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社会科学动态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社会科学动态
社会科学动态
社会科学动态/Journal She Hui Ke Xue Dong Tai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国有企业何以可能——基于自然垄断行业的国际比较

    郝宇彪张继萍
    5-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世界范围内看,无论是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国有企业.资本主义国家没有完全依靠市场来调节经济,在一些特殊的时期也会实行政府干预.社会主义国家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充分利用政府的有形之手来克服市场经济中存在的市场失灵、分配不公等问题.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都需要一定程度的政府干预以保证经济的正常运行.国有企业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中国的国有企业数量多、规模大,涉及许多重要的基础性行业,国有企业的发展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安全等诸多方面有重要作用,坚定做大做强做优国有企业的信心、坚持科学合理的国有企业改革策略对于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国有企业自然垄断电力行业效率

    嵌入性理论:发展脉络、理论迁移与研究路径

    张慧
    14-25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嵌入性理论在中国国家治理研究中应用频繁,但有关其理论沿革和理论框架本身的研究仍十分少见.系统的理论爬梳揭示,这一西方新经济社会学概念工具经历了泛化使用和原始涵义淡化,目前除仍在经济活动的社会背景意涵上使用之外,在我国还被广泛应用于公共管理和党建等领域,特别是用来阐释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协作治理关系.藉由多种研究视角和研究进路,嵌入性理论可有效解释事物之间的影响与合作机制,并在保持自主和反向作用等方面给人以启示.

    嵌入性新经济社会学国家治理

    《天问》:人类决策痼结的终极追问——通过"鲧禹治水",屈原究竟想问什么?

    毛庆李勇
    26-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屈骚中,以《天问》最难解.其难解不仅在于字句及本事,更在于那"放言无惮"的诸多问题里,所潜藏浸润着的屈原的卓越思想和深层心理.本文以《天问》之"鲧禹治水"为例,探析其中潜藏着的对人类决策三个痼结的终极追问.这三个痼结是:其一、在决策的关键时刻和关键问题上,人们往往是少数服从多数,但"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其二、取得成功客观所需时间与人们主观要求难以统一,即是说,人们要求他完成任务的时间与客观上需要的时间往往有相当差距;其三、失败与成功的两极反向放大,成功者往往是踩着失败者的肩膀向上攀登的,失败者往往比成功者付出更多的精力与血汗,可是一旦成功者登上那最后一步,人们便纷纷把花环抛向他,把垢诋甩向失败者.屈原肯定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诗人,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诗人,那他同时又是伟大的思想家吗?这点今天仍有不同看法.不过,"借一斑而窥全豹",《天问》中屈原通过"鲧禹治水"对人类决策痼结的终极追问,也许会给我们一些重要启示.

    屈原《天问》痼结鲧禹治水

    征用与撕扯:战时中国的列夫·托尔斯泰纪念言说

    高强
    3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抗战时期中国的托尔斯泰纪念言说多音复义,各个群体都在借助托尔斯泰纪念并且通过对这一资源的有效把控,创造出符合各自价值取向的公共记忆.首先,在思想理念上,托尔斯泰与革命和战争虽然存在着诸多乖隔,但在艺术创作上,作家托尔斯泰依然可以给战时中国文人提供不少启示.战时中国的托尔斯泰纪念便呈现出"杀掉思想家的托尔斯泰,而爱护艺术家的托尔斯泰"的独特面影.其次,托尔斯泰的"人道主义"思想,受到战时中国诸多文人的讴歌,并逐步由之导向对苏联方面的礼赞,"阐扬托氏的高洁理想"被进一步提升到"阐扬苏联的光辉形象"的高度.此外,汪派文人竭力将托尔斯泰雕琢成"和平主义"的"先行者"和"领路人",使得托尔斯泰成为汪伪政府的政治号角,汪派文人的托尔斯泰纪念成为一种"以托尔斯泰的无抵抗主义自慰藉"的表征.在多重合力作用之下,战时中国的托尔斯泰纪念成为了政治派别"撕扯"的"战场".

    战时中国托尔斯泰纪念记忆资源话语撕扯

    新时代党的执政形象建设的价值意蕴和实践遵循

    郭国祥邬桢洁
    39-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加强对党的形象建设研究,是深化党的执政规律的重要内容.在现代民主政治中,一个政党要想实现长久执政,就必须塑造和维护其优良的形象.执政形象是一个党的全部理论与实践的整体展示.执政形象也是政党自身内在品质和精神风貌的外在体现,是党有效领导社会和实现长期执政的重要因素.作为一种特殊的政治资源,执政形象是增强党的文化软实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关键环节.对于一个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来说,加强党的执政形象建设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内在需要,是维护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提升中国国际影响力的现实需要,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政治动力.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必须全面从严治党"强自身",塑造党的形象的内在特质;突出绩效"促发展",夯实党的形象的重要基础;情系群众"为人民",强化党的形象的公众认同;创新宣传"发声音",提升党的形象的公信力.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执政形象执政形象建设

    理性审视三峡工程与长江经济带建设

    秦尊文
    45-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关注三峡工程、推动长江流域发展,是湖北省的天职,对湖北省的智囊机构来说也是一种"本能".建设长江经济带,就是要发挥长江流域包括水利、水电、航运在内的综合优势,形成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空间廊带.建设三峡工程,就是让长江发挥出水利、水电、航运等综合效益.长江经济带从湖北省的"小试"、沿江各省市的"中试"到国家层面的全面推进,与三峡工程的酝酿、热议、建设和营运密切相关.三峡工程之于长江经济带,作用巨大.为落实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方针,三峡集团设立全资子公司长江生态环保集团有限公司,专门开展长江大保护,负责与生态、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相关的规划、设计、投资、建设、运营、技术研发、产品和服务等,引领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

    三峡工程长江经济带综合效益

    对智能社会背景下构建法律职业共同体的思考

    孙露
    52-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我国仍未形成紧密联系的法律职业共同体,依然存在着职业间交流壁垒、职业评价体系缺失、法律职业伦理水平良莠不齐等问题.这些问题在司法改革的大背景下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依然存在着不足之处.智能社会的到来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契机,为法律职业共同体的构建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在新情况下对法律职业共同体展开新的研究显得尤为必要.互联互通的共享信息资源平台、大数据支持的交互评价系统、透明的监督体系为法律职业共同体的构建带来了无限可能,休戚相关、利益与共、体系完备的法律职业共同体构建指日可待.

    法律职业共同体智慧司法智能社会职业评价体系法律职业伦理

    刑事责任年龄降低的立法正当性与司法适用

    李静
    59-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刑法修正案(十一)》下调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合理性.一方面,个别罪名下调刑事责任年龄,符合我国刑事责任年龄下限调整规律,且与国际立法惯例一致;另一方面,刑事责任年龄降低符合刑法机能的要求,更好地实现了行为规制机能和人权保障机能的统一.在低龄犯罪人入罪的司法适用方面,建议将"情节恶劣"解释明确化、"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解释限缩化、故意杀人罪排除拟制规定,同时基于罪刑均衡原则保留低龄青少年故意杀人未遂的适用空间,对"犯罪故意"的考量要坚持主客观相统一,完善低龄青少年刑罚及矫治措施,以实现刑事责任年龄下调的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统一.

    刑事责任年龄未成年人犯罪《刑法修正案(十一)》刑事责任能力

    近年来关于"人民至上"的研究述评

    康凤云黄仁森
    66-73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党治国理政的力量源泉.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将"坚持人民至上"概括为党的十大历史经验之一.近年来学术界从"人民至上"的生成逻辑、历史变迁、内涵要义、实践路径和价值意义等方面,对"人民至上"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可喜成果.完善"人民至上"话语建构、深刻阐述中国共产党百年坚持人民至上的经验启示、充分彰显"人民至上"理论价值,还需要进一步梳理研究文献、拓展研究内容、深挖研究价值、不断创新研究方法.

    人民至上百年党史执政根基

    共同富裕问题研究综述

    彭玮梁静
    74-80页
    查看更多>>摘要: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共同富裕旨在通过全体人民的辛勤劳动和相互帮助最终达到丰衣足食的生活水平,实现建立在消除两极分化和贫穷基础之上的普遍富裕.随着我国共同富裕的实践向纵深发展,学术界关于共同富裕的研究一直呈增长趋势,总体把握相关研究对我国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现有文献在共同富裕的基本内涵、理论基础、现实逻辑和实现路径等方面成果较为丰硕.基于学术界的研究现状,未来可从以下方面深化相关研究:共同富裕的中国化理论;基于第一手数据的实证研究;不同阶段、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不同行业的共同富裕发展趋势及动态研究.

    共同富裕收入分配效率公平