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陕西中医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陕西中医
陕西省中医药学会
陕西中医

陕西省中医药学会

杨世兴

月刊

1000-7369

shanxizhongyixue@sohu.com

029-87257807

710003

西安市西华门2号

陕西中医/Journal Shaanxi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中医药学专业刊物。刊登中医药学理论研究论文,介绍历代名家学说及历史文献。主要栏目有:临床报道、学术探讨、老中医经验、治验集锦、针灸经验、古方今用、医籍研读等。适合中医药工作者阅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薯蓣丸联合紫杉醇抑制三阴性乳腺癌细胞MDA-MB-231上皮间质转化作用和机制研究

    骆小珊谢甦朱曼荆黄雅珍...
    1163-1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薯蓣丸联合紫杉醇抑制人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的作用和机制.方法:运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制备SD大鼠空白血清和薯蓣丸含药血清,体外培养MDA-MB-231细胞.实验将其分组为空白组、紫杉醇组、薯蓣丸联合紫杉醇组三组.运用CCK8实验检测MDA-MB-231细胞的增殖情况;Transwell小室实验法检测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变化;Western blot检测上皮间质转化相关分子标志物E-cadherin、Vimentin、N-cadherin、MMP2 和 PI3K/Akt/mTOR 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RT-qPCR 检测 E-cadherin、Vimentin、N-cadherin、MMP2 mRNA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相比,紫杉醇组和薯蓣丸联合紫杉醇组可显著抑制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P<0.01);与紫杉醇组相比,薯蓣丸联合紫杉醇组对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抑制能力增强(P<0.01).与空白组相比,紫杉醇组和薯蓣丸联合紫杉醇组细胞中E-cadherin蛋白表达上调,PI3K、Akt、mTOR、N-cadherin、Vimentin蛋白表达下调(P<0.05,P<0.01);与紫杉醇组相比,薯蓣丸联合紫杉醇组细胞中E-cadherin蛋白表达上调,Vimentin、MMP2、PI3K、Akt、p-Akt、mTOR、p-mTOR蛋白表达下调(P<0.05,P<0.01).与空白组比较,紫杉醇组和薯蓣丸联合紫杉醇组均能上调E-cadherin,下调Vimentin、MMP2 mRNA的表达(P<0.01);与紫杉醇组比较,薯蓣丸联合紫杉醇组上调E-cadherin,下调N-cadherin、MMP2 mRNA表达能力增强(P<0.05,P<0.01).结论:薯蓣丸联合紫杉醇可有效抑制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的侵袭、迁移和EMT进程,且效果优于紫杉醇单用,其机制可能与PI3K/Akt/mTOR信号通路受抑制相关.

    三阴性乳腺癌薯蓣丸紫杉醇上皮间质转化MDA-MB-231细胞侵袭转移PI3K/Akt/mTOR信号通路

    川芎嗪通过miR-34a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冠状动脉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顾民华顾勇
    1169-1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川芎嗪是否通过miR-34a影响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HCAECs)损伤.方法:正常培养人HCAECs,作为Con组;用50 mg/L的ox-LDL干预HCAECs,建立细胞损伤模型,作为 ox-LDL 组.并设立 1、10、100 mmol/L 组(HCAECs 用 1、10、100 mmol/L 川芎嗪处理+ox-LDL 干预),ox-LDL+anti-miR-NC 组、ox-LDL+anti-miR-34a 组、ox-LDL+miR-NC 组、ox-LDL+miR-34a 组、ox-LDL+miR-NC+100 mmol/L组、ox-LDL+miR-34a+100 mmol/L组.分别采用试剂盒、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HCAECs中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和微小核糖核酸34a(miR-34a)表达.结果:ox-LDL组HCAECs的MDA含量、TNF-α、IL-1β水平、miR-34a表达水平比Con组显著升高,SOD活力比Con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ox-LDL组比较,川芎嗪显著降低细胞MDA含量、TNF-α、IL-1β水平以及miR-34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SOD活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ox-LDL+anti-miR-NC组比较,ox-LDL+anti-miR-34a组细胞MDA含量以及TNF-α、IL-1β水平显著降低,SOD活力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x-LDL+miR-34a+100 mmol/L 组 HCAECs 的 MDA 含量以及 TNF-α、IL-1β 水平显著高于.x-LDL+miR-NC+100 mmol/L 组,SOD活力显著低于ox-LDL十miR-NC+100 mmol/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芎嗪通过抑制miR-34a降低ox-LDL诱导的人HCAECs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

    川芎嗪miR-34a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炎症反应氧化应激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头针针刺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行为及海马体胆碱能抗炎通路的影响

    李忍叶宇旋周蔚华
    1173-1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头针针刺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行为及海马体胆碱能抗炎通路(CAP)的影响.方法:将94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2只、假手术组12只和造模组70只,大鼠VD模型的建立使用改良Pulsinelli四血管阻断法,在造模后第4周随机将造模成功的48只VD大鼠分为模型组、美金刚组、头针组及联合组各12只,美金刚组按体重给予美金刚灌胃,头针组采用针刺百会穴和四神聪治疗,联合组采用头针和美金刚联合治疗,正常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将美金刚组用药量换算为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灌胃,比较各组大鼠治疗8周时行为学评价结果.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组织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核因子-κB(NF-κB)表达水平.结果:与造模前比较,造模4周时,模型组、美金刚组、头针组和联合组VD大鼠逃避潜伏期均明显升高(P<0.05),穿越原平台次数均显著下降(P<0.05);相比于造模4周,治疗8周时各组以上指标显著改善(P<0.05),头针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美金刚组,联合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美金刚组和头针组(P<0.05).治疗8周时,与模型组比较,头针组和联合组ChAT、AChE活性显著升高,且联合组ChAT活性高于头针组(P<0.05);美金刚组、头针组和联合组海马组织TNF-α、IL-1β水平显著降低(P<0.05),IL-10、TGF-β水平显著升高(P<0.05),头针组各指标改善效果均显著优于美金刚组(P<0.05),联合组各指标改善效果均显著优于头针组(P<0.05);美金刚组、头针组和联合组NF-κB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头针组NF-κB蛋白表达水平低于美金刚组(P<0.05),联合组NF-κB蛋白表达水平低于头针组(P<0.05).结论:头针针刺治疗可增强VD大鼠ChAT和AChE活性,提升乙酰胆碱代谢水平,增强CAP作用,使海马组织炎症反应有所减轻,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得到明显改善,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大鼠海马组织NF-κB信号通路有关.

    血管性痴呆头针行为学海马胆碱能抗炎通路炎症因子核因子-κB

    王氏生肌散对肛周脓肿大鼠创面愈合及HIF-1α/VEGF信号通路的影响

    胡建文冯群虎王业皇杜光信...
    1179-1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王氏生肌散对肛周脓肿大鼠创面愈合及缺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HIF-1α/VEGF)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王氏生肌散组(王氏生肌散涂抹厚度约1 mm)、阳性药物组(龙珠软膏涂抹厚度约1 mm);模型组、王氏生肌散组、阳性药物组建立肛周脓肿大鼠模型;给药14 d.观察大鼠创面组织病理学变化,检测大鼠创面愈合率、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血管生成素-2(Ang-2)水平、新生毛细血管数、成纤维细胞数、创面组织HIF-1α、VEGF信使RNA(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创面组织炎症细胞浸润明显,可见少量颗粒肉芽、成纤维细胞,创面愈合率、Ang-2水平、新生毛细血管数、成纤维细胞数、创面组织HIF-1α、VEGF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血清TNF-α、CRP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王氏生肌散组、阳性药物组大鼠创面组织病理变化明显减轻,炎性细胞浸润减少,表皮层增厚,有大量肉芽、成纤维细胞、新生毛细血管形成,创面愈合率、Ang-2水平、新生毛细血管数、成纤维细胞数、创面组织HIF-1α、VEGF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血清TNF-α、CRP水平显著降低(P<0.05).王氏生肌散组和阳性药物组大鼠创面组织病理变化和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王氏生肌散可能通过激活HIF-1α/VEGF信号通路抑制炎症反应,促进血管生成进而促进肛周脓肿大鼠创面愈合.

    肛周脓肿王氏生肌散缺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炎症反应血管生成创面愈合

    调肝清心冲剂治疗室性早搏分子机制研究

    姚继红孙樱丹张海燕王丹妮...
    1184-11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调肝清心冲剂治疗室性早搏的分子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稳心颗粒组、调肝清心冲剂治疗组四组,每组10只大鼠(雌雄各5只).假手术组采用0.9%NaCl溶液等剂量灌胃;模型组采用0.9%NaCl溶液等剂量灌胃;稳心颗粒组采用1 ml/100 g(相当于4.28 g生药/kg体重)的剂量每天1次灌胃,在手术前7天开始;调肝清心冲剂治疗组,1 ml/100g(相当于4.28 g生药/kg体重)的剂量每天1次灌胃,在手术前7天开始.在灌注后30 min内通过心电图监测记录各组室性早搏出现的时间和持续时间、室性早搏(VP)和室性心动过速(VT)的发生频率,并采用Mest法评估心律失常评分,心电图检测完毕后立即采用速率法测定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水平;Western blot法测定大鼠左室心肌组织细胞间隙连接蛋白43(Cx43)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模型组、稳心颗粒组比较,调肝清心冲剂治疗组的室性早搏出现时间增加和持续时间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肝清心冲剂治疗组的室性早搏和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率均低于假手术组、模型组、稳心颗粒组及调肝清心冲剂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模型组、稳心颗粒组比较,调肝清心冲剂治疗组的Mest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模型组、稳心颗粒组比较,调肝清心冲剂治疗组的血清LDH、CK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模型组、稳心颗粒组比较,调肝清心冲剂治疗组的Cx43含量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肝清心冲剂能够降低心肌缺血模型大鼠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其机制可能与降低LDH、CK水平,增加Cx43含量有关.

    室性早搏调肝清心冲剂心率失常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间隙连接蛋白43

    健肝散体外对拉米夫定耐药株病毒表达抑制及增敏作用的研究

    李堃葛飞孙茂秋严展鹏...
    1188-1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健肝散(JGP)对HepG2.2.15耐药株对拉米夫定(LMV)耐药的影响.方法:利用药物浓度递增冲击的方法,建立HepG2.2.15/LMV耐药细胞株模型,CCK8法检测耐药株、敏感株IC50值,观察健肝散(JGP)含药血清对耐药株IC50值影响;设置HepG2.2.15耐药株+正常大鼠血清组及HepG2.2.15耐药株+JGP含药血清组,荧光定量PCR检测两组细胞HBV-pgRNA表达水平,提取RNA后ELISA检测两组细胞上清HBsAg和HBeAg的表达水平.结果:①与HepG2.2.15细胞耐药株+正常大鼠血清组相比,HepG2.2.15细胞耐药株+JGP含药血清的IC50值显著降低;②与耐药细胞株+正常血清组相比,健肝散含药血清可抑制HepG2.2.15 LMV耐药细胞株HBV-pgRNA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与HepG2.2.15/LMV耐药细胞株添加正常血清组相比,JGP含药血清可抑制HepG2.2.15/LMV耐药细胞株HBsAg和HBeAg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JGP体外可以增加耐药株对LMV敏感性,有效降低耐药株HBV的表达,对LM V耐药具有一定缓解作用.

    乙肝健肝散拉米夫定耐药增敏细胞实验HepG2.2.15抗病毒作用

    基于ox-LDL信号通路探讨桑芪滋阴补肾汤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张卫丽张卫红刘海立张文静...
    1193-11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桑芪滋阴补肾汤对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ox-LDL诱导HUVEC细胞建立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模型,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高浓度桑芪滋阴补肾汤组、中浓度桑芪滋阴补肾汤组、低浓度桑芪滋阴补肾汤组和阳性药(阿托伐他汀)组.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采用RT-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VEGFA的mRNA表达水平;采用WB法检测各组细胞中NLRP3和Caspase-1的蛋白表达情况;采用ELISA法检测肺泡灌洗液中IL-6和TNF-α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存活率降低,细胞中VEGFA的mRNA表达水平降低,NLRP3和Caspase-1的蛋白表达水平升高,细胞上清液中IL-6、TNF-α的含量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低、中、高浓度桑芪滋阴补肾汤组细胞存活率升高,细胞中VEGFA的mRNA表达水平升高,NLRP3和Caspase-1的蛋白表达水平降低,细胞上清液中IL-6、TNF-α的含量降低,升高或降低水平与药物浓度呈正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阳性药组比较,高浓度桑芪滋阴补肾汤组细胞存活率、细胞中VEGFA的mRNA表达水平和NLRP3和Caspase-1的蛋白表达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桑芪滋阴补肾汤可以对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发挥血管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通过抑制ox-LDL诱导细胞焦亡通路有关.

    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桑芪滋阴补肾汤细胞焦亡ox-LDL信号通路作用机制

    安胎方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早期先兆流产疗效观察

    程晓嫚田丽颖王芬成自霞...
    1198-12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安胎方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早期先兆流产疗效及对患者激素水平、证候积分的影响.方法:选取早期先兆流产(肾虚证)患者6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1例,两组分别脱落1例,每组各剩30例,对照组予黄体酮注射液肌注;观察组在肌注黄体酮注射液基础上予安胎方联合穴位贴敷.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孕酮(P)、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雌二醇(E2)及证候积分,比较两组症状缓解时间,评估疗效,并比较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随访至妊娠12周的胎儿颈项透明层(NT)正常率及满意度.结果:治疗后两组P、β-HCG、E2均升高,证候积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改善明显,症状缓解时间明显缩短,总有效率、NT正常率及满意度均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肌注黄体酮注射液基础上,予安胎方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早期先兆流产(肾虚证)可更好的调节患者激素水平,改善症状提高疗效,且安全性及满意度高.

    早期先兆流产肾虚证安胎方穴位贴敷黄体酮注射液激素水平

    化瘀利水方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原发性卵巢癌伴癌性腹水疗效观察

    许静李霞
    1202-1204,12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自拟化瘀利水方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治疗原发性卵巢癌伴癌性腹水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原发性卵巢癌伴癌性腹水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n=39)与对照组(n=39).对照组仅给予HIPEC治疗,治疗组给予化瘀利水方联合HIPEC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腹水情况、临床症状、外周血CA125水平及评估两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相较于对照组,治疗组腹水量平均下降率明显更高,外周血CA125水平明显更低(P<0.05).治疗组总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恶心、呕吐、眩晕及心悸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化瘀利水方联合HIPEC治疗原发性卵巢癌伴癌性腹水患者能有效减少患者恶性腹水量及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本疗法不良反应少,疗效较好.

    原发性卵巢癌癌性腹水化瘀利水方腹腔热灌注化疗肿瘤标记物不良反应

    桃红四物汤加减联合助卵泡汤分阶段口服对IVF-ET中卵巢低反应患者卵巢反应性及卵子质量的影响

    孟俊玲汤莉
    1205-12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桃红四物汤加减联合助卵泡汤分阶段口服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卵巢低反应(POR)患者卵巢反应性及卵子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10例IVF-ET中卵巢低反应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58例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和52例观察组(对照组基础上+桃红四物汤加减联合自拟助卵泡汤).比较两组间中医症状积分,HCG注射日雌二醇(E2)、孕酮(P)和抗苗勒氏管激素(AMH)水平,记录两组生化妊娠率和临床妊娠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积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中医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注射HCG当日,观察组E2和AM 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妊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生化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桃红四物汤与助卵泡汤联合应用于IVF-ET中POR患者,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卵巢反应性及卵子质量,改善妊娠结局.

    卵巢低反应妊娠结局桃红四物汤助卵泡汤雌二醇孕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