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上海航天(中英文)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上海航天(中英文)
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
上海航天(中英文)

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

李同顺

双月刊

2096-8655

sht8075b@vip.163.com

021-24181541

201109

上海元江路3888号南楼

上海航天(中英文)/Journal Aerospace Shanghai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主管、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主办、上海市宇航学会协办的综合性科技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其宗旨是传递航天科技信息,开展学术交流,促进科技进步。主要刊登与载人飞船、应用卫星、运载火箭、防空导弹系统及其分系统的研制、试验和使用有关的学术技术论文、研究报告、技术报告、专题评述等。本刊是交流航天工程及相关技术的园地,是对外展示航天科技成果的重要窗口。主要读者对象是航天工程及相关技术领域的科技人员、相关大专院校师生。本刊为中文核心期刊,入选《中国导弹与航天文献》(CAMA),全文入编《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并加入“中国期刊网”和万方数据库数字化期刊群。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网络信息体系的全域联合指挥与控制技术及未来展望

    徐洪青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向现代战争需求,全域联合作战通过打破传统作战区域限制,能够实现不同军种和作战领域的信息共享、军事力量整合和协同作战,从而提升作战效率、增强指挥灵活性、优化资源配置.全域联合有诸多优势,使基于网络信息体系的全域联合指挥与控制技术成为研究重点.本文系统分析了全域联合指挥与控制的发展历程、技术应用、架构设计和关键技术,同时结合国外的研究现状探讨发展方向,旨在为全域联合指挥与控制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网络信息体系全域联合作战指挥控制人工智能

    日地L5太阳探测工程概述

    方成丁明德陈鹏飞李川...
    9-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南京大学联合中国气象局、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等单位共同建议的日地L5太阳探测工程——"羲和二号",将在国际上首次发射一颗人造探测器至日地系统第5个拉格朗日点,通过精测矢量磁场、揭示三维爆发和精准预警预报,解答"活动区磁场的产生演化及其与太阳爆发的物理联系"和"太阳爆发的传播规律及其与灾害性空间天气的关系"这2个太阳物理和空间天气领域亟待解决的重大科学和应用问题.本文重点阐述"羲和二号"的科学与应用目标,简要介绍其科学载荷和初步方案.联合日地连线方向上的太阳探测,"羲和二号"的实施将开启我国太阳立体探测时代,拓展人类对太阳爆发机制的理解,为空间天气预警预报带来革命性突破.

    太阳活动太阳磁场太阳耀斑日冕物质抛射日地关系

    超高速飞行器自适应模糊超螺旋控制律设计

    岳晓奎郭容義丁一波王玉浩...
    17-24,3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超高速飞行器多源扰动下高精强鲁棒控制需求,提出了一种自适应模糊超螺旋控制律.首先,给出控制导向的超高速飞行器姿态模型;其次,采用广义超螺旋算法设计控制器,实现滑模变量与跟踪误差的高精收敛;同时,引入高阶齐次观测器估计飞行器复杂扰动,并在控制律中做前馈补偿以提高算法鲁棒性.针对控制增益选取问题,基于模糊算法,通过融合专家经验,建立控制增益与滑模变量直接关联.相较传统自适应方法,该自适应律可实现控制增益快速调节整定,同时兼顾系统响应速度、鲁棒性与抖振抑制需求.最后,以考虑复杂多源干扰的超高速飞行器为对象进行仿真,结果证明了自适应模糊超螺旋控制律的有效性.

    超高速飞行器广义超螺旋算法高阶齐次观测器模糊算法自适应控制

    透视空天红外遥感探测技术:演进规律与发展趋势

    李亚冉保昊辰孙胜利
    25-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空天红外遥感探测技术对国民经济发展和战略国防能力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是推动我国红外科技进步的关键引擎,更是实现航天科技强国战略的重要基石.本文重点展现了气象卫星观测技术、地物目标精细成像技术、红外焦平面探测器技术以及新时代背景下的遥感应用等多个与红外科技紧密相连的关键领域的研究进展.通过系统梳理相关技术的发展脉络,总结演进规律,并深入剖析最新研究成果,旨在精准洞察未来空天红外科技的潜在发展方向,为我国红外科技的不断创新和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

    对地观测风云卫星地球同步轨道高光谱遥感热像仪碲镉汞焦平面人工智能数字孪生智能感知元宇宙

    从单星观测到体系协同:风云卫星智慧协同观测体系的技术特征与发展展望

    董瑶海
    37-46页
    查看更多>>摘要:风云卫星是我国民用遥感卫星中应用范围最广泛、成效最为显著的卫星系列之一,在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和加强装备自主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面向气象高质量发展、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家安全等多重挑战,风云卫星将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体系化、智能化为主要发展方向,突破平台和载荷关键技术,构建智慧协同观测体系.本文探讨了风云卫星智慧协同观测体系在气象综合观测效能提升、体系化智能化网络赋能及全方位环境保障等方面的必要性,在分析国内外气象卫星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提出了新一代风云气象卫星构建智慧协同观测体系的建设思路和初步方案,并对体系构建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最后,展望了风云卫星智慧协同观测体系的应用前景.

    气象卫星体系化定量化遥感卫星平台互联互通智慧观测

    失效航天器接管控制技术发展综述

    黄攀峰鲁迎波张帆刘亚...
    47-62,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失效航天器接管控制对于实现航天器的在轨延寿、避免有效载荷的浪费、实现有限轨道资源的占位再生和维护太空安全意义重大.本文在系统分析各类失效航天器接管控制手段特征的基础上,按照接管控制过程中是否发生接触现象,将接管控制分为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两类.随后介绍了各类接管控制手段的特点,归纳了航天器接管控制任务中涉及的关键技术,给出了未来航天器接管控制的智能化和自主化发展方向.本文有望为未来开展失效航天器接管控制任务提供技术参考和依据.

    失效航天器接管控制接触式非接触式智能化自主化

    空间机器人的同伦类约束路径规划

    姚蔚然田昊宇张欧阳曾祎...
    63-73页
    查看更多>>摘要:同伦类约束路径规划是空间机器人路径规划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能够有效实现复杂约束条件下路径规划的运算轻量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同伦路径规划以同伦这一数学工具作为基础,将空间机器人的可行路径集限制在范围有限且具有良好函数性质的同伦结构中,在该结构中进行优化路径的搜索,在保证路径规划有效性的同时降低了算法的复杂性.介绍了基于同伦的路径规划近似算法框架,以及路径同伦构造和规划问题的求解.从面向约束的路径同伦构造方法和同伦优化搜索2个层面分析了近年来针对空间机器人同伦路径规划研究的进展.根据研究现状,对空间机器人的同伦类约束路径规划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空间机器人路径规划近似算法同伦类任务性能优化目标

    跨介质航行器入水流固耦合特性研究综述

    齐辉郭晶褚福庆吴昊...
    74-8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综述了跨介质航行器入水问题的研究进展,特别关注了入水流固耦合特性、弹性体结构入水冲击以及高速入水现象.入水过程涉及复杂的流体动力学现象,包括空泡形成、冲击载荷以及与航行体动力学特性的相互作用,这些因素都对航行器的设计和性能产生重大影响.本文讨论了跨介质航行器的基本概念,其具有独特的战略应用价值.入水过程中的关键挑战包括处理巨大的冲击载荷和复杂的流体动力学特性,这要求对航行器的形状、入水速度和入水姿态进行精密控制以优化性能.针对不同形状的航行体如何影响冲击响应和空泡动态,详细介绍了通过高速摄影和传感器技术在不同条件下进行的入水试验,这些试验帮助研究学者观察并分析了入水过程中的空泡形成、流体喷射以及随后的空泡闭合等现象.随着计算技术的进步,人们开始使用仿真技术研究多相流动和航行体结构的相互作用.总之,跨介质航行器的入水研究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通过深入理解入水过程中的物理现象和力学响应,可以为未来航行器的设计和操作提供科学依据,推动海空一体化航行器技术的发展.

    入水研究方法入水冲击高速弹性结构

    星舰-超重体系与开发的范式变革探究

    吴佳林盛英华程川张众...
    87-9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梳理和分析星舰-超重体系与开发的模式,及其相比以往航天运输体系的变革,本文首先回顾星舰-超重的宏观演化与微观验证历程,而后评估基于星舰-超重的太空新物流体系优势与挑战,最后探讨资本驱动下航天运输系统价值网升维与开发范式变革的内在逻辑.研究发现:星舰-超重的开发理念是"创新引领,市场运作;宏观演化,微观验证",本质是资本内在增值需求推动新技术、新平台的快速集成和应用.

    星舰-超重太空物流体系开发范式变革水平减速与垂直起降

    异构巨型星座开放式敏捷架构设计

    陈占胜朱维各
    95-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巨型星座的异构化是市场牵引、任务驱动未来天基系统的大趋势,如何发展好、用好、管理好异构巨型星座是行业内持续探讨的热点.针对异构巨型星座在体系设计、协同组网、灵活应用和系统运行等方面的问题,瞄准"动态协同、高品质服务、无感使用、易于管控"等需求目标,本文提出"联接、感知、智算、传输、研训、管控、应用"七位一体的异构巨型星座体系构建思路,应用开放式设计理念,实现快速、灵活、自主的星座资源整合与调度,支持模块化、可伸缩的多业务、多应用的按需服务.

    异构系统巨型星座开放架构敏捷组网无感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