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山东青年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山东青年
山东青年

月刊

1004-0927

sdqnbjb@163.com;sdqnjiaoyu@163.com(教育研究)

0531-88110196;0531-82171578(教育研究)

250013

济南市山大路11号

山东青年/Journal Shandong Youth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福建省华侨投资权益保护问题研究——以厦门、泉州为例

    鄂丽丽
    295-296页
    查看更多>>摘要:华侨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重要一部分,随着国内经济向好发展,更多的华侨选择回国投资发展.福建省作为全国著名的侨乡,吸引了大量华侨回乡投资,但因历史、环境等原因,华侨在投资过程中权益极易受到侵害,本文以在泉州、厦门进行调查研究的数据资料为基础,分析华侨投资权益易受侵害的因素,并进行对策探究,在此基础上对涉及主体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建议.同时,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评估,提出法律实施改良建议和相关立法建议,以期能切实解决华侨投资权益保护问题,使华侨投资权益得到强有力的保障和维护.本文重点对福建省华侨投资面临的问题进行展示并进行原因剖析,同时结合福建省现状给出相关对策.

    华侨投资权益调查研究

    比较法视野中网络民意对司法的影响

    胡雪刚
    297-299,302页
    查看更多>>摘要:孙志刚事件拉开了中国网络舆论监督的序幕,网络舆论从此成为中国人公共生活中的重要议题[1].2011年发生的药家鑫案件更是如此,其中网络民意对案件的审理起着重要的作用,甚至在部分情节上影响着法院的事实认定,也有学者认为这是"媒介审判"[2],这很大程度上由于法院自身体制设置行政化、法官过分追求实质正义以及法院期望通过迎合网络民意来获取裁判的合法性、合理性.据统计有90% 引起司法公信力危机的法治事件都是基于网络引起的[3].相较之下日本发生的江歌案件,其处置的稳妥性和司法推进渐进性,以及在此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正义、司法中立、律师高尚职业操守等理念都是我们需要借鉴和学习的.简要分析两个案件中所体现出来的差异,通过合理的法院制度安排、律师宣传约束、法院重视网络民意成因分析等,正确理清网络民意对司法的影响.

    网络民意影响司法比较研究

    监察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研究——以《监察法》第33条为视角

    张晨露
    300-3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监察体制改革后,监察机关取代检察机关成为职务犯罪证据的收集主体.《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第33条确立了监察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但目前对该规则仅有原则性规定,针对监察程序中律师参与、排除"非法证据"的范围、对监察机关的监督、非法证据排除标准等问题缺乏具体的制度设计.应当以已有的相关规定作为参照,兼顾监察程序的特殊性和独立性,从立法上明确"非法证据"范围、完善对监察非法证据排除的监督机制、确立监察非法证据排除标准,以保证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监察程序中的有效实施.

    职务犯罪监察程序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抢婴自养"行为的法律定性研究

    庞亚男
    303,305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于以"自养"的目的抢夺婴儿的行为应该如何处理,我国现行法律并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传统观点将其列为拐骗儿童罪,在对该行为简要剖析后,本文认为有必要对抢婴行为进行单独的细致的规定,以更好地落实罪刑法定原则.

    抢婴自养抢夺定性

    论我国仲裁回避制度之完善

    黄舜禹
    304-30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仲裁回避制度作为保证仲裁公正的一项重要制度,其对于促进仲裁良性合理运作,保障仲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具有重大意义.《仲裁法》出台至今未曾修订,仲裁法关于回避方面的条文粗糙而不全面.本文将在分析我国现行仲裁回避制度的基础上,对进一步完善仲裁回避制度提出了几点建议.

    仲裁回避回避主体信息披露回避范围

    我国最低刑事责任年龄的现实困境与出路

    孔杏如
    306-307,309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科技教育的发展进步,未成年人形成辨认和控制能力的时间加快,未成年犯罪案件屡次发生,犯罪的低龄化和暴力化不断加强,这便会产生现行立法不适应司法实践的问题.法律适用困境的出现,既不利于实现刑法的立法目的,同时也难以落实对未成年人教育与保护相结合的政策.理论界与实务界对此展开了激烈的探讨,本文从案例出发,基于我国现实国情,结合时政分析了保持现有刑事责任年龄下限的合理性,并提出了相应切实可行的建议.

    最低刑事责任年龄未成年人犯罪恶意补足年龄不变论

    媒体舆论与司法监督的互动研究——以"赵宇案"为例

    王子旭
    308-309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古以来,舆论与司法都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纵观古今中外,不论东方西方、民主专制在司法审判过程中均不约而同地采取了公开审判,公开处罚的方法.但这也自然而然带来了一个问题——"舆论"与"司法"相辅相成的同时,也碰撞出了激烈的火花.有效避免舆论对司法公正的消极影响,发挥舆论的积极作用,对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媒体舆论司法监督互动

    浅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

    陶云飞
    310,312页
    查看更多>>摘要:2015年的《刑法修正案九》对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进行了修改,提高了法定刑的幅度,并将单位纳人犯罪主体,适应了社会变迁和法律规范协调统一的需要.然而笔者认为这种修改尚难以改变我国执行难问题的现状.笔者从本罪立法演进出发,探讨法院对本罪中"情节严重"的理解适用以及本罪启动主体应否扩张,并进一步提出本罪适用率极低的原因是法院身份尴尬及其身兼数职而力不从心.

    拒执罪情节严重《刑九》反思

    徐某某等诉被告张某某分家析产、法定继承纠纷案——未完全履行的遗产分割协议的认定

    李璇
    311-3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案系一起因多年前遗产分割协议未完全履行引发的纠纷.本案争议的焦点在于是按照原有协议内容继续履行还是根据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原则根据变化的实际变通履行.在审理过程中,由于原告同意变通履行且根据民法平等原则,法院做出了平衡原、被告双方利益的判决.

    继承协议公平原则产权变更

    国际代孕亲子关系认定研究

    杨礼
    313-314,3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各国对代孕的立场存在巨大差异,在禁止代孕的国家,根据传统的亲子关系认定规则,代孕母亲和其丈夫多可以取得亲权.在允许代孕的国家,根据代孕协议,委托夫妇多可以取得亲权.国际立法的空白和各国法律模式的差异,导致认定亲子关系的冲突不断,最严重会导致代孕子女无父无母无国籍.所以,制定规范国际代孕亲子关系的国际条约,以"子女最佳利益"为基本原则,并明确公共秩序原则适用的条件,是解决国际代孕情况下认定亲子关系最有效的途径.

    国际代孕亲子关系法律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