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社会科学动态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社会科学动态
社会科学动态
社会科学动态/Journal She Hui Ke Xue Dong Tai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若干要点

    钱津
    5-18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界,不少学者一直坚持致力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教学与研究,其中也体现了对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开拓性发展和认识的创新,并且取得了相当丰硕的学术成果.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需要抓住根本性及关键性要点,必须创新研究基点,将《资本论》中使用的完全主体化的劳动范畴转换为《资本论》中科学定义的具有整体性的劳动范畴,依此重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大厦;开创常态劳动理论研究,明确不能笼统地讲物质生产的决定作用;增补复杂劳动理论研究,明确复杂劳动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推进社会发展理论研究,明确劳动内部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劳动内部矛盾发展决定社会发展是社会基本规律.同时,在现时代,创新性地推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还应根据新技术革命之后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深入系统地创新原有体系框架内的分配理论、消费理论、生产理论、流通理论等理论,还需要在此基础上开创性地研究有关虚拟经济领域的理论问题;尤其是,需要认识到劳动的可持续发展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实质,在经济全球化智能化数字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还应在新增添的价值积累理论和复杂劳动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以劳动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和劳动的复杂化研究为核心的现时代富国强国的发展理论.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劳动整体价值论常态劳动社会发展理论

    构建马克思主义发展经济学范式的内在逻辑

    孙浩进赵茜
    19-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维度,需要构建基于新形势、新变化、新特征的符合中国国情的"致用"的经济学理论范式.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发展经济学的内在规律、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可以归纳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发展经济学在"以人为本"范畴、"资本形成"范畴、"创新驱动"范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作用"范畴等存在同一指向和内容衔接.发展目的的内在逻辑在于人的主体性,发展动力的内在逻辑在于资本地位的凸显,发展路径的内在逻辑在于创新的内生化,发展规律的内在逻辑在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互动演化,我们可以从这四个方面来理解并构建符合新时代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发展经济学的理论范式.构建马克思主义发展经济学范式的内在逻辑,既符合时代需要,又具有历史渊源和理论传承,因此,要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发展经济学范式在今后一定时期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引领与指导的重要作用.在明确内在逻辑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理论引领和理论核心,以发展经济学为理论工具,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发展经济学范式的重要构建路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理论逻辑

    列宁意识形态理论的生成、发展及启示

    王弄玉
    25-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发展史上,列宁初次从理论与实践的双重维度发展了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学说,推动意识形态内涵实现了由否定性到中性化的革命性转换,明确地阐释并提出了"科学的意识形态"的概念,进一步阐发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斗争性观点,形成了科学的系统化的意识形态理论体系.列宁意识形态理论的价值在历史的进程中得到证实.研习列宁的意识形态理论,有助于推进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体系的建构与完善,进而助推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实现.

    列宁意识形态理论生成维度发展启示

    围绕解决民生问题推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长效机制的形成

    瞿晓琳
    30-35页
    查看更多>>摘要:把党内制度建设与民生建设协调推进、有机结合,是中国共产党进行自我革命的一条宝贵历史经验.关注民生问题,作为党的初心与使命最朴素的表达,是党取得合法性资源的一条重要经验.中国共产党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领导核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求形成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长效机制.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长效机制蕴含着深厚的民生价值意蕴,具有鲜明的民生导向.围绕解决民生问题推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长效机制的形成要把握重点.

    民生问题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长效机制

    大历史观视域下五四运动、五四精神与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

    万军杰乐三
    36-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五四运动高举彻底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旗帜,是近代以来第一次全民族的全面觉醒,促进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阶段,实现新的社会力量与新的先进理论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知识分子与工农群众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坚实的基础.从五四运动中锤炼而来的五四精神,从精神内核来看,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有着高度的价值契合,虽历经百年,依然催人奋进、熠熠生辉.新时代青年从五四运动和五四精神中汲取前行动力,不断提高民族忧患意识、提升社会责任意识、坚定奋斗发展方向.在对五四精神实现历史继承的基础上,新时代青年还结合国情、社情、世情,在实践和奋斗中勇于砥砺进取、担当历史使命,在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途中完成青年历史使命的时代超越.

    大历史观五四运动五四精神新时代青年使命担当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网络传播——互联网时代的传承与发展

    陈波邱明磊
    43-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互联网时代,网络世界给现实世界以重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作为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积淀而传承至今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事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面对网络传播潮流,从古今融通、价值承载、政治导向三个方面把握网络传播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势在必行.

    互联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络传播传承与发展

    近十年大陆李泽厚美学思想研究回顾与反思

    郝二涛蒋洁
    49-55页
    查看更多>>摘要:2009年到2019年是新时期以来李泽厚美学研究的第四个十年.这十年间,李泽厚美学思想研究主要集中在李泽厚美学总体、美学思想来源、美学核心概念、美学史书写意义、伦理思想的美学维度研究,以批判性、专题化研究为主,研究视域跨越了美学,涉及到了教育、文化等领域,相关研究方法更加多样、研究深度与广度有所加强.国内研究因文化上与李泽厚美学相通而在研究内容、方法、研究的广度与深度等方面可为国外相关研究提供借鉴.与国外相关研究相比,国内对李泽厚后期美学思想尤其是伦理思想的美学维度、审美伦理话语的关注不够,李泽厚实践美学与国外学者美学思想的比较研究、李泽厚美学思想的儒学来源及再阐释研究不足,需要加强.

    实践美学情本体伦理儒学李泽厚

    2019年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概况

    贾颖妮
    56-63页
    查看更多>>摘要:2019年度的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在理论探索、晚清文人官吏的文学活动、中国文学的海外传播、黄锦树作品解读等方面取得较大进展.就地域而言,马华文学备受关注,新加坡、泰国、印尼、菲律宾、越南华文文学皆有所涉及.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多所高校研究生批评力量的汇入,激发了研究的活力.这一现象反映出中国学术建制对学术传承的有力推进,也可看出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的重镇呈扩散趋势.

    东南亚华文文学影响研究黄锦树

    网络服务提供者著作权过滤义务研究——以欧盟立法实践及其对我国立法的启示为视角

    马胜男
    64-7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作为事后救济手段的"通知—删除"规则难以有效保护著作权人的利益.同时,著作权内容过滤技术的发展,为著作权网络侵权的事前防范提供了可能.因此,欧盟在《单一数字市场版权指令》中明确规定了网络服务提供者的内容过滤义务,为网络侵权责任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我国作为互联网产业高速发展的大国、网络著作权侵权的常发地,通过立法确立"过滤义务"的时机已成熟.在具体制度设想上,我国可以借鉴欧盟先进的立法经验,选择适宜的规制模式,明确规定"过滤义务"的适用主体,建立合理的成本分摊机制与过滤标准,并针对错误过滤建立合理救济机制.

    网络服务提供者过滤义务版权侵权

    五四童话中童心想象与启蒙话语的纠葛——以叶圣陶的《稻草人》为例

    刘小雪
    73-78页
    查看更多>>摘要:叶圣陶的童话集《稻草人》中,早期童话多刻画儿童成长,赞颂童心能量;后期作品转而借天真目光暴露现实黑暗,在彰显启蒙教化的同时,也撕碎了童心的幻梦.通过对20世纪20年代儿童观念的分析,可以发现《稻草人》中创作转向的问题,实质是"自然儿童"与"社会儿童"两种儿童观念的角力.这部童话集早期赞颂童心,聚焦儿童的自然成长,为现代童话的创作开辟了道路,但后期启蒙话语则成为幻想书写的内核,明显损害了幻想精神.叶圣陶这一时期的童话实践启示:现代的童话书写应糅合儿童与成人视野,把握现实人生的同时保留幻想精神.

    叶圣陶《稻草人》启蒙思潮五四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