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龚瑶琴

月刊

1671-7554

xbyxb@sdu.edu.cn

0531-88395367

250061

济南市经十路17923号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Health Scie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山东大学主办、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高级综合性医药卫生学术期刊。主要刊登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药学、护理学及相关领域的新成果、新技术、新方法、新经验。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超声引导膝神经阻滞对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

    李雪张增臻刘吉松李德强...
    68-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膝神经阻滞(genicular nerve block,GNB)与局部浸润镇痛(local infiltration analgesia,LIA)对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 全身麻醉下接受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 60 例,随机分为 LIA组和 GNB组,每组 30 例.GNB组在全麻诱导后,超声引导下行 5 条膝神经阻滞(0.2%罗哌卡因 20 mL);LIA组在手术结束前接受关节周围局部浸润镇痛(0.2%罗哌卡因 100 mL).主要结局是术后 24h静息时的疼痛数字评分(numeric rating scale,NRS);次要结局包括术后静息(6、48 h)和运动时(6、24、48 h)的疼痛评分、术后 24h和 48h的舒芬太尼消耗量、术后 24h步行 20m用时、术后 48h恶心/呕吐发生率、患者满意度及住院时间等.结果 与LIA组相比,GNB组患者术后 24h静息(3.6±1.0 vs.2.4±0.8,P<0.001)和运动(5.4±1.4 vs.3.9±1.1,P<0.001)疼痛评分以及术后 48h静息(4.2±1.2 vs.3.4±0.9,P=0.010)和运动(5.7±1.4 vs.4.4±1.2,P<0.001)疼痛评分显著降低.GNB组术后 24 h[56.9(49.2,62.4)vs.43.1(38.5,48.1),P<0.001]、48 h[90.4(85.1,105.5)vs.81.7(75.9,90.6),P=0.002]的舒芬太尼用量,显著低于LIA组.两组在术后 6h疼痛评分、术后 24h步行 20m用时、术后 48h内恶心/呕吐发生、满意度评分及住院时间方面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LIA相比,超声引导GNB可显著缓解TKA患者术后24、48 h的疼痛程度,并减少术后48h的阿片类药物消耗量.

    全膝关节置换局部浸润镇痛膝神经阻滞加速康复术后疼痛

    姜黄素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调控骨形成的机制

    闫小龙秦英邵将陈东峰...
    76-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姜黄素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成骨分化的潜在调控机制.方法 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获取姜黄素调控成骨分化的靶点基因,构建蛋白质作用网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s,PPI),并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及分子对接处理.采用CCK-8法及细胞克隆筛选姜黄素药物浓度,进一步采用 ALP染色及活性测定、AR染色及定量分析检测姜黄素对成骨分化的宏观调控作用.采用RT-qPCR法及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mRNA及蛋白的微观表达差异.结果 筛选出姜黄素调控成骨分化的靶点基因 92 个,主要涉及细胞内部对化学刺激、含氧化合物的反应等生物过程.其中,有 3 个靶点基因作用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且均可以与姜黄素良好对接.此外,低浓度姜黄素(5、10 μmol)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at 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rBMSCs)增殖无明显毒性且可增强碱性磷酸酶活性、增加钙盐沉积量(P<0.05),上调成骨相关基因及蛋白的表达(P<0.05),从而促进rBMSCs成骨分化.而高浓度姜黄素(15 μmol)对rBMSCs成骨分化过程有潜在的抑制作用.结论 姜黄素可以通过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影响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而调控BMSCs成骨分化过程.

    姜黄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网络药理学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基于光学表面波技术探究具核梭杆菌介导的自噬与细胞折射率的关系

    于丽王弋嘉杨勇刘学焕...
    87-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拟利用光学表面波传感技术,探索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Fn)介导的自噬水平与细胞折射率变化的关系,初步探究光学表面波技术对癌细胞自噬水平检测的潜力.方法 运用CCK-8技术检测Fn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活力的影响,蛋白免疫印迹法及自噬双标荧光法检测Fn对自噬水平的影响,同时采用光学表面波技术检测不同Fn感染状态下细胞折射率的变化,观察其与自噬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当感染复数为 100,感染时间为 4h时,自噬起始蛋白苄氯素 1(Beclin-1)、微管相关蛋白 1A/1B-轻链 3(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A/1B light chain 3,LC3)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均P<0.05),螯合体 1(sequestome,P62/SQSTM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1),自噬水平升高;同时光学检测结果显示,HCT116、HT29 细胞的折射率亦随自噬水平的增高而升高(均P<0.01).进一步研究表明,细胞折射率的变化主要在于细胞内自噬小体水平的变化,且不受细胞增殖及胞外物质等因素影响.结论 Fn介导的自噬水平与细胞折射率具有相关性,可实时反映Fn介导的自噬水平的变化,表明光学表面波技术可作为一种快速、直观且不影响细胞活性的检测自噬水平的技术.

    具核梭杆菌结直肠癌自噬光学表面波技术细胞折射率

    基于CCTA的血管周围脂肪衰减指数对冠状动脉慢性全闭塞病变再通的预测价值

    杨宝珠黄书苑于鑫鑫邓艳...
    98-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CTA)的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fat attenuation index,FAI)对冠状动脉慢性全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再通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2 年 11 月至 2023 年 6 月期间行CCTA检查并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的冠状动脉完全闭塞患者(n=204)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结果分为成功组(n=144)与失败组(n=60).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闭塞段血管FAI,CTO病变的CCTA形态特征,包括病变部位[右冠状动脉(right coronary artery,RCA)、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artery,LAD)、左回旋支(left circumflex artery,LCX)]、病变长度、病变CT值、病变钙化斑块的体积、病变入口处的残端形态、病变弯曲角度是否>45°、病变是否为负性重构,并进行两组间比较.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CTO病变再通的独立因素,并分别建立传统形态学特征模型及联合形态学特征和 FAI的联合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各模型的预测性能.结果 两组间闭塞段FAI[(-82.33±10.61)HU vs.(-71.70±10.91)HU,P<0.001]、闭塞段CT值[69.85(55.95,86.25)HU vs.58.25(47.00,72.83)HU,P<0.001]、闭塞段血管的钙化体积[20.92(2.25,52.80)mm3 vs.5.69(0.00,25.75)mm3,P<0.001]、闭塞段长度[23.60(13.90,34.50)mm vs.14.65(9.43,19.60)mm,P<0.001]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闭塞段长度>23.05 mm、闭塞段FAI<-77.50 HU、闭塞段CT值>58.15 HU及闭塞血管负性重构是CTO病变再通失败的独立预测因素,将以上三种形态学特征因素建立传统形态学特征模型,传统形态学特征模型联合闭塞段FAI建立联合模型.联合模型的预测价值优于传统形态学特征模型的预测价值,AUC分别为 0.857、0.787,P<0.001.结论 FAI可以作为预测冠状动脉慢性全闭塞病变PCI手术结果的一个新的预测指标;在传统的影像学特征基础上,FAI能为CTO患者手术结果的预测提供新的增量价值.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脂肪衰减指数慢性全闭塞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艾地苯醌对帕金森病认知障碍患者的疗效

    任延红李秀华朱晓冉方雨晴...
    106-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艾地苯醌对帕金森病认知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纳入 2017 年 1 月至2024 年 1 月在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帕金森病认知障碍患者 216 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n=82)和艾地苯醌治疗组(n=134),分别监测两组在药物治疗前及连续药物治疗 12 个月后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及其单领域认知评分,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统一帕金森评分量表Ⅲ(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 Ⅲ,UPDRS-Ⅲ)评分、胆碱能通路高信号量表(Cholinergic Pathways Hyperintensities Score,CHIPS)评分,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外周血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肝功能和肾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Hoehn-Yahr(H-Y)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量表评分、血液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 12 个月药物治疗后,艾地苯醌治疗组 MoCA评分及其单领域视空间执行能力、语言的评分增幅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UPDRS-Ⅲ评分下降幅度更加明显(P<0.05);艾地苯醌治疗组IL-6 水平降低,常规治疗组IL-6 水平升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地苯醌治疗组SOD水平增高,常规治疗组SOD水平降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肝功能、肾功能相关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调整了治疗前CHIPS评分、病程、年龄协变量后,治疗后艾地苯醌治疗组的CHIPS评分比常规治疗组低 2.19 分(F=229.16,P<0.01,R2=0.91,调整后R2=0.90).结论 艾地苯醌能够明显减轻帕金森病患者的认知障碍,改善运动症状,延缓白质高信号对胆碱能通路的损害,增加外周血SOD水平及降低IL-6水平.

    帕金森病认知障碍艾地苯醌运动症状胆碱能通路高信号量表

    医学期刊中常用的统计学符号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
    114页

    不同膈肌超声功能指标在腹部手术后肺部并发症中的预测价值

    李红梅蔡敏周立姚欣雨...
    115-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不同膈肌超声功能指标:平静呼吸膈肌移动度(diaphragmatic excursion during quiet breathing,DE-QB)、深呼吸膈肌移动度(diaphragmatic excursion during deep breathing,DE-DB)、膈肌增厚分数(thickening fraction of diaphragm,TFdi)在腹部手术术后肺部并发症(postoperative pulmonary complications,PPCs)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全麻下行腹腔镜腹部手术患者 154 例,在术前和术后 24h分别行床旁超声测量患者DE-QB、DE-DB和TFdi.记录术后 7d肺部并发症情况,以是否发生PPCs,将患者分为PPCs组(n=48)和n-PPCs组(n=106),比较两组患者膈肌功能指标间的差异.选取差异显著的膈肌功能指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以 3 种功能指标ROC曲线的最佳界值将患者分为PPCs高风险组和PPCs低风险组.分析3 种膈肌超声功能指标对腹部手术PPCs预测价值,通过Lasso-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PPCs的预测模型,并与单一膈肌功能指标进行对比.结果 PPCs组和n-PPCs组术前DE-QB、DE-DB和TFd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PCs组术后DE-QB、DE-DB和TFdi均低于n-PPC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DE-QB,DE-DB,TFdi的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 0.780、0.779、0.713,三者间无明显差异.以术后DE-QB区分患者时(最佳界值为0.93 cm),PPCs高风险组与PPCs低风险组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4.1%vs.61.8%,P<0.001);以术后DE-DB区分患者时(最佳界值为 2.41 cm),PPCs高风险组与PPCs低风险组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3%vs.56.3%,P<0.001);以术后TFdi区分患者时(最佳界值为 0.23),PPCs高风险组与 PPCs 低风险组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5%vs.52.4%,P<0.001).通过Lasso-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纳入预测模型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吸烟史、手术时间、术后DE-QB和术后DE-DB,Lasso-Logistic回归模型(AUC=0.851)优于任一单一膈肌功能指标.结论 术后 24 h DE-QB、DE-DB和TFdi单独使用时均能在一定程度上预测PPCs的发生率,但通过测量膈肌移动度(diaphragmatic excur-sion,DE)对PPCs的预测价值优于TFdi.通过Lasso-Logistic回归建立的预测模型相较于单一膈肌功能指标可以更好地预测PPCs的发生率.

    膈肌移动度膈肌增厚分数腹部手术超声肺部并发症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稿约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