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陈国强

月刊

1674-8115

xuebao@shsmu.edu.cn

021-63846590-776493

200025

上海市重庆南路280号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Medical Scie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医药卫生类综合性的高级学术性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登载我校基础医学院、各附属医院、各临床医学院、各研究所(中心,室)在医、教、研方面的新成果、新经验、新技术。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KHSRP通过ANK3调节前列腺癌细胞对雄激素的反应性

    蔡人杰徐明
    417-4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KH型剪接调节蛋白(KH-type splicing regulatory protein,KHSRP)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及其下游基因的表达调控,考察KHSRP在前列腺癌由雄激素依赖型向非依赖型转变过程中的潜在作用及机制.方法·通过重组慢病毒感染雄激素依赖型前列腺癌LNCaP细胞和雄激素非依赖型前列腺癌DU145细胞,分别构建KHSRP功能性缺失/获得的稳定细胞株,并比较KHSRP在2种细胞之间的功能差异.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稳定细胞株中KHSRP、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及锚定蛋白3(ankyrin 3,ANK3)的表达量.通过细胞增殖实验、平板克隆实验、小鼠成瘤实验等检测KHSRP对LNCaP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通过转录组测序(RNA sequencing,RNA-seq)检测KHSRP影响的下游基因,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RT-qPCR)检测KHSRP下游基因的mRNA表达量.结合癌细胞系百科全书(Cancer Cell Line Encyclopedia,CCLE)、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基因表达综合(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库,分析研究ANK3和KHSRP在前列腺组织样本中的表达情况以及ANK3在不同前列腺癌细胞株中的表达差异.结果·GEO数据分析结果显示KHSRP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良性前列腺组织,提示其与前列腺癌的发生相关.细胞增殖实验、平板克隆实验、小鼠成瘤实验结果显示KHSRP的表达与LNCaP细胞增殖能力呈负相关,提示KHSRP可以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且KHSRP对LNCaP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强于对DU145细胞的影响.对LNCaP稳定细胞株的Western blotting和RT-qPCR检测显示KSHRP过表达后LNCaP细胞中AR蛋白质水平下降,但mRNA水平未产生变化,提示KHSRP可以间接调节AR的蛋白质水平.RNA-seq和RT-qPCR结果显示KHSRP与影响AR蛋白稳定性的调节因子ANK3的表达呈正相关,随后的Western blotting证明KHSRP过表达后ANK3蛋白质的表达量明显升高,TCGA数据分析结果进一步说明KHSRP与ANK3的mRNA表达的相关性.根据CCLE和GEO数据,ANK3的表达与前列腺癌的恶性程度也密切相关.结论·KHSRP可能通过ANK3间接调控AR的蛋白稳定性,影响雄激素依赖型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能力,并介导前列腺癌细胞对雄激素反应性的改变.

    KH型剪接调节蛋白(KHSRP)雄激素受体(AR)锚定蛋白3(ANK3)前列腺癌细胞增殖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贾伟平院士团队发现食物中的抗性淀粉有望助力减肥

    426页

    SFXN3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

    安俊伊陈必颖陈循睿尹姗姗...
    427-4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线粒体相关基因SFXN3(sideroflexin 3)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从公共数据库获取与线粒体相关的基因和TCGA-HNSCC数据集,使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出目标基因SFXN3.使用UALCAN数据库分析SFXN3在HNSCC患者样本中的表达,并根据TCGA-HNSCC队列和GEO队列(GSE65858、GSE41613和GSE27020)对不同SFXN3表达水平的患者进行生存分析,使用TCGA-HNSCC队列和GEO队列(GSE40020、GSE210287)在治疗有应答和无应答的患者之间比较SFXN3表达水平差异.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在收集的HNSCC癌和癌旁组织验证SFXN3的表达情况,并检测SFXN3在人正常口腔上皮细胞和HNSCC肿瘤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构建稳定敲低SFXN3的HNSCC细胞株,使用Incucyte活细胞成像分析系统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观察SFXN3对HNSCC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将稳定敲低SFXN3的细胞和对照组细胞的总RNA进行转录组测序,对敲低组相比对照组差异表达下调的基因进行通路富集分析.结果·SFXN3在HNSCC患者肿瘤组织中高表达(P=0.000),SFXN3高表达组患者预后较差(均P<0.05);治疗无应答者SFXN3表达水平高于有应答者(P=0.008),提示不良预后.并且在收集的HNSCC肿瘤组织和HNSCC细胞系上验证了SFXN3的高表达(均P<0.05).SFXN3的表达水平敲低后,HNSCC细胞的增殖能力下降,平板克隆形成数目减少(均P<0.05).RNA测序显示,SFXN3敲低组的HNSCC细胞差异表达下调的基因在DNA复制、细胞周期、线粒体翻译、线粒体RNA代谢过程、线粒体基因表达等通路富集.结论·SFXN3在HNSCC中高表达,与患者预后负相关.HNSCC细胞敲低SFXN3后增殖能力和平板克隆形成能力受到抑制,可能通过影响线粒体功能发挥作用.

    SFXN3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线粒体细胞增殖

    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来源肿瘤细胞的小鼠PDX模型构建及实验验证

    王梦婷陈怡楠轩辕欣阳袁海花...
    435-4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构建肺癌患者恶性胸腔积液(malignant pleural effusion,MPE)肿瘤细胞来源的肿瘤异种移植(patient-derived tumor xenograft,PDX)模型,并进行实验验证.方法·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集(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下载人肺癌伴MPE单细胞转录组测序公共数据GSE131907和人肺癌实体瘤单细胞转录组测序公共数据GSE203360,对数据进行聚类、差异基因本体功能富集分析,明确应用MPE建模的可行性.同时收集肺癌患者的MPE样本,经离心、裂解红细胞等富集细胞操作后,将其植入非肥胖型糖尿病重症联合免疫缺陷(non-obese diabetic/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cient,NOD/SCID)小鼠皮下,待移植瘤生长至1 000 mm3时进行瘤体传代及保存.对稳定传代移植瘤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测,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染色)观察细胞组织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法(immunohistochemistry,IHC)检测肺癌标志物表达情况.结果·经单细胞数据分析发现MPE中肿瘤细胞的增殖功能更强,提示MPE中肿瘤细胞PDX建模或具备更佳成瘤效果;共收集35例肺癌MPE样本,成功构建13例PDX模型,成功率达37.14%;在组织病理学检测中,H-E染色可见移植瘤组织细胞异型性明显,IHC检测显示细胞角蛋白7(cytokeratin 7,CK7)、甲状腺转录因子1(thyroid transcription factor-1,TTF1)和天冬氨酸蛋白酶A(Napsin A)等肺癌标志物均呈阳性表达.结论·通过富集肺癌患者MPE中的肿瘤细胞,成功构建了更为简便高效、可实时动态建模的PDX模型.该模型保留了肺癌患者肿瘤细胞的恶性特征及蛋白表达特性,为肺癌伴MPE患者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用药指导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模型工具.

    肺癌恶性胸腔积液原代细胞培养患者来源的肿瘤异种移植模型

    3种灵长类动物SAGE1与INTS3相互作用保守性的验证

    李晓畅李明月雷鸣武健...
    444-4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恒河猴(Rhesus)、狨猴(Marmoset)、倭狐猴(Mouse Lemur)这3种代表性灵长类动物的癌-睾丸抗原(cancer-testis antigen,CTA)家族成员之一的肉瘤抗原l(sarcoma antigen 1,SAGE1)的进化,及其与整合体复合物(integrator complex,INT)亚基INTS3之间的相互作用的保守性.方法·首先在HEK293T细胞中利用免疫共沉淀(co-immunoprecipitation,Co-IP)的方法验证3种灵长类动物的SAGE1和INTS3相互作用.随后在互作蛋白截短的片段上分别添加His-SUM O和GST标签,并在大肠埃希菌中进行表达,经过系列纯化步骤得到目标蛋白.通过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实验测定目标蛋白之间的结合强弱,借助广角激光散射凝胶排阻层析(size exclusion chromatography with multi-angle light scattering,SEC-MALS)技术检测复合物的结合比例,并利用分子对接技术预测SAGE1和INTS3截短体的结合模型.分析人类INTS3和SAGE1互作界面,挑选在灵长类中也相对保守的关键互作氨基酸位点,将其突变后再次使用Co-IP分析INTS3和SAGE1的结合情况.结果·通过Co-IP方法,确定3种灵长类动物中INTS3和SAGE1全长蛋白之间存在相互作用.截短体蛋白经过外源诱导表达和多步纯化,获得高纯度蛋白样品;经过SPR对其进行结合和解离检测分析,得到了它们的解离常数在微摩尔级别;并且SEC-MALS结果显示INTS3与SAGE1的结合比例为2∶1.使用分子对接预测SAGE1和INTS3截短体结合模型,发现该复合物具有典型的"蝴蝶型结构",由INTS3二聚体组成"蝴蝶身体",由SAGE1组成"蝴蝶头部",结合界面中疏水相互作用构成了主要的互作模式.分析突变后的SAGE1与INTS3全长蛋白相互作用,它们之间的结合明显减弱.结论·恒河猴、狨猴、倭狐猴中INTS3与SAGE1存在相互作用,并且相互作用具有高度的保守性.

    肉瘤抗原1整合体复合物亚基3相互作用

    星形胶质细胞在噪声损伤后小鼠耳蜗核突触修复中的作用

    周卫军刘思迪蔡瑞捷刘宏超...
    454-4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形态学分析和分子生物学技术,探究噪声引起的耳蜗核损伤的病理生理变化以及星形胶质细胞对损伤的调节功能.方法·将48只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成2组暴露在110 dB声压级(sound pressure level,SPL)的宽频噪声下,持续2h.然后在噪声暴露后的第1、7、14、30和90日对小鼠进行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测试;并对耳蜗核组织进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耳蜗核神经元、听觉突触损伤情况以及星形胶质细胞激活程度;此外,通过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进一步验证噪声对耳蜗核神经元与神经突触的损伤情况.结果·噪声暴露后,腹侧耳蜗核中丛细胞数量显著减少.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耳蜗核神经元中神经纤维严重丢失,表明噪声对耳蜗核神经元造成了严重的损害.囊泡谷氨酸转运蛋白1(vesicular glutamate transporter 1,Vglutl)标记的听觉神经突触明显丧失,其中在噪声暴露后的第14日丧失最为严重,随后在第90日呈缓慢恢复趋势.此外,在噪声暴露后,耳蜗核中星形胶质细胞呈现出明显的聚集和激活.通过胶质酸性纤维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染色,提示在噪声暴露之前,大多数星形胶质细胞分布在耳蜗核的周边、颗粒细胞区和听觉神经根周围,并且形态较小.然而,在噪声暴露后的第14 日,腹侧耳蜗核中大量激活的星形胶质细胞积聚,并且它们都表现出在突触周围生长的模式.结论·噪声暴露导致耳蜗核神经突触损伤,星形胶质细胞可能参与其损伤和修复过程.这些研究结果将为进一步理解耳蜗核中声音信号分析、整合和神经可塑性的机制提供关键基础.

    噪声性聋耳蜗核星形胶质细胞突触可塑性

    住院患者慢性病共病现状调查及流行病学分析

    郝明秀陈鸿伟王俊琳唐吟菡...
    462-4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慢性病共病的现状及分布特征,为进一步加强共病患者对疾病自我管理,实施全程、全方位的共病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3年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老年科2 045例住院患者,收集患者一般生命体征、实验室检查指标及患病情况等资料,分析慢性病及共病的流行病学患病分布特征.结果·调查人群慢性病发生率为99.6%,共病患者占94.2%.患病率排名前5位的慢性病依次为高血压(43.68%)、糖尿病(24.81%)、恶性肿瘤(21.48%)、高脂血症(18.38%)和冠心病(11.99%).其中男性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病、脑卒中、慢性肾脏病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女性(P<0.05).共病患者中,合并5种慢性病的患者比例最高(11.99%),其次为合并7种慢性病(10.26%)、6种慢性病(10.04%).在不同年龄段患者中,50~59岁的患者共病发生率最高(27.78%).合并2种慢性病的人群中,50~59岁的患者比例高达40.82%.男性患者发生共病的比例(95.37%)高于女性(93.7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5);合并2种和5种慢性病的男性患者比例分别为70.41%和60.63%,均显著高于女性患者(29.59%和39.37%).其中冠心病与糖尿病、高血压与冠心病、高血压与糖尿病的发病具有相关性(r=0.24,r=0.27,r=0.35,均P<0.05).结论·中老年人群慢性病及共病患病率较高,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共病数量明显增加.

    老年人老龄化共病慢性病流行病学

    血清miR-499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唐冬娟江来江叶
    469-4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血清中miR-499表达水平对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的ACS患者74例,根据Gensini评分将患者分为轻度组(30例)、中度组(21例)及重度组(23例).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技术检测血清miR-499的表达量,同时检测肌钙蛋白(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b)、脑钠肽(BN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实验室指标.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miR-499表达水平与Gensini评分、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支数的相关性.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miR-499对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结果·miR-499的表达水平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加重呈上升趋势,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miR-499表达水平与Gensini评分、cTnI水平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31、0.143,P<0.05),与LVEF无相关性(P>0.05);Gensini评分与cTnI、LVEF均无相关性(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miR-499评估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AUC为0.802(95%CI0.698~0.906),灵敏度为65.2%,特异度为80.4%.miR-499表达水平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多呈升高趋势,且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呈正相关(r=0.368,P<0.05).结论·ACS患者血清中miR-499表达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及病变支数相关,对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具有一定评估价值.

    miR-499急性冠脉综合征生物标志物冠状动脉狭窄

    血清肝素结合蛋白对重度烧伤患者预后及脓毒症发生的早期预警价值

    宋晨璐向军杨惠忠
    474-4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重度烧伤患者早期血清肝素结合蛋白(heparin-binding protein,HBP)表达水平,探讨其对患者预后及脓毒症发生的预警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灼伤整形科2021年1月-2023年5月收治的52例重度烧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性别、年龄、烧伤总面积、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是否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等一般资料.收集患者入院48h内的HBP、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血清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和白细胞计数,以及入院48 h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估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APACHE Ⅱ)和序贯性器官衰竭评估(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的评分.根据出院时的状态,将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发生脓毒症,将患者分为脓毒症组和非脓毒症组;根据是否发生休克,将脓毒症患者分为脓毒症无休克组和脓毒症休克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重度烧伤患者死亡、脓毒症及脓毒症休克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评估上述指标对患者死亡、脓毒症,以及脓毒症休克的早期预警作用.结果·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患者年龄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烧伤总面积及行气管插管或切开在是否发生脓毒症患者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P=0.001).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患者血清HBP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与非脓毒症组相比,脓毒症组患者血清HBP水平、APACHE Ⅱ评分、SOFA评分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余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脓毒症无休克组比较,脓毒症休克组患者HBP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BP是住院期间重度烧伤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也是重度烧伤后脓毒症患者发生脓毒症休克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HBP水平预测住院期间患者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798;当HBP≥147.03 ng/mL时,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33%和70.00%.HBP水平预测重度烧伤后脓毒症患者出现脓毒症休克的AUC为0.789;当HBP≥ 147.03 ng/mL时,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00%和63.20%.结论·入院48 h内的血清HBP水平可作为重度烧伤患者预后以及重度烧伤脓毒症患者是否发生脓毒症休克的预警指标.

    肝素结合蛋白重度烧伤脓毒症预警指标预后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龙江团队联合发表胰腺癌早期诊断领域新成果

    48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