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商业经济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商业经济
商业经济

李彦春

半月刊

1009-6043

0451-84203760

150010

哈尔滨市道里区西十四街64号

商业经济/Journal Business EconomyCHSSCD北大核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数字技术对流通产业链韧性的影响研究

    初洛申符建华
    4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数字技术推动流通产业发展,强化流通产业链抗风险的韧性,对现代化经济体系运行具有深远意义.基于 2013-2022 年中国省际的面板数据,系统分析了数字技术对流通产业链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数字技术能够显著增强流通产业链韧性,此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技术对中西部地区影响较大,对东部地区影响较小,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该影响程度明显增长,显示出区域发展不均衡的特点.研究结论为数字技术发展对流通产业链韧性的效应提供了有益参考,为未来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

    数字技术流通产业链韧性模型构建

    文旅康养产业融合发展探赜:动因机制、价值意蕴及共生发展举措

    马然
    45-48,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与高贵儒雅的文化鉴赏相比,"文化+旅游+康养"是老百姓能够普遍实现的精神文化生活方式之一,体现了国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从动因机制、价值意蕴和发展举措的维度分别回答了文旅康养产业融合发展的问题,即"为何""何在"及"以何"的三个重要问题.对于国民树立健康意识、坚定文化自信、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文化历史传承与保护、推动文旅康养产业融合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认为,未来应继续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指导理念,利用学科间的知识迁移和外溢,结合发达国家现代化产业融合之路对我国文旅康养产业发展的启示,在更深层面唤醒新动能,弥合差异,优势互补,形成"水乳交融,相得益彰"的深度融合局面.

    文化旅游康养产业经济

    现代物流驱动对外贸易发展研究——以云南省为例

    谢佳春李宗璞崔鑫茹
    49-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发展现代物流对支撑贸易高质量发展具有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作用.通过以云南省为例,选取 1993 年至 2022 年现代物流与对外贸易时间序列数据,通过建立VAR模型,研究现代物流驱动对外贸易发展的关系.结果表明,云南省对外贸易与现代物流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而货物周转量的增加对云南省对外贸易发展具有抑制作用,并且货物周转量对进出口总额的影响比物流网络里程的影响强度更大.据此,从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跨境贸易便利化和拓展外贸物流需求三个方面提出建议.

    VAR模型格兰杰因果检验协整检验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中小物流企业数字化转型策略研究

    杨双林
    54-58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化时代,各行业及企业均需面对并及时完成数字化转型,中小物流企业亦要紧跟时代步伐.新质生产力理论为中小物流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有力指导.分析中小物流企业数字化转型同新质生产力理论内在的逻辑关系,探讨中小物流企业存在的对新质生产力及数字化转型内涵认知、对数字技术辨识力与选择及关键数字要素缺乏等转型困境.从提升对数字化转型认知、关注商业及物流业发展动态与趋势、由"点"与"线"角色向"面"与"体"的升维与转型,以及提升物流业整体社会形象等方面,提出可行的数字化转型策略.

    物流数字化转型中小企业数字技术新质生产力

    数字经济背景下江苏省跨境电商与特色产业带融合发展研究

    张明侠刘娟陈琳琳
    59-63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经济背景下,跨境电商已然成为稳外贸的重要增量,江苏省作为跨境电商和传统制造业大省,有着发展"跨境电商+产业带"新模式的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江苏省产业带特色各异,不同产业带与跨境电商融合程度不同,应基于江苏省的产业结构,成熟产业带、成长产业带和战略新兴产业带根据各自的发展阶段和品类特点选择差异化的融合发展路径.针对跨境电商和产业带融合发展的制约因素,需要江苏政府、电商平台和产业带企业等各方达成共识,共同参与,协同助力跨境电商产业带融合发展.

    跨境电商产业带融合路径建议

    基于TPB理论的消费者伦理行为意向研究——面子意识的调节作用

    魏雅珍曹茜
    64-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TPB理论,引入中国文化特有的面子意识作为调节变量,分析消费者伦理行为影响机制.结果显示:主观规范、伦理态度与感知行为控制均会对消费者的伦理消费意向产生重要影响,其中主观规范所代表的社会因素影响程度更高.同时,伦理态度在主观规范对伦理消费意向的影响过程,以及感知行为控制对伦理消费意向的影响过程中,分别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而面子意识能够正向调节主观规范对伦理消费意向的影响.此项研究可为企业制定营销战略和政府规划宏观政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建议及决策依据.

    计划行为理论伦理消费面子意识消费意向

    碳信息披露与企业资本成本研究述评

    杜永奎张帆
    68-71,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现低碳经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碳信息披露不仅可以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还影响企业资本成本.通过梳理碳信息披露与债务资本成本、权益资本成本间的文献,表明企业进行碳信息披露确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两类资本成本,但是影响碳信息披露与各类资本成本间的中介因素存在差异,且影响程度也不尽相同;现有文献碳信息披露的研究成果逐渐丰富,影响碳信息披露与各类资本成本的中介因素存在差异.未来应探究碳信息披露与权益资本成本间的关系形态,拓展虚假碳信息披露对企业的影响.

    碳信息披露债务资本成本权益资本成本

    "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制度质量对跨境资本流动的影响研究

    冯玮静
    72-75,83页
    查看更多>>摘要:2013 年"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各国的经济金融联结提供了可能,并且做到将多种金融资源、多方面的资本力量有效整合.对于急需资金发展的"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而言,扩大跨境资本流动规模是必然选择.根据 45 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数据,深入探究制度质量在跨境资本流动中发挥的作用,经实证分析后发现制度质量的提高对跨境资本流动会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从区域效应角度看,中亚及阿拉伯国家经济制度质量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其次是政治制度质量和法律制度质量.东亚、东南亚及南亚国家在短期情况下经济制度质量对跨境资本流动存在正向促进作用.东欧国家跨境资本流动规模可能已经处于收敛阶段,受制度质量的影响不明显.

    "一带一路"制度质量跨境资本流动空间杜宾模型

    中俄农业合作问题研究

    张春萍田恩齐邹玉丽
    76-7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和俄罗斯作为世界农业大国和重要邻国,在农业领域有着丰富的合作内容和巨大的合作潜力.近年来,中俄两国在农产品贸易合作方面展现出强劲增长活力,贸易品种丰富、贸易量攀升;投资合作在特定时期有增长与变化且受多种因素影响;农业科技合作在科研院所与高校间积极开展,但在应用领域多以企业为主体且缺乏政府有力支持与有效引导.两国整体合作取得一定成绩,但也面临诸多挑战.中俄两国应进一步完善及协调相关政策,推动政治互信在农业领域落实.同时,我方应实施"走出去"提升战略以优化对俄农业投资布局,并加大力度培养涉俄农业领域专业人才,从而深化双边农业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与协同发展.

    中俄农业合作生产要素互补政治互信

    中俄两国森林碳汇合作潜力及绿色效应研究

    许馨元田刚唐铭野
    80-83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探讨中俄两国在森林碳汇领域的合作潜力及其对绿色效应的促进作用.分析了两国森林资源条件与碳储备潜力,强调了技术和经验的互补性,以及森林碳汇合作对双边关系和国际影响力的推动作用.进一步探讨了合作对绿色产业发展、生态服务功能改善、技术创新与绿色转型、社会经济效益的可持续性以及国际市场绿色竞争力提升的影响.最后,提出了推进中俄森林碳汇合作的政策建议,包括加强政策沟通与协调、完善碳汇交易机制与法规体系、加大科技研发与投入、鼓励民间参与国际合作,以及监测与评估合作成效.研究结果表明,中俄森林碳汇合作不仅能够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还将在全球气候治理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作出贡献.

    中俄合作碳汇合作森林碳汇绿色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