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龚瑶琴

月刊

1671-7554

xbyxb@sdu.edu.cn

0531-88395367

250061

济南市经十路17923号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Health Scie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山东大学主办、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高级综合性医药卫生学术期刊。主要刊登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药学、护理学及相关领域的新成果、新技术、新方法、新经验。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胸腹主动脉瘤开放修复脊髓保护策略的研究进展

    周永康孙境张帅钱向阳...
    49-54页
    查看更多>>摘要:胸腹主动脉瘤(thoraco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TAAA)是一种极其凶险的疾病,开放手术是其治疗的金标准.几十年来,尽管外科技术和辅助手段已取得长足进步,但由于TAAA开放修复手术时间长、创伤大,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一直居高不下.脊髓损伤是其中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通常会导致截瘫、下肢轻瘫等难以接受的结局,因此TAAA开放修复围术期脊髓保护策略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重点.本文就TAAA开放修复中脊髓保护策略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胸腹主动脉瘤开放修复脊髓损伤脊髓保护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Ⅱ型内漏的预防及治疗进展

    范立彬张鸿坤
    55-60页
    查看更多>>摘要:腹主动脉瘤是严重的血管外科疾病,可危及生命,其发病率逐年上升.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是目前肾下型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最广泛使用的治疗方法.Ⅱ型内漏是EVAR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术后二次干预的主要原因,然而目前对Ⅱ型内漏的自然转归及治疗尚存在争议.本文拟通过对Ⅱ型内漏预防及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文献回顾,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Ⅱ型内漏预防治疗

    机器人辅助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的进展

    梁博文陆清声
    6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在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等领域具有显著优势,能提高操作精准性和操作效率.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机器人辅助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正朝着全流程自动化、高效率、高安全性方向发展.未来,通过构建手术评估、手术规划和手术导航三位一体的手术辅助模式架构,有望实现血管疾病治疗的精准化、智能化和微创化.

    主动脉腔内修复术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机器人辅助人工智能

    深度学习在主动脉影像自动分割中的研究进展

    唐玉宁潘天岳董智慧符伟国...
    66-7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医学图像处理领域,准确的图像分割对于主动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规划至关重要.深度学习技术,尤其是卷积神经网络近年来在医学图像分割任务中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本文基于深度学习模型应用于主动脉病变图像自动化分割的研究进行综述,总结了目前这些技术对于提高分割精度和效率方面的贡献,探讨了现有方法所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研究更多的可能性以及方向.

    深度学习主动脉图像分割卷积神经网络主动脉疾病计算机视觉

    铁死亡在腹主动脉瘤中的研究进展

    牛帅吴学君
    74-79页
    查看更多>>摘要:腹主动脉瘤在高龄人群中发病率高、破裂风险大,是血管外科常见的危重急症,然而目前还缺少腹主动脉瘤有效的治疗药物或靶点.铁死亡是近几年新发现的一种可调控的细胞死亡方式,特点是依赖于铁离子和脂质过氧化物堆积.铁死亡广泛参与了心血管、肿瘤、神经系统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本文回顾近5年铁死亡与腹主动脉瘤的相关研究进展,总结铁死亡的主要机制及其在腹主动脉瘤中的作用,发现铁死亡可能通过影响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衰老、死亡和表型转换等来参与腹主动脉瘤的进展,提出铁死亡有望成为腹主动脉瘤防治的新靶点.

    铁死亡腹主动脉瘤血管平滑肌细胞氧化

    常温自身动脉转流内脏优先策略在胸腹主动脉置换手术中的脊髓保护作用

    孙境张帅齐红霞李远...
    80-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总结常温自身动脉转流内脏优先的胸腹主动脉置换手术策略及其脊髓保护作用,为该策略在胸腹主动脉置换手术中的应用积累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于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期间接受常温自身动脉转流内脏优先策略的胸腹主动脉置换手术的患者资料.收集相关临床资料(基线资料、围术期指标、随访结局指标),分析整体治疗效果,以及常温自身动脉转流内脏优先策略的安全性和疗效.结果 共27例胸腹主动脉瘤患者采用常温自身动脉转流内脏优先的方法进行TAAA修复手术治疗.其中Craw-ford 分型 Ⅰ 型 2 例(7.4%),Ⅱ 型 14 例(51.9%),Ⅲ型 9 例(33.3%),Ⅳ 型 2 例(7.4%).平均手术时间(562.5±99.5)min,术后平均机械通气时间(30.8±25.3)h,术后ICU中位时间112.00(69.00,162.00)min,术后住院时间(19.8±8.4)d.手术后30 d内死亡1例(3.7%),其他患者均存活.急性肾衰竭3例(11.1%),因出血导致二次开胸手术1例(3.7%).除死亡患者外,对26例患者进行6~56个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4.0±11.5)个月.在随访期间未出现截瘫、死亡或其他手术并发症.结论 常温自身动脉转流内脏优先策略可以安全、有效地治疗胸腹主动脉瘤,可以降低脊髓损伤并发症.

    胸腹主动脉瘤胸腹主动脉置换术脊髓损伤截瘫内脏保护

    激光原位开窗全腔内修复累及弓部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结果及支架选择标准的单中心经验

    杜国栋仇鹏刘俊超杨心蕊...
    86-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报道单中心激光辅助原位开窗技术全腔内修复累及弓部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结果以及支架选择标准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3年4月在我院330例接受激光原位开窗腔内修复技术治疗的累及弓部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一般情况、手术操作、技术成功率、手术并发症等内容,总结临床治疗结果,分析主动脉支架及弓部分支动脉重建支架选择标准.结果 所有患者均接受了激光原位开窗辅助腔内修复术,手术时间(176±51)min,开窗技术成功率98.1%.院内死亡10例(3.03%),症状性中风8例(2.68%),内漏41例(12.4%),近端支架源性新发破口 2例(0.61%),无远端支架源性新发破口.随访CT血管造影(24±7.9)个月,结果显示分支血管通畅率为96.58%.结论 激光原位开窗全腔内修复累及弓部主动脉夹层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是安全且有效的方法.

    主动脉夹层主动脉弓部激光原位开窗腔内修复分支重建支架

    阿拉伯数字使用规则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
    92页

    外科辅助短距离逆行针刺技术在主动脉弓原位开窗中的早期应用效果

    张志炜孟庆友丁庆伟张晓宇...
    93-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观察在主动脉弓部疾病患者中,外科辅助下短距离逆行针刺(short-distance retrograde needle puncture,SDRNP)原位开窗技术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中应用的早期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57例累及主动脉弓部病变患者,接受TEVAR术,同时在外科辅助下行SDRNP原位开窗术和弓上分支重建.其中,主动脉夹层32例、主动脉瘤15例、穿透性溃疡10例.纳入标准为主动脉夹层/瘤、穿透性溃疡等弓部疾病,TEVAR术近端锚定区不足,覆膜支架覆盖弓上分支,至少需单开窗;排除标准为弓部病变累及升主动脉,距离冠状动脉开口小于20 mm,或近端锚定区直径大于45 mm,或左椎动脉优势型,且起源自主动脉弓.结果 外科辅助SDRNP技术成功率为98.2%(56/57).57例患者中单纯左锁骨下动脉(left subclavian artery,LSA)开窗 27 例,LSA+左颈总动脉(left common carotid artery,LCCA)开窗 18例,LCCA+头臂动脉干(brachiocephalic trunk,BCT)开窗 1 例,LSA+LCCA+BCT 开窗 11 例.SDRNP 共 98 次,其中,LSA 56次、LCCA 30次、BCT 12次.1例A型夹层患者计划行三开窗,LCCA+BCT两开窗后,因LSA扭曲严重,SDRNP失败,在LSA开口处栓塞,行左颈动脉-左腋动脉搭桥术.总体平均手术时间(159.1±69.6)min,LSA开窗病例手术时间(112.4±42.7)min,LSA+LCCA开窗病例手术时间(165.9±45.7)min,LSA+LCCA+BCT开窗病例手术时间(226.5±79.9)min.术后发生截瘫1例、脑梗2例、急性心肌梗死1例、肢体麻木1例.其中,1例因大面积脑梗最终死亡.51例获得术后随访,中位随访时间19个月(13-34个月).术后复查CTA显示,患者发生内漏5例,其中Ⅰ型内漏1例、Ⅱ型内漏1例、Ⅲ型内漏3例.再干预Ⅲ型内漏2例,行弹簧圈栓塞治疗好转.无院外脑血管事件、死亡等发生.结论 外科辅助SDRNP主动脉弓原位开窗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具有操作迅速高效、开窗成功率高等优势,在选定的患者队列中产生可接受的短期结果.但为更广泛推广该技术的应用,其长期效果仍需进一步观察.

    主动脉弓部疾病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针刺原位开窗短距离外科辅助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发生髂支闭塞的危险因素及处理对策

    王浙宇许懿赵昌波杨硕菲...
    101-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腹主动脉瘤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EVAR)后发生髂支闭塞的危险因素及处理对策.方法 收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5月期间收治的191例接受EVAR的腹主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病例对照匹配设计,根据性别、年龄和所使用的支架的商业类型按照1:2比例将发生髂支闭塞与未发生髂支闭塞的病例进行匹配,作为病例组(n=26)和对照组(n=52).采用单因素和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病例组与对照组相比发生髂支闭塞的危险因素.对髂支闭塞进行吸栓溶栓、球囊扩张或支架植入处理.结果 EVAR术后13.61%(26/191)患者发生髂支闭塞并进行相应处理,其中1例患者在1个月后对侧再次出现髂支闭塞,2例患者吸栓后予以继续溶栓1 d后进行球囊扩张,所有患者术后髂动脉恢复血流.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腹主动脉分叉直径<20 mm(OR=4.544,95%CI:1.397~14.779)、术前髂总动脉严重扭曲(OR=5.971,95%CI:1.528~23.336)及髂总动脉钙化>50%(OR=4.165,95%CI:1.189~14.587)与髂支闭塞相关.结论 腹主动脉直径<20 mm、术前髂总动脉严重扭曲和髂总动脉钙化>50%可能是EVAR术后髂支闭塞的独立危险因素.髂支闭塞经吸栓、球囊扩张或支架植入后可以得到明显改善.

    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移植物闭塞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