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陕西煤炭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陕西煤炭
陕西省煤炭工业协会 神华神东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煤炭

陕西省煤炭工业协会 神华神东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余子彤

双月刊

1671-749X

SXMJ@chinajournal.net.cn

029-87671830 87671657

710001

陕西省西安市和平路东十一道巷6号

陕西煤炭/Journal Shaanxi Meitan
查看更多>>本刊是陕西煤炭系统一份综合性科技期刊,为适应西部大开发和国家能源战略西移的需要,期刊将立足陕西,面向全国,放眼世界。为充分发挥陕西的煤炭资源,经济潜能和科技力量优势,结合陕西煤炭生产建设的实际,跟踪陕西煤炭工业发展轨迹,报道陕西煤炭工业开发建设,安全生产,科技创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动向和发展水平;积极传播新科技,报道新成果,交流新经验,探讨新问题。为全方位促进产、学、研信息交流,宣传沟通,相互结合服务;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服务;为推进陕西煤炭工业现代化,构筑具有陕西特色的环保型能源工业做出贡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采空区刚度演化的采场围岩稳定性分析

    张杨许广辉李鹤鹤宋高峰...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采空区刚度对采场围岩稳定性的影响,采用PHASE 2D有限元软件建立3 种采空区刚度数值模型,其中模型Ⅰ的采空区刚度最大,模型Ⅱ最小,模型Ⅲ居中,研究了工作面前方煤体塑性区的发展规律、直接顶下沉量、覆岩垂直位移和工作面支承压力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当工作面推进150 m时,3 种采空区刚度下的工作面前方煤体塑性区宽度分别为2.08 mm、3.56 mm和3.13 mm,采空区刚度越大,工作面煤体塑性区宽度越小;模型Ⅰ、Ⅱ和Ⅲ的直接顶最大下沉量分别为38.8 mm、106.6 mm和96.8 mm,覆岩垂直位移最大值为44.9 mm、148.3 mm和137.4 mm;随着工作面推进,工作面前方支承压力增高系数先增大后稳定,模型Ⅰ、Ⅱ和Ⅲ支承压力增高系数峰值依次为2.1、3.7 和3.4.分析认为,增大采空区刚度有利于降低工作面支承压力,提高采场围岩稳定性.

    采空区刚度演化应力分布岩层移动煤体塑性区围岩稳定性

    基于PFC的放顶煤放煤机理数值模拟

    尹建辉徐文全耿耀强
    6-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PFC颗粒流数值模拟软件,分别模拟了0.6 m、1.2 m、1.8 m这3 种放煤步距,结果显示这3 种放煤步距放出率分别为86%、83%、74%,含矸率分别为12%、6%、2%.从顶煤的运动特征和接触力场变化规律论述了放煤动态多层位拱结构的发育过程及机理,发现顶煤的放出过程是一个多层位拱结构不断形成、破坏的动态过程,会形成一个动态多层位拱结构;而不同位置的顶煤运移空间受限程度不同,导致不同位置顶煤运动状态不同,当拱结构上方矿山压力大于拱结构内顶煤颗粒之间摩擦力时,拱结构遭到破坏;由于位于拱顶的顶煤运移速度远大于两侧拱脚,导致拱结构的拱顶层位不断向上发育,从而形成高层位的拱结构,涌向放煤口的顶煤可能在放煤口形成低层位的拱结构.研究认为,沿工作面走向顶煤放出体应是一个连续的放煤椭球体,合理的放煤步距应为一个椭球体的宽度,并通过模拟试验证明了通过支架尾梁摆动破拱能够有效提高放煤效率.

    放顶煤放煤步距顶煤成拱放煤机理拱结构

    深井酸性浸水煤层风干氧化自然发火特性分析

    刘浩东
    12-15,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深井酸性浸水煤层风干氧化自然发火的特性,选取陕西省某矿煤样,利用氧化模拟试验系统,对预氧化及浸水风干煤样和原煤样进行程序升温试验,对比分析了两者的耗氧量以及CO、CO2、CH4的产生量,进而分析这几种不同情况下煤样的氧化自燃特性.结果表明,酸性条件下浸水风干的煤样耗氧量最小,说明该煤样在氧浓度低时容易发生氧化自燃;酸性条件下浸水风干的煤样CO、CO2、CH4的产生量最大,说明该煤样发生氧化自燃的危险性越大.总之,当煤体处于高地温、弱酸性浸水风干条件下发生煤体氧化自燃的危险性最大,研究结论可为矿井高产高效和安全生产提供一定的指导.

    高地温酸性浸水煤层自然发火特性风干煤样耗氧量

    瞬变电磁法在采空区积水与灰岩富水区探测中的应用

    郭红雷
    16-2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米山煤矿二采区15 号煤层所面临的上覆水害问题,在开采前为查明上覆3 号煤层采空区积水,以及顶板K5、K2灰岩富水区.在地质分析与地球物理特征分析基础之上,进行瞬变电磁法探测试验.优选了探测设备、回线装置与探测参数,通过地面瞬变电磁探测,初步圈定了3 号煤层采空区积水、顶板K5与K2灰岩富水区的分布范围.针对初步圈定的老空水与灰岩水分布范围,利用不同硬件、回线装置与探测参数的瞬变电磁进行浅埋区复测,同时开展不同物探方法的直流电法复测,验证了前期探测成果,确定了7 处3 号煤层采空区积水与6 处灰岩富水区,为下一步安全高效绿色开采提供了技术支撑,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瞬变电磁直流电法采空区积水灰岩富水区上覆水害

    陡倾角单斜地层地震勘探观测系统设计及其应用

    薛海军李亮汶小岗吴大林...
    22-26,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西部地区煤层倾角大于30°的煤炭资源相当可观.为了提高陡倾角煤田地震勘探采集资料品质,通过研究分析倾斜地层地震反射波时距曲线特征,建立陡倾角单斜地质模型并进行3种不同观测系统(中点放炮、下倾方向放炮上倾方向接收和上倾方向放炮下倾方向接收)设计,同时采用射线追踪方法进行地震波场正演模拟.通过对比分析3 种不同观测系统对应地震波场和叠加时间剖面特征,总结出适合陡倾角单斜地层地震勘探观测系统设计方法.将适合陡倾斜地层的地震勘探观测系统设计方法应用到实际地震勘探资料采集工作中,取得了较为理想的地震资料.

    地震勘探陡倾角单斜地层观测系统反射波时距曲线

    基于CFD-DPM方法的通风速度对煤尘扩散影响分析

    李世民
    27-33,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压入式通风的通风速度直接影响着煤尘颗粒的扩散,从而降低掘进机驾驶员的能见度和掘进机的运行效率.为减少煤尘扩散,基于CFD-DPM方法选取山西长治张村煤矿2601 综采工作面作为物理原型,研究不同通风速度下煤矿巷道的气流流动和煤尘扩散行为.模拟结果表明,气流场可分为气流快速和混乱的湍流区、有煤尘回流的回流区以及从掘进工作面到煤矿巷道出口的稳定区.受巷道头阻塞的影响,沿巷道壁面的气流将煤尘颗粒从湍流区带离压力区,进入回流区;由于气流速度的突然下降,煤尘迁移在巷道后面的区域减慢,然后大量的煤尘颗粒被气流带到稳定区域;而煤尘回流造成剩余的煤尘被带到风筒的出口,因此在巷道端头后约5m的区域,以及风筒附近的区域,煤尘浓度很高.在强夹带作用的影响下,煤尘颗粒被吸引到风筒出口附近,其煤尘浓度随着通风速度的增加而增加,且这种情况发生在通风速度超过17m/s时.

    矿井通风煤尘通风速度气固两相流气流迁移

    预裂爆破孔间距设计在冲击地压防治中的应用

    董亚东魏晓虎高昊锐王团...
    34-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伊化矿业30209 工作面在回采期间出现强矿压显现现象,为解决强矿压显现的问题,引入顶板深孔预裂爆破手段进行卸压.以理论推导为基础,分析96 kg炸药爆破时裂隙区的范围,结合数值模拟手段对孔间距为8 m、10 m及15m分别进行模拟,研究不同孔间距下的塑性区发育范围,并将新的参数设计方案在现场进行试验.通过微震监测数据统计结果,对比不同孔间距时的卸压效果,验证了设计的参数方案具有更好的卸压效果.

    冲击地压预裂爆破孔间距参数设计微震监测

    浅埋近距煤层群开采覆岩三带发育特征分析

    霍军鹏卢少帅雷鹏翔
    39-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浅埋近距离煤层群开采的覆岩三带规律对于指导矿井下行安全开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研究上、下煤层开采过程中覆岩层的破坏规律,根据韩家湾煤矿现场实际情况,通过物理相似模拟实验研究浅埋近距离煤层过上层煤的采空区时上覆岩层结构失稳特征.研究浅埋近距离煤层群条件下开采4-2煤层后的覆岩移动变形规律、裂隙发育规律、矿压变化规律及其随工作面推进的变化情况及地表岩层的运移规律,发现浅埋近距离煤层下组煤层回采过程中,上覆岩层下沉量呈现三阶段变化,即下沉量上升阶段、下沉量恒定不变阶段、下沉量减小阶段.距离下组煤层越近,覆岩下沉量越大,距离下组煤层越远,覆岩下沉量越小.明确覆岩三带发育特征,能够为浅埋近距离煤层群开采水害防治提供依据,为榆神府矿区类似重复采动时工作面的安全回采提供指导和借鉴.

    浅埋煤层群重复采动岩层失稳三带高度相似模拟

    煤基固废制备采空区地表裂缝封堵材料的配比试验

    李绪萍王洁张金山董红娟...
    44-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矿山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固体废物,而煤矿采空区地表裂缝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也有着很大的影响.为探究煤基固废制备采空区地表裂缝封堵材料的最佳配比,以内蒙古某矿在开采过程中随顶板垮落使得采空区地面塌陷产生大量地表裂缝为工程背景,通过对该矿地形地貌、地层岩性以及气候水文等进行分析,得出该矿采空区地表裂缝的形成原因,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利用煤基固废制备充填浆液,解决该矿出现的采空区地表裂缝问题.通过对不同充填材料配比(选取粉煤灰、脱硫石膏以及水泥为充填材料),研究充填浆液的流动性、充填体的抗压强度以及耐久性能,得出最佳配比为粉煤灰:水泥为10∶0.5,水灰比为1.

    煤基固废采空区地表裂缝封堵材料注浆充填

    雅店煤矿瓦斯赋存主控因素分析

    董振波李德仁赵海波
    48-52,9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厘清雅店煤矿瓦斯赋存规律,以瓦斯地质理论为依据,探讨了雅店煤矿地质构造特征、煤层埋藏条件、煤层围岩特性和煤层厚度等因素对瓦斯赋存的控制作用,确定了雅店煤矿瓦斯赋存的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雅店煤矿煤系地层遭受了长期的抬升剥蚀,瓦斯风化带较深,瓦斯含量普遍较低;地质构造简单,褶皱断层不发育,地质构造对瓦斯赋存的控制作用不明显;而煤层瓦斯赋存的主控因素为埋藏条件和煤层厚度,采用煤层底板标高和上覆基岩厚度进行瓦斯含量预测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研究结果能为雅店煤矿制定高效精准的瓦斯防治措施提供更为科学准确的理论依据.

    瓦斯防治瓦斯赋存地质控制瓦斯含量赋存特征主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