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商

张成刚

半月刊

1006-0510

sckzazhi@126.com

028-86962127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人民南路四段11号省科技6楼

/Journal BUSINESS
查看更多>>郑重声明  由于近期读者频繁反映,以罗清为首的部分人员以我编辑部名义对外征稿,并承诺全文被中国知网、万方、龙源数据库收录。  现公开我编辑部掌握的部分人员名单和汇款账号:人员名单:余晓凤、杨果、罗清、王小培、邱晓玲、李溢汇款账号:6217 0038 1000 2242 579 户主:李溢 开户行地址:中国建设银行成都市顺江路支行本编辑部郑重声明:以上人员与我编辑部并无任何关联,该汇款账户并非我编辑部指定汇款账户,请广大读者提高警惕、仔细分辨,投稿请通过本编辑部唯一公开电话028-86962127联系本刊编辑。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浅析关于婚姻习惯法与《婚姻法》的冲突

    石莹莹
    2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可见,法在调控人们行为规范中的重要性.一些少数民族一直存在着一些不同于国家制定法的长期被人们规范生活的习惯法,而婚姻习惯法更是具有鲜明的特性.这使得少数民族婚姻习惯法值得被研究.本文着重从部分地区对婚姻习惯法与《婚姻法》的冲突的表现和解决冲突的建议第两个方面来对婚姻习惯性与《婚姻法》的冲突进行研究.

    婚姻法冲突表现建议

    民族地区法制建设的研究

    冯洋洋
    2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地区的法制建设由于具有多元文化背景,面临错综复杂的民族关系现状,想要建立完善的民族法律体系,不仅任务艰巨,而且也面临各方面的挑战.加强对民族地区的法制建设研究,不仅可以为我国法制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而且也可以为多民族国家的法制建设提供一定的经验.

    民族地区法制建设重要性及意义

    对职务上和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人紧急避险的思考

    蔡兴鑫
    2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刑法第21条第3款对紧急避险的主体进行了限制,“第一款中关于避免本人危险的规定,不适用于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本文将对这特殊主体的紧急避险进行探讨,先从各国的情况进行展开,进而说明我国法律规定限制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紧急避险的依据,还将说明一些极端的例子是否适用紧急避险.

    紧急避险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特殊的例子

    论继子女婚姻自由问题

    王慧子
    2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婚姻自由不仅是婚姻法立法的基石也是公民的基本人权.当前离婚率、再婚率逐年上升已是不争的事实,随之更多的重组家庭也开始被更多学者所关注.本文由一则近日曝光的印度案例展开,针对再婚家庭中的继子女婚姻自由问题展开论述,分析继子女在中国法律上的身份地位,特别是对继子女关系的认定,最后对继子女婚姻合法化提出建议.

    婚姻自由继子女婚恋自由

    完善农民工欠薪保障制度的法律对策与思考

    窦玉玫
    222页
    查看更多>>摘要:2005年农民工王斌余在计薪未果的情形下连杀四人,震惊了整个社会.自此,因拖欠农民工工资引起的暴力事件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拖欠工资尤其是拖欠农民工工资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本文将从欠薪保障基金制度与农民工法律援助机制两方面,探讨如何完善农民工欠薪保障制度.

    农民工欠薪保障基金法律援助

    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合同的效力研究

    胡骄
    223页

    涉外收养法律适用问题探讨

    孙玉宝
    224页
    查看更多>>摘要:涉外收养现:历程与现状;法律适用的传统理论.涉外收养冲突法处理方式.中国涉外收养:源与流;准据法选择取向;发展.

    涉外收养理论与学说中国涉外收养

    论民法中的网络隐私权

    苏尔发
    22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传统的隐私权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于自身利益保护的需要,尤其是人类社会进入网络时代之后,日常的许多行为都可以通过网络完成,其中的通讯聊天行为和交易行为会产生大量的个人隐私的流通,从而产生隐私权的保护问题.

    网络隐私权现状建议保护民法

    合伙人资格及数量的比较法研究

    潘海涛
    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日益发展,合伙企业在经济活动中越来越活跃,其对于经济发展的贡献也越来越大,然而我国相关的法律制度却存在一定的缺陷,需要不断地改进和完善.

    合伙人资格比较法研究

    被遗忘权的理论探讨

    柯毅烨
    227-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首先对历史上的遗忘权和删除权进行比较,进而探讨被遗忘权的合理性与缺陷.在对被遗忘权的人格属性和财产属性的分析和其与“再传播”的比较中得出确立被遗忘权的理论依据后,讨论其与言论自由的冲突,揭示其对不平等合同的补充性作用.最后将之定位为人格权并提出了本土化的展望.

    被遗忘权个人信息隐私人格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