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龚瑶琴

月刊

1671-7554

xbyxb@sdu.edu.cn

0531-88395367

250061

济南市经十路17923号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Health Scie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山东大学主办、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高级综合性医药卫生学术期刊。主要刊登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药学、护理学及相关领域的新成果、新技术、新方法、新经验。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延迟性术后肠麻痹的概念及防治策略

    江志伟王刚
    1-5,4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术后肠麻痹(POI)是外科手术后由于非机械原因导致的胃肠道运动功能受到暂时性抑制,造成无法经口摄入的临床现象,其发病机制涉及手术创伤、麻醉药物、交感神经系统亢进和肠道炎症反应等多个因素.从病理生理学角度,POI可分为早期的神经源性阶段和后期的炎症阶段;从临床角度,POI可分为生理性POI和延迟性POI(PPOI).PPOI定义的规范有利于统计PPOI的准确发病率,并分析其风险因素,从而提出预防和治疗措施.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和微创技术显著降低了PPOI发生率,是预防和治疗PPOI较理想的方案.虽然,在PPOI的预防和治疗方面取得了一些效果,PPOI仍然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临床问题.

    术后肠麻痹延迟性术后肠麻痹病理生理学加速康复外科

    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的回顾与发展

    王刚江志伟潘华峰
    6-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PR)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经典术式,它的诞生奠定了直肠癌外科治疗的基础.尽管目前已实现低位、甚至超低位保肛,但对于位置极低(距肛门<3 cm)、浸润括约肌和/或肛提肌等病例,APR仍是推荐术式.最经典的Miles APR因为创伤大,致死率高,逐渐淡出舞台,相继衍生出了传统APR、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APR、经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ELAPE)/改良ELAPE等术式.微创技术的应用进步减小了APR的创伤,并能降低神经源性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Miles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经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微创手术

    Nrf2-ARE信号通路在间歇性低氧胰腺组织中的作用

    肖丽君周燕
    1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ARE信号通路在间歇性低氧胰腺组织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选取野生健康C57BL/6雄性小鼠、Nrf2基因敲除型雄性小鼠各48只,随机分为常氧对照组、间歇性低氧组、抗Nrf2抗体组、Nrf2激活剂组,每组12只.除常氧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循环给予氮气和氧气建立间歇性低氧模型.常氧对照组和间歇性低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抗Nrf2抗体组腹腔注射抗Nrf2抗体,Nrf2激活剂组腹腔注射莱菔硫烷.分别于实验第8、12周末用Western blotting和RT-qPCR法检测胰腺组织中Nrf2、γ-GCS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T-AOC、MDA、GSH-Px、FINS水平,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FBG血清浓度,采用稳态模型法计算胰岛β 细胞功能指数(HOMA-β).结果 野生型小鼠中,与常氧对照组比较,间歇性低氧组和抗Nrf2抗体组Nrf2、γ-GCS、T-AOC、GSH-Px及HOMA-β降低(P<0.05,P<0.01,P<0.001),MDA、FBG及FINS升高(P<0.01,P<0.001),Nrf2激活剂组Nrf2、γ-GCS、T-AOC、MDA、GSH-Px、FBG及FINS升高(P<0.05,P<0.01,P<0.001),HOMA-β降低(P<0.001);与间歇性低氧组比较,抗Nrf2抗体组Nrf2、γ-GCS、T-AOC及GSH-Px降低(P<0.05,P<0.001),MDA、FBG、FINS均升高(P<0.01,P<0.001),Nrf2激活剂组则相反(P<0.01,P<0.001),且12周较8周变化更明显(P<0.05).基因敲除型小鼠中,与间歇性低氧组比较,抗Nrf2抗体组和Nrf2激活剂组Nrf2、γ-GCS、T-AOC、MDA、GSH-Px、FBG及HOMA-β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间歇性低氧导致的氧化应激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胰岛功能损伤的潜在机制,Nrf2-ARE信号通路及其调控的抗氧化蛋白可能通过拮抗氧化应激反应抑制OSAS的胰腺组织损伤.

    间歇性低氧核因子E2相关因子2氧化应激胰腺组织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姜黄素通过Nrf2信号通路促进炎症状态下牙周膜干细胞的成骨分化

    熊艺璇赵斌贾凌璐张文静...
    19-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姜黄素对炎症状态下的牙周膜干细胞(PDLSCs)成骨分化的影响,并初步探讨这一影响是否与Nrf2信号通路有关.方法 通过组织块法分离培养牙周膜干细胞,脂多糖(LPS)建立体外炎症微环境模型,使用不同浓度姜黄素处理细胞,CCK8、ALP定量分析筛选出姜黄素的最适作用浓度进行后续实验.设置分组:空白对照组、LPS组、LPS+姜黄素组,采用Western blotting、RT-PCR、ALP定量分析、ALP染色、茜素红染色检测成骨相关指标.Western blotting检测Nrf2水平,进一步构建Nrf2小干扰模型并检测干扰效率.设置分组:LPS+姜黄素组、LPS+姜黄素+siNrf2组,并检测相关成骨指标.结果 成功分离培养牙周膜干细胞,并建立牙周膜干细胞体外炎症微环境.CCK8、ALP定量分析结果显示,低浓度的姜黄素无细胞毒性(F1d=6.08,F3d=9.404,F5d=166.289,P<0.001),且能上调ALP活性,0.1μmol/L为最适浓度(F=314.269,P<0.001),进一步实验结果显示,姜黄素可以增高炎症状态下ALP活性以及成骨相关蛋白和基因ALP、COL1、RUNX2的表达(FALP活性=120.401,FALP蛋白=48.505,FCOL1蛋白=473.372,FRUNX2蛋白=363.425,FALP基因=75.652,FCOL1基因=454.257,FRUNX2基因=98.761,P<0.001).且ALP染色加深,矿化结节增多.并且Nrf2蛋白水平的变化与成骨变化趋势一致(F=27.323,P<0.001).之后,成功构建Nrf2小干扰模型,Nrf2蛋白水平降低(t=9.910,P=0.001),相对于LPS+姜黄素组,LPS+姜黄素+siNrf2组的成骨相关指标均下调且ALP染色变浅(tALP活性=10.027,tALP蛋白=15.641,tCOL1蛋白=10.357,tRUNX2蛋白=13.305,tALP基因=19.965,tCOL1基因=12.590,tRUNX2基因=9.027,P<0.001).结论 姜黄素可以逆转炎症状态下牙周膜干细胞下降的成骨分化能力,这一逆转作用与Nrf2信号通路有关.

    牙周膜干细胞成骨分化姜黄素炎症环境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LncRNA056298通过影响生长相关蛋白43的表达介导射频消融犬的神经重构

    刘东路王曦敏李展杜娟娟...
    27-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术后内在自主神经重构的发生机制,为房颤复发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12只健康成年杂种犬,随机分为1月射频消融组、1月阴性对照组、6月射频消融组和6月阴性对照组,每组3只.1、6月对照组仅行开胸处理;1、6月射频消融组消融右上及右下神经节,分别饲养1、6个月后取消融周围1 cm的心房组织行高通量二代测序,寻找差异表达的长链非编码RNAs(lncRNAs),并预测其靶基因.选取健康成年杂种犬12只,对目的lncRNA进行过表达慢病毒构建,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右房肌内注射LncRNA056298阴性对照慢病毒)及过表达慢病毒组(右房肌内注射LncRNA056298过表达慢病毒),每组6只.于注射前及注射慢病毒饲养10 d后检测心房有效不应期(AERP)、房颤诱发率,饲养10 d后将实验犬处死取右心房,采用qRT-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LncRNA056298和GAP43基因及蛋白水平的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乙酰胆碱转移酶(CHAT)、酪氨酸羟化酶(TH)、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及蛋白基因产物9.5(PGP9.5)等与内在自主神经重构相关的指标变化.结果 通过生信分析,筛选出差异表达的LncRNA056298及其靶基因GAP43,过表达慢病毒组注射病毒10 d后,发现AERP较注射前明显缩短(95.000 vs 85.000,Z=-3.012,P=0.008),而阴性对照组注射病毒10 d后,AERP较注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2.500 vs 95.000,Z=0.842,P=0.600).房颤诱发结果显示,过表达慢病毒组有3只犬诱发房颤,阴性对照组未诱发出房颤.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过表达慢病毒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内在自主神经重构相关指标GAP43、TH、CHAT及PGP9.5表达均增加.结论 LncRNA056298可通过影响GAP43的表达影响内在自主神经重构的发生,内在自主神经重构的发生可能是影响射频消融后房颤复发的一个重要因素.

    心房颤动神经重构射频消融术长链非编码RNA长链非编码RNA-056298生长相关蛋白43

    105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胸部CT影像学特征——山东省多中心回顾性分析

    程召平段艳华姚金坤李岩...
    38-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山东省多中心研究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胸部CT影像特征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至3月按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6版)》经核酸检测确诊并治愈出院(或死亡)共计105例COVID-19患者的流行病学、临床以及胸部CT影像资料.其中普通型患者(普通组)92例,重型或危重型患者(重症组)13例.对胸部CT影像学基本特征及动态演变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并将普通组与重症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有明确流行病学史.初期临床症状主要为不明原因发热(85%,90/105)、咳嗽、咳痰(72%,75/105).实验室检查异常表现为白细胞计数减低(11%,12/105)及淋巴细胞计数减低(38%,40/105).胸部CT基本征象分析结果显示,早期双肺呈多发磨玻璃病变(GGO)(98%),平均受累肺叶3个(2,5),主要分布于肺中、外带胸膜下;进展期大部分GGO实变(96%)、伴小叶间隔增厚(64%),部分呈铺路石征(42%),反应性胸膜增厚(23%),胸腔积液(3例),气胸(1例);恢复期显示纤维条纹征(49%).另一重要特点为双肺外带表现明显的空气-细支气管征(41%)和微血管扩张征(40%).普通组与重症组对比结果显示,重症组受累肺叶数目多于普通组(P<0.001);重症组受累半定量积分高于普通组(P<0.001).重症组铺路石征(85%vs 34%,P=0.001)、小叶间隔增厚(92%vs 61%,P=0.029)及胸膜增厚(69%vs 16%,P<0.001)、纤维条纹征(85%vs 43%,P=0.007)相比更高.胸部CT动态影像分析结果显示,疾病初始阳性影像表现迟于临床症状,肺部CT 5 d(5,6)开始呈阳性,CT病变进展时间5 d(5,7),持续进展至11 d(10,14)即CT病变峰值时间,CT病变转归时间12 d(11,15).病灶进展与转归时间的长短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核酸检测阴性后影像转归滞后.结论 COVID-19胸部CT具有一定的特异性表现,主要为典型磨玻璃病变及其特征性动态演变,以及空气-细支气管征和微血管扩张征表现,结合半定量评估,可以为COVID-19早期诊断、临床分型及预后评估提供可靠依据.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胸部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化学发光法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抗体在临床的应用价值

    李晓非刘贵明李婉澜吕松琴...
    46-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化学发光法检测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抗体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比较化学发光法与胶体金法对18例确诊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样本的检测结果,并随机挑选其中2例确诊样本梯度稀释后用以上两种方法检测其灵敏度.然后使用化学发光法检测临床确诊的39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血清样本与90例健康人群的血清样本.再使用化学发光法检测不同感染时期的患者血清样本,统计不同发病时期抗体的检出率.结果 两种方法检测18例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血清样本均为阳性;2例确诊患者样本稀释625倍后用化学发光法仍可检测出抗体阳性,而胶体金法能检测出的样本最大稀释比例为25倍.对确诊患者系列标本的检测中,化学发光法的敏感度为82.05%,特异性为100%,与临床诊断一致性程度较高(Kappa值为0.864),化学发光法对血清样本中抗体的检出率随发病时间推移而升高.结论 化学发光法抗体检测灵敏度高于胶体金法,自动化程度高,可用于大样本的快速筛查,其检测性能能够满足临床2019-nCoV感染病例的辅助诊断需要.

    新型冠状病毒化学发光法胶体金法特异性抗体

    达芬奇Xi系统在完全机器人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中的应用

    王刚潘华峰刘江王海峰...
    5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达芬奇Xi系统应用于完全机器人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江志伟团队自2017年10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完全达芬奇机器人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淋巴结清扫和消化道重建均在镜下完成.其中采用达芬奇S系统行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手术患者63例(S系统组),采用达芬奇Xi系统行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手术患者39例(Xi系统组).观察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102例患者均成功完成完全机器人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手术,无中转开腹患者.Xi系统组与S系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69.1±43.2)mL vs(84.2±48.9)mL,P=0.091]、淋巴结清扫数目[(31.4±8.9)枚vs(32.4±9.4)枚,P=0.3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i系统组装机时间[(5.1±1.9)min vs(11.2±3.7)min,P<0.001]、手术时间[(206.2±45.3)min vs(221.5±42.3)min,P=0.013]短于S系统组;Xi系统组术中擦镜次数明显少于S系统组[(4.3±1.6)次vs(12.2±4.9)次,P<0.001].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耐受半流质饮食时间、术后首次通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达芬奇系统应用于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可以利用其优势完成缝合、打结等精细操作,新一代达芬奇机器人Xi系统利用其更佳的80°内窥镜可视范围、更加灵活的机械臂,以及悬吊式平台,显著节省了手术时间.

    胃肿瘤达芬奇机器人系统根治性远端胃切除

    94例2型糖尿病患者急性脑梗死后认知障碍与甲状腺功能的关联性

    王余余高丽陈少华
    56-6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发生急性脑梗死后认知障碍与甲状腺相关激素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取T2DM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94例,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评分分为认知障碍组(n=54例)和认知正常组(n=40例).比较认知障碍组与认知正常组血清甲状腺相关激素、生化指标水平及一般资料的差异,并进一步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T2DM患者急性脑梗死后认知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认知障碍组促甲状腺素(TSH)水平高于认知正常组[(2.17±1.12)vs(1.29±0.71)μIU/mL,t=-4.618,P<0.001],认知障碍组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水平却低于认知正常组[(3.80±0.70)vs(4.62±0.79)pmol/L,t=5.290,P<0.001].认知障碍组既往脑梗死比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高于认知正常组(P<0.05).两组性别比例、年龄、受教育水平、生活习惯(吸烟、饮酒)、基础疾病(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比例、体质量指数、收缩压、舒张压、梗死灶数量、梗死部位、空腹血糖、血脂及游离甲状腺素(FT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调整年龄、性别、受教育水平、既往脑梗死病史、基础疾病、生活习惯、空腹血糖以及血脂等因素后,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SH可能是认知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OR=8.159,95%CI=2.128~31.277),而FT3可能是其保护因素(OR=0.033,95%CI=0.005~0.234).结论 TSH可能是T2DM患者急性脑梗死后认知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而FT3可能是T2DM患者急性脑梗死后认知障碍的保护因素.

    2型糖尿病急性脑梗死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促甲状腺素认知障碍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

    腔内理疗对89例薄型子宫内膜冻融胚胎移植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

    张秀清张敬蒋琪李晨...
    62-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腔内理疗对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冻融胚胎移植周期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在山东大学附属生殖医院至少连续两次因子宫内膜<8 mm放弃冻胚移植的186例患者,再次准备冻融胚胎移植前利用盆腔治疗仪行腔内理疗者89例为实验组,同等条件非腔内理疗者97例为对照组;同时根据年龄将患者分为A组(24~34岁)和B组(35~42岁)两个年龄亚组,所有患者均移植1枚优质囊胚,比较两亚组内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移植周期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穿支血流分级、生化妊娠率、生化妊娠流产率、临床妊娠率、临床妊娠流产率及活产率.结果 年龄亚组内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移植前的子宫内膜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0.74±0.11)mm vs(0.76±0.10)mm,P=0.422;B组:(0.73±0.11)mm vs(0.73±0.10)mm,P=0.854)],子宫内膜穿支血流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P=0.697,B组:P=0.835).A组中腔内理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其生化妊娠率(65.5%vs 50.0%,P=0.103)及临床妊娠率(51.7%vs 46.0%,P=0.553)、活产率(37.9%vs 40.0%,P=0.82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B组中腔内理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其生化妊娠率(64.5%vs 38.3%,P=0.023)、临床妊娠率(61.3%vs 25.5%,P=0.002)及活产率(45.2%vs 21.3%,P=0.025)均显著提高,生化妊娠流产率降低(5.0%vs 33.3%,P=0.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高龄(35~42岁)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冻胚移植前行腔内理疗可显著改善妊娠结局.

    腔内理疗薄型子宫内膜冻融胚胎移植妊娠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