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陕西煤炭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陕西煤炭
陕西省煤炭工业协会 神华神东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煤炭

陕西省煤炭工业协会 神华神东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余子彤

双月刊

1671-749X

SXMJ@chinajournal.net.cn

029-87671830 87671657

710001

陕西省西安市和平路东十一道巷6号

陕西煤炭/Journal Shaanxi Meitan
查看更多>>本刊是陕西煤炭系统一份综合性科技期刊,为适应西部大开发和国家能源战略西移的需要,期刊将立足陕西,面向全国,放眼世界。为充分发挥陕西的煤炭资源,经济潜能和科技力量优势,结合陕西煤炭生产建设的实际,跟踪陕西煤炭工业发展轨迹,报道陕西煤炭工业开发建设,安全生产,科技创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动向和发展水平;积极传播新科技,报道新成果,交流新经验,探讨新问题。为全方位促进产、学、研信息交流,宣传沟通,相互结合服务;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服务;为推进陕西煤炭工业现代化,构筑具有陕西特色的环保型能源工业做出贡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急倾斜煤层开采速度对煤岩体的扰动规律分析

    刘旭东李长录张随林
    1-7,24页
    查看更多>>摘要:急倾斜煤层由于其赋存环境复杂,煤岩体所受推进速度的扰动效应明显.为掌握不同推进速度下煤岩体应力、能量演化规律,构建急倾斜煤层开采的数值模型,统计分析不同推进速度下微震能量-频次、产量、回采率等特征,并基于推进速度与卸压力度耦合作用关系确定合理的推进速度.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随着煤层开采后岩柱发生弯曲撬动,在靠近B1+2煤层顶板处形成高应力集中及高能量积聚区域,随着推进速度增大,岩柱内高应力集中及高能量积聚程度均升高,岩柱弯曲撬动效应愈明显.微震监测结果表明,随着推进速度增大,微震事件频次、能量增大,煤岩体受扰动程度增强,产量增大但回采率降低,煤炭损失增大.基于推进速度与卸压力度的耦合分析,提出单日产量/单日炸药使用量K值,得出推进速度为3.2 m/d时,K值最大,降低和提高推进速度K值均减小,即在保证卸压安全的情况下,可以适当提高推进速度.研究结果可以为急倾斜煤层推进速度的确定提供一定的参考.

    急倾斜煤层推进速度煤岩体开采扰动卸压调控

    浅埋煤层双回撤通道保护煤柱合理宽度确定

    刘晓勤任钦华周虎安升...
    8-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保护煤柱的宽度对于回撤通道的围岩稳定和提升工作面搬家倒面的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为合理确定浅埋煤层双回撤通道的煤柱宽度,以凉水井煤矿42206工作面预掘双回撤通道为工程背景,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回撤通道变形机理、工作面煤柱的超前影响范围,最终确定通道间合理煤柱尺寸.结果表明,理论计算得出回撤通道保护煤柱宽度为15.8 m,数值模拟得出回撤通道保护煤柱宽度在14 m与在20 m处的应力差值仅为0.11 MPa,且大于14 m时稳定,而与20 m相比顶板下沉量差值仅为1 cm.综合考虑,最终确定将煤柱尺寸优化为15 m.

    浅埋煤层双回撤通道煤柱宽度塑性区顶板下沉量

    巷道深部围岩裂隙圈与浅部围岩变形发育特征分析

    牛晓韩
    14-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扰动条件下的巷道深部围岩裂隙圈演化、浅部围岩变形以及巷道支护体力学结构失效等围岩失稳问题,以韩城煤矿为例,运用现场试验、数值模拟、相似模拟等方法对巷道深部围岩的裂隙圈发育状态以及浅部围岩变形与支护结构失效特征进行分析与总结.超声波测试与钻孔窥视表明,工程开挖引起的应力集中程度远大于岩体自身的力学强度,巷道深部围岩的松动破坏程度在高地应力的作用下远大于常规巷道.数值模拟与相似模拟表明,巷道浅部围岩的变形存在明显的分区破坏特征,易导致锚固体整体挤出失效,随着支护强度的增加,巷道围岩以张拉裂纹为主的脆性破坏逐渐转变为剪切裂纹为主的塑性破坏,形成非连续形的支护结构分区破坏特征.根据采场力学演化特性,提出了大结构运动-围岩劣化-塑性、流变-破坏-岩体扩容的结构失稳破坏模型,以期为巷道支护技术提供工程研究依据.

    采动应力高地应力巷道围岩围岩变形支护结构

    仿钢纤维对混凝土耐腐蚀性的影响

    马王军彭建臣
    19-24页
    查看更多>>摘要:C60混凝土常作为立井井壁建设的关键性材料,易受复杂多变的外荷载与部分地层中含有的硫酸盐侵蚀耦合作用,致使井壁的混凝土材料发生损伤、开裂,产生安全隐患.以C60混凝土为研究对象开展单轴压缩试验,测试不同干湿循环次数下不同仿钢纤维掺量的混凝土试件岩石力学行为,标定PFC2D细观力学参数.通过建立混凝土峰值强度预测模型,进一步研究仿钢纤维掺量对混凝土使用寿命的影响,发现使用Clump命令模拟粗骨料,线性平行粘结模型模拟的单轴压缩试验,其峰值应力与轴向应变率符合室内试验力学规律,具有可靠的参考价值;仿钢纤维掺量为1.0%时,试件峰值应力应变波动最小,抗压强度耐蚀系数下降最平缓.GM(1,1)峰值强度预测模型结果表明,1.0%仿钢纤维掺量混凝土寿命明显优于其他组别,与数值模拟结果相符.研究结果可为评价防腐蚀混凝土涉及的岩石工程质量提供理论参考.

    矿井建设井壁损伤仿钢纤维高性能混凝土腐蚀性试验

    锦界煤矿31301运输巷围岩控制技术实践

    杜桥桥
    25-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煤矿工作面开采所导致的运输巷道发生严重变形,对井下运输与生产安全造成威胁.为有效解决由工作面开采所导致的一系列支护安全事故,以锦界煤矿31301运输巷道为研究背景,通过现场实地考察,对运输巷道原支护失效原因进行分析,由此为优化支护方案提供基础,并通过数值模拟与工程实测,对优化后的方案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胀裂、应力集中是巷道原支护失效的内因;数值模拟表明优化后的联合支护方案能够有效的控制巷道的变形;现场实测进一步验证了优化后的联合支护方案的有效性,可为相似工程提供借鉴.

    运输巷道联合支护支护优化围岩稳定性工程实测

    不同长度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及支护强度分析

    刘军锋
    30-33,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不同工作面长度对矿压显现规律的影响以及工作面长度变化时支架合理支护强度的变化规律,结合某矿实际地质条件,对不同工作面长度下的矿压显现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当工作面长度一定,沿走向方向开挖距离超过450 m时,煤壁片帮和顶板下沉量处于平稳状态,不再受走向开挖距离的影响;以走向一次性开挖450 m计算,沿工作面长度方向,顶板下沉量中部最大,两端最小,呈拱形.随着工作面长度的增加,顶板下沉拱逐渐增大,工作面每增加30 m,顶板下沉量增加率为5%~8%.顶板下沉量能直接反映工作面顶板压力的大小,根据分析计算,工作面每增加30 m,支架合理支护强度应增加5%~8%.

    工作面长度矿压显现煤壁片帮顶板下沉支护强度

    基于测井约束反演的基岩风化带含水层富水性分析

    易万亿杜林
    34-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反演是瞬变电磁资料解释的重要手段,而由于缺乏足够的高低频信息,常用的反演方法存在横向连续性差、纵向分辨率低、对数据的控制力差等缺陷,对地层的空间刻画能力较低.为了提高反演精度,基于Occam算法和测井曲线建立了约束地质模型,充分利用测井信息细化反演细节,以陕北某煤矿为研究对象,将传统光滑模型与测井约束模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2种模型与实测数据均有较高的拟合度,但光滑模型易受曲线尾支跳变点影响从而失去真实的地质信息;测井约束模型能充分利用区内各地层电性特征从而减少突变,使得横向连续性增强,同时对于纵向分辨率也有一定提高,反演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可作为反演常用手段以提高资料解释精度.

    瞬变电磁约束反演Occam算法测井曲线约束基岩风化带

    神东矿区遗留煤柱间隔岩层顶板破坏特征分析

    王林涛郑凯歌张俭杨森...
    39-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神东矿区石圪台煤矿2-2煤层为工程背景,对近距离煤层条件下工作面过上覆遗留煤柱顶板破断规律及控制技术进行研究.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现场实践等方法,分析了遗留煤柱下间隔层裂隙发育特征,阐明了工作面过上覆遗留煤柱3个阶段及其特点,揭示了工作面过上覆遗留煤柱强矿压产生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定向长钻孔水力压裂超前区域弱化治理思路并应用于现场实践.研究结果表明,由于上部"倒梯形"载荷结构作用,遗留煤柱在煤层底板会产生应力集中,导致间隔岩层易沿煤柱边界产生纵向下行裂隙,该裂隙对间隔关键层破断特征有一定影响;在下煤层开采过程中,可将工作面过煤柱划分为"进煤柱阶段""煤柱中阶段"和"出煤柱阶段",而"出煤柱阶段"是发生强矿压显现的主要阶段,提出了在该阶段进行水力压裂控制措施,在治理区域工作面来压步距降低9.8%,来压强度降低13.6%,动载系数降低10.6%.实践表明,水力压裂控制措施治理效果良好,研究结果可为该矿区后续工作面开采动力灾害治理提供借鉴.

    浅埋近距离煤层遗留煤柱间隔关键层顶板破坏特征水力压裂

    浅埋厚煤层综采工作面采空区自燃"三带"划分

    杨夺
    46-51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空区中氧气作为助燃物质,是造成采空区遗煤自燃的主要因素,而其主要来源为采空区漏风.为了探究采空区自燃"三带"和漏风规律,检测了氧气和一氧化碳的浓度分布情况.对苏家沟煤矿4109南工作面和4109工作面自开切眼至开采到一定范围内采空区氧气、一氧化碳等5种气体浓度变化的规律进行检测观察,根据现场生产实际和地质条件,对综采工作面推进速度、采空区自燃"三带"分布范围、5种气体的浓度关系和自燃危险区域的主要参数进行了分析和计算.研究结果为苏家沟煤矿综采工作面及相似工作面采空区自燃"三带"划分研究和遗煤自燃防治工作提供了一定借鉴.

    浅埋厚煤层综采工作面采空区自燃"三带"防灭火

    基于猎人猎物优化算法的粉尘浓度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

    徐景果张宇轩王飞史默...
    52-56,8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更好地预测煤矿井下泡沫降尘技术处理后的粉尘浓度,以文家坡煤矿4-2盘区2#灾害治理巷为工程背景,采用基于猎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粉尘浓度.通过接触角试验,结合煤样接触角表征的抑尘效率与经济性,确定对降尘效率影响较大的发泡剂浓度为0.5%,并对掘进巷道内不同参数条件下粉尘浓度进行实测;以水压、风压、初始粉尘浓度3个参数为输入,以不同条件下巷道内的粉尘浓度为输出,对比分析各算法的预测精度及泛化能力.通过比较4种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拟合度,"3-9-1"结构的HPO-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拟合度最大,更适用于煤矿井下掘进面粉尘浓度的预测,能够为泡沫降尘技术参数的后续调整提供依据.

    粉尘浓度接触角BP神经网络泡沫降尘预测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