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上海建设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上海建设科技
上海建设科技

赵俊

双月刊

1005-6637

bjb1666@163.com

021-64387445

200032

上海市宛平南路75号1号楼2408室

上海建设科技/Journal Shanghai Construction Science & Technology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反映上海建设系统各行业最新科技成果、重点和重大建设工程“四新技术”。期刊立足上海,面向全国,是份综合性、应用性科技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全要素街道理念的城市道路品质提升实践

    林芬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升城市更新背景下城市道路品质,以新港路道路品质提升工程为例,从全要素街道设计理念出发,以打造安全、活力、美好、绿色、智慧的城市街道为目标,通过精细化、一体化、人性化的手段,着重完善街道空间、慢行环境、景观绿化、城市家具等方面的设计,最终实现了城市道路向街道空间的转变.该设计思路有助于推动全要素街道设计理念在城市道路改造中的应用.

    城市道路街道空间全要素道路改造品质提升

    城市高压走廊下武宁公园更新探索

    刘智琦
    5-8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压走廊线下空间通常只作为非建设用地或者防护绿地处理,利用率不高且严重割裂了城市绿地的连续性.在城市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为缓解城市用地空间的紧张及满足人们对亲近自然、渴望绿地的愿望,同时贯彻上海"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有必要提高城市中高压走廊线下公共绿地的利用率,促进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以普陀区武宁公园改造项目为例,在分析高压走廊线下公共绿地现有问题的基础上,从多个功能角度出发,提出了高压走廊下公共绿地更新策略,以期为城市中高压走廊下生态绿地更新提供借鉴.

    高压走廊公共绿地建设更新武宁公园

    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下的城区智慧建设运行管理技术应用研究

    张扬孙杨世佳保丽霞
    9-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明确了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的方向.聚焦城市区域智慧建设运行管理技术创新与应用,提出了面向"以人为本、产城融合、顶层设计、数据运营"的"1个平台+3大过程+4个窗口"的总体框架,以四维时空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驱动数字底座建设,支撑规建管运服各环节人、物、事可追溯,以应用场景集建设为突破点,赋能城区规建管一体化数字化设计.在数字空间内完整、准确呈现其全生命周期信息,实现"一张蓝图绘到底",并针对典型城市区域开发综合信息平台原型,对智慧建设运行管理技术应用示范,搭建了城区建设-运行-管理全生命周期的智慧化、精细化、数字化管理模板.

    全域数字化转型智慧城市重点区域建设运行管理技术应用

    盾构辅助驾驶系统的研制和应用

    姜乐
    13-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决盾构司机在经验不足或土层条件极其复杂的情况下,施工参数控制不合理,从而造成地表沉降、隧道轴线超标等问题,介绍了一种用于帮助盾构司机进行施工参数决策的盾构辅助驾驶系统.通过数据与知识双驱动建立纠偏模型、土压模型和注浆模型等智能模型,预测盾构姿态和地表沉降并提供施工建议.制定5级风险报警体系预判盾构掘进风险,按照不同风险等级推送报警信息给相关人员.盾构辅助驾驶系统在上海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工程中的应用表明,辅助驾驶模式下的盾构姿态控制、管片姿态控制和地表沉降控制均优于人工,提高了掘进效率和隧道质量.

    盾构隧道辅助驾驶姿态控制沉降控制

    基于BIM的地质信息抽取分析方法及应用

    徐良义
    17-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地质信息抽取的准确性和效率,提出了一种三维环境下抽取分析地下空间地质信息的方法.该方法基于统一的坐标系实现BIM的整合,通过射线碰撞法对地下工程和地质模型的空间关系进行分析,快速获取所有地下工程的地质信息及属性信息,并应用于工程案例.工程应用的结果表明,基于BIM的地质信息抽取方法实现了多专业模型的整合及数据的快速抽取、分析与应用,便于项目后期运维,在工程应用中有着广阔的前景.

    地下工程三维环境数据抽取地质信息属性信息

    AI车载视频巡查应用于城市网格化管理的初步探索

    张燕陈涛刘涛黄盛...
    20-22,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弥补网格化人工巡查发现的不足,在城市治理数字化、智能化的新形势下,探索了将AI识别技术应用于网格化管理的日常巡查,丰富网格化的发现方式.通过应用实例证明,AI车载视频巡查展现了良好的适应性和替代人工巡查的潜力,为未来城市精细化管理和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创新的解决方案.

    AI车载视频巡查城市网格化管理深度学习

    站城融合视角下轨道交通站点地下空间利用探讨

    陈敏周润嘉
    23-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升城轨地下空间品质和利用水平,同时激发城轨周边城市发展的活力,提出了全新的城轨地下空间站城融合的概念,将源于轨道交通规划的站城融合与TOD理念相结合,从功能一体化、交通一体化、人文一体化等方面阐述了实施策略,并以3处典型城轨站点案例,说明城轨地下空间站城融合的做法.在轨交发展势头迅猛的大背景下,站城融合的轨交站点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城轨站点地下空间站城融合TOD

    小城镇自建型住区使用后评价探究

    李朦赵璇
    28-3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型城镇化发展时期,为了解城乡建设管理体系末端的小城镇居住空间的环境品质,从小城镇自建房的居住建筑类型的脉络与演变角度切入,开展了使用后评价的研究方法.以小区实地调研和居民行为观察的方式,寻求自建型住区在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和缺陷,并提出了改进建议,以期为小城镇自建型住区的人居环境改善提供借鉴.

    小城镇人居环境自建型住区使用后评价

    振石会议中心结构设计

    杨必峰符宇欣瞿以恒
    3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振石会议中心是具有大跨大悬挑特点的高层钢结构建筑,结构形式对重力作用比较敏感.设计时分别考虑和不考虑楼板作用,分析了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并采用非线性时程方法分析了关键构件的拆除所引起的连续倒塌影响.经施工模拟,延后楼板浇筑降低了架空结构的楼板应力,在正常使用期间能起到空间桁架弦杆的平面外约束作用.采用动力弹塑性的方法验证了大震的结构性能.结果表明,该结构有较好的抗连续倒塌的能力,整体刚度较好,重力变形较小,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和足够的承重冗余度.

    大跨钢结构架空结构施工模拟防连续倒塌

    新疆某县水厂扩容改造项目工程设计分析

    刘若民
    38-42,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新疆某县水厂供水扩容改造项目为例.针对原水浊度在融雪期或雨水期的突然升高和远期切换为水库水后存在富营养风险的水质特点,采用了预处理(预加氯及预沉淀)及强化常规处理工艺,有效提升了水厂应对近、远期原水水质变化的能力,新建的10.5万m3/d的排泥水处理系统提高了水厂环境友好程度.在现状沉淀池、虹吸滤池、取水口等对刮泥机、滤料、外围格栅拦网等更新、增设,提升了处理效果与稳定性.同时,为未来供水标准进一步提升预留纳滤处理用地及接口.该改造更新的思路可为类似原水水质的水厂设计工程提供借鉴与参考.

    净水厂改扩建设计季节性高浊度原水预处理强化常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