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社会科学动态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社会科学动态
社会科学动态
社会科学动态/Journal She Hui Ke Xue Dong Tai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当代文学研究的道与术——张志忠教授访谈录

    喻晓薇
    5-10页

    论智能经济与智能社会的理论逻辑

    杨述明
    1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迅猛发展,人类社会发展演变形成历史性交汇,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推动了人类社会从工业化社会走向智能社会.与此同时,人们的经济活动在历经工业经济、信息经济之后,转型为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的基本形态,从而颠覆性地改变了经济社会运行的产业结构、消费结构、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学术界一直探索着后工业时代的经济形态演变规律,先后提出后工业经济、知识经济、信息经济和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等理论体系.随着智能革命驱动智能社会发展,人们对当下及未来所面临的经济形态一直没有给予确切的界定,世界经济整体处于快速深度转型过程之中.在某种意义上,当前是新经济理论的最佳孕育期.正如工业经济从农业经济母胎里诞生一样,新的经济形态需要理论与实践的不断探索.

    智能经济智能社会科技革命经济发展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生态道德观及其当代价值

    何煦
    18-23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然辩证法》是恩格斯将自然科学与哲学相联结,揭示自然界的辩证规律与自然科学的辩证内容,以及人与自然社会的辩证统一关系的一部著作.在《自然辩证法》当中,恩格斯将生态环境对人的影响融入到"人的解放"的探索进程,表达了需要重建人与自然的道德关系、在自然界和精神的统一中遵循自然发展规律以及以劳动为核心开展生态建设的观念.在新发展阶段,重新认识《自然辩证法》中蕴含的生态道德观这一被忽略的维度,对当今时代公民生态道德建设与生态环境治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生态道德观

    "红船精神"及其对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涵养

    陈倩倩安海燕
    24-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船精神"是习近平总书记2005年在浙江任省委书记时首次提出,包括"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 "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作为中国革命精神之源的"红船精神"与党内政治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其孕育了党内政治文化,并且与党内政治文化具有相同的价值追求和奋斗目标,对于涵养党内政治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新的征程中,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要加强党员干部关于"红船精神"深刻内涵的研究学习、理清"红船精神"与党内政治文化之间的联系,将"红船精神"所蕴含的优良传统融入到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中,促进党内政治文化朝着健康方向前进.

    "红船精神"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全面从严治党

    妨害安全驾驶罪的立法正当性检视

    张晨
    28-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妨害安全驾驶罪是《刑法修正案(十一)》新设立的罪名之一,作为回应型立法的本罪是积极刑法观的立法实践.在本罪设立之前,刑法条文的缺失与司法解释的模糊使得对于妨害公共交通工具行驶类案件的规制出现了过度适用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趋势,而社会也蔓延着一种对于公共交通安全的巨大忧虑.在这种背景下,本罪的设立及其合理的刑罚配置能够弥补我国相关法律条文的缺失,修正不当的刑事政策并合理回应社会公众的期待.本罪的设立有助于缓解对于该类案件的规制困局,使得对于这类案件的司法认定逐渐向理性回归.

    妨害安全驾驶罪立法正当性公共安全刑事政策

    习近平传统文化观与新时代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

    徐波
    37-39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各地博物馆馆藏文物承载民族文化,记录中国故事,体现中国智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系列重要讲话中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论述,逐渐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传统文化观.习近平传统文化观对新时代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同样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引领作用.

    习近平传统文化博物馆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下乡村文化建设的困境及成因分析

    吴礼明
    40-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本质特征和重要组织部分,是厚植中华文化根脉、提升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途径.在推进乡村文化建设过程中,由于人们对文化的概念、乡村文化的价值和乡村文化建设的复杂性和长期性缺乏清晰认识,致使乡村文化建设的主体协同、治理协同、投入协同机制还不完善,造成基层党组织的文化引领作用发挥不够,适合农民心灵需求的文化活动开展不足,乡村文化产业发展不充分.这一切的发生,固然与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生的深刻持续变革有关,更与变革背景下包括政府在内的社会各界的乡村文化供给能力不足紧密相连.

    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文化建设困境及成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视角下短视频产业创新发展探究

    郭文璐胡孝红
    43-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互联网与新媒体的发展全面进入移动化,短视频产业面临着大发展的时代机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影响着精神文明创建与文化传播的发展方向,对短视频产业的创新发展起着价值引领作用.文章从产业发展、文化交流、政策扶持等方面对短视频产业发展现状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情况进行分析,探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视角下短视频去中心化、大众化、碎片化、资本化、娱乐化等特点导致的部分问题,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理念、实践方面提出短视频产业内容体系完善、各方关系协调、育人功能发挥的相关路径,以期促进短视频产业创新发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短视频产业创新发展

    新时期"大别山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路径

    杨明佳任冉
    47-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别山精神"作为中国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历久弥新的革命精神,为新时期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生动的乡土教材.高校思政教师应努力探索将其有效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发扬光大以"大别山精神"为代表的红色革命文化的优良传统.

    大别山精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研究述评

    罗浪沙
    52-59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共同体思想是理解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一把钥匙,是揭示共产主义是科学理论的一条现实进路.近年来这一思想引起了我国学界的关注,学者们从马克思共同体的词源与内涵、理论渊源、具体样态、个体与共同体的关系、马克思共同体思想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总体来看,仍存有不足之处.在研究视角上有待拓新,在本质把握上有待进一步凝练,在比较研究上需进一步加强,在词源文本学考证上有待深化,在研究方法上有待丰富.

    马克思共同体个体人类命运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