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社会科学动态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社会科学动态
社会科学动态
社会科学动态/Journal She Hui Ke Xue Dong Tai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进历程和重大意义

    荣开明
    5-13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一百周年,也是党和人民胜利实现"十三五"计划、实现笫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在向着"十四五"计划迈进、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重大历史关头.在这个重大的时间节点上,认真回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进历程,扎实研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是一件具有重大现实价值和深远历史价值的大事.本文将全面持续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分为三个阶段,逐一进行了探讨,并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意义,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史、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人类社会发展史四个角度进行简略考察.

    小康社会中国共产党新时代

    延安时期社会治理的历史实践与时代价值

    张继军曹雨露
    14-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治理历史实践面临复杂多样的环境因素,涉及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影响,各种综合因素叠加与重合,深刻影响着延安时期社会治理的历史形态.中国共产党有效带领人民群众开展社会治理实践与社会治理创新,形成了延安时期社会治理的伟大结晶,不断构筑取得抗战胜利的最大社会基础.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社会治理的历史经验,无疑对创新新时代社会治理格局有着重要的现实价值,有利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社会治理历史经验时代价值

    影响我国生育率变化的经济社会因素及其应对

    苏炳南
    2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口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主要体现在:一是人口增长速度持续下降,甚至部分地区出现人口绝对数量的减少;二是人口增长速度下降导致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短缺.人口问题存在的原因除了已知的人口学和社会学因素,背后还存在着经济学因素.作为决定人口增长的最主要因素的出生率是由育龄妇女和所在家庭基于成本收益分析后理性决策所决定的,而这种决策显然和经济因素有关.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孩子的抚育成本一直在持续上涨,而年轻夫妻的生育意愿却呈现下降趋势,两者的合力导致了生育率的持续下降.生育率的下降对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政府需要采取行动来降低孩子的抚育成本,防止生育率的进一步下降,并尽可能地让生育率有所回升.短期来看,生育率的持续下降趋势几乎是不可逆转的,因此政府还要采取合适的政策打造人才红利,以此填补逐渐消失的人口红利.

    人口增长生育率抚育成本人口红利

    小区车位"首先满足业主的需要"释论

    刘凡
    27-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法典》第275条和第276条延续了《物权法》第74条的规定,实质上是采用了"开发商所有说".业主权利保护的重心应当转移到"首先满足业主的需要"上来.在倾斜保护弱者利益的导向下,拆分理解"首先"、 "业主"与"需要"的含义,从而采用比例限制、禁止只售不租、价格调控、禁止外售、控制外租、信息公开的多样化手段,才能遏制"强者愈强、弱者愈弱"之趋势;在权利救济方面,要明确广泛的行政责任与"首先满足业主的需要"的效力性强制规定性质,从而使行政机关与人民法院同时发力,禁止开发商滥用权利;在义务主体的范围上,将其限定为开发商与特殊情形下的第三人,方能使权利保护主次有别、张弛有道.

    首先满足业主的需要倾斜保护禁止外售外租限制效力性强制规范

    张力·超越·规范:汉代儒家复仇观的特质与正义性问题

    樊智宁
    35-42页
    查看更多>>摘要:汉代儒家的复仇观具有内在张力,这种张力体现在其既与"孝"亲和又与"仁"相悖.汉儒通过经典诠释的方式从张力中发明新义,阐发了复仇观的理论特质.一方面,从与"孝"的亲和中,汉儒阐发了复仇观在时间与空间上的超越特质;另一方面,从与"仁"的冲突中,汉儒阐发了复仇观在情感与礼法上的规范特质.这两种理论特质虽然泾渭分明却又圆融贯通,共同彰显了儒家对自然情感的关怀以及对制度法规的尊重.同时,汉代儒家复仇观还将自然正义与制度正义相统一,是儒家正义观的重要内容.

    复仇观公羊学正义性儒家伦理

    乌托邦反思与欲望时代的精神救赎——格非"江南三部曲"的思想价值

    张慎
    43-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格非的"江南三部曲"在百年中国的历史进程中围绕着如何处理乌托邦实践与私人欲望的关系,反思了乌托邦实践的历史教训.小说通过对私人欲望与乌托邦实践的纠缠、为了乌托邦的"纯洁性"而极端压抑人的情感欲望及欲望泛滥时代中乌托邦受挫境遇的反思,展开了对乌托邦与欲望、历史与现实的双向审视.在反思乌托邦实践失败根源的同时,格非也肯定了乌托邦的理想主义精神、超越性维度、疏离并反观现实的精神立场等可贵的人文价值,以期为当下社会提供救赎的精神资源.

    格非江南三部曲私人欲望乌托邦精神

    新乡土视野下的扶贫书写——评湖北作家韩永明扶贫系列小说

    赵亚琪
    50-5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乡村早已不再是愚昧、落后的化身,被注入新时代元素的扶贫文学书写更是当今值得关注的话题.湖北作家韩永明在新时代乡土文学的扶贫书写上,关注扶贫方式的改换、扶贫干部工作的艰难,将扶贫干部、扶贫对象个人的成长和乡村振兴捆绑起来,以一种全新的姿态重建乡村文化伦理,努力呈现新乡村生活的文化风貌.

    乡土文学韩永明新乡土扶贫书写

    认知视角下《24个比利》中的概念隐喻研究

    熊欣谢欣怡
    54-58页
    查看更多>>摘要:莱考夫和约翰逊提出,隐喻的本质是一个认知过程,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方法,还是一种思维模式和一种认知工具.小说《24个比利》主要讲述了主人公比利饱受多重人格分裂的痛苦,渴望得到世人的理解.从概念隐喻的角度,运用定性分析的方法,探讨小说中的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和本体隐喻,深刻分析比利的语言和行为特征,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解读小说中主人公的性格形成和内心波动.

    认知视角概念隐喻丹尼尔·凯斯《24个比利》

    近十年我国政府数据治理研究述评

    陈正汉
    59-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数据时代,数据治理逐渐开始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政府机关掌握了一个国家大部分的数据,传统的治理模式已无法适应当代经济社会的发展而显现出不足与漏洞.目前国内政府数据治理的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政府数据治理的概念、体系、成熟度模型、内容等.未来还应当更加深入的是对实施政府数据治理的技术工具研究、利用实证分析数据治理研究、政府数据治理的立法研究,从而更好地挖掘数据的内在价值,充分发挥政府数据的作用.

    政府数据大数据数据治理数据共享

    家庭教育投入问题研究述评.

    蔡玲
    68-78页
    查看更多>>摘要:家庭作为儿童成长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境,父母的养育过程对儿童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有关子女教育问题对家庭产生的影响日益成为社会各届关注的重要议题,其中不仅包括家庭在整体教育投入中所承受的经济型负担,还包括由于密集型教养方式带来的非经济型投入.通过对当前学术界有关家庭教育投入的概念与影响因素的细致梳理,发现对于家庭教育投入的探讨主要为"经济型投入"与"非经济型投入"两种分析维度,其中家庭所具有的不同社会经济地位要素是影响家庭教育投入的关键性因素.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未来的研究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拓展:第一,采用组合视角对家庭教育投入进行更加全面、整合性、历时性、动态性的描述,分析新时期我国家庭教育投入所具有的总体性、结构性特征以及投入偏好的历时性变化;第二,采用具有全国性的跨期非平衡面板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可以准确反映当前家庭教育投入总体状况的结论;第三,通过定量与定性研究相结合,对家庭教育投入的机制与过程做更为细致的考量,对比不同阶层家庭在教育经济性支出和非经济性教育投入上的异质性,分析家庭资本的累计与转变在不同阶层间影响其家庭教育投入的内在机制,为政府相关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提供参考.

    家庭教育投入经济型投入非经济型投入教育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