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重庆大学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重庆大学

双月刊

2095-6304

hsfwest@126.com

023-65122667,023-65126307

400045

重庆市沙坪坝区沙北街83号(重庆大学B区)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Journal Journal of Human Settlements in West ChinaCSCDCSTP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建筑学术刊物。主要报道国内外室内设计学术研究成果,交流总结室内设计经验,促进设计、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解决。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城市设计之道:以变应变,依法导控

    金广君
    72-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英文Urban Design一词翻译过来的"城市设计",和"古已有之"的城市设计有不同的含义.本文通过对北美城市设计追本溯源,阐述了北美城市设计以变应变的本质特征,认为城市设计存在的底层逻辑是应对环境复杂多变的行动,因此城市设计成果应该是一个开放的实施框架,由设计咨询和实施导控两部分组成.进而阐述了城市设计依法导控的关键问题,包括导控的动力、过程、标准与教育.最后,论文针对中国特色城市设计的路径选择提出了个人建议.

    应对变化容积率奖励制度建设城市设计师中国特色城市设计

    站城融合·空间整合——我国"站城综合体"的概念解析与研究进展

    戴一正戚广平张晨阳樊鹏涛...
    83-90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站城融合发展刚刚起步,站城综合体作为铁路客站与城市空间整合的实现方式,成为建筑设计领域重要的议题.站城综合体在不同城市发展背景下的建设实施,形成了若干实践模式,对站城综合体的概念和脉络进行系统解析,厘清其建设共识、现状问题和发展方向,有助于系统地建构站城综合体的研究框架,并应对站城融合发展中的现实问题.以站城综合体为综述对象,从概念解析、建设特点、问题审视和主要议题四个方面对站城综合体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归纳.首先明确站城融合发展是我国站城综合体建设的实际推动因素,辨析概念的内核与拓展,对站城综合体进行界定;然后分析国内外站城综合体建设的特点,并对我国站城综合体的问题现状进行总结;进而划分出国内站城综合体的发展阶段,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当前我国站城综合体研究的四个主要议题.研究提出我国站城综合体的相关研究应完善站城综合体在多层面的体系化建构,强化站城综合体在城市开发方面的研究,推进站城综合体评价体系前置介入设计,注重学科交叉融合实现研究方法的创新,并通过多体系交叉和跨尺度协同展开进一步的研究,对当下我国站城融合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文献综述站城综合体站城融合概念解析研究进展

    城市更新视角下纽约历史街区保护更新模式研究——以格林威治村历史街区为例

    左力曾星星
    91-9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城市进入城镇化"下半场",城市发展的范式产生转变,历史街区价值逐渐显现,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成为城市更新进程中的重要类型.本文聚焦纽约历史街区保护更新模式的研究,以纽约格林威治村历史街区为研究案例,探讨了20世纪60年代纽约市《城市地标保护法》出台后,纽约市应对不同尺度、不同类型历史街区保护更新项目的模式机制.研究以历史街区的保护更新项目为对象,从历史街区遗产价值与更新模式相互关联的维度,梳理历史街区的发展背景和空间演化过程,解析了历史街区的层积性的历史价值、活态化的文化遗产和多样性的美学特征,详细阐释了应对历史文化传承和城市更新发展双重目标导向下,纽约历史街区从建筑单体到街区,不同尺度、不同类型项目的保护更新模式机制.

    城市更新历史街区保护更新格林威治村模式机制

    北京西四北历史文化街区平房院落能源性能综合研究

    张曼曹雪萦汤羽扬
    98-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集中连片体现历史风貌的精华地区,历史文化街区整体保护与平房院落更新改造的冲突日益显著.近年来,北京相继出台历史文化街区与平房院落保护更新的条例与导则,取得一定成效,但如何在满足居民生活需求与意愿的前提下,用最小干扰的设计手法进行平房院落的成套化改造,成为当前老城平房院落更新的议题.本文以北京市西四北历史文化街区二条3号院改造为例,采用调研法、文献法和计算模拟法对该地区平房院落建筑形制、院落热环境和建筑围护结构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为当前平房院落改造提供风貌保护与居住改善需求上的平衡,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城市更新西四北历史文化街区平房院落节能改造计算模拟

    控规单元尺度城市更新中建筑碳排预计算研究——以武汉滨江商务区七期地块为例

    白淑军运迎霞宋彦李超骕...
    105-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已处于城镇化的后半程,加上"30目标+60愿景"国际承诺的做出,标志着存量更新和低碳规划将成为我国城市开发建设和转型发展的基本语境.建筑碳排是城市中的重要碳排放源,亦是影响城市更新的主要碳排因素和计算因子,针对当前我国城市更新中建筑碳排计算研究的缺失,以控规单元尺度为研究范围,以建筑碳排预计算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多种定量研究方法与工具平台及图式化语言进行研究分析.在能耗模拟框架下,对三种常用建筑碳排预计算方法进行比选,选取"根据规划用地类型与强度推算建筑能耗"的碳排计算方法.以武汉滨江商务区七期地块为实证地块,根据城市更新规划设计方案,对城市更新后建筑碳排进行预计算及结果分析;并对现状地块的建筑碳排进行计算,对比分析地块更新前后建筑能耗的减排效应并进行原因探析,得出经过低碳城市更新后的建筑碳排降幅可达到约88%,主要原因在于高能耗建筑类型的减少及用地功能与性质的改变.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从三个方面提出控规单元尺度城市更新的低碳规划策略与技术路径,最后对研究的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进行讨论,并提出未来研究应继续努力与完善的方向.

    建筑碳排预计算城市更新实证计算分析与低碳规划策略控规单元尺度武汉滨江商务区七期地块

    老城区社区生活圈测度及公共服务设施优化研究——以宜宾市为例

    周波廖元培周玥姮宋桂君...
    112-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我国城镇化的下半场,以人为本、存量规划和集约发展成为当下城市的主旋律,作为承载城市记忆的老城区社区生活圈亟待更新优化.以宜宾市老城组团为例,采用连锁网络模型和基于真实路网的设施可达性分析等方法,结合10大类公服设施POI数据、当地居民对设施的重要性评价数据,对研究区域进行了10分钟社区生活圈的测度探索,并在测度结果的基础上,以生活圈为视角提出了相应公服设施的优化及择址建议.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宜宾老城共可划定出4个10分钟社区生活圈,平均用地规模较小于平原、省会、特大型城市;第二,4个生活圈整体都存在公园广场、社会福利、科教文化这3类设施数量较为欠缺及覆盖范围较小的共性问题;第三,各生活圈生活便利度差异明显,发展不均衡.未来宜侧重优化过渡区、边缘生活圈欠缺设施;第四,基于设施覆盖率及居民可达程度考虑,每个生活圈宜提供中心度前三的地块中心点作为10分钟层级设施的推荐设置点.

    10分钟社区生活圈生活圈测度:连锁网络模型公共服务设施配置

    多方协作、多级传导、上下结合——成都市城乡社区治理的探索

    杨辰辛蕾贾姗姗
    119-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2017年以来,成都市面对发展资源匮乏、顶层设计缺失和上下互动不足三大社区问题,尝试从"多方协作""多级传导""上下结合"三方面探索超大城市城乡社区治理的新思路.多方协作方面,成都市设立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协调各委办局制定解决"人、物、财"瓶颈的多方协作对策;多级传导方面,通过科学划分社区发展群,将全市"五大社区"的建设要求和评价标准层层传导至区(市)县和街道(镇)的社区治理行动中;上下结合方面,"三位一体"的社区规划师制度将主管部门及行业专家、设计团队、民意代表组织在一起,共同参与社区更新项目的全过程.本文通过梳理和总结成都经验,以期为中国超大城市的社区治理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多方协作多级传导上下结合城乡社区发展规划

    基于生活圈理论的收缩型村镇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研究——以黑龙江省肇源县为例

    李世芬李竞秋刘代云樊浩...
    126-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人口收缩是城镇化进程持续推进的必然,为满足村镇居民不断提升的需求并避免人口收缩造成的资源浪费,亟待对村镇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体系进行优化与重构.以黑龙江省肇源县为例,引入生活圈理论探讨收缩型村镇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优化方法.首先基于对村镇收缩类型与强度的分类,结合居民出行意愿的时距转换调查,将肇源县村镇划分为"县域—扩展—基本—基础"四级动态半径生活圈.然后通过筛选与生活圈等级对应的公共服务中心,并依据相关规范及居民实际需求,确定各级公共服务中心配置的项目内容和优化建议.

    收缩型村镇生活圈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优化肇源县

    基于POI和AOI数据的贵阳市生活圈便捷性测度

    谢庆哲赵翠薇
    133-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布局对城市的宜居性产生重要影响.15分钟生活圈构建是"以人为本"城市规划理念的具体实践.基于贵阳市公共服务设施互联网开放数据,运用机会累积法,对贵阳市住宅小区5分钟、10分钟和15分钟生活圈便捷性进行测度,研究发现:可达性视角,优质住宅小区占比低,5分钟生活圈的可达性优于10分钟、15分钟生活圈;可达设施多样性,5分钟生活圈的达标率最低;贵阳市生活圈达标住宅占比仅为5.49%,部分种类日常设施点分布具有区域特性.贵阳市提高宜居性,应加强生活圈便捷性建设.

    生活圈公共服务设施便捷性POIAOI

    基于居民步行活动模拟的社区生活圈规划:研究框架与议题

    车冠琼仇保兴王倚天何继新...
    139-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区生活圈是城市居民生活的基本单元,从居民日常行为活动出发进行生活圈规划设计,是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的重要途径.研究以主体建模、空间设计相关理论为基础,在系统回顾国内外生活圈及居民步行活动模拟研究进展的基础上,从数据获取、模型构建、模拟分析、结果应用四方面,阐释基于居民步行活动模拟的社区生活圈研究框架.提出基于主体建模的生活圈步行活动模拟模型构建、多场景居民步行活动模式挖掘、居民步行活动影响机制、生活圈空间设施精准规划与动态规划四大关键议题,为实现以人为本的生活圈规划提供路径参考.

    社区生活圈多主体模型步行活动模拟空间精准规划研究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