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山东青年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山东青年
山东青年

月刊

1004-0927

sdqnbjb@163.com;sdqnjiaoyu@163.com(教育研究)

0531-88110196;0531-82171578(教育研究)

250013

济南市山大路11号

山东青年/Journal Shandong Youth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当代社会道德危机问题研究

    余洋
    170-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道德问题作为一个社会前进道路上不可忽略的问题,其形成和解决都是社会各个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社会形态的不同,发展历史的各异,道德问题的形成原因也不同,既有共性也有个性。我国社会目前所面临的"道德危机"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社会问题,成为与环境问题类似的社会发展的负产物。究其成因,既与历史文化背景有关,也和当下的社会发展模式有关;不仅仅是精神领域的"臆病",也有实体领域的"身疾"。本文尝试对当下"道德危机"现象进行分析,来发掘道德危机背后的成因并试图找到一条通往道德的康庄之路。

    道德危机文化救赎

    关于北方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问题的探讨

    张纯胜杜效颖
    173,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对我国当前北方城市严重缺水的现状,将雨水回收利用无疑是缓解水资源紧张的有效策略。合理的选择城市雨水利用技术能够改善当前城市雨水资源收集利用的现状,有利于缓解我国城市用水紧张的局面。

    北方城市雨水资源收集技术

    浅析《巫言》叙事语言:"物之情迷"

    陇芳
    174-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朱天文对物的迷恋得到了张爱玲、胡兰成二人的真传,在其作品中有着充分的体现。文中就结合朱天文的《巫言》,对其朱天文叙事语言中的"物之情迷"进行分析。

    朱天文巫言恋物癖

    宋代家族制度下的孤幼检校

    陈迁美
    176-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孤幼检校是宋政府所独有的一项措施,宋人叶岩峰在判词中说:"所谓检校者,盖身亡男孤幼,官为检校财物,度所须,给之孤幼,责付亲戚可托者抚养,候年及格,官尽给遗,此法也。"此做法的初衷是慈幼,或可加强对社会的管控,结果却出现了孤幼财产受到族人侵占、官府侵用的情况。这与宋代处于贵族型家族制度与普及型家族制度的更替期有关,也与南宋的战乱有关,但可喜的是,宋帝国见证了孤幼检校之法从产生、发展、完善到衰败的整个过程。

    宋代孤幼财产检校家族制度

    中华传统文化对人的影响与解释

    储建明
    179-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民族精神和历史个性,有着鲜明的人格烙印和独特的精神力量。一是指向人们博爱仁和、礼让达人的仁德思想,二是指向人与自然和合共生、天人合一的生命哲学,三是指向面对困难积极修身、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中华传统文化仁德思想生命哲学进取精神

    网络时代背景下齐鲁高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路径研究

    贾素宁
    181,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网络时代的到来使中国传统文化面临严峻冲击与挑战,各级各类高校作为文化教育的重要阵地,担负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然而当代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不足,传承意识淡漠。山东省作为儒家文化的发源地、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在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历史积淀。因此,结合网络时代背景探究齐鲁高校如何充分利用资源与历史优势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立德树人"理念落到实处颇具现实意义。

    网络时代齐鲁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实践

    儒家传统文化的道德智慧对企业人的教化功能研究

    方瑞玲
    182-183页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简评留待的小说《杀人时间》

    刘广涛
    184页

    从大学生视角看待非遗"活"起来

    梁哲杨嫣然陈玉琪贾欣悦...
    185,18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人们对于文化需求的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于近几年成为热潮,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更受这一文化浪潮冲击与影响,而现有的许多传承与保护方式无法真正的做到非遗保护全覆盖、公民意识全覆盖、创新方法全覆盖等,基于项目的研究以及平台的创立,本文将以大学生项目负责人第一人称视角探讨非遗"活"起来中的新形势与新要素。

    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学生视角保护传承

    河洛文化与华夏文明

    郭以莎
    186-18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文化促使国家稳定,人民内心富足。我国的河洛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同样没有文化的兴盛,就没有河洛文化的出彩。作为中国华夏文明的优秀代表,始终与中华民族五千年华夏文明相辅相承,共同进步和不断完善,一方面,华夏文明给河洛文化提供发展的广阔空间和强有力的动力支撑;另一方面,河洛文化又不断为华夏文明输送新鲜血液,丰富传统文化的内涵,不断给华夏文明带来新的意义和灵感。河洛文化与中国华夏文明紧密相连,又互相联系,共同发展。

    河洛文化华夏文明联系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