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陕西煤炭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陕西煤炭
陕西省煤炭工业协会 神华神东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煤炭

陕西省煤炭工业协会 神华神东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余子彤

双月刊

1671-749X

SXMJ@chinajournal.net.cn

029-87671830 87671657

710001

陕西省西安市和平路东十一道巷6号

陕西煤炭/Journal Shaanxi Meitan
查看更多>>本刊是陕西煤炭系统一份综合性科技期刊,为适应西部大开发和国家能源战略西移的需要,期刊将立足陕西,面向全国,放眼世界。为充分发挥陕西的煤炭资源,经济潜能和科技力量优势,结合陕西煤炭生产建设的实际,跟踪陕西煤炭工业发展轨迹,报道陕西煤炭工业开发建设,安全生产,科技创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动向和发展水平;积极传播新科技,报道新成果,交流新经验,探讨新问题。为全方位促进产、学、研信息交流,宣传沟通,相互结合服务;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服务;为推进陕西煤炭工业现代化,构筑具有陕西特色的环保型能源工业做出贡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水热变化的煤矿井筒冻土抗折强度试验

    汪隆李波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水热变化下的人工冻土力学试验是人工冻结法设计过程中进行合理设计和安全施工的前提和必要条件.通过采用设计正交试验及统计拟合方法,针对海测滩煤矿立井井筒处黄土冻土试样进行不同含水率及冻结温度下抗折强度试验,分析了冻土的挠度-抗折强度变化关系及其力学性能,对比了不同含水率及不同冻结温度下冻土抗折强度变化,并对立井井筒黄土基土在冻结过程中的抗折强度建立了基于冻结温度、含水率变化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立井井筒处冻土的抗折强度随含水率的增大呈先增加后减小变化,在含水率15%~20%时其抗折强度较大;冻结温度与冻土抗折强度呈近线性关系,温度降低,冻土抗折强度增大;采用冻结法施工时冻结参数选择温度-15℃,含水率20%较为合理.

    冻结法立井井筒水热变化人工冻土抗折强度

    强冲击特厚煤层地面压裂覆岩运动规律

    邓辉
    5-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坚硬覆岩运动是诱发冲击地压的关键因素之一.为揭示覆岩运动对工作面冲击的孕育致灾过程及诱冲机理,以孟村煤矿401102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理论分析的方法研究了覆岩空间结构演化特征.针对高位覆岩坚硬顶板实施地面L型水平井分段水力压裂技术,结合理论分析以及现场监测的方法,分析了压裂后采场覆岩运动时空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地面压裂弱化区域硬厚复合砂岩层得到充分弱化,高能微震事件大幅降低;而地面压裂盲区硬厚复合砂岩层形成悬顶结构,弹性能没有得到提前释放,导致工作面开采至下方时会诱发岩层的突然断裂与运动,形成高能微震事件并释放巨大的微震能量.

    冲击地压特厚煤层覆岩运动地面压裂微震监测

    特厚煤层重复采动作用下采空区自燃"三带"位移变化

    马德李鹏王建腾张明...
    11-16,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特厚煤层重复采动下采空区煤自燃"三带"的分布特征,基于束管监测系统,在铜川下石节煤矿222工作面进行现场实测,确定其自燃"三带"的分布规律.借助Fluent软件分别模拟重复采动及单一采动时采空区内氧气浓度的动态分布规律,发现重复采动采空区内实测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基本一致.与单一采动模拟结果对比,重复采动导致采空区内部的散热带和氧化带出现缩短趋势;在进风侧散热带前移6.8%,氧化带前移7.0%;回风侧散热带前移14.3%,氧化带前移11.3%.研究成果能够为重复采动作用下采空区煤自燃危险区域防治提供依据.

    特厚煤层重复采动采空区自燃"三带"防灭火技术

    不同推速下综采工作面覆岩裂隙演化特征

    李胜利刘春辉
    17-22,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综采工作面不同推速下瓦斯运储区的演化特征,利用3DEC模拟软件进行模拟,分析了不同推速下采动覆岩裂隙分形维数演化规律.基于分形维数对卸压瓦斯运储区进行识别和划分,得到不同推速条件下的卸压瓦斯运储区分布及演化规律,并以此为依据优化了现场高位抽采钻孔的布置方式.结果表明,综采工作面覆岩裂隙分形维数整体随推进速度增大呈现出减小趋势,根据研究结果对试验工作面卸压瓦斯抽采钻孔进行优化设计.煤层回采期间,试验工作面高低推速区域抽采钻孔瓦斯体积分数最大均为30%以上,工作面、回风巷、上隅角瓦斯体积分数为0.18%~0.46%、0.2%~0.46%、0.25%~0.84%,均小于1%,表明了该布置方法更具合理性.

    综采工作面瓦斯抽采推进速度采动裂隙分形维数

    小煤柱应力分布特征及支护控制分析

    乔重让卢少帅陈国阳
    23-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高煤炭资源利用率,提升矿井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小煤柱留设成为矿井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小煤柱应力演化规律、分布特征及控制技术研究对于实现小煤柱护巷至关重要.以韩家湾煤矿3-1煤层为研究背景,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等研究方法,对小煤柱的应力分布特征及优化支护方案进行验证.基于现场实际情况,构建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力学模型,分析面间煤柱应力分布特征及演化规律.结合现场实测的方法,对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小煤柱为10 m时应力演化过程进行分析,根据其应力分布特征采用数值计算方法确定小煤柱优化支护方案的可行性,分析可得支护效果良好,能够满足安全生产要求.研究结果可为类似矿井小煤柱留设和支护提供参考依据和技术借鉴.

    煤炭资源小煤柱应力监测支护方案钻孔布置

    瓦斯抽采钻孔孔周煤岩体损伤破坏试验

    焦稳锋董亚楠易辉
    28-33,6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瓦斯抽采钻孔蠕变失稳特性,采用数字散斑系统观测孔周煤岩体裂纹在扩展过程中的损伤破坏及蠕变过程,得到孔周煤岩体的损伤演化及蠕变力学特性规律.将煤样破坏分为缓慢型、间断型和瞬间破坏型,3个类型的煤样损伤破坏产生的裂隙主要由沿x方向应变引起,其中在不同的发育阶段损伤累积增加导致裂隙发育程度也不同,最终形成了煤样表面的不同破坏类型.在恒载应力下,随着蠕变时间推移,煤岩体的变形能力、变形空间都逐渐减弱,映射了现场的孔周煤岩体的抗压抗变形能力与蠕变时间的关系.

    瓦斯抽采孔周煤岩体损伤破坏蠕变特征裂隙演化

    基于SBAS-InSAR的开采沉陷特征分析

    孙超徐海璐潘磊
    34-3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传统地表沉陷监测方法在开采沉陷影响范围识别中的不足,以建新煤矿为例,采用SBAS-InSAR技术对覆盖研究区域的2021年12月9日至2022年6月2日的30景重访周期为12 d的Sentinel-1A数据进行干涉处理,得到了采空区沉陷范围,并对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主要分布3处沉降中心,形变影响范围约为3.77 km2;最大累计沉降量为-530 mm,年平均形变速率最大达到-266 mm/a;时序沉降值与GNSS实测值整体趋势一致.该方法证明了短重访SAR数据可动态提取矿区时空分布特征以及时序变化过程,能够为矿区灾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SBAS-InSAR煤矿开采开采沉陷沉降速率形变速率

    不同冻结温度下黄土三轴压缩力学性能试验

    张铜川
    39-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准确掌握不同冻结温度下的黄土力学性能是人工冻结法设计过程中进行合理设计和安全施工的前提和必要条件.通过设计正交试验及统计拟合,研究了海测滩煤矿立井井筒处黄土冻土试样在不同冻结温度下的三轴压缩力学性能,分析了冻结温度对冻结黄土应力-应变曲线影响,对比了不同冻结温度下冻土内聚力及内摩擦角变化规律,并对立井井筒黄土基土在冻结过程中的内聚力及内摩擦角提出了基于冻结温度变化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冻结温度对黄土试样三轴压缩力学性质具有明显的影响,黄土试样粘聚力与冻结温度呈线性相关,随着冻结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内摩擦角与冻结温度呈指数关系,随着冻结温度的降低先增大,随后趋于稳定.

    立井井筒冻结法人工冻土三轴压缩力学性能

    黄陵二号煤矿煤层瓦斯高效预抽技术

    仵胜利闫赞
    44-49,7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顺层钻孔布置钻孔的精准度和科学性,以Fick扩散定律、Darcy定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广义Langmuir方程为根据,建立含瓦斯煤体流固耦合数学模型,运用COMSOL Multiphysics模拟软件分析钻孔直径、布孔间距对钻孔预抽煤层瓦斯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钻孔直径越大时,煤层瓦斯压力衰减范围越大,有效影响半径也越大;在不同布置钻孔间距下,靠近钻孔位置的瓦斯压力最小,而远离钻孔位置的方向,瓦斯气体压力逐渐增加;当要求预抽时间内达成预期抽采目标时,预抽钻孔直径90 mm、布孔间距6 m为最优布孔方案.

    瓦斯预抽顺层钻孔数值模拟布孔间距钻孔直径

    粉煤灰-水泥双液注浆材料的配比优化

    吴云雁史沁彬杜向阳陈维新...
    50-56,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双液注浆材料在煤矿破碎围岩治理中的应用较为广泛.为获得凝结速度快、成本低的双液注浆材料,以粉煤灰、水泥、水玻璃、减水剂、早强剂为原材料,基于正交试验方案,探究粉灰比、玻浆比、减水剂掺量、早强剂掺量4个因素对注浆材料黏度、凝结时间、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并利用DPS软件建立回归模型,通过Matlab遗传算法得到15组最优配比,最后结合方案造价确定了工业配比.结果表明,注浆材料的性能不仅受单一因素影响,而且受两因素之间交互作用的影响;粉灰比0.126、玻浆比0.35、减水剂掺量1.35‰、早强剂掺量1.85%的工业配比,其黏度为518 mPa·s、凝结时间为23 s、28 d抗压强度为11.10 MPa,与预测值差距较小,成本较低,能够满足实际应用中对注浆材料的性能要求.

    围岩治理双液注浆材料正交试验粉煤灰抗压强度配比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