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龚瑶琴

月刊

1671-7554

xbyxb@sdu.edu.cn

0531-88395367

250061

济南市经十路17923号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Health Scie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山东大学主办、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高级综合性医药卫生学术期刊。主要刊登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药学、护理学及相关领域的新成果、新技术、新方法、新经验。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两种阿霉素心力衰竭模型及心功能进展的评估

    张淑莹武晓峰郭丽敏乔温...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阿霉素心力衰竭动物模型的建模效果及其在不同实验阶段的心脏结构与功能改变.方法 建立大鼠阿霉素心力衰竭动物模型,采用两种造模方法:①阿霉素模型1组为腹腔内注射阿霉素,每次2.5 mg/(kg·只),2周内注射6次,累积剂量15 mg/kg,造模周期为4周;②阿霉素模型2组6周内注射6次,造模周期为8周,其余相同.雄性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1组、阿霉素模型1组、正常对照2组、阿霉素模型2组,每组6只.超声心动图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苏木素-伊红(HE)染色评估心脏组织结构.结果 超声心动图检测结果显示,阿霉素模型1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较正常对照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P=0.032).HE染色2种阿霉素模型均存在细胞肥大、肌纤维纹理走向不规则,心肌细胞胞浆空泡化.评估心肌细胞间质纤维沉积面积,阿霉素模型1组高于正常对照1组(t=4.455,P=0.002),阿霉素模型2组与正常对照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20,P=0.060).阿霉素模型1组在实验中期、末期阶段心脏结构和功能呈动态改变.在整个实验周期中,心脏扩张明显,心脏左室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指标如二尖瓣血流速度、二尖瓣环心肌组织动度持续降低.右室功能指标如肺动脉峰流速及速度时间积分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结论 阿霉素模型1组建模成功.在整个实验周期,阿霉素模型1组心脏结构扩张,左室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持续降低.右室功能呈现实验中期降低、实验末期上调的动态变化.

    心力衰竭阿霉素动物模型超声心动图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SIRT1经Toll样受体4途径对巨噬细胞凋亡的调控

    张晓璐王丽莉陈凯明娄宪芝...
    8-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组蛋白去乙酰化酶——人沉默调节蛋白(SIRT1)经组蛋白表观遗传学调控细胞凋亡的具体机制和途径,为动脉粥样硬化防治提出新思路.方法 选用假手术组大鼠作为对照,观察颈动脉损伤组大鼠颈动脉组织凋亡、SIRT1、组蛋白3(H3)、H3赖氨酸9位点乙酰化(H3K9Ac)及炎症因子蛋白表达;选用不同条件干预的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暴露巨噬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细胞功能获得或缺失方法,观察巨噬细胞凋亡、SIRT1、H3、H3K9Ac及炎症因子蛋白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大鼠和对照组巨噬细胞比较,颈动脉损伤组大鼠颈动脉组织和oxLDL暴露巨噬细胞SIRT1蛋白表达减少,H3K9Ac/H3比值增加,Toll样受体4(TLR4)、白介素1β(IL-1β)蛋白表达增加且伴有凋亡增加(P<0.01);与给予SP600125(JNK通路拮抗剂)、IAXO-102(TLR4通路拮抗剂)、LY294002(PI3K通路拮抗剂)干预的巨噬细胞比较,IAXO-102干预后,SIRT1减少现象被逆转(P<0.01);给予SIRT1兴奋剂后,巨噬细胞凋亡减轻伴有H3K9Ac/H3比值减少,TLR4、IL-1β 蛋白表达减少(P<0.01);给予SIRT1抑制剂后,巨噬细胞凋亡加重伴有H3K9Ac/H3比值增加,TLR4、IL-1β 蛋白表达增加(P<0.01).结论 组蛋白乙酰化表观遗传学参与细胞凋亡的调控,进而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组蛋白去乙酰化酶SIRT1减少,H3乙酰化增加,恶化细胞凋亡,促发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这个过程必经TLR4途径实现.

    组蛋白表观遗传学组蛋白去乙酰化酶组蛋白乙酰化失衡TLR4通路巨噬细胞凋亡

    枸杞籽油对小鼠睾丸支持细胞衰老模型的抗炎作用

    杨张杰王宇欣陈冬梅赵帅...
    15-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枸杞籽油对小鼠睾丸支持细胞(TM4)衰老模型的抗炎作用及机制.方法 以不同浓度(50、100、150、200 mmol/L)的D-半乳糖(D-Gal)以不同时间(24、36、48 h)体外作用TM4细胞,通过CCK-8法和β-半乳糖苷酶染色筛选最佳时间浓度的D-Gal建立TM4衰老模型,Western blotting检测衰老因子P16INK4A、P21Waf1/Cip1、γH2A.X以及半乳糖苷酶蛋白的表达.以不同浓度(1%、3%、5%、10%)枸杞籽油含药血清提前干预TM4细胞衰老模型,并用CCK-8筛选枸杞籽油含药血清最佳浓度.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与血红素加氧酶(HO-1)的表达以及p-P65/P65的相对表达量;细胞免疫荧光(IF)定位NF-κB表达.结果 D-Gal建立TM4衰老模型结果显示,与正常细胞比较,200 mmol/L浓度的D-Gal干预48 h对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其抑制率为(14.890±0.8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820,P=0.004;t=17.230,P<0.001),同时β-半乳糖苷酶染色结果显示,与正常细胞比较,细胞蓝染阳性率上升(t=5.243,P<0.001).P16INK4A(t=2.364,P=0.033)、P21Waf1/Cip1(t=2.908,P=0.011)、γH2A.X(t=2.511,P=0.025)蛋白表达以及半乳糖苷酶(t=2.299,P=0.037)表达在衰老模型组升高.枸杞籽油抗TM4衰老的结果显示,3%浓度的枸杞籽油含药血清干预衰老TM4细胞后活性上升(t=5.399,P<0.001).与正常细胞比较,TM4细胞衰老相关蛋白P16INK4A(t=7.211,P<0.001)、P21Waf1/Cip1(t=8.248,P<0.001)、γH2A.X(t=4.145,P<0.001)以及半乳糖苷酶(t=7.288,P<0.001)表达下调;与模型组相比,3%浓度的枸杞籽油含药血清干预后炎症因子TNF-α(t=4.992,P<0.001)、IL-1β(t=2.921,P=0.011)、IL-6(t=4.985,P<0.001)的表达下调,HO-1(t=6.047,P<0.001)与IL-10(t=2.315,P=0.036)表达上调;衰老TM4细胞p-P65/P65相对表达量在3%浓度的枸杞籽油含药血清干预后下调(t=24.630,P<0.001).结论 3%枸杞籽油含药血清干预,对衰老TM4细胞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其机制可能是下调核因子κB进而抑制下游炎症因子IL-1β、TNF-α、IL-6表达,并启动抑炎因子HO-1、IL-10的表达.

    枸杞籽油TM4细胞炎症因子NF-κB通路

    miR-203靶向Survivin抑制卵巢癌细胞增殖、迁移与侵袭

    王宝金赵欣欣李霞马倩...
    23-28,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miR-203靶向抑制Survivin对卵巢癌SKOV3及OVCAR3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的影响.方法 构建过表达miR-203、Survivin及空白对照组的慢病毒载体,转染卵巢癌SKOV3和OVCAR3细胞,嘌呤霉素筛选后构建空白对照组、过表达miR-203组、过表达Survivin组及过表达miR-203联合Survivin组卵巢癌细胞系.Western blotting方法测定各组卵巢癌细胞中Survivin及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蛋白的表达;MTT和平板克隆实验检测卵巢癌细胞增殖能力的改变;Transwell实验检测对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 ① 过表达miR-203抑制Survivin的表达及EMT(P<0.05);②MTT、平板克隆实验及transwell实验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过表达miR-203组能够抑制卵巢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P<0.05);而过表达Survivin逆转了miR-203对卵巢癌的抑制作用(P<0.05).结论 miR-203通过靶向Survivin抑制EMT从而抑制卵巢癌的增殖、迁移及侵袭,miR-203/Survivin/EMT轴有望成为卵巢癌治疗的新靶点.

    卵巢癌miR-203Survivin上皮-间质转化

    非气管插管保留自主呼吸麻醉在电视胸腔镜手术中应用效果的Meta分析

    马维江王高俊欧阳询臧晨曦...
    29-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比非气管插管保留自主呼吸麻醉和传统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在电视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中英文数据库中有关比较非气管插管(实验组)和气管插管麻醉(对照组)下胸腔镜手术治疗胸部疾病的研究.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后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提取研究结果,用RevMan5.3软件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最低血氧饱和度(SpO2)、术中最高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ETCO2)、术后胸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27篇文献、2019例患者.结果显示:①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手术时间[标准化均数差(SMD)=-0.02,95%CI:-0.26~0.22,P=0.89]和术中最低SpO2(SMD=-0.10,95%CI:-0.53~0.33,P=0.66)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在术中出血量(SMD=-0.13,95%CI:-0.24~-0.01,P=0.03)、术后胸管留置时间(SMD=-0.48,95%CI:-0.68~-0.28,P<0.001)、术后住院天数(SMD=-0.69,95%CI:-1.05~-0.33,P<0.001)、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比值比(OR)=0.42,95%CI:0.25~0.70,P<0.001]等方面,实验组低于对照组;③实验组术中最高ETCO2高于对照组(SMD=1.23,95%CI:0.68~1.78,P<0.001).结论 在非气管插管保留自主呼吸麻醉下的胸腔镜手术较传统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具有更短的术后胸管留置时间、更短的术后住院天数、更少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等加速康复优势,该项技术安全可行.

    非气管插管气管插管自主呼吸全身麻醉电视胸腔镜手术

    荧光染色技术在胸腔镜肺段切除术中的价值

    张煜唐兴马海涛蒋威...
    38-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吲哚菁绿荧光染色技术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45例利用荧光染色法行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患者的临床手术资料,并记录首次发出荧光时间、荧光持续时间、交界有效辨别时间.结果 除1例肺气肿患者外,其余44例(97.78%)患者荧光染色显示出清晰的段间分界,首次发出荧光时间为(10.8±5.3)s,荧光持续时间为(179.9±40.3)s,交界有效辨别时间为(121.1±15.2)s.45例患者均成功完成肺段切除手术,平均手术时间(95.7±30.2)min,术中出血量(51.8±16.3)mL.术中均未出现吲哚菁绿相关并发症,3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胸腔引流放置时间(3.6±1.8)d,总住院时间(6.6±2.1)d.平均随访时间(14.5±8.7)个月,均未见复发.结论 荧光染色技术在识别段间平面时表现出较高的安全性、准确性和便捷性,降低了肺段切除手术的难度,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肺段切除术肺癌胸腔镜吲哚菁绿荧光

    PEG-rhG-CSF对80例小细胞肺癌同步放化疗预防中性粒细胞减少的临床观察

    张喜琴祝守慧刘宁王玉...
    43-46,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在小细胞肺癌患者同步放化疗中中性粒细胞减少的预防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山东省肿瘤医院行同步放化疗、且预防使用PEG-rhG-CSF的小细胞肺癌病例80例(观察组),根据年龄、性别等因素1:1匹配了未使用PEG-rhG-CSF的对照组80例.观察比较两组的中性粒细胞减少情况.结果 同步放化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白细胞均减少,但前者(3.15±0.76)×109个/L高于后者(1.82±0.77)×109个/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8.467,P<0.001);观察组与对照组同步放化疗前,两组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543,P=0.123),同步放化疗后观察组中性粒细胞减至(1.89±0.52)×109个/L,对照组减至(0.77±0.44)×109个/L,观察组绝对值减少幅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0.034,P<0.001).结论 使用PEG-rhG-CSF对预防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绝对值的降低有作用,可改善中性粒细胞减少,但尚待大样本验证.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小细胞肺癌同步放化疗骨髓抑制预防效果

    采用清肺排毒汤联合西药43例与单用西药46例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疗效比较

    余雪源张硕燕芳芳苏德振...
    47-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回顾性评价清肺排毒汤加减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临床疗效,探讨可能的机制.方法 选取2020年2月10日至4月1日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感染病区收治的符合COVID-19确诊标准的出院病历资料89例,根据是否使用清肺排毒汤加减,分为基础组46例和联合组43例,基础组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制定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中推荐的西医治疗方案,联合组在西医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清肺排毒汤加减,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细胞免疫、生化系列、凝血系列等表达变化,观察两组患者胸部CT变化情况、核酸转阴时间和住院天数.符合正态分布的数值型资料采用配对或非配对的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计数资料采用相对数描述,组间差异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①基础组和联合组患者治疗后中性粒细胞比例(NEU%)、CRP、IL-6、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表达水平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的淋巴细胞比例(LYM%)、CD3、CD4、CD8细胞计数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联合组患者血清肌酐(SCr)及D-二聚体(DD)均降低,预估肾小球滤过率(eGFR)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②与基础组相比,联合组CD3和IL-6治疗前后差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胸部CT改善程度无差异;与基础组相比,联合组患者住院天数明显缩短(P<0.01),核酸转阴时间缩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①基础组和联合组都可以降低COVID-19患者炎症水平,增强细胞免疫,改善肾脏功能,减轻高凝状态.②与基础组相比,联合治疗可显著降低COVID-19患者IL-6的表达,升高细胞免疫中CD3水平,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显著抑制炎症反应,增强机体免疫力,缩短患者住院天数和核酸转阴时间,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清肺排毒汤加减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研究炎症因子细胞免疫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黏膜P糖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付振美马铭泽
    54-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激素治疗前后肠黏膜上皮细胞P糖蛋白(P-GP)的表达水平以及P-GP与外周血内毒素和D-乳酸含量的相关性,探讨其与UC发病的关系.方法 初治UC患者102例,健康对照者31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检测UC患者治疗前后以及健康对照者肠黏膜上皮细胞P-GP的表达水平;分别采用ELISA法和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检测UC患者治疗前后以及健康对照者外周血内毒素和D-乳酸水平.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治疗前UC患者外周血内毒素[(0.67±0.58)vs(18.15±0.73),P<0.01]和D-乳酸[(1.75±1.25)vs(10.85±1.94),P<0.05]水平升高,而肠黏膜上皮P-GP表达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接受激素治疗2个月后,UC患者肠黏膜上皮P-GP表达总阳性率和强阳性率显著高于激素治疗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C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内毒素和D-乳酸浓度与肠黏膜P-GP表达水平呈负相关.结论 UC患者肠黏膜屏障受损、通透性增加可能与肠黏膜P-GP表达水平低下有关,肠黏膜P-GP表达水平与UC发病可能具有相关性.

    溃疡性结肠炎P糖蛋白多药耐药基因肠黏膜屏障

    超声引导脑电监测在脑动静脉畸形继发癫痫手术中的应用

    孙永锋刘会昭李煜环石磊...
    60-64,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联合皮层脑电图(ECoG)监测在脑动静脉畸形(cAVM)继发癫痫显微手术治疗中的作用和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显微手术治疗的18例cAVM继发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均采用超声引导及ECoG监测的方法指导cAVM完全切除及致痫灶切除.结果 术中超声能清晰显示cAVM血管团位置、边界及cAVM的供血动脉、引流静脉情况,指导cAVM血管团完整切除,也有效发现手术残余从而指导补充切除,最终达到cAVM血管团完全切除;术中ECoG可监测到cAVM周围及其远隔部位的痫性放电,有效指导致痫灶合理化处理以减少脑功能的损伤.本组病例术后随访≥2年,无神经功能障碍,癫痫无发作,按照Engel的疗效判断标准,均为EngleⅠ级.结论 术中超声引导可准确定位cAVM且能判定其供血动脉及残余情况,指导完整切除;ECoG监测确定致痫灶,进一步指导切除范围.二者联合应用能够有效减少脑组织损伤、减少手术并发症,显著提高癫痫治疗效果.

    术中超声皮层脑电图监测脑动静脉畸形癫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