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山东青年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山东青年
山东青年

月刊

1004-0927

sdqnbjb@163.com;sdqnjiaoyu@163.com(教育研究)

0531-88110196;0531-82171578(教育研究)

250013

济南市山大路11号

山东青年/Journal Shandong Youth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王右木创建四川早期共产主义党团组织的贡献及特点

    陈金兰
    184-185,1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王右木是四川马克思主义运动的先驱,在四川中共党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作为四川马克思主义传播第一人、四川党团组织的创始人和四川工人运动的开拓者,王右木对四川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四川党、团组织的创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永远值得人们研究和纪念。

    王右木贡献特点

    为国学穿上糖衣——经典国学在福利机构中传播途径与方法的研究

    王语行
    186-187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向福利机构传播经典国学,针对福利机构学生与广大福利机构,在实践后总结、分析然后提出对应的途径与方法。对未来传播经典国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判并提出建议。以期更好地向福利机构传播经典国学,为促进福利机构孩子树立健康、积极的"三观"成就美好的人生而努力。

    经典国学福利机构传播

    历史视角下解构权威兼论权力与权威的关系

    邓浩然
    188-190页
    查看更多>>摘要:权威作为贯穿人类历史的一种普遍社会现象,存在于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对于我们的制度和文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本文在对前人有关权威的理论分析总结的基础上,试图根据语义环境分析"权威",从权威的萌孽到制度化的完成,再到社会惯性之下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入手,定义权威。旨在从历史的视角下揭示权威的本质、探索权威的源流并探讨权力与权威的关系问题。

    权威权力解构

    浅析共产党宣言的文化思想

    范凯玲
    191-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共产党宣言》中蕴含了大量的文化思想,主要包括文化全球化思想、资本主义文化的双重属性思想、文化发展的历史趋势等。深入挖掘其思想内涵及价值,有利于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对实现我国从文化大国转变为文化强国的目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共产党宣言》文化思想当代价值

    从"侨居地翻译"看文化典籍英译

    葛佳鑫
    193,195页
    查看更多>>摘要:19世纪是中西互识的一个世纪,也是中西文明激烈碰撞与交流的一个世纪。在这一过程中,西方传教士、外交官等英译了大量中国文化典籍,把中国文化传到西方。从这个角度看,19世纪中西交往的历史就是一部翻译史。本文主要以"侨居地翻译"现象为例,提出"侨居地翻译"概念并对其进行界定,从而进一步强调在新世纪文化典籍英译的重大作用。

    侨居地翻译典籍英译文化交流

    浅析鲁迅作品中的教育思想

    饶瑞敏
    194-195页
    查看更多>>摘要:鲁迅,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但很少有人称他为教育家。在他一生的工作中,有17年在教育部门和学校工作,对教育有精辟的见解。而且在其诸多的作品中都渗透着他对教育的重视,对儿童的关切。对鲁迅教育思想产生的背景、教育思想中的家庭教育观以及教育思想中对儿童天性的尊重进行探讨,可以重新认识鲁迅的教育思想理论和当代价值。

    鲁迅家庭教育儿童天性

    科举制在古代社会知识和权力间的枢纽作用

    郭立臣
    196-19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从福柯的知识权力理论出发,审视了科举制作为联系权力和知识的纽带作用。在科举制的帮助下,古代中国将知识和权力融合,进而构建出稳定的知识—权力体系。清朝末年,儒学在和西方科学的争夺中失败,既是古代中国知识的失败,也是封建权力的失败。

    科举制儒家文化权力—知识福柯

    近代山东移民迁陕原因探析

    贺钊
    198-199页
    查看更多>>摘要:清末光绪初年到解放前后,陕西关中地区出现一次持续性的山东移民浪潮。此次移民主要原因有三:近代山东黄灾频发人民流离失所形成迁出地的推力,陕西回民起义使人口锐减引起迁入地的拉力以及清政府的倡导。此次移民既有政府主导也有群众自发迁移性质。其持续时间较长,区域影响较大,在今关中地区共形成了四百多个山东庄,繁衍了三十多万山东移民后裔。

    清末移民关中山东庄

    从社会科学的视角,做出新的法学研究——读《论法学研究方法》有感

    姜祉言
    200,202页

    雪景山水图中"黑与白"对比美学原理探析——以《千山飞雪图》与《白雪高风图》为例

    荆安娜
    201-202页
    查看更多>>摘要:《千山飞雪图》与《白雪高风图》两幅山水图都是以雪景为题材的绘画,《白雪高风图》以"留白"的表现技法来表现雪景,给人一种寂静空灵的感受;《千山飞雪图》的"留白"空间少,但"留白"形状综观全景形成了山舞银蛇的景象,该文从美学角度出发,结合时代背景、画论原理等,通过具体的审美意象分析。

    美学原理千山飞雪图白雪高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