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山东医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山东医药
山东卫生报刊社
山东医药

山东卫生报刊社

欧一平

周刊

1002-266X

0531-88957404

250014

济南市燕东新路6号

山东医药/Journal Shandong Medical Journal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山东卫生报刊社主办的医学学术期刊,其办刊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我省、我国医学临床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医学学术交流。主要报道临床疾病的防治经验及研究进展,以及医学领域的新理论、新成果、新技术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冠心病患者血清皮质醇/睾酮水平与睡眠质量的关系

    虞路吴士礼
    82-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皮质醇/睾酮水平与睡眠质量的关系。方法 选择冠心病患者216例(观察组)和同期体检健康的志愿者72例(对照组),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估睡眠质量,以PSQI评分≥8分为睡眠质量不佳、PSQI评分<8分为睡眠质量良好。采集两组入院时外周静脉血,离心留取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皮质醇、睾酮,计算血清皮质醇/睾酮。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冠心病患者睡眠质量不佳的影响因素。结果 观察组血清皮质醇及皮质醇/睾酮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血清睾酮水平低于对照组(P均<0。05)。216例冠心病患者中,睡眠质量不佳75例、睡眠质量良好141例。睡眠质量不佳者与睡眠质量良好者性别、年龄、城镇医保、心绞痛分级、心绞痛发作频率、病程、Gensini积分以及血清皮质醇、睾酮和皮质醇/睾酮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皮质醇/睾酮水平、心绞痛等级、心绞痛发作频率以及Gensini积分是冠心病患者睡眠质量不佳的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 血清皮质醇/睾酮水平升高可导致冠心病患者睡眠质量不佳。

    冠心病皮质醇/睾酮睡眠质量

    霍奇金淋巴瘤治疗后继发外周T细胞淋巴瘤并MDS的诊治体会(附1例报告)

    罗静李学军周瑞莲周建鹏...
    85-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总结霍奇金淋巴瘤(HL)治疗后发生疾病转化的临床经验,为该病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HL)治疗后继发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PTCL-NOS)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诊治经历。结果 该例患者初诊为CHL,经化疗联合放疗达到完全缓解,37个月后继发PTCL-NOS并MDS,经COEP方案治疗达到部分缓解后,桥接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目前已完全缓解。结论 HL继发PTCL-NOS并MDS临床罕见,预后极差,目前尚无统一的治疗标准,化疗后尽快行allo-PBSCT,效果较好。

    霍奇金淋巴瘤外周T细胞淋巴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基于脑肠互动理论探究神经营养因子在肠易激综合征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马健唐学贵
    89-93页
    查看更多>>摘要: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道疾病,无器质性病变,其病理生理机制至今仍未完全清楚。脑肠互动是中枢神经系统与胃肠道之间的双向调节机制,而脑肠互动异常可导致胃肠道感觉、运动和分泌失常,从而引起IBS发病。脑肠互动与神经-内分泌网络密切相关。神经营养因子(NTFs)是一类由神经所支配组织和神经胶质细胞分泌的蛋白质分子,是神经-内分泌网络中的重要组成,主要包括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营养因子3(NT-3)和神经营养因子4(NT-4)。其中,NGF、BDNF与IBS的发生关系密切,二者均可通过与相应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介导脑肠互动异常,从外周介导内脏超敏、参与中枢神经对疼痛增敏以及对精神心理调节等方面参与IBS的病理生理过程,两者作用机制有相似之处,但其介导途径又有所不同;而NT-3、NT-4与IBS的关系目前研究较少,二者作为有可能参与IBS发病的NTFs,其作用途径、作用靶点及作用机制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肠易激综合征脑肠互动神经营养因子

    中药复方治疗急性胰腺炎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牛小龙姚广涛
    93-97页
    查看更多>>摘要:急性胰腺炎(AP)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急腹症。大多数AP患者为轻症,病程具有自限性,通常1~2周即可恢复。但约20%AP患者会发展为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病死率为20%~40%。西医治疗AP易引起继发性感染、腹膜炎、休克等并发症,整体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中医认为,AP起因于诸多病邪,包括热、湿、水、气、瘀等壅阻于胰、肝、胆、胃、脾、肠等脏腑,在治疗上应以"攻下通腑""疏肝退热""清热解毒"为突破点。常用的中药复方包括大承气汤、大柴胡汤、大黄牡丹汤、柴芩承气汤、清胰汤等,其作用机制包括改善胃肠功能,修复肠黏膜屏障;抑制炎症反应,提高免疫功能;促进胰腺微循环;诱导胰腺腺泡细胞凋亡等。这些中药复方以其多组分、多途径、多靶点相互作用,协同发挥治疗作用。

    急性胰腺炎中药复方作用机制

    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治疗进展

    任月寒赵晨惠萍萍
    98-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急性胰腺炎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高甘油三酯血症是其重要病因。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TG-AP)有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如持续剧烈的上腹部疼痛,可向背部放射,血清胰酶水平升高,CT或MRI上有急性胰腺炎典型的影像学改变。除此之外,还会有血清甘油三酯水平显著升高。HTG-AP发病年轻化,合并症多,并且病情进展迅速,有重症化倾向。由于HTG-AP早期手术治疗可增加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生风险,故在急性期以非手术治疗为主。目前,HTG-AP的非手术治疗策略主要有常规治疗和病因治疗。常规治疗包括禁食、胃肠减压、液体复苏、抑制胰酶分泌和胰酶活性、营养支持等。病因治疗主要包括常规调脂治疗、胰岛素治疗、肝素治疗、血液净化治疗。HTG-AP的治疗核心在于快速降低血清甘油三酯水平,并且与其他类型急性胰腺炎相同,需要防治局部或全身并发症,从而减少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发生。

    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常规治疗病因治疗

    TRIM蛋白家族在胃癌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闫丹措陶嘉楠马秀雯王学红...
    102-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胃癌是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均居前列。但胃癌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因此,深入探索胃癌的发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三结构域(TRIM)蛋白家族是一类以结构特征命名的蛋白质家族,能够参与蛋白质泛素化修饰、调控抑癌基因p53表达、促进炎症信号通路激活等生物学过程。研究发现,胃癌组织TRIM蛋白高表达,并且其表达强度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这一发现为胃癌的早期诊断和靶向治疗提供了新的线索。TRIM蛋白家族在胃癌细胞的增殖、凋亡、侵袭和迁移等生物学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TRIM59、TRIM28、TRIM11、TRIM65、TRIM38、TRIM62和TRIM10作为TRIM蛋白家族成员,在胃癌的分子诊断、预后评估和靶向治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胃癌三结构域蛋白家族蛋白质泛素化p53炎症信号通路

    胃癌靶向治疗及其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王舟汪文杰徐伟沈亦敏...
    106-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胃癌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疾病,其发生、发展是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宿主因素等综合作用的结果。近年来,随着对胃癌发病分子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靶向药物成为晚期胃癌治疗的新选择。目前,针对晚期胃癌仅有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两个分子靶点,其中针对HER2的靶向药物主要有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针对VEGF的靶向药物主要有贝伐珠单抗、雷莫芦单抗,这些靶向药物能够使晚期胃癌患者获益明显。但随着这些靶向药物的临床应用,许多患者表现出了耐药性。这些靶向药物的耐药机制涉及药物外排率增加、药物代谢改变、药物靶点突变、凋亡信号通路失活、DNA损伤修复能力增强以及上皮间质转化和局部肿瘤微环境改变等。深入了解胃癌靶向治疗现状及其耐药机制,将使更多的晚期胃癌患者从这些靶向治疗中获益。

    胃癌靶向治疗耐药性

    超声双重造影在结直肠癌诊断及分期评估中的应用进展

    袁倩徐晓红张国丽刘丽娟...
    111-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直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TNM分期是指导临床制定结直肠癌治疗方案及判断预后的关键,尤其是T分期。结直肠癌筛查与分期评估的方法有多种,如电子肠镜、MRI、CT、超声等,但均存在一定不足之处。超声双重造影(DCEUS)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无创性超声成像技术,是在经直肠腔内灌注超声造影检查基础上联合静脉超声造影检查,能够清晰显示肠壁各层次结构,实时动态地观察病变组织的微血流灌注情况,从而更有助于结直肠癌的诊断及分期评估。目前,DCEUS在结直肠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和结直肠癌T分期评估、新辅助放化疗后再分期评估以及环周切缘评估中均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未来DCEUS有潜力成为诊断结直肠癌的常规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并在临床中普及应用。

    结直肠癌超声双重造影诊断鉴别诊断T分期

    《山东医药》投稿须知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