊断.方法 前瞻性收集接受电子内镜检查的 948 名受试者的舌象图片,经过质量筛选,最终获得符合应用标准的 3140 张图片构成本研究使用的舌象数据集.对原始舌象数据进行预处理、特征提取与模式识别,在传统机器学习方法的基础之上,提出一种从特征融合和决策融合两个方面实现信息融合的方法,以此构建以舌象特征为输入的胃肠道疾病舌诊模型.结果 本研究构建的基于舌象的信息融合诊断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808,高于单一手工特征(AUC=0.769)和深度特征(AUC=0.779)模型;使用BSFCM混合采样方法进行样本增强提高了该模型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AUC=0.816)、胆汁反流(AUC=0.829)、反流性食管炎(AUC=0.800)、胃糜烂(AUC=0.833)和十二指肠糜烂(AUC=0.818)的分类性能.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基于机器学习的智能舌诊模型对多种胃肠道疾病具有较高的区分度,或为胃肠道疾病的诊断与筛查提供一种新的、有价值的思路与方法.

    人工智能舌象胃肠道疾病机器学习舌诊模型

    个体化预测老年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医院感染风险Nomogram模型的构建

    宋甜田李作坤王书会
    48-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构建个体化预测老年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医院感染风险Nomogram模型,为早期筛查老年瓣膜置换术后医院感染的高风险人群及制定针对性预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 2020 年 1 月 1 日至 2021 年 12 月31 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 334 例老年患者临床相关资料,其中男 176 例,女 158 例,60~81岁,平均(65.86±4.34)岁.采用Lasso回归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老年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依据独立危险因素构建个体化预测老年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医院感染风险Nomogram模型,采用Bootstrap自抽样法(n=1000)进行模型的内部验证,采用C-指数或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校准曲线、决策曲线检测模型的预测性能.结果 334 例老年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91 例,发生率 27.25%.心力衰竭、应激性高血糖、留置胃管、肺动脉高压、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美国麻醉医师协会评分(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是老年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依据上述变量构建风险Nomogram模型,经内部验证发现,模型校正后的C-指数为0.80;校准曲线显示模型预测老年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医院感染的发生风险与实际医院感染的发生风险之间的一致性较好;临床决策曲线显示模型净获益较好.结论 构建的个体化预测老年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医院感染风险No-mogram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校准度和临床有效性,有助于提高对老年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医院感染的高风险人群的早期筛查,尽早制定针对性干预策略,以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心脏瓣膜置换医院感染危险因素Nomogram

    单术者双孔法在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治疗儿童叶外型肺隔离症中的早期临床应用

    吕龙飞李继如翟允鹏赵华善...
    57-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总结单术者双孔法在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治疗儿童叶外型肺隔离症中的操作流程,评价此术式临床推广应用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 2020 年 1 月至 2023 年 8 月由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胸外肿瘤外科同一术者完成手术的 45 例膈肌上型叶外型肺隔离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双孔组(n= 15)和三孔组(n=30),其中双孔组患者男 11 例,女 4 例,年龄 4~19 个月,三孔组患者男 21 例,女 9 例,年龄 3~59个月,通过秩和检验、t检验及Fisher精确检验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临床参数.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术中中转开放手术.与三孔组相比,双孔组患者的平均住院费用更低(31165 元vs 35555 元,t=-6.093,P<0.001,手术时间更短(40 min vs 45 min,Z=-2.322,P=0.020),住院时间更短(5 d vs 6 d,Z=-3.519,P<0.001),胸壁切口长度更短(1.0 cm vs 1.6 cm,Z=-5.489,P<0.001).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单术者双孔法在微创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儿童叶外型肺隔离症中操作简便、安全可行,可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小患者胸壁切口的长度、节省患者的住院费用,更加符合当今加速康复外科的理念,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双孔胸腔镜叶外型肺隔离症儿童微创加速康复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