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上海节能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上海节能
上海节能

蓝毓俊

月刊

shjnxh@vip.citiz.net; shjnxh@163.com

021-60805335

200083

上海中山北一路121号花园坊A1幢718室

上海节能/Journal Shanghai Energy Conservation
查看更多>>本刊综合报导我国节能方针政策、地方配套法规建设及节能监察状况;国家和上海的能源发展战略;国内外先进的合理的用能技术和管理方法;新颖实用的节能产品和材料;节能服务产业的发展状况和典型案例;重点耗能行业和节能先进企业的节能经验;上海企事业单位节能动态;国内外最新科技信息等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双碳"目标下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思考

    朱刚
    182-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燃料电池汽车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是我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之一.开展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现状研究,对于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加快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快速市场化具有重要意义.系统梳理了国内外主要国家和地区燃料电池汽车发展战略和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分析燃料电池汽车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提出下一步产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双碳"氢能燃料电池汽车

    产城融合背景下产业园区规划环评空间管控措施研究——以上海为例

    程迁
    187-190页
    查看更多>>摘要:产城融合是我国近年来城镇化发展的战略目标,随着产城融合的推进,产居环境矛盾逐渐凸显.空间管控是产业园区规划环评中避免或减轻产居环境矛盾的有效措施之一.目前国内现有技术体系中,对于产业园区规划环评层面如何开展空间管控的技术指导非常有限.上海是我国产城融合推进最快的城市之一,也是最早全域开展产业园区规划环评的省份,在产城融合背景下的产业园区空间管控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拟梳理上海市在产业园区规划环评管理实践中采取的主要空间布局约束措施,为产业园区规划环评空间管控提供借鉴.

    产城融合产业园区规划环评空间管控

    数字经济发展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以四川省18个地级市为例

    马长发蒋欣宇
    191-202页
    查看更多>>摘要: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数字经济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探讨如何以数字经济为手段为共同富裕赋能成为重要议题.在分析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的理论基础上,采用我国2010-2021年四川省18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用面板回归模型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并且考察了数字经济影响共同富裕的异质性,最后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检验"宽带中国"政策效应.结果表明:数字经济有助于实现共同富裕,并且可通过市场化程度的提升和产业结构高级化而实现;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的影响作用存在区域异质性和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政策效应检验显示"宽带中国"数字政策能够有效促进地区共同富裕.

    数字经济共同富裕中介效应异质性分析"宽带中国"数字政策

    数字经济发展对行业工资差距的影响研究

    闫曰奇
    203-2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缩小行业工资差距是实现中国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探究当前火热的数字经济发展对行业工资差距的影响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基于2011-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探讨数字经济发展对行业工资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行业间工资差距逐渐扩大,该结论在内生性处理及稳健性检验下仍成立;数字经济发展对各地区行业间工资差距的影响具有差异性,其中对于中部地区的正向影响最大.基于上述结论,为缩小行业工资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政策启示.

    数字经济发展行业工资差距地区差异

    西部地区人口流动网络格局与影响因素分析

    张莹
    211-2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2018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和人口流动相对强度指数等方法,分析西部地区人口流动的空间格局,并构造QAP回归模型分析西部地区人口流动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西部地区城市间人口流动以省内迁移为主,人口流动呈现省会城市集聚特征,省际流动以就近迁移为主;西部地区城市内人口流动数量大的城市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人口流动强度高的城市多为边境小城市;西部地区各省会城市均对流动人口有较强吸引力;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是促进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而阻碍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则是城市距离,人均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专利授权数和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则对不同省份产生了异质性影响.

    人口流动影响因素QAP西部地区

    长三角地区制造业集聚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凌小倩魏晨娜
    220-2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促进经济繁荣的基石,也是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的体现,而集聚经济是促进制造业增长和布局调整的核心力量.基于2011-2020年我国长三角三省一市面板数据,利用区位熵对长三角地区制造业集聚水平进行测度分析,进一步实证探究长三角地区制造业集聚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三角区域整体制造业集聚水平较高,制造业发展相比全国具有一定优势,其中浙江省和江苏省制造业集聚水平一直稳定在较高水平,上海市制造业集聚程度最低,并没有达到专业化生产的临界值,制造业集聚呈下降趋势;按制造业要素密集度分组,长三角地区集聚水平垫底的行业多为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具有全国比较优势的行业多为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对外开放水平的提升和市场需求水平提高对制造业集聚有正向促进作用,对外开放水平的作用远远大于市场化效应的作用.相反,城镇化水平提高和劳动力成本上升会对制造业集聚产生负向影响,劳动力成本影响相比较小.

    制造业集聚水平区位熵影响因素长三角地区

    制造业服务化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研究——基于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彭笑魏晨娜凌小倩
    232-2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全球经济由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深度转型的背景下,服务化已成为制造业企业攀升全球价值链,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选择.基于2012-2021年沪深两市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制造业服务化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研究表明,制造业服务化和企业竞争力存在显著的正"U"形关系,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可以从高水平的服务化策略入手.进一步按所有制类型和企业规模进行异质性分析,发现服务化对竞争力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对非国有企业和大规模企业的竞争力的影响较为显著,而对国有企业和中小规模企业的竞争力的影响并不显著.因此,提出政策建议,为制造业企业实施服务化转型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服务化制造业企业企业竞争力异质性分析

    中欧班列助力提升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效率

    李沛阳龚桂颖路诣晓
    240-2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欧班列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载体,中国对沿线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效率对深化"一带一路"倡议具有重要作用.基于2005-2021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数据,运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进行测算中国在55个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效率,并采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中欧班列开通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效率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中国对中欧班列沿线国家OFDI效率逐年提高,且中欧班列的开通显著促进了中国对沿线国家OFDI效率的提高.基于此,中国应加快中欧班列的建设与发展,以网带面,促进亚欧国家之间经贸合作,提高中国OFDI效率,依托"一带一路"构建中欧班列沿线国家金融体系,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中欧班列与"一带一路"建设深度融合,积极促进企业"走出去",扩展对中欧班列沿线国家的投资方式与渠道.

    中欧班列对外直接投资随机前沿引力模型PSM-DID

    新时期中巴服务贸易合作升级研究——基于产业竞争力视角

    陈静刘勇杨习铭
    249-262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3年是中巴经济走廊启动十周年,当前,走廊已从夯基筑台、立柱架梁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面对新的时代背景,中巴亟须寻求发展的新方式和新桥梁以期进一步推动中巴经济合作深化,因此基于UN Comtrade中的相关数据,采用比较优势、竞争优势和互补优势的5个相关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测度中巴两国服务贸易业的产业竞争力.通过研究发现:中国的维修、运输、通信与其他商业服务具有竞争优势和比较优势;巴基斯坦的保险和政府服务部门具有竞争优势、比较优势.中国对巴基斯坦的维修以及其他商业服务具有很强的互补优势,巴基斯坦对中国的ICT以及政府服务具有较强的互补优势.基于以上结论提出相关建议,大力发展两国的优势服务贸易部门,深化两国互补服务贸易部门的合作,增强两国重点服务贸易部门的国际竞争力,提升两国弱势服务贸易部门的竞争优势,推动两国服务贸易结构优化,充分发挥中巴自贸区的贸易优势.

    中国巴基斯坦产业竞争力国际服务贸易

    主动偏航尾流控制研究成果综述

    任杰刘清媛周自成刘飞虹...
    263-27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偏航尾流模型、偏航尾流特性及主动偏航尾流控制(Active Yaw Control,AYC)对风场的影响三个角度,调研了主动偏航控制技术最近几年来的研究进展,并针对目前研究的一些局限性以及AYC的工程应用实践性作出展望.调研结果显示:偏航会改变风机的尾流特性,主要表现在尾流的风速分布和偏航尾流偏置量上;整体来看上游风机主动偏航能提升整场发电量,但同时也会改变风机的载荷;目前国内外常用的几个偏航尾流模型中,Bastankhah模型和Qian-lshihara模型与实测数据的匹配性较好,具有很高的工程实践性.同时,在后续偏航尾流研究中,应基于风场实际数据对偏航尾流特性和模型进行验证与分析.

    风电场发电量主动尾流控制偏航尾流特性偏航尾流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