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山东医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山东医药
山东卫生报刊社
山东医药

山东卫生报刊社

欧一平

周刊

1002-266X

0531-88957404

250014

济南市燕东新路6号

山东医药/Journal Shandong Medical Journal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山东卫生报刊社主办的医学学术期刊,其办刊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我省、我国医学临床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医学学术交流。主要报道临床疾病的防治经验及研究进展,以及医学领域的新理论、新成果、新技术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星形胶质细胞极化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陈运滏唐思杰吕洁史静...
    9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神经病理性疼痛是一类常见的由躯体感觉神经损伤以及相关疾病引起的慢性疼痛,外周以及中枢神经受损是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病的重要诱因。星形胶质细胞作为中枢神经系统重要的支持细胞,其诱导的中枢神经炎症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星形胶质细胞除了维持中枢稳态以及分泌各种营养因子维护神经元正常功能外,在各种神经损伤以及疾病当中还能够调控免疫以及炎症反应。星形胶质细胞中的JAK/STAT、NF-κB、PI3K/AKT、Nrf2、TGF-β1、Wnt/β-catenin、C/EBPβ等通路或因子通过调控星形胶质细胞极化,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发展,深入研究这些通路或因子有助于为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神经病理性疼痛星形胶质细胞细胞极化神经炎症信号通路

    心脏相关生物标志物在肺栓塞早期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肖丽莹李妍锦王瑶黑倩雯...
    95-98页
    查看更多>>摘要:肺栓塞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及病死率。目前,肺栓塞诊断的金标准是CT肺动脉造影,但其是一种有创性检查,对于经济拮据、肾功能异常、碘造影剂过敏等患者而言,CTPA并不适用。因此,寻找更为简便的方法早期诊断以及快速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对肺栓塞患者至关重要。肺栓塞患者因为栓子阻塞肺动脉导致心肌缺氧,常合并心肌损伤,出现心脏相关生物标志物升高,包括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肌红蛋白、肌钙蛋白、脑利钠肽、和肽素、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缺血修饰白蛋白以及人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等。这些心脏相关生物标志物的异常升高与肺栓塞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可能用于肺栓塞的早期诊断,为临床医生诊治肺栓塞提供新的思路。

    肺栓塞心肌损伤心脏生物标志物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在代谢性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张衡程瑶黄丽黄舒婷...
    99-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生物活性与代谢性疾病密切相关。循环中仅有极少游离状态IGF-1具有生物活性,绝大部分IGF-1主要与IGF结合蛋白3(IGFBP-3)结合,丧失了生物活性,但这种结合方式是可逆的。IGF-1通过与IGFBP-3可逆性结合的方式调节循环中游离态IGF-1的水平,从而发挥其生物学活性。在糖代谢方面,IGF-1通过抑制胰岛素和生长激素分泌、调节胰岛素信号传导等途径,提高肝脏和肌肉等靶器官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修复胰岛β细胞功能,改善胰岛素抵抗;在脂代谢方面,IGF-1能够抑制脂肪酶活性,减少肝脏脂质合成,并促进骨骼肌细胞对脂肪酸的氧化利用,从而降低血脂水平;在骨代谢方面,IGF-1能够促进Ⅰ型骨胶原和骨基质的生成,刺激成骨细胞增殖,并抑制破骨细胞分化。深入了解IGF-1与代谢性疾病的关系,有助于为代谢性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糖代谢疾病脂代谢疾病骨代谢疾病生长激素胰岛素脂肪酸

    错配修复/微卫星不稳定性检测技术在子宫内膜癌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寇玉玲王梅刘天民李忠华...
    103-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DNA错配修复(MMR)功能的丧失及微卫星(MS)重复序列的改变均可导致微卫星不稳定性(MSI)发生。错配修复缺陷/微卫星不稳定性(dMMR/MSI)检测对子宫内膜癌(EC)早期诊断、预后判断、化疗敏感性判断以及高危人群的判定等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可从蛋白质层面使用免疫组化法(IHC)检测MMR蛋白,或从基因组层面使用PCR毛细管电泳(PCR-CE)、二代测序(NGS)方法检测MSI状态。IHC检测的优势是检测成本低、耗时短,但容易出现部分病例漏诊或误诊;PCR-CE检测的优势是能进行外部能力测试、结果重复性高、标准化程度高,但在临床检测时可能出现误判的情况;NGS-MSI检测的优势是检测位点多,测序量大,准确率高,能够检测MMR系统的功能状态,但目前尚无统一的算法及评判标准对NGS-MSI进行规范及标准化。了解各种检测方法的优势和不足,能够为EC的临床诊断及个体化治疗提供更准确、系统的决策方案。

    子宫内膜癌微卫星不稳定性错配修复免疫组织化学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非手术治疗方法临床应用进展

    宁敏琦洪莉何勇
    107-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压力性尿失禁(SUI)是一种常见的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涉及神经源性、肌源性和结缔组织源性等多种发病机制。目前,SUI的非手术治疗包括行为治疗、盆底肌训练、子宫托、电刺激、功能性磁刺激、点阵CO2激光治疗和干细胞治疗等。这些治疗方法各有特点,行为治疗、盆底肌训练和子宫托简便易行,但要求患者高依从性;电刺激、功能性磁刺激治疗和点阵CO2激光治疗依赖于仪器设备,但见效快,疗效较为安全;干细胞治疗等新兴微创疗法因其有效性和减少患者痛苦的特点,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非手术治疗伴随着更少的并发症和更低的风险,是治疗SUI的首选,能够为患者提供更舒适和有效的治疗体验。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非手术治疗行为治疗盆底肌训练电刺激子宫托功能性磁刺激点阵CO2激光治疗干细胞治疗

    羟氯喹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作用机制及疗效研究进展

    王鑫梅谢菡
    111-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系统性自身免疫疾病,临床异质性强,以多器官不同程度受累、病情反复复发与缓解、体内存在大量自身抗体为主要特点。寻找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和治疗方法来延缓疾病进展,降低其发病率和病死率是当前临床关注的重点。羟氯喹是氯喹的羟基化类似物,治疗SLE效果较为显著。HCQ可通过抑制Toll样受体信号传导、阻断抗原呈递、抑制细胞自噬、抑制钙动员等多种途径发挥对SLE的治疗作用。HCQ作为SLE的基础用药,常与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联合应用,对改善临床症状、延缓疾病进展、改善SLE相关并发症具有显著效果。探讨HCQ治疗SLE的作用机制及疗效,能够为临床治疗SLE提供更充分的理论依据,并扩大HCQ的临床应用。

    羟氯喹系统性红斑狼疮免疫反应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