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上海环境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上海环境科学
上海环境科学杂志社
上海环境科学

上海环境科学杂志社

双月刊

1000-3975

上海钦州路508号

上海环境科学/Journal Shanghai Environmental SciencesCSSCI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环境科学专业学术性刊物。报道环境科学领域的研究成果、防治污染的高新技术及学科发展动态。刊登学术论文、科研报告、简报及经验等。主要栏目有环境管理、环境法学、生态环境、环保产业等。读者对象为环境科学工作者及大专院校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时代新征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根本遵循

    孙金龙黄润秋
    139-141页

    专家观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推进美丽上海建设的有关思考

    艾丽丽
    142-144页

    气象立法在气候变化应对中的空缺分析与建议

    赵卢伟
    145-150,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气象部门和气象业务在应对气候变化中起着关键的支撑性作用,气候变化应对也应纳入气象立法体系的调整范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要求:"全面清理现行法律法规中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相适应的内容,加强法律法规间的衔接",为气象立法的完善、明确其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功能定位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宝贵契机.

    气象气象立法气候变化应对

    基于长时间序列的上海碳排放预测及主要驱动因素分析

    戴洁钱美尹胡静
    151-157,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2000-2020年的长时间序列数据,通过建立可拓展的随机性环境影响评估(STIRPAT)模型开展了上海能源碳排放多情景中长期预测,并利用对数指数分解(LMDI)模型对主要驱动因素的贡献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发现:不同减排路径下碳排放趋势存在较大的差异,达峰年份、峰值水平将对碳中和目标的实现产生较为明显的影响."十四五""十五五"是决定上海碳达峰的关键时期,若控制得力,则碳排放达峰可能出现在2010-2015年间,目前已处于波动下行阶段;但结合当前新冠疫情及国际形势研判,碳排放峰值出现在2030年前可能性更大,且此峰值略高于2010-2015年历史最高点.在此基础上,基于中和情景2和中和情景3中长期预测结果显示,如要实现2060年碳中和,2030年起年均碳减排量约为500万t,2050年碳排放量相比2030年下降约为50%,至2060年约比峰值水平下降75%以上,此碳排放总量减排压力明显高于历史时期,能源结构的优化与能源强度的下降是最主要的减排贡献者.

    碳达峰碳中和STIRPAT模型LMDI模型预测

    新能源汽车车外噪声影响分析

    孙晓明
    158-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现场实测采集车外通过噪声样本,比较了内燃机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在不同行驶速度下的噪声情况,发现在低速30km/h和高速60km/h匀速行驶通过时,新能源车比燃油车辆通过噪声低1.0~1.7dB(A).根据声能量叠加原理和1 h等效连续A声级,结合道路车流量,利用Cadna/A仿真软件对城市某区域进行声学模型预测,研究了新能源汽车占比变化对区域声环境的影响.与现状相比,当新能源汽车比例提高至100%时,观察点昼间噪声下降0.8~1.6dB(A),夜间噪声下降0.5~0.9dB(A).鉴于新能源车占比提升对整体声环境改善效果不显著,建议发展低噪声路面,助力区域声环境改善.

    声学交通噪声声能量叠加新能源汽车通过噪声

    我国在产企业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隐患排查和自行监测现状

    高碧声
    163-166,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调研了国内外在产企业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进展,就现阶段我国在产企业开展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隐患排查和自行监测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案例,厘清隐患排查和自行监测方案编制的工作要点,为在产企业及相关从业单位开展类似工作提供借鉴经验.

    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难点问题工作要点案例分析

    上海市某区域湿垃圾处置设施环境监测分析

    董晓丹
    167-169,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全区范围随机抽查部分湿垃圾就地处置设施,进行废水、环境空气和噪声监测,发现:35.1%的废水点位超标,铁、粪大肠菌群、化学需氧量等12项指标超标;臭气浓度超标点位约占52.6%,且上风向与下风向均存在不同程度超标情况;声环境基本满足二类昼间环境标准限值要求.研究结果可了解湿垃圾就地就近处理设施环保达标情况,及时规避相关环境风险.

    湿垃圾处置设施环境监测达标情况上海市

    环境领域几组典型专业术语辨析

    王毅周自立张云超徐家琦...
    170-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合《环境工程名词术语》(HJ 2016-2012)及相关法律中的定义,对环境领域几组典型的专业术语进行了辨析,总结出环保行业相关工作准入门槛较低、概念炒作、科研人员把关不严、环保主管部门用词不严谨等是导致部分专业术语使用不规范的原因,建议从加强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加强对市场的监督与监管、强化科研人员和环保主管部门的引领作用等方面规范环境领域专业术语的使用.

    环境工程专业术语辨析

    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式生态文明建设道路

    洪婷婷
    174-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式生态文明建设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是促进和谐共生的社会主义道路,是坚持协调发展的绿色转型道路,是强化系统观念的综合治理道路,是主张合作共赢的大国发展道路,对新时代推动中国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生态文明建设道路美丽中国

    "双碳"背景下的资源环境审计研究与展望

    潘怡婷
    176-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聚焦双碳目标战略这一背景,分析资源环境审计及碳审计的现状,发现作为资源环境的组成部分,碳审计发展起步较晚并存在信息披露框架不规范、审计方法落后、专业人才匮乏、缺乏协同机制等问题.结合国外资源环境审计模式,提出碳审计应回归资源环境审计主线、统一规范信息披露框架、发挥内部审计与社会审计的协同作用、关注技术研发的资金使用情况等建议.

    资源环境审计碳审计双碳低碳经济协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