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社会科学动态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社会科学动态
社会科学动态
社会科学动态/Journal She Hui Ke Xue Dong Tai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整体性协商何以可能:实践路径及其基本逻辑——以W市"有事好商量"平台为例

    黄林俊王松磊
    5-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构建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协商民主体系是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在地方层面的协商民主建设过程中,协商平台分散、协商资源整合度低以及协商渠道间存在区隔是构建协商民主体系的限制性因素.W市"有事好商量"平台实践表明,实现整体性协商是破解这些难题的有效路径.整体性协商的实践路径在于通过推动各协商渠道之间的上下衔接和左右联动,促进各协商渠道从分散发展走向整合式的协同推进.总体上看,整体性协商蕴涵三重基本逻辑:党对协商系统的领导是其得以运行的前提逻辑;政党、国家与社会的互动合作是内蕴于其中的行动逻辑;协商与治理的耦合则构成目标逻辑.

    协商民主体系协商渠道整体性协商

    地方人大立法协商的概念辩正与发展方向——基于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视角

    周天泓
    1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立法协商是协商民主在立法工作中的体现和应用.从理论层面来看,学界围绕立法协商的概念、主体、方式、未来发展方向等问题进行了持续的研究探讨,但是至今尚未形成共识.亟需一种更高层次、更宽领域的理论格局对立法协商的相关问题进行统摄,开展体系化的制度建构,进而指引立法协商实践更进一步发展.基于此,可以把立法协商置于全过程人民民主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前进方向下进行考察,明确立法协商发展完善的理论指引,廓清立法协商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揭示当下地方人大在开展立法协商实践中存在的影响"参与主体广泛性""持续稳定运行""真实有效性"等问题,进而提出今后的发展建议:一是拓宽参与渠道,扩大协商参与主体范围;二是加强制度构建与工作保障,推进立法协商机制稳定持续运行;三是强化协商互动、信息公开与结果反馈,确保立法协商真实有效.

    立法协商全过程人民民主理论预设概念辩正发展方向

    马克思艺术生产论的批评论域:构成、特质与指向

    王丹赵阳
    2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生产"作为核心范畴,经由人与自然、人与人这两个关系维度对文艺问题展开研讨,进而在批判资本现代性的历史语境中,去指认文学艺术及其审美活动在现实生活中所具有的多重属性、特征与功能,构成了马克思艺术生产论在文学研究上特有的批评论域.辩证把握这一论域的基本构成及其根本指向,不仅有助于揭示马克思艺术生产论区别于以审美自律界说文学艺术的西方现代文论的特质之所在,也为在当代实践中综合思考和科学检验它的中国化建构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

    马克思艺术生产批评论域

    汪裕雄审美意象学的视野与方法——以当代审美心理研究与意象论美学为背景

    王雪柔李伟
    27-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西参证"是汪裕雄审美意象学的总体视野,他以一种中性态度,抓住中西文化的根本精神,自觉避开片面的、牵强附会的认识论误区与功利主义倾向.在当代审美心理研究热潮中,汪裕雄坚持审美本位与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立足审美活动与审美经验分析,自觉避开横移普通心理学原理的时代倾向,将审美心理学究推进到审美心理结构的基元.在意象论美学的基础研究中,汪裕雄将"意象"溯源至文化的源头与审美意识产生的原始语境,为意象建立一部"前史",开辟出"文化意象"的研究路径.

    汪裕雄审美意象意象论美学

    长城精神的历史渊源与文化价值

    姜红明杨娟
    33-37页
    查看更多>>摘要:长城作为北方草原民族与中原农耕民族的分界线,历经2500多年的长期修筑和修缮,在历史上发挥了御侮维和的重要作用.长城修筑与运用,又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长城文化和长城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长城精神内涵丰富,价值巨大,对于增强民族自信有着重要意义.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我们应努力挖掘长城文化,弘扬长城精神,筑起新时代新的长城.

    长城文化长城精神历史渊源文化价值

    中国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国家能力、制度优势与治理效能转化

    许洪位
    38-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家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疫情防控治理效能的中介桥梁和关键变量.解读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成功密码,需要超越中西方"制度优势论"和"国家能力说"的二元对立思维,构建"制度优势—国家能力—治理效能"的科学论证范式.与西方国家在疫情防控中表现出来的政党互相推诿、政府无所作为和民众消极配合的治理失败相比,中国在疫情防控上实现了政党、政府与群众之间的三方协同,汇聚了集政党能力、政府能力与人民伟力于一体的强大国家能力,从而构建起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在政府的有力干预下,群防群控、联防联控、科学布控、依法防控的疫情防控体系,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迅速转化为有效控制疫情蔓延和有序推动复工复产的治理效能.中国的这种抗疫模式,既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国家能力、制度优势和治理效能的有机统一与良性互动,也为世界其他国家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启示和实践参考.

    新冠肺炎疫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能力制度优势治理效能

    科教人才优势如何更好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以武汉市为例

    袁北星赵宁
    48-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家布局建设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既体现了中央对武汉进入全国科技创新水平"第一方阵"的肯定,更体现了中央对武汉在实现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作出更大贡献的重大期待.党的十八大以来,武汉作为享有盛誉的科教人才大市,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实力不断提高.但实事求是而言,距离《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总体规划(2022-2035)》的建设目标具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在当前科技人才竞争日益激烈,创新发展不进即退、慢进亦退的时代背景下,武汉市亟需解决当前制约科教人才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的问题.要加快战略科技力量体系建设,多渠道加大科技投入,推出吸引高层次科技人才的一揽子措施,深化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融通发展,完善提升高等教育水平的保障机制.

    科教人才优势科技成果转化人才评价体系创新发展

    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视角下武汉都市圈的协同治理

    柳青
    54-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为武汉都市圈协同治理提供了新的分析视角.武汉都市圈是省域内不同层级行政区的联合体,既要发挥行政区推动区域发展的优势,又要形成梯次互补的区域经济布局.作为省域内跨不同行政层级行政区的空间治理单元,武汉都市圈协同治理存在要素市场分割、发展不均衡、行政壁垒难打破、治理碎片化等问题,需要从共同体意识培育、一体化协同机制和政策创新等多个层面来搭建协同治理框架.

    区域经济一体化经济区行政区武汉都市圈协同治理

    现代化视域中的政府数据开放:文献述评与研究展望

    李涛
    59-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数据时代,数据成为世界各国发展和竞争的核心资源,在国家现代化中的作用日益突显.政府部门作为海量数据的最大保有者,对政府数据进行开放共享成为数据之所以被称为生产要素和数字资产的应有之义.政府数据开放不仅能推动社会公众参与公共事务治理,促进政府治理能力提升,而且通过对政府开放的数据进行利用还可以创造新的经济社会价值.目前我国对政府数据开放以及政府数据开放治理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时间较短,尽管相关研究成果较多,但是无论是在研究内容上,还在研究方法上都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有待研究进一步的深入和深化.结合我国政府数据开放的实际情况和发展现状以及全球政府数据开放运动的趋势,今后应加强政府数据开放研究的系统化、整体化、动态化.

    数据要素政府数据开放数据治理

    乡村治理问题研究综述

    陶斯妍
    70-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现乡村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前提和主要目标,也是实现乡村长期稳定繁荣的保障和体现.在政策的推动下,我国乡村治理的实践向纵深发展,学术界关于乡村治理的研究一直呈增长趋势,总体把握相关研究对我国进一步推进乡村治理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乡村治理乡村振兴国家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