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社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社会科学
社会科学

熊月之

月刊

0257-5833

shkx@sass.org.cn

021-53062234

200020

上海市淮海中路622弄7号337室

社会科学/Journal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s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以“实、新、活、广、深、快”为特色,立足上海,面向国内外,致力于探讨新问题,发表新观点,鼓励学术争鸣,扶植理论新秀,倡导新兴学派。同时开展比较研究,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是一本高层次,有深度,反映国内外社会科学最新成果的权威性综合理论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绿色金融、碳排放强度和企业ESG表现——基于上市企业微观数据的实证研究

    张瑞涵周亚虹
    126-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双碳"目标下,发展绿色金融成为中国推动经济结构绿色低碳转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方式.基于2010-2019年上市企业微观数据,考察了绿色金融发展对企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研究发现,绿色金融显著降低企业碳排放强度,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机制检验发现,绿色金融发展通过提升企业环保意识、缓解融资约束加大绿色投资、提高生产率等渠道来实现企业碳减排;同时绿色金融发展提高了企业ESG表现和经济绩效,实现了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共赢".进一步发现,绿色金融发展对非国有企业、非重污染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碳排放强度的抑制作用更显著,对处于一线城市、非资源型城市和基础制度规制更强地区的企业能更有效降低碳排放强度.

    绿色金融碳排放强度环保意识绿色投资ESG

    照护的手艺:医方情感支持如何促成患方信任

    吕小康王丛汪新建
    141-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虽然调查数据显示近些年来中国民众对就医或住院过程的评价已出现好转趋势,但公众自身的实际感受并不一定与此同步.这与现代医学强调医疗体制和技能提升以改善医患关系的医患信任塑造模式有关,这一模式未能充分满足患方就医时的多种情感诉求,也未能充分彰显医方的情感照护技艺对患方情感信任的促成作用.基于A市某医院儿童血液病中心的参与观察研究发现,医方常在医院的制度化安排之外为患儿家长提供情感支持,以助其减少消沉情绪、缓解治疗恐惧和歧视感知、宣泄负面情绪,或是帮助无法治愈的患儿家庭以更少的痛苦走过生命的最终阶段.这些情感支持可直接提升患方对医方的情感信任,进而促进其对医务人员及其所在医院的认知信任和制度信任,也使医务人员自身获得情感的慰藉和职业的成长,从而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但是,医方情感支持的实现具有高度的人格化特征,是一种需要长期习得且难以标准化施展和迁移的"手艺".在现有医疗体系下培养一种不完全基于治疗效果、充分尊重治疗过程中情感付出的治疗文化,还需要持久不断的反思与努力.

    照护情感支持情感信任认知信任医患信任

    城乡关系视域下农村集体经济的实践类型及其运作逻辑

    孙敏
    153-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不同地区劳动力与土地剥离程度以及工商资本与集体土地的结合程度的巨大差异在我国形塑了三种农村集体经济类型:紧密型城乡关系支配的分配型集体经济、过渡型城乡关系主导的中介型集体经济和松散型城乡关系影响的社会型集体经济.不同类型集体经济在实践中遵循不同的运作逻辑且呈现出发展路径的区域差异:分配型集体经济建立在工商资本持续下乡的基础上,集体组织与集体成员围绕集体收益分配进行博弈;中介型集体经济随本地农业现代转型应运而生,集体组织与承包者、经营者围绕农业生产效率最大化形成在地化互动;社会型集体经济在相对贫困持续约束的背景下形成,围绕农村公共品供给与服务展开社会治理成为其核心内容.对中国农村集体经济丰富的实践进行类型化提炼与分析,在中观层面,能为不同地区农村集体经济创新在地化发展模式提供理论依据,还能进一步展现农村集体经济助力中国迈向共同富裕的价值内涵.

    农村集体经济城乡关系共同富裕理想类型

    同案同判的法律一般性根基

    陆幸福
    166-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法律一般性是指法律规定行为的一般类型及其处理方式,并普遍适用于其管辖范围内的人群.在理想状态下,同案同判是法律一般性经由司法裁判的逻辑结果.而在实践中,面对必然存在的障碍,同案同判无法总是成为逻辑结果,相反,需要将同案同判变为司法要求,以形成一致性判决,进而实现法律一般性.在以成文法为主的国家,同案同判的制度化可以进一步推进疑难案件的司法裁判一致性,这种制度化不是对依法裁判可有可无的补充.同案同判有其独立于依法裁判的价值,错误判例获得遵循充分表明了这一点,同案同判的价值基础最终还是回归了法律一般性.

    同案同判法律一般性疑难案件依法裁判

    司法类案运用的困境及突破

    孙海波
    174-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践中类案不同判的问题日益严峻,严重损害了司法公正和司法权威,中国特色案例制度的建立就旨在解决这一问题.类案运用在统一法律适用方面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面临诸多问题,需从观念、制度和方法上扫清障碍.为此要明确不同类型案例的效力指向,指导性案例效力的特殊性源自受较强形式权威与理性权威的共同保障,其他案例的规范性效力更多由其内在的实质合理性所塑造.在类案运用过程中,需要贯彻类比的比较思维,尤其是学会准确判断案例之间的相似性,只有确证前案与后案存在实质相似性才获得了运用类案的基本前提.参照类案时应将类案视为一个有机整体,把裁判规则与案件事实、判决理由及法律适用联结起来,以裁判规则限制法官的裁量恣意.此外,还应注意类案同判原则具有限度,要正确对待司法裁判的多样化和差异性,避免僵化地将这一司法理想推向极端.

    指导性案例类案同判类比思维裁判规则判例制度

    "应当参照":适度变通的类案同判义务

    雷槟硕
    184-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应当参照"是中国案例指导制度的核心,衔接了类案同判的制度目标与指导性案例的适用方式."应当"标志法官适用指导性案例的义务,但"应当"受"审判类似案例时"的限定,使得指导性案例适用义务转化为附条件义务,所附条件即待决案件与指导性案例相似."参照"并非指称类比推理,而是标志法官根据相似的判断结论,以及待决案件与指导性案例的差异点,适度变通指导性案例适用于待决案件的裁判后果.有机组合"应当"与"参照"的"应当参照"就是指法官以指导性案例为标准,能够适度变通的类案同判义务.

    应当参照类案同判适度变通相似

    投稿须知

    封2页

    书讯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