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陕西中医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陕西中医
陕西省中医药学会
陕西中医

陕西省中医药学会

杨世兴

月刊

1000-7369

shanxizhongyixue@sohu.com

029-87257807

710003

西安市西华门2号

陕西中医/Journal Shaanxi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中医药学专业刊物。刊登中医药学理论研究论文,介绍历代名家学说及历史文献。主要栏目有:临床报道、学术探讨、老中医经验、治验集锦、针灸经验、古方今用、医籍研读等。适合中医药工作者阅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三焦气化"论治老年心力衰竭利尿剂抵抗

    曹晓璇胡佳裕张钰欣沈扬帆...
    1585-1588页
    查看更多>>摘要: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治疗中出现利尿剂抵抗现象,严重影响预后.中医理论认为,人体的体液代谢与三焦气化密切相关.现基于三焦气化理论,结合文献研究、临床经验,探讨心力衰竭利尿剂抵抗病机.邪气实者根据水液代谢的不同环节应用解表、宣肺、淡渗之法,恢复肺的宣降.正气虚者则根据病势,缓者以健运中焦、恢复气化为主,急者以温阳固肾、助阳化气为要.通过探讨为老年心力衰竭利尿剂抵抗患者的整体辨病辨证、定位分期、用药提供思路.

    心力衰竭利尿剂抵抗三焦气化宣降肺气健脾益肾助阳气化

    基于"治肝卅法"论针灸治疗慢性头痛

    高桃张惜燕米婧徐子雯...
    1589-1591页
    查看更多>>摘要:慢性头痛的发生与肝密切相关.基于"治肝卅法",从肝气、肝火、肝风阐释慢性头痛的证型、病机关系及针灸治疗.肝气、肝火、肝风"同出而异名",始于气郁,化而为火,盛则为风.肝气头痛多由情志不遂导致,宜疏肝理气,病久血络不通,宜疏肝通络.气郁化火或肝热素盛,酿热化火致肝火头痛,宜清肝泻火.肝肾阴虚致肝风头痛,初起宜息风和阳,后期则息风潜阳.针灸治疗须辨明头痛处于肝气、肝火、肝风哪个阶段,选择相应的治肝之法,辨证施治.

    慢性头痛治肝卅法针灸肝气肝火肝风

    俱病、两感与合病、并病、分经论治辩正论

    毕伟博黄飞钟佩恩李建峰...
    1592-1595页
    查看更多>>摘要:回顾现代中医学对俱病、两感、合病、并病的认知,及多个单经病叠罗的基本观点与分别治之的基本原则.从文字训诂到学理辩正,精研经方中合病、并病的理、法、方、药,分析原意,归结本旨,阐释合病、并病证候,将合病、并病原旨与目前认识对照,探讨三阴无合并病、合病非因邪甚、两感俱病、合并病异同等问题.推演合病、并病、分经论治三者之神髓,提出并治、合治、分治的"复合论治体系假说".

    俱病两感合病并病分经论治伤寒论

    基于"态靶结合"与"内外合邪"论治面肌痉挛

    巩祥贺何平鸽王鑫秦瑞...
    1596-1598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肌痉挛的具体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现代医学对于原发性面肌痉挛的治疗手段较为有限.中医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中医辨治本病存在连续性、动态性不足的缺点.在面肌痉挛的辨治中引入"态靶结合"理论体系,从"态靶结合"角度分析面肌痉挛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本病具有风邪伏络、内外风邪相合的基础病态特征,以"祛风和络止痉方"为靶方进行调态打靶,运用靶药白附子、僵蚕、天南星调节风痰停滞面络的"果态",联合耳穴调节面神经功能,多维度围绕"风邪扰络"病态,以病为经、以态为纬,提高面肌痉挛的辨治效果.

    面肌痉挛态靶结合理论内外合邪风邪扰络耳穴疗法

    名中医张卫华从"征证症"辨治乳腺结节经验撷英

    马利波王健策勒木格闫子月...
    1599-1601,16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总结名中医张卫华治疗乳腺结节的诊疗思路及用药经验.张卫华认为,乳腺结节的形成是乳道不通、功不能泄所致,其主要病理因素为气、痰、瘀、毒四邪相互兼杂胶结,聚而成核,故将其病机归纳为肝气郁结、冲任失调、正气内虚三个方面,其中肝气郁结为发病的首要病机.治疗上从征、证、症三个层面辨识论治,以"消法"除征,"辨证法"治本,将"征、证、症"三者结合用以治病.整个治疗过程秉持"疏、通、消、调、补"治疗原则,标本兼治,功专力注,疗效较好.

    乳腺结节"征证症"辨治疏通消调补长安医学陕西郭氏针灸学术流派张卫华

    名中医张炳厚从瘀论治慢性肾脏病经验撷英

    王禹霖刘梦超郑冰洁李欣玥...
    1602-1605页
    查看更多>>摘要:慢性肾脏病患病率高、治疗难度大,张炳厚认为肾为阴络,亦为血脏.CKD早期即存在肾络受损,肾虚为CKD瘀血之本,肾气虚则血液不行,肾阳虚则阴络不温,肾阴虚则火灼阴络.CKD瘀血的表现繁杂,可分为有形瘀血与无形瘀血,面色黧黑、水肿、视物模糊、肌肤甲错等为有形瘀血征象,血液高凝状态、微循环障碍则提示为无形瘀血.张炳厚认为,血瘀证在CKD中极为常见.瘀血可生热、痰、湿、水、浊毒、风等实邪,诸邪亦可促进瘀血产生,加速CKD进展,瘀血日久治疗难度愈大,预后愈差.因此治瘀之要在于补虚化瘀,生新血以祛瘀血;泄浊排毒,给瘀血以出路;以通为用,巧用藤类与虫蚁药以搜伏风、通结络;对于合并出血者应化瘀止血.在选用活血药时,应根据病情轻重分层论治,早期宜和血活血、中期宜破血逐瘀、晚期宜养血活血.

    慢性肾脏病从瘀论治补虚祛瘀以通为用分层论治

    名中医刘如秀从肾论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心律失常经验

    张芹周思远刘如秀
    1606-1608页
    查看更多>>摘要:心律失常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常见后遗症之一,刘如秀教授提出"外内合邪"致病观,强调从肾论治新冠后心律失常,提出不同年龄段患者体质具有差异,与中老年人相比青壮年肾气充足,素体强健,正气御邪,而老年人体弱多病,肾气本亏.刘如秀教授提出了青壮年患者以气阴两虚为主,治则重在协调气阴,补肺健脾;老年患者虚实夹杂为主,以肾阳亏虚,心阳痹阻,痰瘀互结多见,治则重在补肾通阳,活血化瘀通络.首次提出根据发病人群的年龄和体质辨证论治新冠病毒感染的治疗观,兼顾补肾通阳、健脾益肺、益气养阴、活血化瘀、安神定悸等治则的整体治疗观,方药精简,标本兼顾,缓缓图之.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心肾同治心悸心律失常补肾通阳

    名中医刘智斌应用触骨针法治疗痛症经验

    代林峰王斌刘凡祁国贤...
    1609-16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疼痛性疾病患病率高、时间久,严重影响人们日常生活,而常用镇痛药存在耐药、不良反应等局限.刘智斌基于短刺、输刺,以经络、经筋理论为指导,结合现代骨膜组织学、神经生理学等多个学科,经过四十余年的临床实践,创立触骨针法.触骨针法是在针刺时针尖抵达骨膜或紧贴骨膜进针,进针后施加震颤等行针手法,具有得气迅速、针感显著等特点,在治疗肩周炎、偏头痛等顽固性痛症方面疗效较好.通过剖析触骨针法的渊源、理论依据,概括触骨针法在临床应用中的取穴、治疗原则和操作手法,为临床治疗痛症提供新的针刺治疗思路.

    痛症触骨针法骨膜针刺短刺输刺

    名中医王海东基于"阳急则反折,阴急则俯不伸"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经验

    陶鹏飞陈平张浩张小强...
    1613-1616页
    查看更多>>摘要:"阳急则反折,阴急则俯不伸"出自《灵枢》,是阴阳辨证在经筋病辨筋论治中的重要体现.非特异性下腰痛属"经筋病"范畴,以腰部疼痛和活动受限为主要表现,病理改变是筋急,病理产物是筋结.针刀具有针和刀的双重优势,可调气和血、疏通经络、疏筋解结,解除非特异性下腰痛的筋结点,缓解疼痛,恢复腰椎屈伸功能.王海东教授将"阳急则反折,阴急则俯不伸"理论应用于非特异性下腰痛的针刀治疗,取得较好疗效.

    非特异性下腰痛阳急则反折,阴急则俯不伸辨筋论治经筋针刀治疗疏筋解结

    名中医顾宁创制化湿降浊方辨治高尿酸血症经验

    陈志亮黄霞顾宁
    1617-1619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尿酸血症(HUA)是机体嘌呤代谢紊乱引起的代谢异常综合征之一,易造成痛风,也会引起或加重多种心血管疾病.名中医顾宁指出,HUA与中医学"痹症""湿毒"等病证相似,主要病因病机为不良饮食、生活习惯等,致脾胃运化功能受损,清浊运化功能失司,湿浊内蕴,尿酸代谢失常.从湿浊内蕴论治HUA,即是从尿酸产生的源头进行干预,是中医学治病求本的体现.顾宁提出祛湿化浊是治疗HUA的基本大法,创立"化湿降浊方",化裁自经典名方四妙散,由土茯苓、泽泻、黄柏、麸炒苍术、玉米须、川牛膝、木瓜等组成.化湿降浊方以祛湿、化浊为主,以利尿、清热为辅,减少尿酸合成,促进尿酸排泄,为HUA的中医药治疗提供了思路与方法.

    高尿酸血症湿浊内蕴化湿降浊方祛湿化浊土茯苓泽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