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石化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石化技术
石化技术

杨清雨

季刊

1006-0235

pcit.yssh@sinopec.com

010-69345106

102500

北京市房山区燕山岗南路1号发展研究中心《石化技术》编辑部

石化技术/Journal Petrochemical Industry Technology
查看更多>>生产与科研相结合,石油化工与精细化工并重,为石化行业科技人员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控制回路性能监测在提高装置生产数字化、智能化上的应用

    鹿雨
    238-24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化学工艺技术的不断进步,化工生产流程的复杂程度也不断提高.为了更好地保障生产过程可靠运行,最大限度减少人工干预和误操作发生概率,现代化工对装置控制系统的自动化、数字化及智能化程度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过控制回路性能监测技术的应用,应用数字化技术分析大量现场数据,分析控制回路的各项性能指标,如相对性能指数、振荡指数、变异系数等,对系统中的众多回路控制器的性能做出评价,高效、便捷地实现控制回路实时检测、性能批量评估和PID参数整定优化功能,有效提升PID控制回路性能和自控投用率,提高装置整体自动化水平、生产智能化水平和运行平稳率.

    控制回路智能化数字化

    大型LNG储罐蒸发特性动态模拟

    夏丹
    241-242页
    查看更多>>摘要:LNG在储罐蒸发是影响储罐安全的关键.为此,采用动态模拟软件Aspen HYSYS建立16×104m3储罐蒸发模型,对不同影响因素产生的储罐动态特征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储罐初始充满率越小,日蒸发率越大,安全储存时间越短;储罐保温性能越好,储罐压力上升得越慢,LNG的日蒸发率越小,安全储存时间越长;环境温度越高,LNG储罐压力上升得越快,并且对储罐的蒸发率有较大影响;LNG含氮量对储罐压力影响不大,储罐日蒸发率随含氮量的增大而减小;BOG排出速率越大,储罐升压越慢,但过高的排出速率会使储罐产生一定真空度.该模拟计算的结果可为实际的LNG安全储存及储罐的工艺设计提供指导.

    LNG储罐蒸发率影响因素动态模拟HYSYS

    南海东部某水下开发油田长效完井液技术

    曹波波张伟国金颢李波...
    243-2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南海东部某水下开发油田由于特殊的作业需求,油田在完井8到20个月才能投产,常用盐水或隐形酸完井液长时间滞留在储层中会因漏失对储层造成严重伤害.通过储层特征分析及敏感性实验评价,分析该油田储层潜在损害因素及敏感性特点,在XX完井液的基础上,开发出高温稳定剂,解决XX完井液井底长时间放置降解难题.经过评价改善后的XX完井液体系120℃放置13个月流变性能稳定,防膨率13个月均保持在90%以上,长效通透性好不会堵塞筛管,同时与地层水配伍性良好.改善后UltraFLO现场应用10口井,现场施工顺利,无井下复杂状况,完井射孔均一次到位,投产反排效果突出,9口井达到甚至超过配产.

    长效完井液储层损害敏感性抑制性

    定向井裸眼筛管防砂工艺在破碎断块油田的应用评价

    窦金虎谭才渊刘晓宾
    246-248页
    查看更多>>摘要:渤海P油田属于复杂破碎断块油田,储层整体表现为厚度薄、砂泥岩互层、连续性差、产量低的特点.本文对其定向井裸眼优质筛管独立防砂的效果进行了综合评价.通过对该油田应用不同防砂方式的A井和B井进行实例分析,对裸眼优质筛管防砂的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定向井裸眼优质筛管独立防砂在渤海P油田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为渤海类似油田防砂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

    断块油田定向井独立防砂防砂方式

    沁水盆地煤层气低效井成因及治理措施效果

    王小东
    249-251页
    查看更多>>摘要:沁水盆地是我国煤层气开发生产主战场,但整体开发效果不佳,存在较多的低效井.本文以沁水盆地典型区块为例,开展低产低效井分析,确定了低产低效井原因.并结合近几年陆续开展的增产措施试验,进行效果评价,得出了储层改造类措施针对地质条件无问题,受到后期钻压、排采影响的低效井效果较好,其他类增产措施效果都不佳.后期对煤层气低效井治理应转变思路,开展井区加密调整,提高储量动用率,整体盘活低效井区.

    煤层气低效井增产措施措施效果

    穿采空区氮气施工工艺

    郭文水
    252-2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该区穿采空区煤层气井的施工工艺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利用氮气施工的钻井工艺,进一步优化了钻井的井身结构以及氮气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的安全问题,该方法有效地解决了采空区敏感层段的坍塌、掉块、漏失等施工难题.保证了穿采空区煤层气水平井的顺利施工,进一步验证了该钻井技术的可行性,对后续深部煤层气的规模性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煤矿采空区氮气施工敏感层段

    海上油田大位移井不间断循环系统实践及应用

    刘剑
    256-257,2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世界范围内,一般把水垂比≥2且测深大于3000m的井或水平位移超过3000m的井称为大位移井;大位移钻完井技术,是当今国际钻井工程领域的高新技术,也是挑战旋转钻井极限的高难度前沿技术.随着水平位移和水垂比的不断增加,大位移钻完井面临着许多严重挑战,井眼清洁程度直接关系大斜度长裸眼的不稳定性与可安全延伸极限、水力循环的压耗控制、井下摩阻扭矩的严重性与控制能力、长套管串下入难度与磨损严重性及钻井设备能力的局限性与综合运用能力等,通过不间断连续循环系统现场应用与实践,大位移井钻井过程中全井段当量循环密度数值平稳,对海上大位移井保持稳定的当量循环密度(ECD)控制及安全作业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

    大位移当量循环密度连续循环系统

    岩石受拉条件下声发射特征差异性研究

    耿景明
    258-260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花岗岩、辉绿岩、铁矿石三种岩石进行劈裂试验和声发射试验,研究三种岩石在受拉条件下声发射信号特征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三种岩石都表现出较强的脆性破坏特征,在受拉破坏前声发射特征却不尽相同.

    劈裂试验破坏形式声发射差异性

    刚果扇盆地X区块中新统深水沉积层序内部结构及划分

    刘小龙
    261-26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刚果X区块钻井及地震资料,对研究区中新统深水沉积地层的层序内部结构及界面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指明刚果扇盆地中新统深水层序具有"二元结构"特征,其层序界面在地震资料上对应良好的地震反射特征,依据层序内部结构及层序界面特征,并结合西非海岸海平面变化曲线、西非板块构造活动等因素,在研究区中新统识别出2个二级层序和7个三级层序,为研究区中新统油气勘探搭建了具有指导生产意义的层序地层格架.

    刚果扇盆地中新统深水沉积层序地层

    地化录井技术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探讨

    丁宏伟刘志台
    264-266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阐述地化录井技术的基本内涵,深入分析地化录井的影响因素,再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地化录井技术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路径,为油气勘探与开发提供技术支撑,从而有效提升油气开发的经济收益.

    地化录井油气勘探应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