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重庆大学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重庆大学

双月刊

2095-6304

hsfwest@126.com

023-65122667,023-65126307

400045

重庆市沙坪坝区沙北街83号(重庆大学B区)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Journal Journal of Human Settlements in West ChinaCSCDCSTP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建筑学术刊物。主要报道国内外室内设计学术研究成果,交流总结室内设计经验,促进设计、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解决。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城市存量土地更新的动力机制研究

    阳建强孙丽萍朱雨溪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城市面临着空间资源有限、环境压力不断加大的问题.城市存量土地更新成为优化城市发展格局、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手段.论文阐述了城市存量土地的内涵,分析了城市存量土地类型与基本特征,构建了"权力—资本—民生"三大驱动力交互作用影响的更新动力分析框架,重点分析讨论了居住类存量土地的"政府+社会"协作更新机制、产业类存量土地的"政府+市场"协作更新机制、公共设施类存量土地的政府主导更新机制、公共空间类存量土地的政府主导更新机制以及历史文化类存量土地的多方协作更新机制等五种更新驱动作用机制,以期为城市存量土地更新制度设计与治理优化路径制定提供依据,更好地推动城市更新的协同、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存量土地城市更新更新动力动力机制制度建设

    城市更新投资项目经济评估问题

    刘志
    8-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城市更新作为我国城市空间发展的一项战略,已在全国各地实施.城市更新规划实施是以投资项目的形式落地的.但从规划到项目的过程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投资项目经济评估—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甚至在决策流程中被完全忽略,很有可能导致经济低效或无效项目的实施,浪费国家资源.本文根据我国国情,参照国际经验,提出如何界定城市更新投资项目,探讨城市更新投资项目经济和财务可行性评估的流程和方法.目的是通过构建一个科学严谨的流程,为城市更新项目投资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并合理界定政府与企业在城市更新项目中的作用和责任.

    城市更新投资项目经济评估可融资性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

    面向城市更新财政可持续的空间生产逻辑与实践

    温锋华蒋雅婷
    14-21页
    查看更多>>摘要:财政可持续是实现城市更新长期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面对城市更新与财政可持续之间的现实矛盾,空间生产理论能解析财政推动城市空间再造和价值提升的内在逻辑,促进制度建设和空间生产实践的协调统一.从空间生产理论出发,构建"制度空间重构—多元主体行为选择—社会空间重构"的空间生产逻辑框架,提出未来城市更新财政可持续的五大基本逻辑和四大基本准则.最后以北京劲松模式为例,实证分析本逻辑框架的适用性,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为城市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城市更新财政可持续提供决策参考.

    城市更新财政可持续性空间生产劲松模式

    单位社区更新对个体社会资本的影响研究——以T市B社区为实证

    李悦李雪伟
    22-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对社区更新仅仅停留在物质空间维度的批判日益增多,强调对社会经济层面的关注.作为对其的回应,本文依据社会资本理论,首先构建了单位社区更新前后个体社会资本变化的分析框架;然后采用混合研究的方法选取T市B社区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验证.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个体社会资本受单位社区更新影响且总体呈下降趋势.文章进而通过定性研究分析单位社区更新对个体社会资本的差异化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居民个体社会资本受影响强度最大,社区工作人员次之,租客最小;建成环境及其引发的社区感知的变化是导致个体社会资本变化的主要原因,而社会网络与社会互动的变化对同一单位社区内不同人群个体社会资本的差异化影响具有显著解释意义.

    社区更新个体社会资本单位制影响机制混合研究

    基于会计准则的城市更新财务分析:方法与规划手段

    邱爽吴元君
    30-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针对我国城市更新的财务分析方法研究较为滞后.基于地方政府的视角,结合现代会计准则,构建了具有中国城市化特色并且与城市用地空间紧密结合的城市更新财务模型.城市的居住用地、公共配套用地以及产业用地分别对应财务模型中的融资、资产和收入项.城市更新的目标是地方政府在城市投融资阶段结束后,以资产负债表为基础寻求运营阶段利润的最大化.在基准财务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放松假设前提,进一步将其应用于对城市更新典型模式的分析,解读不同模式的财务本质以及背后隐藏的财务风险.结合以上分析,从用地结构调整、开发模式选择、公共资产盘活、产业用地出让以及用途和产权变更五个方面提出进一步优化我国城市更新的规划策略和具体手段.

    会计准则城市更新财务分析城市经营

    城市棚户区改造对周边舒适物的影响效应研究

    王昊张晓煜高然吴丹晨...
    37-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棚户区改造作为城市更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改善居住条件、改变城市面貌、提升城市功能来推动经济稳定增长,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2020年末,我国棚户区改造工作基本告一段落,然而对改造项目产生的影响效应的探讨尚不充分.本文选择棚户区周边舒适物变化情况作为研究对象,以北京市为例,结合POI数据与ArcGIS缓冲区分析,并构建双重差分模型与特征价格模型,实证研究城市棚户区改造对周边舒适物多样性的影响及其经济效应.研究发现:棚户区改造可以显著提高周边舒适物多样性,舒适物多样性的提高对周边小区房价有正向溢出效应,棚户区改造不仅能够提高居民生活质量,还可以激发创新与消费活动,从而提升城市活力,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本文研究结论为其他城市更新相关政策的制定和优化了提供科学依据.

    棚户区改造城市舒适物双重差分模型特征价格模型经济效应

    基于城市更新动力类型评价的更新模式研究——以丹江口市老城区为例

    贾艳飞张智奇任帅周梦笛...
    44-5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中国城镇化率超过60%,城市发展开始由过去大规模的增量建设向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优化并重转变,城市更新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城市更新从一种技术手段,向综合的政策转变.在当前实践中,城市更新的模式选择仍缺乏一定的客观性,呈现粗放化的态势.通过对城市更新动力的分解,发现更新模式的选择与主导力量之间存在直接关联.本文以研究区域内地块所受的主要动力作为更新类型的评判标准,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以丹江口市老城区为例开展实证研究,依据评价结果对更新单元进行类型划分,并根据不同的类型提出针对性的更新模式选择建议.研究表明,基于动力差异评价得到的单元更新类型,是客观选择更新模式的重要依据,对城市更新的精细化发展、促进更新规划的科学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城市更新动力机制更新类型丹江口市

    公共健康视角下的恢复性环境实证研究综述

    屈海燕郑思远
    52-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会飞速发展,人类对健康生活的追求给予了环境新的价值和意义,环境的健康效益被深度挖掘.本文利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工具,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346篇文献和中国知网166篇文献,从环境和需求两个角度梳理恢复性环境基础理论及概念,分类总结研究内容和研究热点,比较分析实证研究中的材料呈现、被试筛选及实验方法.最后,针对研究内容和实验流程进行深入探讨,挖掘恢复性环境研究的新内容,思考有关样本量有效性、前期施压程度及首位效应等实验中的关键问题,以期为后续恢复性环境的实证研究提供有力参考,作为循证设计与实践结合的科学指导.

    恢复性环境健康研究方法生理反馈心理评价

    "双老化"住区环境对老年群体积极生活行为的影响研究

    陈明玉边兰春
    6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老旧住区是我国城市老年人居住的主要场所,住房与老年人经历了共生长和共衰老的"双老化"过程,此类住区是老旧住区更新的重要类型.积极老龄化框架下的老年友好社区实践作为改善居家社区养老的方法越来越受到普遍关注,其旨在为老年人塑造出满足安居(吃住看病和基本锻炼),乐居(个人兴趣的满足和开发)和家居(邻里共建和贡献参与)三个层次目标的宜居社区,但目前在此框架下开展的针对"双老化"住区更新的研究和实践仍存在不足.为此,本研究选取北京四个典型的"双老化"住区,采用活动路径记录法归纳老年群体从事积极生活行为的规律特征,并结合以老年人为主的针对多方利益主体的非结构式访谈进一步分析环境空间,经济等维度的要素影响其行为积极度以及阻碍制约住区可持续更新进程的深层次原因.最后,从城市—社区,社区—住区,住区—建筑三个空间尺度提出"双老化"住区的环境改造策略和政策建议.

    "双老化"住区老年友好活动行为适老化改造

    基于供需匹配的厦门岛骑行环境优化策略研究

    闫水玉刘雯
    68-74页
    查看更多>>摘要:慢行交通系统是城市交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慢行交通系统有助于与营造出舒适、安全、便捷的城市环境.近年来,在绿色健康城市理念之下,骑行环境作为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始被众多城市重视并且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居民骑行需求的区域分异特征及骑行环境的趋适性是发展骑行交通的基础.然而,目前已建成的骑行环境是否满足城市发展需要以及如何科学构建城市骑行环境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选择厦门岛作为研究对象,借助共享单车大数据与城市用地类型,通过ArcGIS平台,分别测度了居民骑行的现状需求、潜在需求及其空间上存在的差异,同时通过城市建成环境中与骑行相关的十个指标分析了城市骑行环境建设的空间差异.进而通过对城市骑行环境供需的IPA分析,将厦门岛划分为四类骑行区.通过总结四类骑行区的建成环境特征,并进一步将四类骑行区内的现状、潜在骑行需求与表征骑行便捷性、骑行安全性与骑行舒适性的十个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目前岛内的骑行环境建设并没有显著符合骑行需求.基于该研究结果以及各类骑行区的供需匹配关系进一步提出岛内骑行环境优化策略.本文提出了城市骑行需求的一种量化方法与骑行环境建成特征的评估体系,发现骑行需求与骑行环境建设均存在空间差异且二者不完全相关.将两者结合进行供需对比分析,能够有效地确定城市中各地区骑行发展的必要性与重要性,进而为城市骑行环境建设提供建议.

    骑行需求供需匹配骑行环境优化策略厦门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