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陈国强

月刊

1674-8115

xuebao@shsmu.edu.cn

021-63846590-776493

200025

上海市重庆南路280号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Medical Scie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医药卫生类综合性的高级学术性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登载我校基础医学院、各附属医院、各临床医学院、各研究所(中心,室)在医、教、研方面的新成果、新经验、新技术。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法分析1型糖尿病对结直肠癌的影响

    俞洋孟丹仇奕文袁见...
    755-7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利用孟德尔随机化法(Mendelian randomization,MR)研究1型糖尿病与结直肠癌间潜在的因果关系。方法·采用两样本双向MR分析评估1型糖尿病与结直肠癌的因果关系。研究数据均来自IEU Open GWAS Project数据库。1型糖尿病的数据集包括患者9 266例和对照人群15 574例,包含12 783 129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的关联分析;结直肠癌的数据集包括患者5 657例和对照人群372 016例,包含29 999 696个SNP的关联分析。筛选工具变量SNP,以逆方差加权(inverse variance weighted,IVW)法结果作为效应的主要指标,同时将MR-Egger回归、加权中位数法、基于众数的简单估计、基于众数的加权估计4种方法结果作为参考。采用留一法检验敏感性,采用IVW法和MR-Egger法进行Cochran's Q检验判断异质性,MR-pleiotropy函数检验多效性,采用Steiger检验进行方向性研究。采用共定位分析评估1型糖尿病和结直肠癌之间的效应是否由相同的SNP引起,采用交叉性状连锁不平衡得分回归(linkage disequilibrium score regression,LDSC)分析2种疾病之间的遗传相关性。所有检验采用R语言软件(4。3。1版本)执行分析。结果·经筛选后,共采用工具变量(SNP)33个。异质性检验结果发现,SNP之间存在一定的异质性(IVW法和MR-Egger法结果均P<0。05),因此效应评估采用随机效应模型的结果。正向MR分析结果显示,IVW法、MR-Egger法、加权中位数法、基于众数的加权估计均发现1型糖尿病对结直肠癌存在显著的因果效应(均P<0。05);敏感性分析显示,结果稳定。多效性检验未检测到多效性(P>0。05)。Steiger检验发现,1型糖尿病对结直肠癌的效应未受反向作用干扰。反向MR分析未发现结直肠癌对1型糖尿病存在因果效应(均P>0。05)。共定位分析结果显示,H4假设概率为45。7%,2种疾病间的因果关系不是由两者基因序列中相同的SNP引起的。LDSC分析显示2种疾病不存在遗传相关性。结论·1型糖尿病可能促进结直肠癌发生,但结直肠癌对1型糖尿病不存在影响。

    结直肠癌1型糖尿病孟德尔随机化

    基于深度学习的结直肠息肉内镜图像分割和分类方法比较

    陈健王珍妮夏开建王甘红...
    762-7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不同深度学习方法在结直肠息肉内镜图像分割和分类任务中的性能,以确定最优方法。方法·从3家医院采集4个结肠息肉数据集,涵盖1534个静态图像及15个肠镜视频。所有样本均经病理学验证,分为锯齿状病变和腺瘤性息肉2类。使用LabelMe工具进行多边形标注,将标注结果转换为整数掩膜格式。数据用于训练不同架构的深度神经网络,包括卷积神经网络、Transformer以及这2种技术的融合,建立有效的语义分割模型。对比不同架构模型自动诊断结肠息肉的多项性能指标,包括平均交并比(mIoU)、整体准确率(aAcc)、平均准确率(mAcc)、平均Dice系数(mDice)、平均F分数(mFscore)、平均精确率(mPrecision)和平均召回率(mRecall)。结果·开发了4种不同架构的语义分割模型,包括2种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架构(Fast-SCNN和DeepLabV3plus)、1种Transformer架构(Segformer)以及1种混合架构(KNet)。在对291张测试图像进行综合性能评估中,KNet最高mIoU为84。59%,显著优于Fast-SCNN(75。32%)、DeepLabV3plus(78。63%)和Segformer(80。17%)。在"背景""锯齿状病变"和"腺瘤性息肉"3个类别上,KNet的交并比(IoU)分别为98。91%、74。12%和80。73%,均超越其他模型。KNet在关键性能指标上也表现优异,其中aAcc、mAcc、mDice、mFscore和mRecall分别达到98。59%、91。24%、91。31%、91。31%和91。24%,均优于其他模型。尽管在mPrecision上,91。46%并非最突出,但KNet的整体性能仍领先。在80张外部测试图像的推理测试中,KNet保持了81。53%的mIoU,展现出良好的泛化能力。结论·利用基于KNet混合架构的深度神经网络构建的结直肠息肉内镜图像语义分割模型表现出优异的预测性能,具有成为检测结直肠息肉高效工具的潜力。

    深度学习结直肠息肉卷积神经网络Transformer图像分割

    人工智能辅助测量心肌应变的研究进展

    李昕欣边懿泽赵航姜萌...
    773-778页
    查看更多>>摘要:心肌应变是反映应力作用下整体或局部心肌形变程度的无量纲参数,可以量化检测心肌损伤,指导心脏疾病的早期诊断、干预与预后评估。心脏超声、心脏CT、心脏磁共振均可被用来进行应变成像与分析,其中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是当下应用最为广泛的心肌应变检测手段。但由于人工分析心肌应变存在观察者间差异且所使用的成像系统和分析软件各有不同,测得的应变值在不同供应商中一致性和可重复性欠佳,限制了心肌应变参数的临床应用。而人工智能可以通过自动应变计算和图像质量评估等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应变测量的缺陷,具备广阔的发展前景。该文重点介绍人工智能在超声、磁共振等影像学手段中辅助测量心肌应变的研究进展,及其在疾病诊断与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希望助力于提高应变测量的效率和一致性,推动心肌应变常规应用于临床,在心肌损伤及心功能评估中发挥增量作用。然而,目前大部分研究涉及的样本量较小,并且缺乏外部验证,其结果的可靠性还需进一步证实。

    心肌应变人工智能心肌损伤

    天然来源的多糖在干预神经发育障碍中的应用前景

    曾德洁陈增辉丁乾坤孙夏青...
    779-7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神经发育障碍(neurodevelopmental disorders,NDDs)是由于多种遗传性或者获得性病因导致的可影响认知、运动、社会适应能力、行为等的慢性发育性脑功能障碍性疾病。天然多糖是生物体合成的,位于细胞壁、细胞内、细胞间以及分泌至细胞外的生物大分子,是生命活动的必需成分。天然多糖在神经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主要通过抗氧化应激、抗神经细胞凋亡、抗神经炎症、抗兴奋性氨基酸毒性和调节脑-肠轴等途径,改善神经性疾病引起的行为异常和临床症状。该文综述17种来自植物和真菌的生物活性多糖在神经性疾病中的干预作用,旨在为NDDs疾病的研究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神经发育障碍天然多糖氧化应激神经炎症神经保护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调节癌症进展和免疫反应的研究现状

    张勇李伟宏程志鹏王斌...
    788-794页
    查看更多>>摘要: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 1,RIPK1)是一种多结构域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它通过磷酸化特定的蛋白质,引起下游的信号转导和生物效应。近年来,随着对RIPK1的深入研究,学者发现其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以及多种实体瘤和血液肿瘤中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RIPK1通过激活特定通路如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B,NF-κB)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等促进细胞存活及炎症反应。另一方面,RIPK1通过与胱天蛋白酶-8(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8,caspase-8)作用促进凋亡,或与RIPK3和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假激酶(mixed lineage kinase domain-like protein,MLKL)作用促进坏死性凋亡的发生。RIPK1作为上游信号在不同肿瘤患者中表达水平不同。其支架功能和激酶活性可以调节癌症进展,也可以启动机体适应性免疫,抑制肿瘤进展;此外,还能产生免疫抑制性肿瘤微环境而促进肿瘤的发展。其双重作用在调节癌症的发生、发展及机体免疫反应方面都有所展现,可以作为新的治疗靶点控制癌症进展。该文从RIPK1的结构入手,深入探讨其功能,特别是其在调节癌症进展和免疫反应方面的功能,为癌症靶向药物的开发提供新的思路。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坏死性凋亡坏死复合物癌症免疫反应靶向治疗

    以神经系统损伤为首发症状的2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报道

    姚莉田沃土曹立
    795-8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总结以神经系统损伤为首发症状的2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ögren's syndrome,pSS)患者的临床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方法·对以神经系统受累为首发症状的2例pSS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检查结果、唇腺活检结果、治疗效果等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病例1,女性,自50岁起出现进行性行走不稳伴下肢远端感觉障碍,表现为痉挛步态、感觉性共济失调、传导束性感觉障碍和二便障碍;58岁起无法独立行走。实验室检查提示抗核抗体阳性(1∶1000着丝点型),抗干燥综合征抗原A(SSA)/Ro-52抗体、抗SSA/Ro-60抗体、抗着丝点抗体阳性;唇腺活检可见唾液腺组织、导管间及小叶内淋巴细胞浸润灶2个/4 mm2(淋巴细胞>50个)。头颅磁共振成像可见"蛇眼征";肌电图显示右侧腓神经运动纤维轴索损伤。在院期间予以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后明显好转。3个月后可推助行器行走,日常生活基本自理。病例2,女性,自81岁起出现颈部不自主右斜,既往有轻度口干、眼干、伴膝关节疼痛1年。实验室检查提示抗SSA/Ro-52抗体、抗SSA/Ro-60抗体阳性,血红蛋白86 g/L;唇腺活检可见小唾液腺组织部分腺泡萎缩,间质内见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灶2个/4 mm2(淋巴细胞>50个)。周围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提示右侧正中神经传导速度减慢。经免疫抑制剂、解痉、肌松药物治疗后症状较前好转。结论·以复杂型痉挛性截瘫样表现、颈部肌张力障碍为首发症状的病例拓展了pSS的临床表型谱;临床上应注意鉴别继发于pSS的神经系统损伤与其他原发神经系统疾病;对于具有无明显原因的神经系统损伤症状的患者,应当筛查相关自身免疫抗体。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神经系统受累痉挛性截瘫痉挛性斜颈

    无私奉献 大医精诚——在2024届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范先群
    封2,前插1-前插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