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陕西水利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陕西水利
陕西省城乡供水管理办公室
陕西水利

陕西省城乡供水管理办公室

王辛石

双月刊

1673-9000

sxwmr2008@126.com

029-87463221

710004

陕西省西安市尚德路150号

陕西水利/Journal Shaanxi Water Resources
查看更多>>陕西水利杂志是由陕西省水利厅主管、陕西水利系统唯一公开发行的水利行业综合指导杂志。杂志创刊于1932年,由我国近代水利先驱李仪祉先生亲手创办,历史悠久,影响深远。杂志全国公开发行,覆盖各级党政机关、水利系统管理、灌溉、供水、河库、水保、发电各级各单位和涉水施工、设计、监理、销售等企业,在开展水利科技交流、报道水利建设成就、指导行业工作、引导水利市场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国家A类刊物和陕西省优秀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八坑水库除险加固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刘强
    153-155,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八坑水库建设于1975年,经过多年运行,存在诸多工程隐患。结合水库大坝安全评价结果,对存在的工程隐患进行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处理后水库能安全运行,充分发挥灌溉效益的水库。

    除险加固坝体防渗输水隧洞

    河道治理工程中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板桩加固应用研究

    杨静
    156-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河道治理工程中,由于现有的加固方法桩体沉降量较高,为此研究河道治理工程中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板桩加固应用。在河道治理工程中,在围墙侧预留3。5m宽建设碧道,运用波浪桩护岸。桩帽应与板桩截面相匹配并设置锤垫。按较低过闸水头重新复核水闸的设计流量。根据新开河涌最小过流断面面积,计算得到涌道流速值,能够符合在规定范围内的排水量。当桩周产生下滑推力时,根据桩体锚固段受力分布情况,计算得到荷载沿桩身的分布范围。依据岩土层分布,对板桩的沉桩进行施工。采用导桩定位辅助施工,纠正偏差值。设置最大锤击压应力,桩锤上下运动轨迹与桩身中心线重合从而完成加固。测试结果表明,10组监测点中的桩体沉降值均在0~5mm之内,能够保证河道护岸桩体的沉降值在预期标准范围内,得到较好的加固效果,实现加固方法的良好应用。

    河道治理工程混凝土预制板桩加固预应力

    GPS-RTK联合数字测深仪在凤河河道横断面测量中的应用

    林方建
    159-161,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台山市新昌水凤河河道横断面测量为例,由于水下地形复杂,传统的河道横断面测量方法效率低、精度差,已无法满足现代水利建设的需要。为了能够提高河道横断面的测量精度和效率,减少误差,采用GPS RTK技术联合测深仪进行河道横断面测量,可以快速、准确地获取凤河河道横断面的位置坐标、水深、高程等数据。通过两种技术的联合应用,实现对新昌水(凤河)河道横断面的精确测量,为新昌水(凤河)治理工程的设计和建设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GPSRTK测深仪河道横断面测量新昌水(凤河)

    基于insar和人工监测新疆BEJ水库变形体稳定性分析

    许高胜
    162-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新疆BEJ水库为研究对象,通过变形观测分析和理论计算,BX1体垂河向水平位移量为3。78 cm,平均速率0。038 mm/d;垂直沉降总量4。61 cm,平均速率0。046 mm/d;各阶段监测水平位移速率0。038 mm/d→0。023 mm/d→0。034 mm/d→0。015 mm/d→0。010 mm/d;水库蓄水后,BX1变形体发生明显变形,处于蠕动变形状态。建议加强监测预警工作,做好安全保障措施。

    Insar水库变形体稳定性

    地球物理勘探在堤防隐患探测中的应用

    张玉婷姚达林雨霏
    166-168,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1年受台风"烟花"影响,新沂市某大堤右堤经历了连续多天暴雨天气,堤防遭受持续的雨水冲刷,在大堤右堤某处发现堤顶迎水堤肩存在少量纵向裂缝。为确保堤防的安全,文章采用地质雷达、高密度电阻率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地下探测工作。地质雷达法和高密度电阻率法都属于地球物理勘探的方法,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应用时应坚持扬长避短,互为补充的原则,综合分析探测成果,查明裂缝产生原因。

    裂缝地质雷达高密度电阻率地球物理勘探综合分析

    佳县生态林滴灌建设方案分析

    曹津
    169-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改变黄土高原传统的灌溉模式,节约用水,以佳县某项目道路林、生态林为例,在分析某项目生态林概况的基础上,对滴灌管网布置、管水器选择、水头设计进行探讨,提出干支管选择管径为110 mmPE管,滴灌管采用壁厚1。0 mm的ø16滴灌管,管道埋深在地面0。9 m以下,对提高灌溉用水率具有积极意义,可为项目节水滴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佳县生态林节水滴灌管网布置

    降雨和水位波动对三峡库区滑坡稳定性的年际变化影响研究

    肖明牟君之胡卫中
    172-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三峡库区滑坡分布广泛,为研究降雨和水位波动对三峡库区滑坡稳定性的年际变化影响,以三峡库区某滑坡为例,计算不同降雨重现期的累积降雨量,计算一个完整年周期内水位波动和降雨作用下滑坡稳定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一次降雨过程的累积雨量随着降雨重现期的增加而增加,不同重现期的降雨量也随着连续降雨日数的增加而增加。连续降雨可以有效地补给地下水,降雨对地下水的影响是暂时的,而地下水的长期趋势随水库水位而波动。滑坡稳定性的年变化趋势与水库水位的变化一致。最小安全系数出现在水位下降的时期,应高度重视5月至8月期间的每日预警。

    滑坡稳定性水位波动降雨水库

    子洲县大理河防洪堤防建设地质分析

    张慧
    175-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确保子洲县大理河防洪工程顺利建设,基于子洲县地质地貌概况,在分析项目区工程水文地质条件和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的基础上,采用地质勘察和物理试验法,对项目区岩土层物理力学指标,堤防上中下游地质条件,堤防及护岸工程地质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堤基工程地质条件差,以粉质壤土层和砂砾卵石层作为基础持力层时,应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和防渗措施,可为工程建设提供地质处理依据。

    子洲县防洪工程地质分析

    人类活动对长江输沙量的影响研究

    董浩
    178-180,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人类活动对长江输沙量的影响,基于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提拱的数据,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泥沙流量减少的因素及数量、悬浮泥沙浓度(SSC)的下降及空间格局变化以及河道和三角洲的侵蚀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长江流域大坝建设和实行水土保持措施后,相应的累积库容增加量约为20世纪50年代的52倍,各子流域的总输沙量减少了 92。2%;②大坝的运行和土壤保护工作有助于在不同阶段减少悬浮泥沙浓度(SSC),其中汛期SSC的下降幅度比旱季更大,在7月和8月的汛期大同的SSC下降了 81。6%以上;③从2013年持续到2019年,河床侵蚀已成为长江泥沙输移的主要来源,该三角洲的侵蚀很可能会持续并加剧。

    人类活动大坝建设长江流域输沙量河道侵蚀

    大比例尺航空摄影测量中像控点布设方法的测试与研究

    焦小建王朝霞武换咪
    181-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合陕南某测区实例,对利用CW-10无人机搭载Sony_A7R相机航摄系统、采用常规无人机数字低空摄影技术和利用CW-25E无人机搭载飞思(PhaseOne IXU-RS 1000)相机航摄系统、采用无地面基站机载GNSS辅助航摄技术两种航摄技术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构架航线像控点布设方法可在保证1∶1000测图精度的同时大量减少空三加密计算对地面像控点数量的需求,能够有效提高外业测绘工作效率。可为类似工程测量工作提供借鉴。

    无人机构架航线像控点大比例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